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人,人中畫,一副與以往畫作不一樣的畫

瓷板畫出現在明代中期,幾百年來,它在陶瓷藝術與繪畫藝術的邊緣獲得了發展空間。特別是民國初期的“珠山八友”,他們以瓷入畫,用胎作紙在瓷板上彩繪,創造了秀美而大氣、寧淡而悠遠的新粉彩。粉彩瓷板畫汲取了中國畫的營養,所繪形象無不栩栩如生,精美絕倫,將中國的陶瓷藝術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珠山八友當時的名稱為“月圓會”,是明清兩朝時期御窯廠停燒以後部份流落到民間的粉彩和瓷版畫的高手。珠山八友分別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鄧碧珊、畢伯濤、何許人、程意亭、劉雨岑,加上徐仲南、田鶴仙,珠山八友實則是十個人。所謂“珠山八友”,事實上並非實數,而是泛稱。“珠山八友”成為一定時期瓷器的代名詞,也是一個文化現象,這種現象在陶瓷史上是鮮見的,在中國繪畫史上卻是相當普遍的——“畫派”現象。

畫中人,人中畫,一副與以往畫作不一樣的畫

王琦(1884~1934年),字碧珍,號陶迷散人,安徽人,後遷居江西信江。他是“珠山八友”的主要發起人,早期畫“沒骨法”佛像,作品以工筆畫為主。中年以後又創作寫意人物,用筆揮灑豪放,尤喜黃慎的風格。因其吸收了西洋畫陰陽彩瓷技法,從此確定了人物頭像用明暗來表現、以寫意筆法處理衣紋的畫風,並且率先在陶瓷繪畫上使用了西洋畫技法。

畫中人,人中畫,一副與以往畫作不一樣的畫

以上藏品為珠山八友王琦人物畫一件,此件人物畫長度為59.7釐米,寬37.3釐米,人物刻畫入微,眉目傳神,勾線用筆老辣,頓挫有力,衣紋虯結生姿,剛中有柔,整而不亂,介乎於中國傳統減筆描與枯柴描之間,衣衫的表現以中鋒用筆,有黃慎恣縱的筆意,線條簡略流暢,準確凝練,遒勁有力盡顯精神,是一幅不可多見的佳作。

畫中人,人中畫,一副與以往畫作不一樣的畫

從繪畫角度看,“珠山八友”在筆墨形式上不同一般,但正因為它是被畫在瓷上,在技法上明顯有別於宣紙上作畫,且畫瓷瓶、瓷盤、瓷板的空間意識也迥然不同於平常作畫,獨特的“珠山八友”的作品在收藏界得到熱捧,因此此件珠山八友王琦人物畫,更是價值非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