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生長痛,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疼痛,需要補鈣嗎?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生長痛補鈣是沒有作用的,如果補鈣能治好小兒生長痛的話,那麼生長痛就不叫生長痛了。

生長痛,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疼痛,需要補鈣嗎?

生長痛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痛呢?

有人拿128例兒童做過統計:

疼痛部位:膝關節周圍痛85 例(66.4%),小腿痛23 例(18.0%),大腿痛15 例(11.7%),上肢痛4 例(3.1%),手痛1 例(0.8%)。

發作時間:傍晚或夜間發作75 例(58.6%),白天發作28 例(21.9%),白天、夜晚都發作25 例(19.5%)。

疼痛性質:酸脹痛73 例(56.2%),針刺樣痛28 例(21.9%),鈍痛15 例(11.7%),隱痛13 例(10.2%)。

疼痛程度:多數疼痛較輕,均能自行緩解。

持續時間:每次持續數分鐘至半小時,最長半天,發作次數及間歇時間不等,多者每日1~2 次,少數者間隔數日、數月1 次。

生長痛,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疼痛,需要補鈣嗎?

生長痛的原理:一言以蔽之,是因為兒童長骨生長較快與局部肌肉筋腱的生長髮育不協調所致。

  • 多見於3-6歲及8-12歲的孩子,其中尤以3-6歲居多,但其他年齡段的孩子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生長痛。
  • 生長痛常持續數分鐘至幾小時不等,疼痛通常是肌肉深層,而不是關節處;
  • 多出現在晚上甚至午夜時分,在休息時疼痛才變得明顯,而在活動中往往感覺不到疼痛。疼痛發作時不伴有發熱、皮疹等全身症狀。
  • 可能伴有肚子疼、頭疼,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在生長痛消失之後,這些症狀也會隨之消失。
生長痛,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疼痛,需要補鈣嗎?

多種原因可以引起

解剖學因素。從解剖學理論知識上來看,下肢生長痛的可能由長時間姿勢不正確導致,部分患者可通過姿勢的調整來緩解疼痛度。

其中Hawksley研究提出,認為下肢痛是由於與扁平足、膝外翻或內翻,股骨前傾,脛骨過度扭轉或肢體不等長等有關的姿勢缺陷產生的。

與過度活動的關係。生長痛在運動中負重多的關節疼痛率高,跳躍類的項目疼痛高於其他項目。

與下肢微循環的關係。基於偏頭痛成人的微循環障礙的機制,部分學者對下肢生長痛的病發做出了相似的推斷。

與心理因素的關係。Oberklaid F 等通過對同一地區的下肢生長痛患者和健康兒童比對、調查發現,下肢生長痛患者不僅表現為下肢疼痛症狀,還伴有腹部疼痛、頭痛等症狀,甚至部分存在精神不集中、消極等情緒。

生長痛,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疼痛,需要補鈣嗎?

生長痛≠生理性疼痛

生長痛症狀可於發病後自行緩解,疼痛間歇期不存在不適現象,亦不會影響正常活動。但生長痛並不等同於生理性疼痛,在《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一書中有明確的歸類:放在兒童風溼性病—非炎症性病症—疼痛擴散綜合徵和相關的病症章節,與紅斑性肢痛症等並列,這也是藥物治療有效的原理。

說生長痛不是生理性疼痛,但說它是良性的疼痛則是比較貼切的,遷延數年後可自行緩解。生長痛需要與以下幾種常見的病理性兒童關節疼痛鑑別:

兒童晚發性佝僂病VS生長痛

兒童晚發性佝僂病臨床症狀開始於5 歲以後,因而稱“晚發”。大多訴說行走乏力、下肢疼痛。

以下四點可以與生長痛區別:

①氣候無關的多汗或睡眠不安;

②病程長者可有下肢變形( O 形或X 形腿) , 少數可見肋串珠, 肋外翻或雞胸等胸廓畸形;

③實驗室檢查2 5 -( O H ) D 降低;

④給予維生素D3, 同時口服鈣劑,療效顯著。

痛風性關節炎VS生長痛

兩種疾病有其類似的地方, 如均表現為間歇性發作的關節痛, 發作均可自行終止,局部往往無急性關節炎的紅、腫、熱,。但痛風性關節炎呈急性發作, 發作在24 h 內達到高峰, 而生長痛往往無這個特徵。

因此, 細心地瞭解發病的的時間和進展, 對提示診斷非常重要。對關節痛的患兒如能檢查血尿酸這個常用指標,會減少對疾病診斷的誤診。

骨肉瘤VS生長痛

骨肉瘤的疼痛特點則與生長痛不同:首先,疼痛位置不同,骨肉瘤的疼痛多見於關節處,部位固定;其次,疼痛開始較輕,愈發展愈嚴重,即進行性加重;同時疼痛多見於夜深人靜時,痛感更強烈;休息一般對緩解症狀沒有幫助,疼痛部位的局部皮膚溫度要高於對側肢體。

因此,青少年如果出現肢體腫、痛、局部皮膚溫度高,並伴有關節活動障礙,絕不能掉以輕心,應儘快就醫。影像學是早期診斷骨肉瘤的重要手段,CT 掃描和核磁共振(MRI)檢查可清楚顯示腫瘤軟組織侵犯和髓腔浸潤程度。

生長痛,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疼痛,需要補鈣嗎?

生長痛是肌肉性疼痛,出現生長痛現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疼痛發作時最有效的處理方法是為孩子作局部按摩、熱敷,幫助減輕疼痛程度,使小孩的心理得到關懷和安全感。

1.物理治療。其考慮微循環障礙可能參與了生長痛的發病機制,部分患兒採取局部使用溫水熱敷、局部微波治療的方法緩解疼痛。

生長痛發作時要讓孩子充分休息,不要進行劇烈運動。

晚上睡覺前,用溫水給孩子泡腳,一邊泡腳,一邊用熱毛巾對孩子的下肢、關節、肌肉等處作適當的按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

2.鞋墊干預。如三平面楔形鞋墊或矯形器治療,干預措施主要是為了降低站立和步態時足旋前的度數,這已被家長和患兒所接受,且大多數病例報道顯示消除了腿部疼痛的發作。

3. 行為認知治療。減少患兒對生長痛的焦慮和恐懼, 運用情緒疏導療法鼓勵患兒表達自已的情緒體驗,降低痛覺的敏感性,轉移孩子注意力。孩子生長痛發作時,父母可以用講故事、做遊戲、看卡通片等方法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4.給孩子補充營養。孩子在生長髮育的過程中,父母應該讓寶寶多攝取能夠促進軟骨組織生長的營養元素,如牛奶、核桃、雞蛋等。

撲熱息痛以及非甾體抗炎藥治療後效果顯著,可有效緩解生長痛。

對於部分疼痛劇烈影響睡眠的患者,可給予甲氧萘丙酸等長效止痛藥物加以治療。

生長痛,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疼痛,需要補鈣嗎?

生長痛,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疼痛,需要補鈣嗎?


【參考文獻】

[1]Duchamp M.Maladies de la croissance.Levrault FG(ed)Memoires

de Medecine Practique[M].Jean-Frederic Lobste-in,Paris,1823.

[2]Yosef U,Philip JH.Growing Pains in children[J].Pediatric

Rheumatology,2007,19(5):527.

[3]Evans AM,Scutter SD.Prevalence of “Growing pains”inyoung

children[J].Pediat r,2004,145(2):255-258.

[4]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5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