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從45萬到2000多億,他帶領鋼鐵廠披荊斬棘,成為“鋼鐵教父”

國內外鋼鐵界的傳奇式人物有幾個,比如美國紐柯鋼鐵創始人肯﹒愛佛遜,還有創建韓國浦項鋼鐵的樸泰俊。而在中國,沙鋼董事局主席沈文榮,也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傳奇式人物”。他將一家鋼鐵“作坊”做到年產量世界排名第六的特大型鋼鐵企業。40多年來,既沒有得到國家投資,更沒有股票上市融資以及債轉股等,在前28年,沒有向銀行貸款,全靠自籌資金“滾雪球”, 沈文榮是世界鋼鐵史上絕無僅有的一位奇人。

從45萬到2000多億,他帶領鋼鐵廠披荊斬棘,成為“鋼鐵教父”

一、組建鋼廠

​1946年沈文榮出生在江蘇張家港,父親英年早逝,沈文榮兄弟姐妹6人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非常艱苦。沈文榮初中輟學回家務農,因肯出力,做事又一絲不苟,從生產隊記分員當上副隊長,後被下鄉蹲點的幹部賞識,到公社軋花廠的技工學校半工半讀。

從小沈文榮就對工廠充滿想象,他的三伯父在廠裡工作,經常會有很多有趣的新聞。所以在1968年沈文榮中專畢業之後,他毅然決然的選擇進入錦豐軋花剝絨廠(沙鋼的前身),成為一名很普通的鉗工工人。此後,這家季節性的棉花加工廠,歸屬於縣供銷社,因工人一年半閒,後來又幹起造紙、油氈和人造板等副業。沈文榮在廠裡,各方面表現突出,非常受老廠長的喜歡,他入了黨,還先後當上班長、車間主任。

上世紀70年代,鋼材是最緊俏的物資,像沙洲縣,國家分配的供應指標,簡直是杯水車薪,一年僅400噸。故而,縣裡與軋花廠商量辦個小鋼廠。1974年軋花廠自籌了45萬建了一座小型軋鋼車間,沈文榮就是其中的負責人之一。1976年,鍊鋼試產成功,當年11月,沙洲縣軋鋼廠更名為沙洲縣鋼鐵廠,即今天沙鋼集團的前身。1984年,沈文榮成為鋼鐵廠新任廠長。

從45萬到2000多億,他帶領鋼鐵廠披荊斬棘,成為“鋼鐵教父”

二、設備升級

沈文榮剛上任的時候,由於鋼鐵廠規模小,最初只能尋找大企業顧不過來的小市場發財。當時,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缺乏品質優良的窗框鋼產品,沈文榮看準時機,決定將窗框鋼作為主導產品。到1988年,沙鋼已經建立起4條窗框鋼專業化生產線,其產量達到13萬噸,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60%,基本主導了中國窗框鋼市場。沙鋼也因此積累了1億多元資金。

此後,沈文榮頂著巨大壓力,把企業利潤全部砸到企業升級上。同時他把目光投向國外,抓住發達國家鋼鐵產能轉移的機遇,不斷引進世界一流技術和裝備。1988年沈文榮從英國引進國內第一條超高電爐連鑄連軋短流程生產線。因為沈文榮這種破釜沉舟的做法,強迫他必須頂住壓力,放手一搏。慶幸的是,他的決策是正確的。

1992年鄧老的南方談話掀起了一股熱潮,很多企業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沙鋼也不例外,這讓沈文榮對自己更加有信心。之後沈文榮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不斷升級自己的設備。先是整合了德國、美國、瑞士等多個國家超高功率豎式電爐設備建成“亞洲第一爐”,還和世界第二大鋼鐵企業韓國浦項合資興辦浦項綜合工程,生產冷軋不鏽鋼薄板。

從45萬到2000多億,他帶領鋼鐵廠披荊斬棘,成為“鋼鐵教父”

三、快速擴張

2002年,沈文榮主導沙鋼成功收購德國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位於多特蒙德的霍施鋼廠,一舉震驚業界。在德國人看來至少需要三年才能完成的搬遷,沙鋼用一年半完成搬遷,用半年完成清場工作。沙鋼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來自於沈文榮建立的低成本控制體系,使整個沙鋼成為一個超高速運轉的機器,將“多快好省”發揮到極致。

將收購的鋼廠搬遷回國後,沈文榮又投資150億元對項目進行改造,建成年產650萬噸的鍊鐵鍊鋼連鑄連軋項目。而如果新建這樣一個項目,至少要投資400億元。2003年,沈文榮又與韓國浦項聯手,將不鏽鋼薄板年產能力擴大到35萬噸,成為國內最大的冷軋不鏽鋼薄板生產基地之一。

2006年沈文榮以20億元收購了蘇北最大的鋼鐵企業——江蘇淮鋼80%的股權。通過自己的技術改造,江蘇淮鋼的產能很快提升到了300萬噸。2007年沈文榮又先後收購了河南安陽永興鋼鐵、常州鑫瑞特鋼、控股無錫錫興鋼鐵,當時的沙鋼整體產能可以達到3500萬噸。

根據2018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名單,沙鋼集團的營收高達2210億元,是名副其實的民營鋼鐵行業老大。如今,已經是古稀之年的沈文榮依然堅持每天工作至少10個小時,他的目標是打造“百年沙鋼”。沈文榮說,“我唯一的樂趣就是工作,搞企業。”如一架高速運轉的機器,沈文榮十年如一日地奔跑,成為中國鋼鐵一道堅定而有力的獨特風景,這位“鋼鐵教父”永遠年輕,永遠在路上。

從45萬到2000多億,他帶領鋼鐵廠披荊斬棘,成為“鋼鐵教父”

​關於沈文榮的故事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感謝閱讀。

我是實體經濟守望者,歡迎關注,歡迎加入創業者聯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