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相比洲際導彈,戰略轟炸機有哪些優勢?為何要研製隱形轟炸機?

琳琳-吾輩要做淑女


題目都問為何要研發隱身轟炸機了,那就看看隱身轟炸機有多好。相比較彈道導彈拖著尾焰發射,很容易被發現,可以給對方留下充足的反應時間。而隱身的戰略轟炸機不同,很難被發現,你不知道它從哪裡起飛,不知道走哪條路線,不知道何時發射導彈,這就是好處。

現在的轟炸機和以往的轟炸機不同,以往的轟炸機靠的是自由落體和慣性在對方頭頂上投彈。而現在的轟炸機靠的是發射巡航導彈,在對方防空火力外進行打擊,不需要硬闖對方的防空區域。

對比一下洲際導彈和戰略轟炸機,你會發現一件事,戰略轟炸機便宜多了。

如果你單純研製一樣武器的話,使用次數少的話,他是很貴的。但是如果走量,多次使用,成本就下來了。戰略轟炸機就是這樣的,使用越多,就便宜。洲際導彈要靠火箭發射,那個巨大的彈體只有那點戰鬥部,剩下全是燃料,而且還是一次性的。而轟炸機不一樣,轟炸機研發成本高,建造成本高,重點就是,它可以重複利用,多次轟炸下來,成本也就下來了。

洲際導彈呢,看上去很嚇唬人,但是就是太貴,成本疊加,用的越多,他就越貴。而戰略轟炸機,便宜多了,用的越多越便宜。

戰略轟炸機可以幹洲際導彈不能幹的事,洲際導彈必須搭載核彈頭才行,要不沒意義,花了那麼大價錢,不可能打出去個常規彈頭吧。而戰略轟炸機不一樣,它可以常核兼備。戰略轟炸機可以掛著搭載核戰鬥部的巡航導彈去攻擊,也可以掛著常規彈頭去打擊普通目標,可以對目標地區進行長期轟炸,功能上,戰略轟炸機要比彈道導彈要充足,打擊效果也要好。

至於隱身轟炸機,他的作用太多了,可以悄無聲息的飛到最佳的發射地點去發射導彈,突施冷箭,讓對方猝不及防,不會給對方太多的反應時間。當然了,他要是被人發現了,那就沒啥太大意義了,和普通的戰略轟炸機差不多了。


軍武文齋


在“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中,戰略核潛艇所具備的核威懾無疑是最強的,洲際導彈次之,而戰略轟炸機因核威懾力有限似乎處於“可有可無”尷尬處境中,那為何核大國還要堅持研製戰略轟炸機甚至隱身戰略轟炸機呢?

完整的“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更具威懾

一個國家擁有的核打擊手段越多,其保衛自身安全的能力也就越強,同時國際地位也就越高,所以,擁有完整的“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是每一個核大國所夢寐以求的目標(這個也要視能力而定),而戰略轟炸機相比於洲際導彈和戰略核潛艇雖然沒那麼引人矚目,但研製戰略轟炸機擁有完整的“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更具威懾。

戰略轟炸機可以應用於常規戰場

其實,不管洲際導彈還是戰略核潛艇,不到萬不得已它們不會實際應用於實際戰場的,更多是依靠有效的戰略核威懾以維護本國的和平以及國際地位。而戰略轟炸機就不一樣了,戰略轟炸機以其巨大的載彈量和較遠的航程,不僅能攜帶核導彈,更能攜帶大量的常規導彈、炸彈應用於實際戰場,這一點是洲際導彈和戰略核潛艇所不能比的。

戰略轟炸機比較靈活

而且,有道是“抗議一千次一萬次,也不如戰略轟炸機的翅膀扇動一次”。雖然,洲際導彈和戰略核潛艇的威力更大的一些,但戰略轟炸機的核威懾卻是“有形”的,因為不會有哪個國家會發射洲際導彈到別國家門口引爆,而戰略轟炸機卻可以經常飛到別國家門口,並亮出核導彈以達到“有形”的威懾。

戰略轟炸機使用成較低

根據軍事專家的介紹,目前一枚洲際導彈的造價在2億美元以上,約合兩架殲-20的價格,價格並不算高,但是洲際導彈發射之後就沒了,屬於“單次消耗品”;而戰略核潛艇的造價則更貴,全球均價至少在30億美元之上,其中“哥倫比亞級”核潛艇造價更是高達120億美元。

雖然戰略轟炸機的造價也不便宜(全球均價在5億美元左右),但它與其他類型的飛機一樣的,是可以循環使用的。一般一架轟炸機經過適當的維護和升級之後,是可以服役3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這樣算下來,戰略轟炸機的使用成本相比洲際導彈和戰略核潛艇是便宜不少的。

總之,對於核大國來說,戰略轟炸機本身就是組成“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不可或缺的力量。另外,戰略轟炸機不僅可以應用於常規戰場,而且他所產生的核威懾也是“有形”的,相比於洲際導彈和戰略核潛艇,戰略轟炸機的使用成本更低,所以研發戰略轟炸機還是很有必要的。


天下布武


相比於洲際彈道導彈,同樣擁有投射核武器能力的戰略轟炸機擁有比彈道導彈更強的威懾。

從理論上來說,主要搭載核武器的洲際彈道導彈威懾能力應當要大於主要搭載常規武器的戰略轟炸機。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核武器處於開弓沒有回頭箭,如果沒有事先通知彈道導彈,都不需要落地敵方的戰略和反擊力量就會發射。

但是轟炸機不同,沒有人敢擔保在轟炸機的彈倉裡面沒有核武器

而且不搭載戰略核武器的轟炸機屬於常規戰略力量。

說簡單點那就是戰略核武器,只要沒打全面核戰爭,那就堅決不能動。

而戰略轟炸機只要不搭載核武器,你愛咋地就咋地被別人打下來了也無所謂。

所以戰略轟炸機繞的他國領空畫地圖,實際上就是警告我有能力覆蓋你的全部領土範圍。

這次的一架 下次就可能是十架。

這次沒有掛載核武器,下次就有可能掛載核武器

這次僅僅是警告 等你在過分一些,就有可能是一發導彈故障,自行脫離掛架。

100萬次警告都比不上核轟炸機扇一次翅膀


嘯鷹評


馳騁在天空,威懾無處不在,似可隨心所欲,不似洲際導彈,只能在自家地盤上演練部署,是無形與有形兼備的重器,類似的還有航母,以前“冷戰”,前蘇聯只有無形的潛艇和導彈,比不得航母倒處晃來蕩去。

以後意識到問題的嚴重,當推出了自己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時,未建成就被慘遭忽悠著肢解掉了事。可見不能人云亦云,要建立自家獨立判斷。戰略“三駕馬車”,轟炸機,陸基導彈和核潛艇,缺一不可,蘇聯國力強大之時,三者兼具,然而作為國家重器,不是說有便有,需要的是巨大的資金投入,更需要不斷技術創新,更要有人才,三者必具,才能可能實現。

因是美國B-2,作為第四代轟炸機,自1997年裝備入役到今年,已過去了22年時光,大有不知拔劍為誰雄的意思,新型轟炸機B-21又在緊鑼密鼓地打造當中。轟炸機是燒錢的事業,一款B-2研製加製造,共投入600億美金,一架就是24億美元,若非有強大的國力作支撐,任誰也無福消受。即使財大氣粗的美國,也只製造了20架,便草草關掉生產線了事。

遠程轟炸機,需要突破設計、結構、材料和航發等高端技術難題與障礙,對於沒有研製經驗的國家鴨梨山大。美國戰後一型型,經過了數代發展,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絕不是說造便能製造的。航空事業的成就首在人才培養,人才重在培訓等機制創新,還在於時間與項目積累,機制、時間與項目,三者缺一不可。


魂舞大漠


戰略轟炸機對比於洲際導彈,首先就是,載彈量大,第二就是使用廉價,第三就是適用範圍大廣。

先說第一點,洲際導彈充其量也就一點幾噸的投送能力,而戰略轟炸機則動軌十幾噸的投送能力,大型轟炸機甚至幾十噸的投送能力,光這一點洲際導彈就不能和轟炸機比。

其次使用性價比,洲際導彈一發過去就沒了,戰略轟炸機卻能不斷使用,即使利用幾十發洲際導彈同時發射達到了戰略轟炸機的投送量,但那兩者使用價格的差距估計得以萬倍來計算。

第三適用範圍大,戰略轟炸機無論是隔得近的隔得遠的,打常規戰爭時打核戰爭時都能用,甚至在和平時期還能作為威懾力量使用。但彈道導彈就不行,隔近了捨不得不說導彈自己還有最小射程,如果打的是常規戰爭,彈道導彈那可憐的運載量丟噸把炸藥過去根本就沒啥用還死貴,而且還容易引起對方誤判造成戰爭擴大為核戰爭。

最後就是和平時期的威懾,有戰略轟炸機的話,如果我不高興了我就把戰略轟炸機拉去你家門口飛,如果對方國土小還能圍著對方畫個圈。但洲際導彈就不行了,你總不能一不高興就核爆人家吧。


開著皮卡打坦克


不是經常說,“與其抗議100次,不如戰略轟炸機出動一次”,戰略轟炸機有洲際導彈無法做到的“故意噁心你”的優勢。戰略轟炸機可以不間斷的向你領空附近飛,你知道它來了,但是卻拿它無可奈何,這不就是故意噁心你的麼!

而洲際導彈最大的作用就是威懾,我有洲際導彈,但是卻不能輕易使用。相對而言,戰略轟炸機也具有威懾力,只不過還多了一個上面所說的功能。戰略轟炸機可以隨意的到你領空附近轉悠,只要不進入你的領空即可。只要有需要,戰略轟炸機可以依靠其較長的滯空時間,在領空附近不斷地繞圈。令你煩不勝煩,但卻無可奈何。另外,戰略轟炸機還可攜帶電子偵察設備,飛到你的領空附近蒐集雷達等信號。



研製隱身轟炸機最重要的就是具備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和隱蔽突防能力以及強有力的威懾力!


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

眾所周知,戰略轟炸機具有較大的載彈量和遠航程。將常規巡航導彈的改裝成核巡航導彈也不是什麼難事,有了戰略轟炸機就可以搭載核巡航導彈,使我方具有空基核打擊能力。現在來說,最普遍的也就是海基和陸基核反擊能力。而空基核打擊能力也只有美俄兩個國傢俱有,畢竟也只有這兩個國家裝備有戰略轟炸機。

隱蔽突防能力

隱身轟炸機自然具有隱身的優勢,依靠這種優勢可以靠近敵方領空附近,發射機載導彈對縱深目標展開隱蔽的突襲。目前來說,隱身飛機的探測對世界各國來說都是個難題,而這也是隱身飛機可以借的勢。雖說,隱身飛機的RCS非常小,敵方雷達難以實現穩定的跟蹤,況且發現的距離大幅度縮短。

強有力的威懾力

因為隱身轟炸機不僅僅可以攜帶核武器還可以攜帶常規武器,它不像洲際導彈那樣,容易引起戰略誤判。一般來說,洲際導彈都攜帶的是核彈頭。一旦對方發現有洲際導彈來襲,那肯定認為是搭載核彈頭的。而戰略轟炸機則不會引起這種誤判,因為戰略轟炸機相對洲際導彈來說,較容易攔截,當核戰爭爆發時,肯定是不想讓對方攔截的。



事實上,戰略轟炸機的威懾力主要體現在不對等打擊。也就是說,我有可以到達敵方附近的戰略轟炸機,而敵方沒有這種武器。這麼一來,我方對敵方的打擊就多了一種方式,而敵方想要打擊我方就比較難了,這種不對等的打擊尤其是對兩個相距較遠的國家來說比較有效。


所以說,有實力的國家都想要擁有隱身戰略轟炸機,以提升自己的戰略威懾能力。只不過隱身轟炸機的研發難度太大,且造價高昂。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只有一個達不到要求的,都沒辦法制造出隱身戰略轟炸機。目前來說,也只有美國一家擁有建造隱身戰略轟炸機的實力。(圖片來自網絡)


江山何沉


相比陸基洲際導彈,戰略轟炸機主要有幾大優勢:核常兼備、可以抵近威懾減小對空基導彈射程的限制、成本效益凸顯等。
威力最大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R-36M“撒旦”


一方面,戰略轟炸機既能攜帶核彈頭,也能夠攜帶各類常規巡航導彈,在彈種選擇上靈活性高。而且戰略轟炸機的載彈量一般遠超陸基洲際導彈。比如,東風-41射程1.2~1.5萬公里,最多能夠攜帶10枚分導式彈頭,可以看作10枚獨立導彈。而作為遠程戰略轟炸機的圖-160“白天鵝”載彈量最大可達45噸,能夠攜帶24枚KH-101遠程巡航導彈。比圖-160小得多的轟6K,則能夠攜帶6枚。
圖-160戰略轟炸機,北約代號“海盜旗”,是俄羅斯空基核威懾的主要裝備

另一方面,戰略轟炸機並不單單倚靠空基導彈的威懾,作為平臺的轟炸機本身,威懾力更大。比如,圖-160最大航程可達14000公里,意味著它可以抵近敵國進行近距離打擊,特別是面對防空能力較弱的國家時,這種抵近威懾能力更加凸顯。有了圖-160的巨大航程,導彈的射程可能僅僅需要幾百上千公里就足以。


圖-160地面展示掛載的部分導彈

此外,陸基洲際導彈是一次性的載具,發射了就無法回收,相當於作廢了。洲際彈道導彈一點火,就相當於數十億在空中飄過,雖然絢麗,但實在令人肉疼。戰略轟炸機則不同,它能夠重複使用,發射了就跑,不僅成本效益高得多,而且生存性也更好。
圖-160最大飛行速度超過2馬赫,媲美


一般的戰鬥機

以上優點表明,遠程戰略轟炸機有其自身獨特優勢,難以被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所取代。在衛星對地面監控越來越嚴密的今天,陸基洲際導彈的隱蔽性越來越低,即使採用機動發射,也可能難逃衛星的“法眼”。在這種情況下,遠程戰略轟炸機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像B-2這樣的隱形戰略轟炸機,對潛在對手的震懾力會更加強大。
飛行中的B-2“幽靈”
隱形戰略轟炸機

就咱們而言,轟6K/轟6N雖然性能不錯,但畢竟載檯曆史久遠,已經難以滿足未來的需求。研發隱形或者具有超音速突防能力的遠程戰略轟炸機,是勢在必行的大事。傳說中的轟-20,正是呼應這一切的產物!


轟20想象圖

讓我們盡請期待,它的橫空出世一定會像當年殲20一樣,震驚世界。


兵者詭道也


先來給大家提到一個名詞吧“三位一體”,三位講究的是海陸空三個位置,一體是海陸空三個位置合成的立體式核打擊形式。而在這三個位置核武器以什麼形式發射?就是這個問題的關鍵了,在陸地上核武器以洲際導彈的形式從導彈井中發射;在海中核武器就是以洲際導彈的形式從戰略核潛艇上發射;而到了空中,核武器的發射媒介就從潛艇和導彈井變為了戰略轟炸機。

任何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只有擁有這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形式,才算完全擁有對敵方國家核打擊的能力。有人可能就納悶了。核彈嗎只需要將它發射出去就可以了,幹嘛還需要發空心思的發展三種發射方式呢。衡量一個大國是否擁有核打擊能力,不光是看它的首次核打擊能力,還要看它的二次核打擊能力。

何為二次核打擊能力,就是這一個國家在遭到敵方國家核彈滅國之後,還擁有發起對敵方國家進行一次飽和核打擊的能力。敵對國家攻擊有核國家,首要的攻擊目標肯定就是它的陸基發射井,所以在海陸空三個位置中,陸地上的洲際導彈雖然是對敵方國家威懾最大的,但是也是最容易被敵方國家所針對的。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原因,所以才會發展三種發射方式為一體的核打擊能力。

擁有了洲際導彈可以發射的核彈頭,頂多也就是證明這個國家確實擁有了核打擊的能力。而且導彈的造價和維護成本要比戰略轟炸機的低很多。但是它也有不足之處,首先位置雖然隱蔽,但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比如是間諜之類的,一旦導彈井的位置暴露,這一個導彈井就相當於是廢了。但如果沒有到了一定要發射核武器的危機關頭,這一個導彈井的位置是不能暴露的,如果只是想要恐嚇對方一下,那麼使用路基發射的方式成本太高了 畢竟這種洲際導彈只是一次性產品,打出去一發就是一發的錢。

而戰略轟炸機則相反,在平時不執行核打擊的任務下,可以掛在常規導彈進行常規作戰,而需要發動和打擊的時候,只需要掛在相應的核彈頭,就可以升空對敵國進行打擊。並且看著哪一個國家如果不聽話,可以開著戰略轟炸機掛載上核彈頭,在他們頭頂飛上一圈,嚇唬嚇唬他們。這就是戰略威懾。


沐風談兵論道


我們把這個問題化簡單點說就3點:

1.洲際導彈的確非常重要,但戰略轟炸機作為空基核平臺在核戰爭中同樣重要。

2.戰略轟炸機的籌載能力和任務靈活性都遠遠高於洲際導彈。

3.戰略轟炸機在政治和外交方面的震懾作用高於洲際導彈。


先說下第一個問題:有個詞叫“三位一體”核打擊,它是指同時具備從陸地、空中和海上投放核武器的能力。洲際導彈作為一種有效的陸、海核武器投放工具具有極大的核投送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為了中保證核反擊的效率和生存能力最大化依舊還是要保證空中核武器投送平臺,也就是三者缺一不可。

既然是要保證完整的海陸空核投送能力,那麼單單靠洲際導彈本身是不行的,核打擊手段必須多樣化。在這種情況下,載彈量達到20噸以上的戰略轟炸機是強有力的核武器運載平臺。下圖為美國W80型核彈頭,當量20萬噸TNT,安裝在上射程2500公里的“戰斧”巡航導彈和AGM-86空射巡航導彈,由戰略轟炸機空中發射。還有下圖2的B81型自由落體熱核彈頭,當量5萬噸,每架B-2轟炸機可以攜帶16枚。

至於為什麼是隱形轟炸機,這麼說吧:防空系統的發展使得轟炸機的生存能力越來越差,在60年代後期還可以依靠速度進行突防,典型的是B-1A/B、Tu-22M系列和Tu-160。但是防空導彈動輒上百公里和3倍音速的攻擊能力使轟炸機靠速度也越來越沒有勝算。既然高空、高速都無法躲避防空系統的追蹤,那麼幹脆讓雷達看不到你,這才是目前戰略轟炸機突防最有效的手段。如果再投入巨大的資金去研製類似B-52和B-1這類轟炸機那麼就是本末倒置,所以我們直接一步到位搞大型隱形轟炸機。

第二個問題:戰略轟炸機是一種核常兼備的空中打擊平臺,除了用於核戰爭之外還可以用於常規戰爭的空中打擊,論利用率和費效比遠遠比洲際導彈要高。我們說,洲際導彈作為核打擊的特定武器他的有效載荷就是戰略級核彈頭,當然,我們不是說他不能帶常規高爆彈頭,但是作為單價5000萬美元以上的武器帶1噸炸藥?顯然這不現實!洲際導彈是一次性武器,打出去就回不來了。

但是戰略轟炸機就比洲際導彈靈活的多,他既可以攜帶核武器也可以攜帶常規武器執行各種打擊任務。我們換個角度說,洲際導彈自1957年誕生以來從未應用在實戰上,但是戰略轟炸機卻幾乎出現在每次大大小小的戰爭或衝突,單次出動花費不到洲際導彈的幾十分之一。下圖為美國B-2隱形轟炸機的載彈,既可以攜帶常規的MK-82自由落體炸彈,也可以攜帶B-83/61核炸彈,還可以攜帶JDAM精確制導彈藥。

從載荷上講,世界上最大的洲際彈道導彈R-36M最大載荷10噸,最大射程16000公里(二者只能取一個)。但是戰略轟炸機載彈量動輒20噸以上,甚至Tu-160可以達到45噸,如果航程不夠可以由空中加油機協助。美國在1991年海灣戰爭開始之初由本土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起飛的7架B-52轟炸機跨越半個地球對伊拉克發射巡航導彈,又在空中加油機支持下返回美國本土。而美國在美韓軍演期間也曾經由本土派出B-2隱形轟炸機直飛半島,在不降落的情況下由空中加油機支持返回美國本土。

第三個問題:戰略轟炸機往往在政治和外交鬥爭中產生個更明顯的震懾作用。雖然洲際導彈作為極有力且幾乎無解的核打擊平臺,但是政治威懾不是真刀真槍的實戰。所以像這種“一次性”的洲際導彈一旦發射就無法回收,而且洲際導彈攻擊速度較快,一般1小時完成全部飛行,主要飛行階段也在外太空。說簡單點:洲際導彈的威懾過程別人都看不到。但是戰略轟炸機不同,他可以長時間在某個空域滯留,甚至攜帶巡航導彈滯留,這種實實在在的戰略威懾能力顯然比看不見的洲際導彈更強。下圖為2019年中俄轟炸機聯合巡航紀念臂章

所以,雖然洲際導彈很厲害,但這不意味著沒有必要發展戰略轟炸機,只是很多國家因為技術財力問題根本沒有精力去搞那麼多核打擊手段,比如英法兩國都已經放棄。目前世界上擁有完整洲際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國家只有中美俄三個最大的軍事國家。


雛菊西瓜Peterpan


洲際彈道導彈出現後,戰略轟炸機地位的確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直接表現就是目前洲際導彈的擁有國家有5個,並且未來還會增加,但是擁有戰略轟炸機的國家只有中俄美三國,甚至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有美俄兩國,而擁有隱身轟炸機的國家唯有美國。

由於雷達、防空導彈和戰鬥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戰略轟炸機受到的威脅就越來越大,戰略轟炸機的地位也越來越低。像二戰時期那樣,即使沒有獲得制空權,也可以出動轟炸機冒著對方的戰鬥機和防空炮火執行轟炸任務的情況,早就一去不復返!

在現代戰鬥機和防空導彈面前,戰略轟炸機具有體型龐大、飛行速度慢和機動性差等缺點,這完全就是一個完美的空中靶機,可以說轟炸機來多少,前往攔截的戰鬥機和防空導彈就可以擊落多少,二戰時期的轟炸機群戰術已經不可能再被使用。

此外洲際導彈的出現,也讓戰略轟炸機的地位降低,因為戰略轟炸機主要執行的遠程打擊任務,或者說投放核武器,這個讓洲際彈道導彈來做,效果更好。洲際導彈速度快,半小時就可以打到對方的領土,並且洲際導彈幾乎無法被攔截,和轟炸機相比,優勢不要太明顯。試想一下,兩國同時向對方發起核打擊,一方使用洲際導彈,一方使用戰略轟炸機,當洲際導彈落地後,戰略轟炸機可能還在半路上,此時再派出戰鬥機攔截,誰勝誰敗可想而知。

不過戰略轟炸機也有自己的一些優勢,導致幾個國家並沒有放棄,其中研製出了B2戰略隱身戰鬥機,並且還有一款B21隱身轟炸機即將面世!轟炸機相比洲際導彈,更加靈活,可以在全球快速部署,並且它也可以作為核武器的新型投放平臺,發射攜帶核彈頭的巡航導彈甚至彈道導彈攻擊目標。如果僅有隱身特性,就確保了成活率。

相比較洲際導彈,戰略轟炸機的威懾作用更大,所以美俄轟炸機,經常攜帶核彈,在對方的領空附近飛行,威懾對方。尤其是兩國關係緊張的時刻,就飛的越勤快!但是如果進行洲際導彈試射威懾對手,對方看不到,試射再多也沒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