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項羽滅了秦軍主力之後為什麼要分封十八路諸侯,而不是統一天下

鉅鹿之戰之後,項羽主力開始進入咸陽,這個時候出現了著名的鴻門宴。項羽進入了咸陽之後,開始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當時可以說憑藉項羽的實力,可以統一天下的。那麼項羽為什麼沒有統一天下而是分封諸侯?

項羽滅了秦軍主力之後為什麼要分封十八路諸侯,而不是統一天下

當時在項羽分封之前,大家在懷王之約的時候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而關中之外的地方還是由之前的六國後代建國。大家都是同意的。其實這個約定明顯是有問題的,首先六國的後代不一定都是存在的,有些都是消失了,有些被殺了。還有就是就算是那些已經存在的,又有能力建國嗎?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如果他們都都是六國的後代建國,那麼那些起來造反有功勞、掌握軍權的人該怎麼辦。他們就沒有任何用處了。而且先入關中為王,那麼整個關中都給他,還是隻給部分呢?如果都給的話那麼可能會早就另一個秦國出來,到時候還是很麻煩。可以說這個約定有很大的漏洞。

項羽滅了秦軍主力之後為什麼要分封十八路諸侯,而不是統一天下

而項羽為了解決上面的問題,當時就分封了十八個諸侯。當時主要是有項羽自己是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魏王豹為西魏王,申陽為河南王,司馬卬殷王,趙王歇為代王,張耳為常山王,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吳芮為衡山王,共敖為臨江王,燕王韓廣為遼東王,臧荼為燕王,齊王田市為膠東王,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等十八個諸侯王。這裡面其中楚國一分為四、趙國一分為二、齊國一分為三、秦國一分為三。項羽這樣分封,一方面是照顧了那些六國貴族,另一方面就是對新崛起的那些軍人也是一種肯定。比如劉邦和英布等人都是自己白手起家的,都被分封稱王。而項羽當時之所以沒有統一天下,而且分封,也是在分封的時候可以體現的。

項羽滅了秦軍主力之後為什麼要分封十八路諸侯,而不是統一天下

其實,中國的傳統就是老是想統一,項羽也是有這個想法的。項羽也想統一全國,但是如果武力統一的話代價太大,而且可能會毀了懷王之約,造成失信於天下。而分封諸侯的話就不一樣了。當時項羽的分封和之前完全不一樣,項羽是自己佔據了最有利的位置。首先六國的後代雖然讓他們立國了,但是實力和之前遠遠不能相比。比如趙國分為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實際上還多出一個陳餘沒封,讓他們自己內鬥。齊國分為齊國、濟北、膠東三國,但是田榮沒封,讓田榮和其他三個也有矛盾。燕國分為燕國和遼東,這兩個國家也是有矛盾。還有韓王,項羽說他沒有軍功,不讓他建國,最後把他殺了,吞了他的地盤。按照項羽的意圖,這些諸侯首先自己都會內鬥的,然後把實力會不斷下降,到時候項羽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可以不斷地擴大自己地盤。和秦國在後來不斷的蠶食其他國家一樣。

項羽滅了秦軍主力之後為什麼要分封十八路諸侯,而不是統一天下

還有一方面,對於那些新興有軍功的而被分封的人,肯定會對項羽有感激之情。還有就是秦國的降將這些人被分封肯定更多忠於項羽。當時候項羽就可以憑藉這些人幫助自己一統天下。不過所有的事情算的都沒有錯,錯就錯在了劉邦先聯合其他諸侯反對自己了。而且自己的封地雖然可以四處出戰,比較方便。但是換句話說也就是所有人都方便打自己。最後也就是因為這樣項羽不斷的來回被奔波。最後滿盤皆輸,自己只落得了烏江自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