10.11 古人说的拳石究竟是什么石头?

为何唐代开始有人把一些观赏石称为"拳石"?

"拳石"是一个尽显汉语特色的词汇。百度解读为:园林假山,小石块。具体的解释为:一指园林假山。唐白居易《过骆山人野居小池》诗:"拳石苍苔翠,尺波烟杳眇。"《旧唐书阳惠元传》:"凡歷三朝,殆二十年,国家不敢兴拳石撮土之役。"亦指供陈设用的玲珑岩石。清孔尚任《桃花扇传歌》:"这是蓝田叔画的拳石呀!"

古人说的拳石究竟是什么石头?

二指小石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剑门关皆石无寸土,潼关皆土无拳石。"明刘基《拟连珠》之三五:"盖闻奔马之轮,拳石碍之而格; 迅川之水,束草投之则凝。"

古人说的拳石究竟是什么石头?

本文开始说到:拳石,这是一个尽显汉语特色的词汇。那么究竟体现了什么汉语特色呢?毫无疑问,这个词汇是以形为主凸出了石头形态。我的新认识是:拳石者,蜷石也。蜷(缩绉、卷形)。因为这也就能凭藉着蜷这个字的字意,从本质上点明了假山是微缩型的山体形状。当然,假山还有一个人工堆积的重要属性。至于微缩性这一个重要特点,在盆景假山上更是达到极致一一缩龙成寸。然则现实中这个"拳石"词汇,虽然令人眼前浮现出象形立体画面,笔者仍暂且无情剥去其灵秀套:"拳"乃"蜷"的假借字也!汉语造字有六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实六法中的后二法均属于用字法。假借用字法,就是借用同音且意思相近的字表示新义的一种方法,蕴含借取的意味(不同于用釆借代的音同而意无关的那种"通假字")。确实,拳(卷曲)和蜷音同义相近。而"拳石"的文字艺韵比较于"蜷(形)石",无疑更符合中国语言的内外兼具的优美性。

古人说的拳石究竟是什么石头?

虽然拳石也有"小石块"意思,但这似乎也应该是"蜷石"的假借用法。因为"拳"形之物大多呈玲珑状,自然含有"小"之意。不言而喻,拳(蜷)石,也着重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情有独钟的"漏、透、皱、瘦"赏石审美。同时也蕴含了中国士大夫式的含蓄性格与回归自然的独特品味。从而让一种神凝气敛,彰显风骨的文人品性,得以千百年沉淀,并铸就了中国的一种重要文化符号。

古人说的拳石究竟是什么石头?

不过,如今"拳石"的指向,倒是被更多的人理解为可盈握可把玩的小型观赏石。有人也专门举办了拳石小型展览。前些时笔者去日本游玩,在白川乡美丽山谷风光中的溪口边,摭拾到几枚可盈握可把玩的水石,倒也颇感不虚此行焉:

《白川乡觅水石几枚》

数寸之高低调卧,玩堪盈握质玲珑。

桃源幽谷萃青黛,嗜石此行缘又逢。

古人说的拳石究竟是什么石头?

喜爱奇石的石友们,关注头条号“奇石圈”后,点击下方卡片加入奇石圈的官方圈子,来圈内欣赏更多来自不同国家、地方的美石!且圈内将不定期举办各种主题打卡活动,有机会获取精美礼品;有价值信息免费宣传推广;赏石活动嘉宾名额、书籍等福利免费送: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