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WeWork估值跌近400億美元、IPO夭折,軟銀竟然還要花50億美元接盤?

IPO夭折、CEO辭職,共享辦公空間“獨角獸”WeWork的故事仍在繼續。由於未能如期IPO,WeWork不僅估值大跌、高管紛紛離職,其資金鍊也岌岌可危。如果不能儘快獲得新一輪融資,那麼WeWork或於今年11月中旬耗盡現金。

站在懸崖邊上的WeWork獲得了軟銀的拯救。雖然估值暴跌,但軟銀對WeWork似乎還未死心,計劃以高達50億美元的投資全面接管WeWork公司,並花費17億美元“趕走” WeWork公司實控人、前CEO及創始人Adam Neumann。

虧損不斷,WeWork估值暴跌

今年1月,軟銀直接向WeWork投資了20億美元。彼時,WeWork風光無限,被市場認為是一家超級獨角獸,估值高達470億美元。然而,不到10個月的時間,該公司的估值就大幅縮水。10月10日,福布斯官網的一篇報道將WeWork的最新估值定為28億美元,狂跌近400億美元。

隨著財報的發佈,市場對WeWork的盈利能力也存在不少質疑。根據WeWork招股書顯示,2016年到2018年WeWork的營收分別為4.36億美元、8.86億美元、18.21億美元。不過,營收上的持續增長來源於門店不斷擴張帶來的虧損。從2016年到2018年,WeWork的淨虧損額從4.29億美元擴大至19.27億美元。

進入2019年以後,淨虧損的狀況仍未改變。2019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收約15億美元,高於2018年同期的7.6億美元;淨虧損達9億美元,高於2018年同期的7.2億美元,同比增長25%。

WeWork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長期看,儘管我們不認為淨虧損佔我們收入的百分比會增加,但這一比例可能會在短期內增加,並將繼續絕對增長。”軟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孫正義也曾表示WeWork將在10年之內 “實現可觀的盈利”。

然而,這些無法緩解投資者的擔憂。Sanford C.Bernstein分析師克里斯·萊恩預計,WeWork需要在未來4年內有72億美元,才能夠把現金流轉正。而如果在2022年之前出現經濟衰退,那麼它所需要的錢,將提升到98億美元。

這無疑是天文數字。業內人士認為,WeWork雖然願景遠大,但其管理層似乎忘記考慮經濟週期的存在。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尚未實現盈利的公司想要獲得鉅額的融資並非易事。正如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邁克·威爾遜所言, “在我們看來,為沒有實現盈利的企業提供慷慨資金的日子已經結束了。”

軟銀或重金接盤

據報道,當地時間10月22日,日本軟銀集團已獲得WeWork董事會的批准,將接管這家陷入困境的創業公司。按照此前披露的方案,軟銀計劃向WeWork共投資40億至50億美元用於新融資和現有股票。此次交易對WeWork的預融資估值為75億至80億美元。

軟銀新一輪投資額將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軟銀計劃以30億美元的價格從現有的股東手上收購WeWork的股份。第二部分,軟銀計劃以認股權證的形式,加速向WeWork注資15億美元。第三部分,軟銀聯合瑞穗集團為 WeWork 提供約50億美元銀團貸款。軟銀希望大量的現金注入後,WeWork可以實現正向自由現金流,並實現盈利。

此外,為了讓Neumann放棄對WeWork的控制,軟銀將向 Neumann支付約17億美元的補償,其中包括9.7億美元的股權,1.85億美元的諮詢費,以及5億美元的信貸。

一旦融資順利完成,軟銀對WeWork的控制權將超過70%。軟銀首席運營官Marcelo Claure將接替Neumann擔任董事長。

儘管困難重重,但WeWork的“接盤俠”並不少。此前,WeWork的第三大外部股東摩根大通也曾提出拯救方案。自從WeWork9月底IPO夭折之後,摩根大通曾與100多個投資者接觸,試圖籌集50億美元的債務投資,用以拯救WeWork。摩根大通已順利完成這筆資金的籌集。但是,與軟銀的方案相比,摩根大通不願意在方案中加入要約收購,也不願意向Neumann支付數億美元的補償金,讓其離開董事會。

隨著WeWork董事會通過軟銀的方案,摩根大通在該公司的處境略顯尷尬。一旦WeWork新董事會置摩根大通於不顧,這對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來說,將是一個沉重打擊。Dimon強調了打破高盛與摩根士丹利科技股IPO雙頭壟斷的重要性,並吹噓了該行最近的成功。據悉,Dimon此前一直私下裡與Neumann有合作,欲讓WeWork成功上市。“我們在硅谷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戴蒙曾表示。

目前,WeWork尚未就此事做出回應。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