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名家大師指點的十條中國畫技法,收好不謝!

中國畫,簡稱"國畫",它是用毛筆、墨和中國畫顏料在特製的宣紙或絹上作畫,題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鳥,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兩種,富於傳統特色。

中國畫以悠久的歷史和獨樹一幟的特點,集中代表了中國繪畫傳統及其在新時代的更新,是幾千年中國文化傳統的具體體現,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是東方繪畫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怎樣才能畫好國畫呢?畫壇宗師黃君璧及其後人黃湘詅作畫時都堅持的十條技法,拿出小本本記好哦。

名家大師指點的十條中國畫技法,收好不謝!

黃君璧《雲巖觀瀑》

1、筆墨

筆墨是中國畫以文載道的表現手段,並不僅僅是繪畫技巧。這一點好多人或不知,或不會用,會用了又沒有文化關懷。文化的缺失是筆墨無法得以理解、無法得以傳承的“硬傷”。

什麼是筆墨呢?清人劉熙載有云:“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一不可以為書。”書者,心畫也。若不懂筆墨,何談以文載道,中國畫又有何內涵之說?


名家大師指點的十條中國畫技法,收好不謝!

黃君璧《高人幽居》

2、氣韻

“氣韻生動”不只是南齊謝赫的六法之一,大凡中國之藝術,都離不開“氣韻”。

“氣韻生動”不只是一個文學概念,它已然是中國人的一種生存理念。五代荊浩提出筆有四勢曰:筋、氣、骨、肉。而“氣韻”來於筆墨,筆墨來於學養、來於人格、來於作者感時憫天的浪漫情懷。所以有“人格不高,畫格難求其高”之說。

名家大師指點的十條中國畫技法,收好不謝!

董壽平《黃山》

3、氣勢

“勢”是一種畫面關係,更是一種修為,沒有“勢”就不會有“氣韻生動”。“勢”有兩種:一是畫面結構之勢(造險);二是筆墨運動之勢(氣韻生動)。

中國畫是鮮活的、“形而上”的,“勢”是撲面而來的第一印象,或險絕、或敦厚、或野逸、或俊秀,無論山水、人物、花鳥,皆是一種圓融的開合關係,綿綿不絕,生生不息。

名家大師指點的十條中國畫技法,收好不謝!

黃君璧《松巒飛瀑》

4、境

中國畫之境,遠非自然之景或西畫之景。

若畫家不明事理,誤入景區,越描越像,越像越描,離中國畫的本真意義越來越遠。殊不知“境生於象外”、“境由心造”之理。石濤有“名山許遊未許畫,畫必似之山必怪”的警句,畫家當深悟。

名家大師指點的十條中國畫技法,收好不謝!

董壽平《黃山》

5、寫

“寫”是中國畫最為本真的母體語言

“寫”有兩種解釋:其一是從於心,為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二是遊於藝,是“技進乎道”的詮釋,講求點線的形質,努力做到“高韻、深情、堅質、浩氣”,將一己的才情、學養、修為,通過“寫”傳移到筆墨中去。

名家大師指點的十條中國畫技法,收好不謝!

黃湘詅《飛瀑漱蒼崖山空響逾遠》

6、散

散與緊是相對應的關係,只有散畫面才會松,松則虛,虛則納物,納物則豐富而雋永。

名家大師指點的十條中國畫技法,收好不謝!

黃湘詅《翠微掩映步巖茵》

7、玄虛

什麼是道?老子說:“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這種惚兮恍兮的神秘,正是中國畫愈藏愈深的精神境界。鄭板橋“難得糊塗”亦正是畫面玄虛的地方

名家大師指點的十條中國畫技法,收好不謝!

黃湘詅《雲崖幽居圖》

8、形

“形”是中國畫獨有的物象塑造方法,遠不是西畫之“型”,所以,畫得越精細,描摹得越像,離中國畫本真的意義就越遠。

“形而上者”,謂指精神層面的物象關係,是源於自然而昇華於心中的“意象”,並不以實際物象關係為準繩,而是以符合心、眼、手的需求為標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也”。

名家大師指點的十條中國畫技法,收好不謝!

董壽平《黃山》

9、寫意

“寫意”是一個文學概念,從來就不是一個畫種。中國畫之所以引用“寫意”一詞,概因其言簡意賅,以少少許勝許許多之意

“簡”是簡約,而不是簡單。簡是“以一治萬”,繁是“以萬治一”。石濤“一畫”之說即是大寫意最好的詮釋。意筆、工筆、白描、重彩,都可以寫意,同樣都要講究筆法,講究墨法,講究形而上的美學意蘊。胡塗亂抹可稱其為簡筆畫,卻不是寫意。

名家大師指點的十條中國畫技法,收好不謝!

董壽平《黃山》

10、空白

空白是中國畫特有的心理空間,亦是畫面呼吸的必然所在。

沒有了空白,中國畫就缺失了玄妙的想象空間;沒有了空白,中國畫的“氣”和“勢”將不復存在

空白是中國畫人文的想象空間。

名家大師指點的十條中國畫技法,收好不謝!

黃君璧《歲寒三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