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何时加息?

老爷子151621986

年底加息大概率会,因为整个世界来看,加息收缩已经开始成为了趋势。但是考虑到年底资金的紧张情况,可能会扛到明年年初。


列一下最近世界主要国家的加息情况:

  • 2016年9月6日,加拿大央行意外宣布加息,加拿大央行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1%。

  • 2017年11月2日,英国央行公布利率决议和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0.5%;

  • 2017年11月30日,韩国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1.5%,为六年来首次加息。继美联储之后,韩国成为亚洲第一个加息国家。

  • 2017年12月14日,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区间调升25个基点,从1.0%-1.25%上调至1.25%-1.5%,符合市场预期。这是美国央行当前加息周期的第5次加息,也是今年内的第3次加息。


……


总的说来,整个世界处于加息周期,资金成本在逐步提升。要获得更多的资本,如果不加息将很难吸引到足够多的资金,这在资金竞争中将处于劣势。

加息多少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趋势,即低成本资金的时代结束,资产泡沫可能被刺破,这种心理影响将影响道整个市场的资产价格,最近其实大势走得不怎么好。

从加息基础来看,经过1-2年的“去库存”,重要资产的负债结构已经完成了部门转移,即由企业部门转化到了个人部门(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就是房子卖得差不多了,加息加的又不是企业的息)。

当然,现在也是在观察,观察资金流出的性质、时间和频率,如果情况不允许继续耗着,当然会紧随加息。

所以,加息也就是年前前后的事,主要影响应该是银行的资金紧张程度。


赏金掠食者

3月16日加息后,美联储年内至少还要加息2~3次,这种货币政策收紧幅度对中国影响不可小觑。中国跟不跟随,给货币政策制定者出了难题。



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上,谈及加息,虽然未直接表态,但依然可看出中国货币政策的思路。

易纲表示,目前中国仍存在利率“双轨制”,一是存贷款基准利率,二是市场化的货币市场利率。我们的最佳策略是让这两个轨道的利率逐渐统一。



从目前看,存贷款基准利率已经失真。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早就根据基准利率上浮和下浮了,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真正的存贷款利率。比如,存款理财化,利率早就上浮20-30%,贷款根据企业性质也在浮动。

所以调整存贷款利率的硬加息意义不大,现阶段也不需要防通胀和控制资产价格膨胀。而且,搞不好对实体经济还会带来利空。

对于中国央行,比加息更重要的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央行可能允许商业银行适当提高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使得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靠近。而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央行下一阶段可能还要下调贷款利率浮动空间,为实体经济减负。

至于调整货币市场利率的软加息,央行一直在执行。3月16日,美联储宣布加息后,央行也上调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标利率10个基点,上调6个月和1年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10个基点。通过调高央行给金融机构融资的利率,来引导市场利率上行。

2018年是非常特殊的年份,中美贸易未来怎样走、强度如何,都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揭晓,在此之前,加息断难现身。

…………………………………………………


史晨昱

博鳌论坛,易纲行长给了两个信号:

1、我们要与全球主要央行同步,市场早已期待收紧利率,我们也已做好相关准备。

2、基准利率要与市场利率并轨,更加遵从市场利率这一方向。基准利率上调,相信不会等太久。

易纲是个坚定的改革派,他曾经表示,央行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要有反潮流的勇气和智慧,如果在任央行行长不会市场和公众批评,那一定不能够在历史中站得住。

言下之意,央行会坚定按照既定方针执行货币政策,不会因为市场的一些波动而转向。以前我们常说央妈被市场绑架,只要下面的人叫苦不迭,央妈就会奶一口。现在来看,不现实,稳健篇紧的货币政策已经来了。

至于央行何时加息,我想大家都会盯着美元看,毕竟美元在这个加息周期已经加息6、7次了。而我们的央行一直没动。

从易纲在博鳌的表态来看:

市场利率和基准利率要并轨,眼下之意,基准利率会上调。但作为央行行长,他不可能直接说加息。但他表示要考虑两大因素,一是实体经济,要评估加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二是看预期,市场预期也是央行参考的重要指标。

我个人感觉至少得等中美贸易问题达成协议才会考虑加息,但加息是非常慎重的,他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信号。


楼市微观察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因为之前想写个文章专门来说这个事情,现在有这样的问题正好我来回答!

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以美国为首的经济体为了解决危机,用的都是量化宽松的方式,既然美国是这样,其他的国家概不例外,好像只有英国没有动,我国当时是四万亿投资,外加地方政府据说十多万亿的投资,总之就是水漫金山了,然后这些钱并没有到实体中,基本集中在两个领域,第一个是房地产,第二个是金融,所以现在才有了去杠杆这一出,美国其实也是一样,脱实向虚,写照就是“占领华尔街”抗议行动!

好了,现在要开始脱虚向实了,那么降杠杆是第一步,要让金融领域,地产领域的钱先出来,进入到各个领域去,这样会产生通货膨胀,然后才好开始加息,但时间上2015年12月美联储已经开始第一次加息了,到现在2018年4月16日,已经六次加息,利率在1.5%-1.75%之间,而我们央行一年期利率是1.5%,意味着美联储继续加息的话,国内外的利率是要倒挂的,但美联储已经进入加息通道,今年至少还有两次加息,2019年同样至少三次加息,所以今明两年我国一定会加息!

加息与降杠杆和代表通胀率的CPI有关,下半年有很大的机会加息,但主要看这两者的条件,如果央行死扛,也说不定会扛到2019年才开始加息!

如果下半年加息会在哪个时间点?答案是美联储加息之前,目的为了提前消化美联储加息的压力,可以确定的是美联储加息,应该6月中旬会有一次,然后是12月中旬,因为上半年三月和六月加息共两次,那么就为下半年腾出了空间,九月不一定加,但如果九月加息,那么2018年美联储就可能要加息四次了,所以接下来六月中旬美联储是大概率要加息的,那么如果我国加息,将会在六月初左右,然后是九月初左右,12月初左右!




合汇利财经大讲堂

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中表示,现在主要国家的央行都在收紧利率,开始退出扩张的货币政策。“对此我们已经准备好,进行这样的改变。”

易刚的这句话透露出货币政策的重大信息:随着全球经济的强劲复苏,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货币刺激经济政策基本上将要告一段落,央行将根据形势变化情况适时收缩流动性,甚至考虑加息。

目前来看,美国处于加息周期,未来的利率走向依然向上,为减轻汇率压力,中国收缩流动性将会进入周期通道。

中国流动性宽松了近十年,大量流动性引起房价、物价水平上涨,中国到了改变货币政策的时候了。

目前央行利率实现双轨化,也就是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是两个利率,未来将考虑进行双轨合并。

从去年底以来,市场利率和基准利率之间的差异呈扩大化,市场利率在不断提高而基准利率没有变动,也就是说基准利率越来越难以反映真实的利率变化。


财经微世界

今年下半年央行加息概率最大,个人推测七月份。

虽然中国加息会开启加息周期,但今年也最多一次。

美联储2015年第一次加息,从此开启了加息周期。

随后,加拿大央行加息,新加坡加息,香港加息,墨西哥加息。。。

直至今年三月份,美联储已经加息6次,今年还有至少两次加息。

前面多次美联储加息,央行都是只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而不是基准利率。随着次数增多,这个工具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

既然放水对经济已不起作用,那么干脆加息,拉爆重建。

对于那些幻想着央行放水的人或组织来说,噩梦马上开始。对于那些接盘甚至准备接盘的接盘侠们来说,幻想央行降息无异于痴人说梦。

当然,对于那些想等加息拉爆房地产,让房子暴跌,然后抄底的人来说,可能会比较失望,因为今年,你们是看不到了。

等待下半年的暴风雨吧。


财证道

加息,你觉得可能吗?最多加一点息,然后兑一大瓢水。现在这么大的贷款基数,敢加息吗?房价敢下跌吗?如果下跌,政府银行自己都得掂量掂量孰轻孰重了,现在的房贷基数跟2010那个时候已经不是一个级别了,万一加息让房价下跌怎么办?贷了这么多钱出去,一分钱也收不回怎么办?银行敢借钱给你买房就跟你借钱给别人做生意一样,肯定都是经过在三斟酌和论证的,也考虑过最坏结果钱收不回来,银行掌握着对付最坏结果的命脉放水。


小苹果77398

个人认为在cpi走低,资产价格回落,gdp承压的眼下加息未必是一个很好的策略。目前加息唯一可虑的是防止资本外流。一是当前我国利率实质上早已在准市场化下运行,加息影响相对小很多,央行大可通过调整mlf利率影响整个市场利率水平。加息实际上是抬高存量贷款利率,在当下时点弊大于利。二是通过严格的资本管制也能达到控制资本外流的目标。所以目前看加息并非是唯一的选择,可以作为备用手段,央行的常规手段还有很多。


天天有点意思

加不加息主要是根据经济环境来说的,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环境不适合。

虽然美国已经决定加息了,但我们也不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假如我国现在加息,肯定会加重企业融资的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假如现在加息,也会造成消费的减弱,不利于良性循环。

所以我感觉我国加息的可能性不大。虽然有资金外流的危险,但央行肯定会有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个问题。


爱笑的男人218415444

下一次美国加息,就会超过中国银行基准利率了,美国已经六次加息,中国一直没有调整银行基准利率,下一次美国再加息应该在今年7月14号开会确定,美国如果再加利息0.25,就会超过中国基准利率1.75。中国就会承受加息压力,今年美国还要继续加息两到三次,美国一直要加到2020年,所以后面中国银行,为了避免资本外流,可能会跟着美国后面加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