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如何快速提高?农机农艺结合是关键

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差异和传统种植农艺的影响,我国玉米栽培模式千差万别,长期缺乏规范统一的农艺标准,给玉米机械化收获造成了较大的困难。笔者提出一些解决途径,为国内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玉米机械化收获方式和需求特点

目前我国东北、西北及中原多数地区仍以果穗收获为主,同时要求有剥皮、秸秆还田等功能,并对苞叶剥净率有较高要求。

随着养殖业、生物基材料和生物质发电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秸秆的利用不断扩大,在果穗收获的同时还需求秸秆回收。在这种情况下,茎穗兼收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

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如何快速提高?农机农艺结合是关键

在利用秸秆制造生物基材料和秸秆燃料的地区,需要秸秆铺放、堆放或打捆等功能,便于后续收集和加工;或在果穗收获的同时,实现茎秆粉碎回收。

目前秸秆还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人工摘穗或机器摘穗后,使用拖拉机带秸秆还田机直接粉碎还田,但作业成本相对较高;二是用玉米收获机在果穗收获的同时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效率较高。

随着粮食烘干设施的推广,籽粒联合高效收获正逐步成为重要需求,特别是在黑龙江农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系统,高效能籽粒直收机型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中原部分地区因农时和一机多用的需求等因素,在解决玉米品种和高含水率收获籽粒破碎率问题后,籽粒直收也将得到快速发展。

针对上述机械化收获方式,不同地区用户对产品的需求有不同的关注点。东北、西北市场以大型化、多功能、籽粒直收需求为主;中原地区以中型化,具备摘穗、剥皮、茎秆粉碎还田功能需求为主;部分地区要求多项功能兼顾,作业时实现功能切换、一机多用。

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

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如何快速提高?农机农艺结合是关键

(1)播种机具与玉米种植农艺不融合。当前玉米种植机具差别大,加上各地区农艺习惯不同,玉米种植标准化程度普遍较低。同时机播与人工播种混杂,种植方式多样,导致机具难以与农艺需求相适应。

(2)玉米机械收获行距适用范围的有限性与种植行距多样性之间的矛盾。现有玉米收获机械产品对行距的适应性非常有限,难以形成标准化、系列化,机械效能难以充分发挥,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和服务费用。

(3)收获机具与玉米品种性状不适应。各地玉米生物性状差别大,加之收获期果穗成熟度不一,秸秆利用的处理要求不同,机具性能难以同时满足各类玉米品种作业要求。

(4)农机效率的有限性与农时不匹配。多样化的农艺不仅导致了农机的适应性差,同时降低了机具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在复种指数要求高的地区,难以满足农时的要求。

(5)农机时代性要求与农艺传统性之间的差距。随着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要求越来越高,农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支撑农业生产的时代要求。

国内玉米收获机存在的问题

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如何快速提高?农机农艺结合是关键

目前国内玉米收获机产业集中度低、适用品种少、同质化严重、能力弱。中小型低端产品造成恶性竞争,大中型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薄弱,中低端产品持续发展能力弱。

产品技术应用机理、设计理论的研究基础不足,开发设计水平低,难以支撑产品技术发展,重大产品和新产品开发周期长,难以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产品结构存在“三多三少”的情况。即机型种类多,适用机型少;小机型较多,大中型机型少;低档次机型多,高性能机型少。

而在区域发展上又表现出“三快三慢”。平原地区快,丘陵山区慢;东部和北方快,西部和南方慢;旱地快,水浇地慢。

技术单一且水平低;手动、半自动操纵技术占主导;中小型,单一功能,无统一作业标准;几乎单一普通钢材应用。

解决途径与发展方向

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如何快速提高?农机农艺结合是关键

1.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实现标准化种植,便于全程机械化作业。推动土地合理流转、倡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施区域化、机械化、规模化种植。

2. 农艺适应农机方面

在培育高产品种的同时,培育适于机械化作业的优良品种。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合理密植。实现中原地区籽粒直收,提高作业效率,实现玉米机械化高效率收获。

3. 农机适应农艺方面

在对行收获方面,采用“扩口式”拨禾链机型,通过V字型拨禾链延伸,加大拨禾范围,扩大行距适应范围。

不对行收获则需要进行更多的技术开发。包括开发应用小行距摘穗机型,攻关开发改进无链拨禾式摘穗机型,引进开发和自主创新开发强制对行摘穗机型和技术。

4. 国家政策方面

建议研发资金和相关资源向产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倾斜,适当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展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做大做强民族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