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周平王只是遷了一下都,周天子就開始被諸侯吊打?

尚宮女史


周天子是一家500強公司的老闆,諸侯如同分公司。有一年,公司因為“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這件事情,受到了沉重打擊,於是周天子決定把公司的總部進行搬遷,企圖擺脫這一情況。

這一搬過後,周天子發現剛開始諸侯挺尊重自己,行事就肆無忌憚。培養權臣、放任兼併、賞罰不明……

幾番折騰下來,西周規模、財富、軍隊都不如分公司了。這樣被吊打,並不是遷都的鍋。

八百里分麾下炙

周朝的衰落是一個持續地過程,致命一擊便是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了。周幽王廢嫡立庶,廢黜申後的王后之位、姬宜臼的太子之位;改立褒姒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為太子。

申候自然不服,便聯合犬戎攻破了西周國都鎬京。

此戰,最大的影響便是西周王室威嚴掃地,其次才是財富、領土、士兵相關的損失了。

《周禮·夏官·司馬》記載:“凡軍制,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西周滅亡過後,這條制度名存實亡:一方面周天子無力維持這樣的軍力,另一方面諸侯兼併戰爭的需要藉著各種名義擴充軍隊。

東周建立之初,王室勢力大損,無力去壓制諸侯,只有依靠諸侯的勢力來幫助自己維持統治。

在周平王即位的時候,虢公翰也在攜地擁立王子餘臣(或餘)為王,稱攜王。周王室出現了“二王並立”的局面。而周平王自己卻無力去討伐他,這種情況持續了十年才被晉文侯給打破,周朝再次歸於統一。

遷都雒邑

周平王是個很沒有主見,也缺乏能力的人。

如果說周平王遷都對周朝的影響有多大的話,用兩張圖片說明。

西周:

東周:

洛陽是西周強盛時期為了展示周王朝的強大實力,方便諸侯來朝而建立,它雖在天下的中心,卻也讓東周的國土面積大減。東遷之後,它東不過滎陽,西不跨潼關,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圓只有六百餘里,地窄人寡,在諸侯之中也勉強算中等規格。

東周依靠諸侯統治的後果便是秦、晉、鄭等國家不斷吞併、擴張,周王的威望勢力已經逐漸跌落。

在周鄭交質和射王中肩這件事後,周天子在諸侯心目中名存實亡,諸侯不斷挑釁周天子的底線。

周天子的滅亡是一件件事情的綜合,而非遷都一事的原因,周平王放縱諸侯,終於導致了諸侯對周天子的敬畏逐漸丟失。

每日一篇歷史故事,故事有溫度,歷史有詩意,百般滋味,全在心間。

期待您的關注。


腦洞趣味歷史


周平王遷都,是周王室衰落的結果,不是周王室衰落的原因。

“周平王只是遷了一下都,周天子從此就不如其他諸侯了”——這屬於因果倒置的說法,把因果關係搞反了。



眾所周知,周朝不是於秦朝之後的那種大一統式王朝。由於周王室先天實力不強,再加上當時生產力落後,所以周天子統治方式不是中央集權,從上至下授權的統治模式,而是靠“宗法制”+周天子相對較強的實力。

所謂宗法制,就是周天子認識到自身實力不足以控制整個中原,所以大封諸侯,讓諸侯去外地建國,形成屏藩之勢,拱衛王室。由於當時被分封的姬姓諸侯多,天下土地大部分都掌握在姬姓諸侯手裡。所以在宗法制度之下,異姓諸侯無法動搖周天子和姬氏一族的統治地位。

當然了,光靠姬姓諸侯的拱衛也不行。畢竟姬姓諸侯也是有可能造反的。所以周朝在建國之初,周天子就把當時開發程度最高的兩塊富庶之地——關中平原和洛陽盆地,留給了自己。

也就是說,周王室雖沒有佔盡中原之地,但憑藉關中平原和洛陽盆地的資源優勢,周天子仍然可以因為在土地、人口、兵力對諸侯國的全方位優勢,維持王室的統治地位。


不過由於是封建制度,各諸侯國和周天子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君臣關係和地方與中央的附屬關係。

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周天子其實跟諸侯是一樣的,他也是一個諸侯,只不過他是最大的那個而已。他也要通過後續的發展,繼續保持對諸侯的實力優勢。否則優勢不在,諸侯就不服他了。

西周早期,周天子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周王室的優勢始終都有。但是隨著昏君上臺,這種優勢就逐漸不在了。

好,那麼,昏君是從何時開始出現的呢?

是在周朝建國大約150年開始出現的。

公元前900,周懿王繼位。這位周王在歷史上的評價很低。由於他生性懦弱,導致周王室在他繼位後,朝政日趨腐敗,國勢不斷衰落,在與西戎的交戰中屢屢吃虧。為了躲避西戎的入侵,他甚至選擇了遷都,讓周王室的威信大跌。(遷至現在的陝西興平)

周懿王死後,他兒子周夷王也是昏君,由於夷王聽信讒言,殺了齊國國君齊哀公(用大鍋把齊哀公煮熟了),搞的周天子與諸侯的矛盾嚴重激化。一些異姓諸侯國,比如楚國就開始不聽周天子的號令了(齊國也是異姓諸侯國),明目張膽的跟周天子對著幹。


周夷王死後,繼位的可不得了,這位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暴君——周厲王。

周厲王時期,由於厲王想改革,改變西周的權力結構,扭轉西周的頹勢。因而他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傷害了很多人的利益。

這些既得利益者不滿厲王的所作所為,便鼓動國人暴動,把厲王趕下了臺。(現代學者認為周厲王不是昏君,是有為之君,只不過因為改革過於激進被趕下了臺)



周厲王被趕走後,周公和召公共同執政,歷史上稱為共和時代。不過周公和召公也沒有逆轉王室的下滑,西周國勢繼續衰落。

在當時,由於沒有天子了嘛。原本歸屬天子的財產,比如周天子的主力軍團,也就是著名西六師,被王室近支諸侯紛紛瓜分。諸侯們就像打土豪分田地一樣,瘋狂的攫取王室財產。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後來導致西周滅亡的大禍害鄭桓公。

PS:鄭桓公能把王室的財產往自家搬,是因為他是周王室的卿士。也就是說,他有雙重身份,他既是鄭國國君,同時還兼任周朝的宰相。這種愚蠢的權力分配,其結果必然就是養了一堆“搬倉鼠”。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周平王東遷,鄭國也跟著周王室一起東遷。當時的鄭武公也是個厲害角色,即便是跑到洛陽了,他也沒忘了繼續薅周王室的羊毛。

公元前827年,周宣王繼位後。由於關中平原的資源已經被近支宗室瓜分完畢。因此周宣王就不得不把重心挪到洛陽。(周宣王繼位後,曾經想收回關中地區的控制權,但貴族們紛紛抵制,宣王害怕重蹈厲王覆轍,便不了了之)


周宣王振興王室失敗後,繼位的周王的又是一個大名鼎鼎的昏君——周幽王。

關於周幽王,歷史上對他的記載,最有名的就是烽火戲諸侯。有一些人認為,烽火戲諸侯是後世虛構的,不存在。但是不管有沒有這件荒唐事,周幽王是被犬戎殺掉的,這是不能改變的歷史事實。

周幽王死後,西周的歷史結束。

從周懿王到周幽王,一共129年。在這一百多年中,我們可以發現:周王室的昏君可謂是前赴後繼的出現。這些周天子對外不能遏制西戎的入侵,對內不能限制自己的叔伯子侄蠶食王室資產。周王室內外交困,這要是不衰落,都是見了鬼了。


周幽王被殺後,他的兒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

周平王繼位的時候,周王室對關中地區已經完全失去了掌控。一方面,周平王無力抵禦犬戎的威脅;另一方面,因常年的戰爭,關中平原從富饒之地被打成了殘山剩水,不再適宜王室生存。最重要的一點,當時關中平原實質上已經被姬姓諸侯瓜分完了,周平王幾乎沒有生存空間。

因此,周平王繼位之後,他才想要東遷。

注意了,不是周平王想遷都,而是現實情況逼得他不得不遷都。這就好比鳩佔鵲巢,自己的家被別人佔了,除了搬家,別無選擇。

遷都之後,周平王起初很有進取心。他希望重塑王室的威望。但是兩個原因制約他的發展,導致他振興王業的舉措最終破產。

這兩個原因的第一點是周平王得位不正,他是靠坑死周幽王才上位的,給全國人民帶來了極壞的影響,諸侯們都不願意搭理他。

第二點就是周平王的能力不夠,他是文的也不行,武的也不行,完全就是個庸人。空有想法,但完全沒有執行力。



由於周平王也跟西周晚期那些昏君一樣,所以東遷之後,周王室的頹勢一點沒變。諸侯對王室的蠶食也一點沒變。

這就等於說,周平王東遷之前,姬姓諸侯跟周天子在關中搶地盤。東遷之後,姬姓諸侯跟周天子在河南搶地盤。模式沒有變,只不過地點變了。這樣一來,周王也就根本沒有復興的可能性了。

周平王死後,繼位的周桓王更無能,諸侯對王室的蠶食更厲害。比如周王室在洛陽的機動部隊,也就是東八師,就在周平王死後被諸侯瓜分了。

軍隊都沒了,周天子還怎麼振興?

周桓王死後,周王室的國力越來越弱,控制的地盤越來越小。周天子作為天下共主,形同虛設。它是既不能號令諸侯,也不能保護諸侯小國。

但是,作為一個封建制的社會,天下也不能沒有周天子這張名牌。所以後來齊桓公橫空出世時,就依管仲之策,打出“尊王攘夷”的稱號,名義上是替周天子維護秩序,實際上是取代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而周天子的權威也就徹底的淪喪了。之後的天子雖然名義上還是天下共主,但實際上只是一個二等諸侯國的國君。


Mer86


周朝的分封制度——

天子把大部分土地封給諸侯,把最肥沃的少數土地直轄,

諸侯把大部分土地封給大夫,把最肥沃的少數土地直轄,

大夫把大部分土地封給士,把最肥沃的少數土地直轄,

周天子的直轄領地有兩塊宗周和成周,可以看做佔據天下20%,儘管看起來是少數,

但剩下的80%分給70多家諸侯,平均一家只有1%,周王畿是絕對的巨無霸。

而且周天子以王畿的絕對實力和祖輩傳承的威望,號召諸侯征討不平,這種權威是以王畿為後盾,恩威為加持的,如果沒有前者後者毫無意義。

平王東遷是衰落的結果,不是原因,其實西周中後期就一直在衰落,先是在軍事行動中失利,死傷大批軍人,後期施政不當,天子對老家宗周(西安附近)控制力大為減弱,蠻族時常扣關。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幽王廢長立幼,致使太子外公聯合蠻族攻破京城,天子對於宗周控制力已經接近於0了,不得不東遷。

東遷最直接結果就是王領縮水一半以上,同時由於弒父,威望大大降低了。

周天子的份額降到10%以下,一批強力的諸侯增長至10%以上,此消彼長,還拿什麼號令天下?

仔細研究這些崛起的諸侯,你會發現一件有意思的事——強力諸侯無一例外位於四至之地,東至強齊,南至強楚,西至強秦,北至強晉,這是有原因的。

分封之初按親疏分遠近,把大量親貴諸侯分在天下最富饒的洛陽附近黃淮之間,把疏遠的諸侯分在四方,結果分在繁華地帶的諸侯由於過於密集,不便擴張,而四至之地卻不斷吞併野人的地盤,最後消滅一些小國,直至成長為大國,可以說一開始就註定了大周的衰落。


az2777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後,周皇帝威望一瀉千里,戎行被嚴重削弱,至此再也無力統轄諸侯,只能自保。這是東周開始,分兩個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

1、所以,諸侯以擴大領土為中心,不以皇帝為中心;

2、這兩個階段,諸侯使用周皇帝時,才會納貢,平常都不理。比如,齊桓公為了稱霸,提出“尊王攘夷”,向皇帝納貢。

3、國強必霸,稱霸後會有大量財富,權勢就大,能夠主宰別人命運。由於這個時分,諸侯許多,叢林政治很明顯,弱肉強食。

4、從東周第一任皇帝周平王,一向到最後的皇帝周赧王,都關不了諸侯。

之所以會呈現這種狀況,是由於在犬戎攻破鎬京的時分,直接歸皇帝統轄的戎行簡直被消除盡了。這之前的狀況是皇帝的戎行多於任何一個諸侯,但平王東遷之後,戎行被消除了許多,皇帝原來統轄的土地大量丟掉,導致賦稅和徵兵人口都大大削減,所以,一蹶不振,強大一些的諸侯戎行多於皇帝,所以皇帝管不住諸侯了。


靜夜思歸去


周平王可不是『只遷了一下都』,這裡面還牽扯到塵封在『竹書紀年』裡面的一些王室的秘辛。

其實東周和西周從立國之初,就是完全不能相比的。西周立國可謂是水到渠成。周文王時期,周已經三分天下有其二,到了周武王時期,養精蓄銳已久的周朝趁著殷商大軍東征,乾脆利落的滅掉了商朝。然後在周朝的根據地鎬京設『宗周六師』,在洛陽設立『成周八師』,把洛陽和鎬京連成一線,震攝天下諸侯。從圖上可以看出,周王室佔盡了從鎬京到洛陽的天下中心之地,而分封的都是當時的邊境,或者需要鎮壓的地方。

此時周王朝中央直屬的兵力,加起來就是十四個師,而諸侯呢?禮法規定最多隻能有三師,這力量懸殊之大,足以讓所有的諸侯都沒有反意。

但是周幽王伐犬戎失敗,宗周的六師幾乎全軍覆沒,後來依賴著諸侯打跑了犬戎,這就讓周王室的直屬兵力有了很大的削弱。按照史記的說法,這個時候周平王繼承了周朝的法統,後來因為鎬京殘破而遷都洛陽。但是如果看『竹書紀年』,會發現在這個期間,還有一位周『攜王』,和周平王二王並立。 攜王是周幽王的弟弟,是宗周的舊臣們所擁立的;而周平王則是幽王已經廢掉的太子,又和殺父仇人犬戎的關係不清不楚,甚至有研究說正是因為幽王廢了平王的太子之位,所以平王一怒之下引犬戎攻周,直接導致了宗周的滅亡——這麼看的話,平王簡直就是吃裡扒外、令宗周亡國的罪人了。所以攜王和平王誰更正統一些,不言自明。

就這樣二王並立二十年,後來周平王應該是和晉、鄭乃至於秦達成了一些政治交換的條件,換得了晉文侯的支持,讓晉文侯攻殺了攜王,才結束二王並立的局面。

本來重建六師,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周宣王就做過這樣的事情。但是周平王的政治交易太大了,不但把關中的位置讓給了秦,還把關中和洛陽連接的區域讓給了晉,東周相當於被禁錮在了洛陽,周圍全是諸侯,沒有任何發展壯大的空間。

但是即便如此,周天子的實力因為之前太深厚了,依然相當於一個大諸侯。和春秋小霸鄭莊公打的時候,天子依然強大,如果不是鄭軍射中了當時的天子周桓王,勝敗還未可知。但是久而久之,周邊沒有發展空間的問題還是暴露了出來,周朝永遠只能把自己的土地封賜給有功的諸侯,而無法從諸侯哪裡獲得土地。後來經歷了幾次王位爭奪的內亂,周天子就徹底淪為了看客,也可以說被周邊的諸侯『吊打』了。


經史通義


決定被不被吊打的,是實力。讓我們看看平王東遷前後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我們就會發現:周王室的衰微,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鎬京事變,軍力損失殆盡

鎬京事變,在傳統的印象中,非常簡單,“烽火戲諸侯”後,諸侯不再相信“狼來了”,因此,在周王點燃烽火臺時都不搭理,結果鎬京淪陷,幽王被俘。

將周室之衰,怪罪於一個女子,實在偏頗。

在這個大輪廓下,我們可能忽略了,鎬京事變,是一場殲滅戰,周王室在關中的軍事力量全軍覆沒。

周幽王廢了申後和太子。申侯勾結犬戎,一起發起了對鎬京的襲擊:申國軍隊,在鎬京東南;繒國軍隊,在鎬京東北;犬戎勢力,在鎬京西北。

鎬京是王畿所在,至少“西六師”在此(周幽王原本還想討伐申國呢),但最終全軍覆沒。

更重要的是,這次的犬戎並非只是劫掠一空後退去,而是長期在關中地區劫掠,不走了。周王室早已無力擁有這片曾經的“王畿之地”,只有開“空頭支票”,把這片區域分封給秦。

一張“空頭支票”開啟了秦人崛起之路。

關東的周王室軍隊去哪兒了?

除了“宗周六師”,另外一支周王室的軍隊就是洛邑地區的“成周八師”了。那麼,遷都後的周平王可以依仗這支力量嗎?

很遺憾,“成周八師”可能比“西六師”更早凋零了。

在千畝之戰中,周軍損失慘重。

比如,其中的“南國之師”。在周宣王時期,王師敗績於千畝。成周八師中的“南國之師”損失殆盡,因此,周宣王只得“太原料民”,試圖從當時屬於晉國的太原地區清查人口,招募力量來補充。

事實上,由於西周時期長期的征戰,“成周八師”很可能已經損失慘重。

事實上,早在周宣王時期,他就採取了各種“非常手段”來維繫軍力了:“太原料民”,授權還不是諸侯的秦人討伐犬戎。顯然,此時的周王室軍力損失慘重,越來越難以維繫局面了。

經濟實力有限,軍力恢復困難

在以戰車為主要戰鬥力的時代,無論是戰車製造,還是軍隊訓練,成本都極高。而東遷後的周王室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進行恢復!

當初造洛邑,目的是為了監視關東商王朝的殘餘勢力。但周人依然居住在關中地區,洛邑地區的供給主要由王畿地區輸送。因此,此時的洛邑雖然規模宏大,經濟開發條件雖然優越,但周邊經濟並不發達。



周平王死後連下葬的錢都沒有,哪有錢建軍。

一切權力的根基,是強大的實力。又沒軍隊,又沒錢,自然失去了天子應有的“賞功罰過”,維繫天下諸侯秩序的能力了。

那麼,周王室有沒有可能賣一賣幾百年“天下共主”的老臉,一邊以天子之名號召諸侯,一邊恢復能力,徐圖復興呢?

來路不正的周平王

周平王,正是那位與申侯一起“引狼入室”的廢太子。他本人,正是那個直接給周人帶來滅頂之災的男人。因此,在鎬京事變後,周人擁立了周攜王。

而周平王,正是在鄭、晉等諸侯的支持下,以“諱莫如深”的手段消滅周攜王,才得以坐穩王位。

由於很長時間內,連周人族群都不支持周平王,因此,平王一直是晉、鄭的傀儡。

而鄭國,正是利用這段時間,利用周王之名,擴張實力。比如說:鄭武公曾利用周王巡視虢國防務的名義,滅虢。

當週王號令參雜著某些諸侯利益時,自然“不公”,失去了號令天下的基本。

小小的繻葛之戰,蘊含了大時代變遷的方向

周桓王即位後,為了周王室的威嚴,做了最後一擊,與鄭國交兵。

此戰中,鄭國擊敗了周王聯軍,周王室威信掃地,徹底失去了號令天下的機會。

此戰的過程,也暗含了時代變遷,周王室必然衰落的玄機。

兩個時代的踫撞。

此戰中,鄭國軍隊放棄了傳統的,充滿儀式感的戰法。他們採取“魚麗之陣”,將徒步的平民士兵與貴族們的戰車放在一起,協同作戰;並採取“先打擊兩翼,再合攻中軍”的戰法。他們通過這些創造性的方式擊敗了因循守舊,死守傳統的周王聯軍。

按部就班、井井有條,卻缺少活力的時代一去不返了。禮崩樂壞,卻又充滿大變革精神的時代已然到來!

這場戰鬥,雖然只是周王室漫長衰微過程中的一次“被暴擊”。但周王室的衰微的根本原因,卻蘊含其中。

周人依靠精細的禮治,創造了一個燦爛的時代,卻因為固步自封地沉迷禮治,排斥變革。

比如:當週宣王試圖“不籍千畝”,廢除國人集體耕種制度時,周人貴族的反饋是“國之大事在農,不可”;周宣王試圖擴大賦稅、勞動力來源而“太原料民”時,得到的反饋是“民不可料”。

一個制度,當它制約了變革和創新時,無論它多麼精細、完善,都終究只會作繭自縛。

等待作繭自縛的,就只有“被吊打”了。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根據《竹書紀年.周紀》的記載,無外乎三大原因:財政的崩潰,軍事的衰落,政治的內耗。

周孝王七年,冬大雨雹,漢江冰,牛馬凍死。

周夷王七年冬,雨雹,大如礪。

周厲王二十二年,大旱。二十三年,大旱。

  二十四年,大旱。二十五年,大旱。

二十六年,大旱。

周宣王二十五年,大旱,王禱於郊廟,遂雨。

周幽王二年,涇、渭、洛竭,岐山崩。

三年,王嬖褒姒。冬,大震電。

四年,秦人伐西戎。夏六月,隕霜。

十年秋,桃杏實。

這些是西周後百年發生的天災記錄,這個時期也是著名的小冰河期,對於生產力落後農業社會來說,這是致命的。在這段時期裡,天下皆荒,異族就只能搶糧,頻頻入侵中原,中原文明搖搖欲墜,直至齊桓公九合諸侯。匡扶天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驅逐西戎北狄,中原文明才重新復興起來。因此孔子也說:“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周厲王三年,淮夷侵洛,王命虢公長父徵之,不克。

十一年,西戎入於犬丘。

十二年,王亡奔彘。國人圍王宮,執召穆公之子殺之。

十四年,皞狁侵宗周西鄙。

周宣王五年夏六月,尹吉甫帥師伐皞狁,至於太原。秋八月,方叔帥師伐荊蠻。

六年,召穆公帥師伐淮夷。王帥師伐徐戎。

三十二年,王師伐魯,殺伯御。命孝公稱於夷宮。

三十三年,王師伐太原之戎,不克。

三十八年,王師及晉穆侯伐條戎、奔戎,王師敗逋。

三十九年,王師伐姜戎,戰於千畝,王師敗逋。

四十年,料民於太原。戎人滅姜邑。晉人敗北戎於汾隰。

四十一年,王師敗於申。

四十三年,王殺大夫杜伯,其子隰叔出奔晉。

周幽王六年,王命伯士帥師伐六濟之戎,王師敗逋。西戎滅蓋。  

十一年春正月,日暈。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弒王及鄭桓公。犬戎殺王子伯服,執褒姒以歸。

這些是軍事行動記錄,多數以失敗告終,這就使得周天子的六師在周幽王時代就已經是渣渣部隊了,也就沒能抵擋住犬戎的侵略。

周幽王在政治上要廢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引起了巨大的政治變動,蔓延至宜臼的外公-申侯聯絡西戎及鄫攻打宗周,妥妥引狼入室,使得關中地區被西戎佔據。後面的周平王就只能丟棄西岐之地,逃到洛陽安身立命了。

嚴格意義上講遷都蘊含巨大的政治意圖,是國家進一步發展的戰略舉措,而周朝的被迫遷都卻是國家進一步衰弱的舉措,丟棄土地和人民使得他沒有在雄起的機會。在洛陽,周朝沒地、沒人、沒錢、沒兵,權威落地,只能被人欺負。

如果周朝沒有遷都,而是以光復鎬京為目標,組織關中的周人,通過戰爭的人口消耗和資源掠奪,度過小冰河期後更能平添組建一支虎狼之師,周朝就不是那種任諸侯欺負的了。



神晤


平王東遷導致諸侯吊打周王的說法並不確切。

周王室衰落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從昭王、穆王之後王室就開始衰弱了。在西周末年,經歷了國人暴動,厲王外逃,共伯執政,宣王千畝之戰喪南國之師等一系列事件後,周王室已經是外強中乾,徒有其表了。



周幽王執政後,試圖重振天子權威,但用力過猛,反而激化了王室與諸侯的矛盾。其中幽王與申侯矛盾尤為突出,幽王廢黜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起兵伐申,申侯聯合鄫國,勾結犬戎擊敗了幽王,並於公元前771年劫掠了鎬京。

公元前770年,以虢國為首的諸侯擁立了幽王之弟莫國國君餘臣為周天子,史稱周攜王,公元前768年,鄭、秦、魯、許等諸侯在洛陽擁立幽王廢太子宜臼為周天子,史稱周平王。至此周朝出現了“兩王並立”的局面。



從時間先後上看,周攜王即位在先,平王是攜王在位已經三年後,由部分諸侯另行擁立的。從合法性上看,攜王是宣王之子,幽王之弟,幽王及太子伯服戰死後,攜王是當然的繼承人,反觀平王宜臼,已經被幽王廢黜,又是申侯勾結犬戎攻陷鎬京後送回來的傀儡天子,揹負勾引外族弒君殺父的原罪,先天不具備合法性。從年齡上看,攜王已經成年,可以獨立治國理政,平王年僅十歲上下,顯然只是諸侯掌握的小傀儡。

明確了平王是諸侯另行擁立之傀儡這一點,就可以弄清下一步平王一系列近乎自殘的舉動的緣由。平王任由鄭國吞併極其重要的近畿諸侯東虢國,把太子交給鄭莊公做人質,列秦人為諸侯,把岐山以西的起家之地一股腦劃給秦國,並且坐視秦國蠶食關中的諸侯。

周朝“二王並立”的局面持續了近二十年,漫長的時間裡,多數諸侯持觀望態度,不朝於周,本就遭受重創的天子權威蕩然無存。

公元前750年,原本中立的晉文侯倒向周平王一方,襲殺周攜王,順便吞併了大片天子轄地,“二王並立”局面結束,只留下“諱莫如深”這個神秘的成語。並不合法的周平王傀儡集團再次靠出賣國家利益,獲得了暫時的勝利。

至此,周天子的大半領土被鄭、秦、晉等國瓜分,在位的天子又是軟弱無能的傀儡,道義上揹負原罪,再也無法號令諸侯了。

周平王之孫周桓王繼位後,力圖扭轉局勢,通過與晉國翼城大宗、虢國等諸侯聯合,一改周平王時期的無所作為。周桓王二年,周伐晉,擊敗晉曲沃小宗,周桓王十二年,周成功討伐芮國,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伐鄭失敗,繻葛之戰,桓王中肩,周天子再次威風掃地,但周桓王十六年,周再次討伐曲沃成功,立晉君緡,周桓王十八年,周伐虢成功,保證了虢國的繼續服從。周桓王並不是只在繻葛之戰中敗北的廢物,總體上看,他某種程度上扭轉了周天子作為鄭國等諸侯傀儡的局面,扳回了些許局勢。

但周桓王之後,周莊王在位爆發王子克周公黑肩之亂,周惠王在位爆發王子頹之亂,兩次內亂,周天子都不得不借助諸侯的協助才得以平息,並向鄭、晉等諸侯割讓大量領土,周朝最後一點元氣被掏空。

此時齊桓晉文先後登上歷史舞臺,春秋五霸的時代開啟,“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周天子就只是象徵意義的吉祥物了。


子曰愛人


周平王只是從豐鎬遷都到洛陽為何東周被諸侯吊打?原因不在《史記》,而在清華簡《系年》

《史記 周本紀》中簡單的記錄是導致很多認為周幽王死後周平王就能順利即位並遷都洛陽的原因,也是題主產生只不過遷都而已為何原本強大的西周就變成被諸侯吊打的東周的原因。

《史記》是這樣記載的:

“遂殺幽王驪山下,於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平王立,東遷於雒邑,闢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彊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清華簡《系年》則記錄了《史記》中忽略的二王並立歷史:

“褒姒嬖於王,王與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師,回(圍)平王於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邦君、諸正乃立幽王之弟餘臣於虢,是攜惠王。立廿又一年,晉文侯仇乃殺惠王於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於周,晉文侯乃逆平王於少鄂,立之於京師。三年,乃東徙,止於成周。”

《史記》中周幽王戰死後,周平王就即位了。

但清華簡《系年》中周幽王戰死後:西周大臣立的是周幽王弟弟餘臣為周攜王、宜臼是申、繒立為周天王,但諸侯們承認合法的是周攜王而非周天王宜臼;周攜王即位21年,晉文侯在虢國殺死周攜王,之後9年的時間裡並不存在周天子;9年後,晉文侯才在京師立宜臼為周平王;周平王被立三年後,才被晉文侯、秦襄公、鄭武公、衛武公四人護送到洛陽。

《史記 十二諸侯年表》裡前771年周幽王戰死,前770年就是周平王即位。但事實是21年過後,即前750年諸侯承認的諸侯周攜王才被晉文侯所殺;之後9年沒有周天子;即前741年宜臼才被晉文侯立為周平王,3年後即前738年周平王才從京師遷去洛陽。


簡單一句話,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和西戎戰死後,30年後宜臼才成為周平王。30年的時間,西周貴族都在幹什麼呢?只能做一件事情:內鬥。

周平王能夠即位並不輕鬆,一等30年才被各諸侯承認。哪怕是在周攜王被殺後的9年時間裡,寧可沒有周天子,也沒有一個諸侯想要擁立他即位——可見宜臼在當時有多麼的不得人心。

東周被吊打的根本原因是周弱諸侯強

1、申、繒聯合西戎(秦襄公應該是西戎的其中一員),擊敗了周幽王,擁立因為弒君、弒父而被東方諸侯拒絕承認宜臼的周天王,東方諸侯承認西周大臣擁立的周攜王餘臣。

於是周天王宜臼和周攜王餘臣雙方又為了爭奪豐鎬而進行內戰,這才是豐鎬成為廢墟的原因,而非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僱傭軍——西戎洗劫造成的。

2、在《系年》中周攜王被殺時豐鎬已經成為廢墟。周攜王是在虢被擁立,更是在虢被殺。這說明豐鎬在周攜王和宜臼21內戰中成為了廢墟。晉文侯擁立前宜臼是在少鄂,擁立時是在晉國的京師而非豐鎬。晉文侯在晉國內立宜臼而不是在豐鎬擁立,在事實上說明豐鎬成為廢墟,不能住人。

3、周平王遷都洛陽,是得到了晉文侯、秦襄公、鄭武公、衛武公四人的護衛,但同時周平王也因此付出了相對的代價:秦襄公建國封侯,合法獲取岐山以西的土地;晉文侯的汾水地區得到合法承認;鄭武公得以擔任東周卿士,控制東周,並因此首先稱霸;衛武公被晉封為公爵。

秦國、晉國在春秋時期的崛起,都是因為得到周平王的合法性承認擴張的土地作為稱霸的基礎。

順便說一句:秦襄公被認為是西戎,晉文侯殺叔即位,衛武公殺兄即位,這是他們支持周平王的身份背景——亂臣賊子聯盟。

4、楚國在周夷王時期就敢稱王,原因只有一個——西周衰落。後來周厲王進行改革,振興了西周,楚國立馬去掉王號不敢稱王。前704年,楚武王看見東周率領,於是就邀請江漢平原上的各個諸侯國進行會盟,自封為王。東周的衰落,連和東周來往不多的楚國都看見了。

5、西戎崛起而西周衰落。《國語 鄭語》中史伯如此說:

“王室將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
“申、繒、西戎方強,王室方騷,將以縱慾,不亦難乎?王欲殺太子以成伯服,愁求之申,申人弗畀,愁伐之。若伐申而繒與西戎會以伐周,周不守矣!繒於西戎方將德申,申、呂方強,其隩愛太子亦必可知也,王師若在,其救之亦必然矣。”

綜述

西周在周幽王戰死後,經歷30年的內鬥,才輪到周平王即位。西周在周夷王時有過衰落,但在周厲王的改革下,再次振興,這才有周宣王、周幽王對戎狄用兵的戰功。

申、繒為了支持宜臼為太子,不惜結盟西戎,共同擊殺周幽王。周幽王死後,周攜王餘臣和周天王宜臼為了爭奪合法性和豐鎬繼續十幾年的內戰,導致豐鎬成為了廢墟。

豐鎬成為了廢墟,就意味著即便周平王即便能夠在洛陽繼續周王室,但無力控制關中。而秦襄公逼讓周平王割讓岐山以西為秦國土地,為秦國以關中為基地擴充提供了前沿陣地。

同時晉國得到了被周平王合法承認的汾水之地,成為了讓晉國成為春秋雙霸的基地。

周失去了關中的控制,只有洛陽一帶,周邊又都是周天子所封的諸侯國,不能像秦、晉、楚、齊四國可以擊敗周圍的戎狄擴張土地。

更加上鄭國以周王室的近親而稱霸,更是讓東周想要復興的機會給扼殺了。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能熟讀的歷史順口溜。眾所周知,公元前770周平王東遷洛邑,開創了東周,按理說王室遷都是為了更好的統治國家,但是呢,周朝卻是自平王遷都以後,便諸侯四起王室衰微,對此很多人詫異周平王當初為何要遷都,為何要動搖這周王朝數百年來的根基。

我們知道真正的一國之主,是建立在擁有自己的土地和軍隊的基礎上的,不過在細細翻看過平王東遷前的那段歷史,你會發現周平王就是一個無權無勢的“假王”。西周末年,周幽王獨寵妃子褒姒,後來為了討取褒姒歡心,竟然廢黜王后和太子之位。姬宜臼與母親申後歷經艱難暗中逃到孃家申國,申候氣不打一處來,於是聯合諸侯王和犬戎進攻鎬京。犬戎是一幫野蠻人,攻下都城後大開殺戒、擄走美女和財物,鎬京毀於戰火之中。

犬戎的進攻使得關中領土大片丟失,王室軍隊也在數次的戰爭中幾近覆滅,就連當初周平王東遷時,都是由秦人開路、鄭晉兩國軍隊殿後,才安然抵達。周平王為了表揚秦人在戰爭中的優異表現,便立下誓言允諾秦人可將犬戎攻佔的關中片區據為己有,秦國也正是憑藉此次機會快速發展了起來。

所以說,周平王東遷洛邑,表面上是為了再興王室,實則為了避戰逃命。由於大片故土的喪失,周王室管轄的範圍尚不足600平方公里,早已是空有其表的一朝天子。要不是秦國在前抵擋犬戎,周王室怕是早早就灰飛煙滅了。周王室面臨的不僅是蠻族的襲擾,更多的還有來自內部的威脅,當年鄭國打著‘護送天子’,就趁機攻佔了兩個較小的諸侯國,後來實力強大的鄭國完全不將周平王放在眼裡,不僅哄搶王室糧草,還脅迫王室交換人質。從這些史實可知,此時此刻王室早已是紙糊的老虎,根本不值一提!

周平王在內外交困中煎熬地度過了五十載,最終於公元前720年去世,隨後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紛紛湧現。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覆滅六國,結束了500年的亂世紛爭,至此延續800餘年的周王朝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