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吐槽云南人“家乡宝”,目光短浅混吃等死?这是种独特的生活哲学

在很多外地人的口中,云南人总是被称为“家乡宝”。

因为他们见多了云南人离开家乡,去到更发达的地区求学、工作,明明拥有了更好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未来,最终却还是毅然决然的决定回来。

当对云南人说出“家乡宝”这三个字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带有些讽刺意味,觉得云南人就是目光短浅,没有闯劲,混吃等死,不求上进。

但,在云南老派作风的观点里,“家乡宝”可不是一个贬义词。

家乡宝怎么了?云南要什么有什么,云南人有成为家乡宝的资本,有安于现状的底气。

常常有人在褒奖云南的时候,会说那么一句话:中国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其它地方,一个是云南。

那么,云南的魅力到底在哪?

云南得老天眷顾,有全球独一无二的舒适气候,终年不会太冷,也不会太热。这里空气清新,遍地奇花异木,有超量供应的阳光、空气和水。

在云南3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可以同时兼有寒、温、热三带气候。北纬21°8′32″至29°15′8″,东经97°31′39″至106°11′47″,大跨度的地理纬度,使得云南具有多样性的自然生态呈现,山水物象自如安放。

吐槽云南人“家乡宝”,目光短浅混吃等死?这是种独特的生活哲学

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源远流长,湖泊温泉星罗棋布,热带雨林,高寒雪山,温润坝区,山水纵横,高山荒原......云南一地,足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太多的绝美风光。

云南人均水资源超过1000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倍。这里有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阳宗海九大高原湖泊,其中面积300平方公里的滇池为中国西南最大。

吐槽云南人“家乡宝”,目光短浅混吃等死?这是种独特的生活哲学

1737种脊椎动物,占全国总量将近一半的高等植物(全国约3.2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有1.5万种),云南不仅是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更是凭借着占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中国食用菌三分之二的丰富野生菌品种,成为名副其实的菌类王国。

吐槽云南人“家乡宝”,目光短浅混吃等死?这是种独特的生活哲学

云南的灵魂,和古滇文化紧密相依。绚丽的古滇文化神韵,生活大于皇权的滇文化精神,至今还在影响着云南人的生活方式。

这里自古少战乱,少流氓,少土匪,延续400多年的大理国,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大量禅让。

自战国以来,这里就是东亚文化、南亚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汇地和绝对中心。26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民俗、宗教和艺术交相辉映,多元融合。

吐槽云南人“家乡宝”,目光短浅混吃等死?这是种独特的生活哲学

吐槽云南人“家乡宝”,目光短浅混吃等死?这是种独特的生活哲学

云南无疑是“养人”的,是中国少有的“养人之地”。

它和大范围被笼罩在雾霾阴影之中、呼吸系统疾病频发的京津冀不同;它和“九山半水半分田”、天灾不断、缺少衣食,不少人被迫铤而走险,落草为匪的湘西不同;它和土地贫瘠、满眼荒漠戈壁、植被覆盖率极低的大西北不同;它和气候“极热”“极寒”的新疆和东北也不同。

云南傲人的气候,多样的地理生态层级,丰富的自然资源、物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多元包容的氛围,都是云南“养人”的资本,也是云南人懂得知足的资本。

这些资本惯着云南人,养成了云南人富足、平和的气质和温吞的性格。云南人总是悠哉悠哉的在生活,不急功近利,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因为身边拥有的一切,已经足够。

这样一来,云南人当然是“家乡宝”,当然可以安于现状,不必着急着成功,也不必着急着失败,不必着急着去要一个结果。

如果你认为这是目光短浅、不求上进,那你就错了。试想一下,那些每天必须与周遭恶劣环境与资源抗争,为了活下去都要拼命挣扎的人,谈何知足?谈何悠哉?谈何安于现状?

云南人做事从不着急成功,也不着急失败,这是一种享受眼前和当下的福气,是让人甘愿安身安心的魅力,也是云南老派作风里独特的生活哲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