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相比洲际导弹,战略轰炸机有哪些优势?为何要研制隐形轰炸机?

琳琳-吾辈要做淑女


题目都问为何要研发隐身轰炸机了,那就看看隐身轰炸机有多好。相比较弹道导弹拖着尾焰发射,很容易被发现,可以给对方留下充足的反应时间。而隐身的战略轰炸机不同,很难被发现,你不知道它从哪里起飞,不知道走哪条路线,不知道何时发射导弹,这就是好处。

现在的轰炸机和以往的轰炸机不同,以往的轰炸机靠的是自由落体和惯性在对方头顶上投弹。而现在的轰炸机靠的是发射巡航导弹,在对方防空火力外进行打击,不需要硬闯对方的防空区域。

对比一下洲际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你会发现一件事,战略轰炸机便宜多了。

如果你单纯研制一样武器的话,使用次数少的话,他是很贵的。但是如果走量,多次使用,成本就下来了。战略轰炸机就是这样的,使用越多,就便宜。洲际导弹要靠火箭发射,那个巨大的弹体只有那点战斗部,剩下全是燃料,而且还是一次性的。而轰炸机不一样,轰炸机研发成本高,建造成本高,重点就是,它可以重复利用,多次轰炸下来,成本也就下来了。

洲际导弹呢,看上去很吓唬人,但是就是太贵,成本叠加,用的越多,他就越贵。而战略轰炸机,便宜多了,用的越多越便宜。

战略轰炸机可以干洲际导弹不能干的事,洲际导弹必须搭载核弹头才行,要不没意义,花了那么大价钱,不可能打出去个常规弹头吧。而战略轰炸机不一样,它可以常核兼备。战略轰炸机可以挂着搭载核战斗部的巡航导弹去攻击,也可以挂着常规弹头去打击普通目标,可以对目标地区进行长期轰炸,功能上,战略轰炸机要比弹道导弹要充足,打击效果也要好。

至于隐身轰炸机,他的作用太多了,可以悄无声息的飞到最佳的发射地点去发射导弹,突施冷箭,让对方猝不及防,不会给对方太多的反应时间。当然了,他要是被人发现了,那就没啥太大意义了,和普通的战略轰炸机差不多了。


军武文斋


在“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中,战略核潜艇所具备的核威慑无疑是最强的,洲际导弹次之,而战略轰炸机因核威慑力有限似乎处于“可有可无”尴尬处境中,那为何核大国还要坚持研制战略轰炸机甚至隐身战略轰炸机呢?

完整的“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更具威慑

一个国家拥有的核打击手段越多,其保卫自身安全的能力也就越强,同时国际地位也就越高,所以,拥有完整的“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是每一个核大国所梦寐以求的目标(这个也要视能力而定),而战略轰炸机相比于洲际导弹和战略核潜艇虽然没那么引人瞩目,但研制战略轰炸机拥有完整的“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更具威慑。

战略轰炸机可以应用于常规战场

其实,不管洲际导弹还是战略核潜艇,不到万不得已它们不会实际应用于实际战场的,更多是依靠有效的战略核威慑以维护本国的和平以及国际地位。而战略轰炸机就不一样了,战略轰炸机以其巨大的载弹量和较远的航程,不仅能携带核导弹,更能携带大量的常规导弹、炸弹应用于实际战场,这一点是洲际导弹和战略核潜艇所不能比的。

战略轰炸机比较灵活

而且,有道是“抗议一千次一万次,也不如战略轰炸机的翅膀扇动一次”。虽然,洲际导弹和战略核潜艇的威力更大的一些,但战略轰炸机的核威慑却是“有形”的,因为不会有哪个国家会发射洲际导弹到别国家门口引爆,而战略轰炸机却可以经常飞到别国家门口,并亮出核导弹以达到“有形”的威慑。

战略轰炸机使用成较低

根据军事专家的介绍,目前一枚洲际导弹的造价在2亿美元以上,约合两架歼-20的价格,价格并不算高,但是洲际导弹发射之后就没了,属于“单次消耗品”;而战略核潜艇的造价则更贵,全球均价至少在30亿美元之上,其中“哥伦比亚级”核潜艇造价更是高达120亿美元。

虽然战略轰炸机的造价也不便宜(全球均价在5亿美元左右),但它与其他类型的飞机一样的,是可以循环使用的。一般一架轰炸机经过适当的维护和升级之后,是可以服役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这样算下来,战略轰炸机的使用成本相比洲际导弹和战略核潜艇是便宜不少的。

总之,对于核大国来说,战略轰炸机本身就是组成“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不可或缺的力量。另外,战略轰炸机不仅可以应用于常规战场,而且他所产生的核威慑也是“有形”的,相比于洲际导弹和战略核潜艇,战略轰炸机的使用成本更低,所以研发战略轰炸机还是很有必要的。


天下布武


相比于洲际弹道导弹,同样拥有投射核武器能力的战略轰炸机拥有比弹道导弹更强的威慑。

从理论上来说,主要搭载核武器的洲际弹道导弹威慑能力应当要大于主要搭载常规武器的战略轰炸机。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核武器处于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没有事先通知弹道导弹,都不需要落地敌方的战略和反击力量就会发射。

但是轰炸机不同,没有人敢担保在轰炸机的弹仓里面没有核武器

而且不搭载战略核武器的轰炸机属于常规战略力量。

说简单点那就是战略核武器,只要没打全面核战争,那就坚决不能动。

而战略轰炸机只要不搭载核武器,你爱咋地就咋地被别人打下来了也无所谓。

所以战略轰炸机绕的他国领空画地图,实际上就是警告我有能力覆盖你的全部领土范围。

这次的一架 下次就可能是十架。

这次没有挂载核武器,下次就有可能挂载核武器

这次仅仅是警告 等你在过分一些,就有可能是一发导弹故障,自行脱离挂架。

100万次警告都比不上核轰炸机扇一次翅膀


啸鹰评


驰骋在天空,威慑无处不在,似可随心所欲,不似洲际导弹,只能在自家地盘上演练部署,是无形与有形兼备的重器,类似的还有航母,以前“冷战”,前苏联只有无形的潜艇和导弹,比不得航母倒处晃来荡去。

以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当推出了自己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时,未建成就被惨遭忽悠着肢解掉了事。可见不能人云亦云,要建立自家独立判断。战略“三驾马车”,轰炸机,陆基导弹和核潜艇,缺一不可,苏联国力强大之时,三者兼具,然而作为国家重器,不是说有便有,需要的是巨大的资金投入,更需要不断技术创新,更要有人才,三者必具,才能可能实现。

因是美国B-2,作为第四代轰炸机,自1997年装备入役到今年,已过去了22年时光,大有不知拔剑为谁雄的意思,新型轰炸机B-21又在紧锣密鼓地打造当中。轰炸机是烧钱的事业,一款B-2研制加制造,共投入600亿美金,一架就是24亿美元,若非有强大的国力作支撑,任谁也无福消受。即使财大气粗的美国,也只制造了20架,便草草关掉生产线了事。

远程轰炸机,需要突破设计、结构、材料和航发等高端技术难题与障碍,对于没有研制经验的国家鸭梨山大。美国战后一型型,经过了数代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绝不是说造便能制造的。航空事业的成就首在人才培养,人才重在培训等机制创新,还在于时间与项目积累,机制、时间与项目,三者缺一不可。


魂舞大漠


战略轰炸机对比于洲际导弹,首先就是,载弹量大,第二就是使用廉价,第三就是适用范围大广。

先说第一点,洲际导弹充其量也就一点几吨的投送能力,而战略轰炸机则动轨十几吨的投送能力,大型轰炸机甚至几十吨的投送能力,光这一点洲际导弹就不能和轰炸机比。

其次使用性价比,洲际导弹一发过去就没了,战略轰炸机却能不断使用,即使利用几十发洲际导弹同时发射达到了战略轰炸机的投送量,但那两者使用价格的差距估计得以万倍来计算。

第三适用范围大,战略轰炸机无论是隔得近的隔得远的,打常规战争时打核战争时都能用,甚至在和平时期还能作为威慑力量使用。但弹道导弹就不行,隔近了舍不得不说导弹自己还有最小射程,如果打的是常规战争,弹道导弹那可怜的运载量丢吨把炸药过去根本就没啥用还死贵,而且还容易引起对方误判造成战争扩大为核战争。

最后就是和平时期的威慑,有战略轰炸机的话,如果我不高兴了我就把战略轰炸机拉去你家门口飞,如果对方国土小还能围着对方画个圈。但洲际导弹就不行了,你总不能一不高兴就核爆人家吧。


开着皮卡打坦克


不是经常说,“与其抗议100次,不如战略轰炸机出动一次”,战略轰炸机有洲际导弹无法做到的“故意恶心你”的优势。战略轰炸机可以不间断的向你领空附近飞,你知道它来了,但是却拿它无可奈何,这不就是故意恶心你的么!

而洲际导弹最大的作用就是威慑,我有洲际导弹,但是却不能轻易使用。相对而言,战略轰炸机也具有威慑力,只不过还多了一个上面所说的功能。战略轰炸机可以随意的到你领空附近转悠,只要不进入你的领空即可。只要有需要,战略轰炸机可以依靠其较长的滞空时间,在领空附近不断地绕圈。令你烦不胜烦,但却无可奈何。另外,战略轰炸机还可携带电子侦察设备,飞到你的领空附近搜集雷达等信号。



研制隐身轰炸机最重要的就是具备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和隐蔽突防能力以及强有力的威慑力!


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

众所周知,战略轰炸机具有较大的载弹量和远航程。将常规巡航导弹的改装成核巡航导弹也不是什么难事,有了战略轰炸机就可以搭载核巡航导弹,使我方具有空基核打击能力。现在来说,最普遍的也就是海基和陆基核反击能力。而空基核打击能力也只有美俄两个国家具有,毕竟也只有这两个国家装备有战略轰炸机。

隐蔽突防能力

隐身轰炸机自然具有隐身的优势,依靠这种优势可以靠近敌方领空附近,发射机载导弹对纵深目标展开隐蔽的突袭。目前来说,隐身飞机的探测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个难题,而这也是隐身飞机可以借的势。虽说,隐身飞机的RCS非常小,敌方雷达难以实现稳定的跟踪,况且发现的距离大幅度缩短。

强有力的威慑力

因为隐身轰炸机不仅仅可以携带核武器还可以携带常规武器,它不像洲际导弹那样,容易引起战略误判。一般来说,洲际导弹都携带的是核弹头。一旦对方发现有洲际导弹来袭,那肯定认为是搭载核弹头的。而战略轰炸机则不会引起这种误判,因为战略轰炸机相对洲际导弹来说,较容易拦截,当核战争爆发时,肯定是不想让对方拦截的。



事实上,战略轰炸机的威慑力主要体现在不对等打击。也就是说,我有可以到达敌方附近的战略轰炸机,而敌方没有这种武器。这么一来,我方对敌方的打击就多了一种方式,而敌方想要打击我方就比较难了,这种不对等的打击尤其是对两个相距较远的国家来说比较有效。


所以说,有实力的国家都想要拥有隐身战略轰炸机,以提升自己的战略威慑能力。只不过隐身轰炸机的研发难度太大,且造价高昂。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只有一个达不到要求的,都没办法制造出隐身战略轰炸机。目前来说,也只有美国一家拥有建造隐身战略轰炸机的实力。(图片来自网络)


江山何沉


相比陆基洲际导弹,战略轰炸机主要有几大优势:核常兼备、可以抵近威慑减小对空基导弹射程的限制、成本效益凸显等。
威力最大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R-36M“撒旦”


一方面,战略轰炸机既能携带核弹头,也能够携带各类常规巡航导弹,在弹种选择上灵活性高。而且战略轰炸机的载弹量一般远超陆基洲际导弹。比如,东风-41射程1.2~1.5万公里,最多能够携带10枚分导式弹头,可以看作10枚独立导弹。而作为远程战略轰炸机的图-160“白天鹅”载弹量最大可达45吨,能够携带24枚KH-101远程巡航导弹。比图-160小得多的轰6K,则能够携带6枚。
图-160战略轰炸机,北约代号“海盗旗”,是俄罗斯空基核威慑的主要装备

另一方面,战略轰炸机并不单单倚靠空基导弹的威慑,作为平台的轰炸机本身,威慑力更大。比如,图-160最大航程可达14000公里,意味着它可以抵近敌国进行近距离打击,特别是面对防空能力较弱的国家时,这种抵近威慑能力更加凸显。有了图-160的巨大航程,导弹的射程可能仅仅需要几百上千公里就足以。


图-160地面展示挂载的部分导弹

此外,陆基洲际导弹是一次性的载具,发射了就无法回收,相当于作废了。洲际弹道导弹一点火,就相当于数十亿在空中飘过,虽然绚丽,但实在令人肉疼。战略轰炸机则不同,它能够重复使用,发射了就跑,不仅成本效益高得多,而且生存性也更好。
图-160最大飞行速度超过2马赫,媲美


一般的战斗机

以上优点表明,远程战略轰炸机有其自身独特优势,难以被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所取代。在卫星对地面监控越来越严密的今天,陆基洲际导弹的隐蔽性越来越低,即使采用机动发射,也可能难逃卫星的“法眼”。在这种情况下,远程战略轰炸机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像B-2这样的隐形战略轰炸机,对潜在对手的震慑力会更加强大。
飞行中的B-2“幽灵”
隐形战略轰炸机

就咱们而言,轰6K/轰6N虽然性能不错,但毕竟载台历史久远,已经难以满足未来的需求。研发隐形或者具有超音速突防能力的远程战略轰炸机,是势在必行的大事。传说中的轰-20,正是呼应这一切的产物!


轰20想象图

让我们尽请期待,它的横空出世一定会像当年歼20一样,震惊世界。


兵者诡道也


先来给大家提到一个名词吧“三位一体”,三位讲究的是海陆空三个位置,一体是海陆空三个位置合成的立体式核打击形式。而在这三个位置核武器以什么形式发射?就是这个问题的关键了,在陆地上核武器以洲际导弹的形式从导弹井中发射;在海中核武器就是以洲际导弹的形式从战略核潜艇上发射;而到了空中,核武器的发射媒介就从潜艇和导弹井变为了战略轰炸机。

任何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只有拥有这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形式,才算完全拥有对敌方国家核打击的能力。有人可能就纳闷了。核弹吗只需要将它发射出去就可以了,干嘛还需要发空心思的发展三种发射方式呢。衡量一个大国是否拥有核打击能力,不光是看它的首次核打击能力,还要看它的二次核打击能力。

何为二次核打击能力,就是这一个国家在遭到敌方国家核弹灭国之后,还拥有发起对敌方国家进行一次饱和核打击的能力。敌对国家攻击有核国家,首要的攻击目标肯定就是它的陆基发射井,所以在海陆空三个位置中,陆地上的洲际导弹虽然是对敌方国家威慑最大的,但是也是最容易被敌方国家所针对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原因,所以才会发展三种发射方式为一体的核打击能力。

拥有了洲际导弹可以发射的核弹头,顶多也就是证明这个国家确实拥有了核打击的能力。而且导弹的造价和维护成本要比战略轰炸机的低很多。但是它也有不足之处,首先位置虽然隐蔽,但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比如是间谍之类的,一旦导弹井的位置暴露,这一个导弹井就相当于是废了。但如果没有到了一定要发射核武器的危机关头,这一个导弹井的位置是不能暴露的,如果只是想要恐吓对方一下,那么使用路基发射的方式成本太高了 毕竟这种洲际导弹只是一次性产品,打出去一发就是一发的钱。

而战略轰炸机则相反,在平时不执行核打击的任务下,可以挂在常规导弹进行常规作战,而需要发动和打击的时候,只需要挂在相应的核弹头,就可以升空对敌国进行打击。并且看着哪一个国家如果不听话,可以开着战略轰炸机挂载上核弹头,在他们头顶飞上一圈,吓唬吓唬他们。这就是战略威慑。


沐风谈兵论道


我们把这个问题化简单点说就3点:

1.洲际导弹的确非常重要,但战略轰炸机作为空基核平台在核战争中同样重要。

2.战略轰炸机的筹载能力和任务灵活性都远远高于洲际导弹。

3.战略轰炸机在政治和外交方面的震慑作用高于洲际导弹。


先说下第一个问题:有个词叫“三位一体”核打击,它是指同时具备从陆地、空中和海上投放核武器的能力。洲际导弹作为一种有效的陆、海核武器投放工具具有极大的核投送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为了中保证核反击的效率和生存能力最大化依旧还是要保证空中核武器投送平台,也就是三者缺一不可。

既然是要保证完整的海陆空核投送能力,那么单单靠洲际导弹本身是不行的,核打击手段必须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载弹量达到20吨以上的战略轰炸机是强有力的核武器运载平台。下图为美国W80型核弹头,当量20万吨TNT,安装在上射程25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和AGM-86空射巡航导弹,由战略轰炸机空中发射。还有下图2的B81型自由落体热核弹头,当量5万吨,每架B-2轰炸机可以携带16枚。

至于为什么是隐形轰炸机,这么说吧:防空系统的发展使得轰炸机的生存能力越来越差,在60年代后期还可以依靠速度进行突防,典型的是B-1A/B、Tu-22M系列和Tu-160。但是防空导弹动辄上百公里和3倍音速的攻击能力使轰炸机靠速度也越来越没有胜算。既然高空、高速都无法躲避防空系统的追踪,那么干脆让雷达看不到你,这才是目前战略轰炸机突防最有效的手段。如果再投入巨大的资金去研制类似B-52和B-1这类轰炸机那么就是本末倒置,所以我们直接一步到位搞大型隐形轰炸机。

第二个问题:战略轰炸机是一种核常兼备的空中打击平台,除了用于核战争之外还可以用于常规战争的空中打击,论利用率和费效比远远比洲际导弹要高。我们说,洲际导弹作为核打击的特定武器他的有效载荷就是战略级核弹头,当然,我们不是说他不能带常规高爆弹头,但是作为单价5000万美元以上的武器带1吨炸药?显然这不现实!洲际导弹是一次性武器,打出去就回不来了。

但是战略轰炸机就比洲际导弹灵活的多,他既可以携带核武器也可以携带常规武器执行各种打击任务。我们换个角度说,洲际导弹自1957年诞生以来从未应用在实战上,但是战略轰炸机却几乎出现在每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或冲突,单次出动花费不到洲际导弹的几十分之一。下图为美国B-2隐形轰炸机的载弹,既可以携带常规的MK-82自由落体炸弹,也可以携带B-83/61核炸弹,还可以携带JDAM精确制导弹药。

从载荷上讲,世界上最大的洲际弹道导弹R-36M最大载荷10吨,最大射程16000公里(二者只能取一个)。但是战略轰炸机载弹量动辄20吨以上,甚至Tu-160可以达到45吨,如果航程不够可以由空中加油机协助。美国在1991年海湾战争开始之初由本土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起飞的7架B-52轰炸机跨越半个地球对伊拉克发射巡航导弹,又在空中加油机支持下返回美国本土。而美国在美韩军演期间也曾经由本土派出B-2隐形轰炸机直飞半岛,在不降落的情况下由空中加油机支持返回美国本土。

第三个问题:战略轰炸机往往在政治和外交斗争中产生个更明显的震慑作用。虽然洲际导弹作为极有力且几乎无解的核打击平台,但是政治威慑不是真刀真枪的实战。所以像这种“一次性”的洲际导弹一旦发射就无法回收,而且洲际导弹攻击速度较快,一般1小时完成全部飞行,主要飞行阶段也在外太空。说简单点:洲际导弹的威慑过程别人都看不到。但是战略轰炸机不同,他可以长时间在某个空域滞留,甚至携带巡航导弹滞留,这种实实在在的战略威慑能力显然比看不见的洲际导弹更强。下图为2019年中俄轰炸机联合巡航纪念臂章

所以,虽然洲际导弹很厉害,但这不意味着没有必要发展战略轰炸机,只是很多国家因为技术财力问题根本没有精力去搞那么多核打击手段,比如英法两国都已经放弃。目前世界上拥有完整洲际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国家只有中美俄三个最大的军事国家。


雏菊西瓜Peterpan


洲际弹道导弹出现后,战略轰炸机地位的确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直接表现就是目前洲际导弹的拥有国家有5个,并且未来还会增加,但是拥有战略轰炸机的国家只有中俄美三国,甚至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美俄两国,而拥有隐身轰炸机的国家唯有美国。

由于雷达、防空导弹和战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战略轰炸机受到的威胁就越来越大,战略轰炸机的地位也越来越低。像二战时期那样,即使没有获得制空权,也可以出动轰炸机冒着对方的战斗机和防空炮火执行轰炸任务的情况,早就一去不复返!

在现代战斗机和防空导弹面前,战略轰炸机具有体型庞大、飞行速度慢和机动性差等缺点,这完全就是一个完美的空中靶机,可以说轰炸机来多少,前往拦截的战斗机和防空导弹就可以击落多少,二战时期的轰炸机群战术已经不可能再被使用。

此外洲际导弹的出现,也让战略轰炸机的地位降低,因为战略轰炸机主要执行的远程打击任务,或者说投放核武器,这个让洲际弹道导弹来做,效果更好。洲际导弹速度快,半小时就可以打到对方的领土,并且洲际导弹几乎无法被拦截,和轰炸机相比,优势不要太明显。试想一下,两国同时向对方发起核打击,一方使用洲际导弹,一方使用战略轰炸机,当洲际导弹落地后,战略轰炸机可能还在半路上,此时再派出战斗机拦截,谁胜谁败可想而知。

不过战略轰炸机也有自己的一些优势,导致几个国家并没有放弃,其中研制出了B2战略隐身战斗机,并且还有一款B21隐身轰炸机即将面世!轰炸机相比洲际导弹,更加灵活,可以在全球快速部署,并且它也可以作为核武器的新型投放平台,发射携带核弹头的巡航导弹甚至弹道导弹攻击目标。如果仅有隐身特性,就确保了成活率。

相比较洲际导弹,战略轰炸机的威慑作用更大,所以美俄轰炸机,经常携带核弹,在对方的领空附近飞行,威慑对方。尤其是两国关系紧张的时刻,就飞的越勤快!但是如果进行洲际导弹试射威慑对手,对方看不到,试射再多也没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