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斯大林是格魯吉亞人,勃列日涅夫是烏克蘭人,為什麼俄羅斯、格魯吉亞、烏克蘭卻走到了如今地步?

大雪如濤風如刀


先舉個比較近的例子。提起“殉國”的,咱們中國古代有殉了大宋的、大元、大明;近代有殉大清的;現代西方有殉第三帝國和希特勒的;上世紀90年代初,還有人殉了蘇聯,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

就是下圖這位。“八一九政變”(蘇聯一些高層試圖發動政變推翻戈爾巴喬夫,除掉葉利欽,最終失敗)主角之一,有克格勃背景的,蘇聯內務部長鮑利斯·卡爾洛維奇·普戈。

這老頭性格剛烈,政變失敗後,與老伴一起雙雙開槍自殺,殉了蘇聯。這也真是想不開,實際上,參與“八一九政變”的高層,基本只關個兩三年就給放出來了,之後還發退休金(按時與否就不好說了)。

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普戈部長是個拉脫維亞人。而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這三個波羅海國家卻是最早脫離蘇聯獨立的加盟共和國(從1987年就開始鬧騰,在蘇聯解體前就已經宣佈獨立)。

如今,拉脫維亞更是不亞於烏克蘭、格魯吉亞的“反俄急先鋒”。

獨立後的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立陶宛爭搶著加入了北約。從此,只要一提反俄,這三個國家都如同打了雞血一般亢奮,還多次主動邀請美國去建軍事基地。北約也經常去拉脫維亞搞個轟轟烈烈的軍演。

這讓普戈部長的在天之靈情何以堪。

不難看出,斯大林、勃列日涅夫等領導人和殉國的普戈部長兩口子,他們對於權利和理念的強烈執著,早已經壓過了自己從哪裡來的考量。在他們眼裡,無論是格魯吉亞、烏克蘭還是拉脫維亞,那都是蘇聯,蘇聯是自己控制下的國家,所以都是自己的,哪還用分這兒、那兒的。

換句正式的話說,以血緣為基礎的民族認同與以歸屬感為基礎的國家認同是不一樣的,兩者的維度也是不同的。蘇聯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雖然代表這個國家利益的統治者或高層領導不一定來自這個國家的主體民族,但是他們的言行和決策卻代表著整個國家的利益,體現的是蘇聯意志。

比如二戰中,政委發起衝鋒,都高呼——“為了蘇維埃,為了斯大林,同志們衝啊”,然後紅軍們烏拉烏拉的玩命打。估計誰都不會有閒心考慮~“斯大林老家是格魯吉亞的,是不是能代表蘇聯”這種問題。

但是,在共建社會主義的紅旗下,矛盾和恩怨也是有的,幾乎和蘇聯的歷史一樣長。

這些國家裡,烏克蘭是十月革命後主動加入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的。不成想,幾場就轟轟烈烈的運動後,烏克蘭從東歐糧倉,世間樂土,一下子墜入了餓殍遍地的人間地獄。

比如,駭人聽聞的“烏克蘭大饑荒”和席捲全蘇聯的“大清洗運動”。

在饑荒中,政府不但沒有專門的救助行動和政策傾斜,反而變本加厲的徵收糧食、穀物、牲畜,禁止農民將任何農產品據為己有,否則就是反革命,會被處以重罪。還封鎖了烏克蘭周邊的交通線,禁止人們外出逃荒。任何未經許可,試圖離開烏克蘭的饑民都作為“階級敵人”逮捕。結果,有地區整村的農民餓死家中。

這段歷史,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隱瞞,終於在上世紀90年代昭之於天下。在一片沃土的烏克蘭,1932-1933年間,大約餓死了總人口的1/7。

格魯吉亞是身不由己“被加入”的;而拉脫維亞等地中海三國則是在1940年,蘇聯開闢東方戰線的行動中,作為對納粹德國的緩衝地帶,被武力脅迫著,強行併入蘇聯的。

所以,二戰中,這些國家的一些民眾把德軍當成了“解放者”,想希望藉助德國力量擺脫蘇聯控制。據統計,二戰時期,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三大加盟共和國,就給納粹黨衛軍提供6萬兵員...

從歷史上看,這幾個加盟共和國本身就“不安分”,有背叛蘇聯的前科。戰後,還因為“倒戈”行為,遭到了斯大林狠狠的“清算”,大批原住民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亞挖礦,或者哈薩克斯坦摘棉花。

之後,在冷戰的環境中,美帝為首的北約組織和西方世界被定義為蘇聯人民的最大威脅。此時,各加盟共和國,200來個民族,團結在紅旗下共建社會主義蘇聯,民族矛盾被偉大的共同理想彌合了,各種利益服從於黨和國家的最高利益,基本誰都不會多想(當然也有“想太多”的,內務部會及時讓他們閉嘴)。

然而,蘇聯始料不及的解體,讓維繫諸加盟共和國和諸民族團結的力量突然不存在了,幾代人奉為真理的思想理論被推翻,導致各加盟共和國的人民的思想一下子陷入混亂。

加上西方所謂的“和平演變”,自由民主的大旗加上與俄羅斯的新仇舊怨,再對比自己困頓的生活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對蘇聯的各種仇恨湧上心頭。

這種情形下,一切矛盾都被放大,拿來說事兒,渲染與俄羅斯的仇恨。比如,烏克蘭大饑荒被別有用心的人士給定義成了“成蘇聯蓄意針對烏克蘭民族的種族滅絕政策”。這個其實有點過了,畢竟,這場運動中,從伏爾加河,到高加索山脈、烏拉爾山脈,西伯利亞,中亞的哈薩克斯坦還有遠東地區,全蘇聯人民都是受害者。

此時,美國看準時機,通過了《自由援助法》,意在通過經濟技術等手段,向原來的蘇聯成員國提供援助。潦倒困頓的烏克蘭、格魯吉亞和前面提及的波羅的海三國一下子都高興壞了,一屁股坐到了西方的大腿上。

當然了,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既然你拿了我的好處,你就得從了我。加上各種新仇舊怨,顏色革命席捲東歐大地。

不過,事實證明,跳著腳跟俄羅斯唱反調,拼命巴結西方國家的政策,說好聽了是“遠交近攻”;說難聽點就是“缺心眼”,不但沒佔到便宜,反而遭了大罪,被國際社會恥笑。

而西方的那些表白也多是磨嘴皮子,雷聲大,雨點小。

比如,早些年的南奧塞梯衝突。格魯吉亞和俄羅斯發生了正面軍事交鋒。格魯吉亞求北約出兵幫忙,竟然遭到了拒絕。最終,格魯吉亞失去了對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的控制。

還有烏克蘭,跟俄羅斯較量的結果是,不僅失去了克里米亞半島,就連刻赤海峽也為俄羅斯所控制。

期間還被俄羅斯在天寒地凍的時節斷過幾次油氣。甚至俄羅斯已經規劃好了,繞開烏克蘭直接向歐洲供應管道天然氣,徹底給烏克蘭“斷氣”。

在能源方面,歐洲國家都被俄羅斯掐著脖子過日子,生怕招惹了毛熊給斷了油氣。所以,歐洲各國也是一副讓烏克蘭破罐子破摔的態度,幾乎沒怎麼真正出力幫襯。目前來看,這幾個國家貌似要在反俄的路上走到黑,用一個偉人作為民族間情感的紐帶可是真行不通。除了前面提及的幾位老男人,還有個女英雄,搞得也很尷尬。二戰中,烏克蘭雖說出了大量“蘇奸”,但也湧現出了不少英勇的游擊隊員、戰鬥英雄。

比如下圖這位,土生土長的烏克蘭女青年柳德米拉(1916-1974)戰前是基輔國立大學歷史系的大學生;戰後,作為蘇聯排名第一的女狙擊手,柳德米拉同學成了柳德米拉少將。

然而,作為戰鬥英雄,關於柳德米拉保衛的是蘇維埃還是烏克蘭,近幾年竟然還產生了爭議,甚至有被打壓和邊緣化的危險。

是不是這些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懷疑,柳德米拉在隱蔽中執行狙擊任務時,心中會默唸:“為了蘇維埃,為了斯大林...”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有一個有趣的冷知識,斯大林不是俄羅斯人,而是格魯吉亞人。希特勒也不是德國人,而是奧地利人。當然有一個比較著名的是拿破崙——拿破崙不是法國人,而是意大利科西嘉人。


前蘇聯曾在斯大林家鄉哥里市市中心的廣場為斯大林建造了一尊高8米,重5噸的雕像,紀念這位偉人。可是在2016年6月的一個晚上,格魯吉亞人卻把這座雕像秘密拆除。

格魯吉亞當時的總統薩卡什維利甚至在講話裡說,在21世紀的格魯吉亞,斯大林的任何紀念物都不會立身之處。

按說,格魯吉亞出了這樣一個大人物,作為家鄉人應該為之驕傲和自豪。可為什麼格魯吉亞人反而對斯大林如此不敬呢?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格魯吉亞人對斯大林沒有愛,那是因為他當政期間,沒有為家鄉額外帶來什麼好處。

與蘇聯其他加盟國不同,格魯吉亞是被迫加入蘇聯的。加入蘇聯以後的格魯吉亞,獨立傾向一直很嚴重,可是斯大林卻對格魯吉亞的獨立運動予以堅決的鎮壓。二戰期間,格魯吉亞很多人投靠德軍反攻蘇聯,在二戰勝利後,這些蘇聯的“叛徒”自然也不會得到斯大林的輕饒。斯大林當政期間,格魯吉亞不僅沒有獲得什麼甜頭,反而在鎮壓和清洗下有許多人頭落地。


那麼為什麼斯大林對家鄉人民如此無情呢?

(格魯吉亞景色)

常言說,板凳決定立場,屁股決定腦袋。作為紅色蘇維埃領導人,斯大林是堅定信仰共產主義的。而共產主義講的是國際思維,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走到一起的都是同志,是不分民族和地區的。他們早就把自己看做這個共產主義事業的一部分,早已融入這個大集體,不僅已經忘記自己的民族屬性,而且也會有什麼家國情懷。

馬克思的民族觀就是各民族的共同利益放在首位,不能為個人或小集團謀取私利,更反對形形色色的民族主義。

在斯大林之後,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也一樣,都沒有為自己的家鄉謀求過什麼利益。作為烏克蘭人的勃列日涅夫,在位期間沒有給烏克蘭任何政策偏袒。

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作為前蘇聯的領導人,領導著一個多民族國家,應該時刻在為民族團結殫精竭慮,而決不會自己給自己添亂,去偏袒、照顧哪個地區。如果自己那樣做了,上行下效,下面有權的公僕紛紛仿效,那不是製造民族矛盾嗎?


所以,斯大林執政長達29年,勃列日涅夫也執政將近20年,但從來為沒有用權力家鄉謀取過任何好處,家鄉人也許會不理解,但他們作為蘇聯領導人來說是理所當然的。

關於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現在的處境為什麼這麼“慘”,和俄羅斯的關係為什麼這麼尷尬的原因,其實跟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無關。

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的處境都非常相似。格魯吉亞的南奧塞梯被俄羅斯吞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吞併,而且烏克蘭的東部地區也有分裂出去的可能。


烏、格兩國與俄羅斯的矛盾,究其原因是因為兩國政府選擇了親西方的路線,先後提出要加入北約。兩國一旦加入北約,肯定會在國內部署北約的進攻性武器和反導系統。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的邊境線都直接與俄羅斯接壤,俄羅斯覺得自己被北約逼到了牆角,才主動出擊,懲罰格魯吉亞和烏克蘭。

因此,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現在的處境跟兩國目前的外交政策有關,可不能算在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頭上。


小約翰


斯大林對格魯吉亞人和格魯吉亞人對斯大林的態度完全不一樣。


斯大林對於格魯吉亞人的態度


很奇怪的是,斯大林喜歡格魯吉亞,但是不太喜歡格魯吉亞人。

斯大林生長在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父親開了一個皮靴作坊,僱傭了一些工人,後來父親的生意砸了,當時的小斯大林和全家人都飽嘗了破產的屈辱。

斯大林在一戰的時候被強行徵兵,徵兵完了在被流放期間,他沒有選擇同鄉人,而是選擇了車臣人來保護自己,即便是革命勝利以後,斯大林依然選擇信賴的是白俄羅斯人。

我猜想斯大林不信任格魯吉亞人,極有可能和斯大林小時候受過的精神創傷有關。


格魯吉亞人對斯大林的態度


很奇怪的是,格魯吉亞對斯大林有相當高的評價。

1956年,赫魯曉夫搞了《秘密報告》,大家也都知道,秘密報告基本上就是對斯大林的批判,在赫魯曉夫的報告下,斯大林成了一個“白痴,心眼狹窄,愛猜疑,心理性格無常”的暴君。

赫魯曉夫批判斯大林後,進行了大規模平反,破除個人迷信,按道理說是好事。


但是非常讓人意外的是,在蘇共二十大以後,斯大林本來已經從報刊上消失了,在3月5日,也就是斯大林逝世的三週年紀念日,突然在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爆發了一場混亂,起因就是斯大林的忌日居然毫無表示。


當時數千人從四面八方到第比利斯的廣場上游行,為斯大林紀念碑獻花圈,3月7日,大批大批的學生高喊著:“光榮屬於偉大的斯大林”。


3月8日的時候,僅在格魯吉亞中央委員會大樓就聚集了一萬人,他們要求懸掛國旗和斯大林肖像,到了3月9日,第比利斯已經混亂不堪,大街上擁擠了8萬人,遊行集會者高喊:

  • “打倒布爾加寧”

  • “莫洛托夫當蘇聯總理”

  • “偉大的斯大林萬歲”

  • “打倒赫魯曉夫”


有些格魯吉亞人要求為貝利亞恢復名義並且撤換赫魯曉夫,深夜的時候,格魯吉亞示威者開始佔領郵電大樓,並且往開往莫斯科的火車扔石頭,一邊扔一邊高喊:“俄國狗”。


赫魯曉夫終於忍不住了,動用了軍方進行了清場,驅散人群實行軍管,這個事情給赫魯曉夫很大的觸動----斯大林殺的格魯吉亞人比殺的俄羅斯人多的多,斯大林從來優待過格魯吉亞,為什麼格魯吉亞人那麼愛戴斯大林?


這就是蘇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第比利斯騷亂事件。


實際上這有很複雜的民族心理,格魯吉亞人把斯大林視為一個民族英雄,斯大林死了以後,有些本來反對斯大林的格魯吉亞人也開始為斯大林辯護,很大程度上是民族感情的問題。

赫魯曉夫在事後評論這一事件的時候說:“斯大林和貝利亞都是格魯吉亞人這一事實,在格魯吉亞引發了民族主義情緒,而這種情緒得到了孟什維克和民族主義分子的支持”。


至於現在的格魯吉亞人,我在QUORA上看到截然不同的兩種答案,一種格魯吉亞人認為斯大林歷史上就對格魯吉亞人不好,特別討厭他,有的認為斯大林是格魯吉亞的民族英雄,並且嘲笑了那些“妖魔化斯大林的宣傳”。


李建秋的世界


這個問題要一份為二來回答。

第一,作為格魯吉亞人的斯大林,以及烏克蘭人的勃列日涅夫在他們主政蘇聯時期,他們沒有對自己的家鄉在政策上有多大的傾斜,也沒有花大力氣造福桑梓之地,使得當地的人民享受到所謂的皇親國戚的感覺。


斯大林也好,勳章狂人勃列日涅夫也罷,他們的國籍都是蘇聯,他們首先是蘇聯人,其次再是加盟共和國的人,他們的職務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最高領導人不是加盟共和國的領袖,他們擔負著整個蘇聯的職責,為全體蘇聯人負責,而不僅僅是家鄉的人民。

他們之所以能夠坐在這個位置上成為這個紅色帝國的掌門人,在於他們有引領整個蘇聯前進的能力與眼光。尤其是斯大林在衛國戰爭中更是憑藉百折不撓、堅毅不屈的性格,一個人扛著蘇聯這個龐然大物和整個納粹集團硬懟!

在斯大林以及勃列日涅夫同志執政期間,他們很好的平衡了造福桑梓與全國一盤棋的關係,他們沒有因為桑梓之地而對於格魯吉亞,或者烏克蘭過分關注。

單純的為了領袖家鄉,而給予政策上的特權這是一種很低級的,甚至可以說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現。


再者這兩位領袖在執政期間在蘇聯國內擁有極高的威望,為了維持自己這種在全國全黨內能夠左右一切的威望,他們的政策更是力求公平公正,哪怕是矯枉過正,也更不會因為自己的家鄉而使自己的形象受到影響。

所以說這兩位領袖執政期間,他們的桑梓之地格魯吉亞和烏克蘭沒有收受到過分的關注。當然底下那些為了討好領袖而採取的小動作肯定也是有的,但是這些對於整個蘇聯的大局造成影響,同時也能夠讓家鄉人民獲益,這也是領袖們喜聞樂見的。   

至於為什麼如今的俄羅斯與烏克蘭、格魯吉亞之間關係如此之差呢?應該從多方面理解。

第一是常年和俄羅斯同一屋簷下,難免會有些摩擦,同時俄羅斯歷來的霸道作風,尤其是對領土的貪婪,這讓烏克蘭和格魯吉亞一直就很不爽。


在蘇聯時期,由於政策失誤,使得東歐大糧倉烏克蘭出現了大饑荒。在這次饑荒中蘇聯領導人應對失策,沒有全力賑濟反而催逼更甚,甚至不允許飢腸轆轆的烏克蘭人投親靠友逃避災難,可憐的烏克蘭農民只能呆在家裡,接受活活餓死的命運,這使得烏克蘭人口驟降,死亡高達七分之一。

可以說當時斯大林的政策已經不是失誤了,用現在的話說是在製造人道主義災難,這是在犯罪!事實的真相被蘇聯政府整整隱瞞了幾十年,直到蘇聯解體相關真相才得以披露。知道真相的烏克蘭人民,自然要將憤怒發洩在作為蘇聯的主要繼承者俄羅斯人的身上,這就使得原本就也不怎麼樣的俄羅斯人的形象更加崩壞。

格魯吉亞也差不多,格魯吉亞是被加入蘇聯的,很多人並不願意,一直就有很強的離心力。在二戰中一些人更是和德國人合作,甚至加入了納粹軍隊。

當然,按照斯大林的性格,在秋後算賬的時候,他們也遭受到了瘋狂的報復,那時候斯大林可不會顧及到這些都是自己的老鄉,該殺就殺該流放就流放,這就在格魯吉亞人心中留下了很強的陰影。

正因為蘇聯時期種種的黑歷史被翻了出來,在蘇聯解體後,經過別有用心人的挑唆,許多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對於俄羅斯的感官極差。其實這些矛盾在蘇聯時期也一直存在,只是由於有強大的外敵,整個國家面對外界強大的壓力,他們暫時放棄了民族仇恨,為了國家大義而負重前行,一旦這個蘇聯大集體不存在了,失去了共同努力的方向,於是,原本在冰層底下的各種各樣的齷齪,就浮出了水面。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甚至包括當時的俄羅斯,都厭倦了蘇聯式的共同貧困,他們羨慕西方人的生活,所以集體向西看,向西方學習,歡迎西方投資,而西方國家適時積極介入這一地區。

然而,拿西方的錢不是那麼容易的,你必須得有投名狀,最好的投名狀就是圍堵俄羅斯,所以在西方的花言巧語之下的,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紛紛和俄羅斯翻臉,然而,搞笑的是當俄羅斯入侵這兩個國家的時候,西方國家可沒有他們標榜得那麼仗義沒有人出手援救,畢竟這兩個國家只是西方棋盤上的兩顆過河卒子,他們的生活的好壞並不但西方的計劃之內,西方關心的是他們能夠圍堵俄羅斯,壓縮俄羅斯的生存空間,給俄羅斯添堵而已。   

所以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和俄羅斯交惡,一方面是有蘇聯時期造的孽,另外一方面是有外部因素造成的。


歷來現實


這個問題看似匪夷所思,實則莫名奇妙。

因為雖然地球人都知道,斯大林來自格魯吉亞,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來自烏克蘭,但他們首先是蘇聯人。

這就相當於領袖雖然來自湖南,是地地道道的湖南漢子,但領袖首先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所以籍貫問題根本就不能作為國家領導人意志轉移的唯一參考,雖然理論上他們都有為自己家鄉添磚加瓦的高昂熱情,但無論斯大林、赫魯曉夫還是勃列日涅夫,他們的最終目標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

建設一個強大的蘇維埃!

格魯吉亞與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雖然有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這樣的緊密交集,但他們走到今天這樣的地步,某種程度上完全是因為他們的咎由自取。

而之所以出現這樣形同水火的悲劇,和三國在歷史上的糾葛密不可分。

今天的烏克蘭,位於俄羅斯西南部的東歐平原上,南鄰黑海,西部和巴爾幹半島及中歐平原相接,東部和俄羅斯山水相連。

今日的格魯吉亞,位於高加索山脈南部,北部和俄羅斯隔山而鄰,西瀕黑海,東部和高加索國家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相連,南部緊靠土耳其。

歷史上的烏克蘭和格魯吉亞,都處於沙俄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交界地帶,因為戰略地位如此險要,所以這兩個地區也是兩大帝國殊死爭奪的區域。為了擊敗彼此,雙方在300多年時間裡,先後進行了12次戰爭。而最終的結果是,奧斯曼帝國不斷衰落,而沙俄則不斷崛起,最終成為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的實際統治者。

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的命運在1917年十月革命後出現轉機。由於共產主義導師列寧“民族自決”的政策,烏克蘭和格魯吉亞所在的大高加索分別獨立建國,但很快“自願”以加盟國的形式加入蘇聯。

作為列寧共產主義革命的“試驗田”,事實上俄國成為“民族自決”政策的最大受害者。因為很多俄國土地上的大民族分別建國,等於事實上分裂了這個國家。雖然很快這些民族建立的國家就以加盟國的形式“自願”加入以俄羅斯為主體的蘇聯,但本質上已經是一群國家的集合而不是俄國這一個國家。

因此,今天的列寧在俄國人民心目中的形象遠不及極力維護“大俄羅斯”主義,壓制其他加盟國的斯大林高大。

因為斯大林在1924年列寧去世後,就竭力抵制列寧承認加盟國權利的政策,避免蘇聯的分崩離析。而且為了增強蘇聯的凝聚力,斯大林重拾“大俄羅斯”主義政策,因此蘇聯實際上成為大號的俄羅斯。

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斯大林來自格魯吉亞,還是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來自烏克蘭,他們都曾經屬於俄國,也就是蘇聯。在作為格魯吉亞人或是烏克蘭人之前,他們首先是俄國人,也就是蘇聯人。因此,他們沒有理由為自己的家鄉單獨謀取更多利益,因為整個蘇聯都是他們的家鄉。

在加上“大俄羅斯”主義的長盛不衰,包括斯大林、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首先要從蘇聯的整體利益考慮,自然不會為了自己的家鄉“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所以,為了維護蘇聯的整體利益,身為格魯吉亞人的斯大林雖然給家鄉謀求了很多利益,但對於格魯吉亞的分離傾向也進行嚴厲鎮壓;今天的俄羅斯人,雖然對赫魯曉夫將俄羅斯的克里米亞半島“贈送”給烏克蘭頗多爭議,但從斯大林劃地給哈薩克斯坦想要俄化哈薩克斯坦的角度來看,後人有足夠的理由懷疑這是赫魯曉夫對家鄉人的陰謀。

而正因為斯大林、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對家鄉人如此“薄情”,或者說因為他們堅持的“大俄羅斯”主義對這些領導人的家鄉如此不友好,因此在蘇聯行將就木時,格魯吉亞、烏克蘭就和俄羅斯一道,成為瓦解蘇聯的急先鋒。

而蘇聯解體後,無論烏克蘭還是格魯吉亞,都與俄羅斯關係劍拔弩張。尤其是格魯吉亞,在2008年因為南奧塞梯問題和俄羅斯大打出手,直接導致兩國勢同水火,格魯吉亞隨後也退出了獨聯體。而今天的格魯吉亞,仍然是俄羅斯境內車臣的幕後支持者;而俄羅斯在控制格魯吉亞南奧塞梯的基礎上,還挾持著格魯吉亞境內的阿布哈茲共和國。

相比之下,烏克蘭的命運更為坎坷,雖然沒有和俄羅斯發生正面武裝衝突,但克里米亞半島的“得而復失”,不僅使烏克蘭在國際社會顏面盡失,更讓烏克蘭在黑海地區幾乎失去了所有主動權,陷入極其尷尬的戰略被動局面。

而兩國之所以都被俄羅斯“欺負”,其直接原因是因為俄羅斯的“霸道”,根本原因是對自己戰略要衝地位的認知嚴重錯位。

無論是烏克蘭還是格魯吉亞,因為在歷史上深受俄羅斯欺凌,所以在好不容易爭取到民族獨立,且沒有能力自我保護的情況下,他們天真地認為投靠西方,比如北約,就能夠高枕無憂。特別是2008年的格魯吉亞,正是自恃有北約撐腰,結果被俄羅斯暴打。

因為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地處俄羅斯的家門口,因此北約國家即便有心,也基本無力。而俄羅斯為了守住最後的底線,敢於和任何想要奪走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的人做殊死搏鬥。

所以,即便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力大不如前,但在北約和歐盟“東擴”咄咄逼人的情況下,俄羅斯為了守住底線不惜以命相搏,而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就是俄羅斯的底線。

可惜,無論烏克蘭還是格魯吉亞都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他們依然認為將他們耍得團團轉的西方國家終有一天會駕著七彩祥雲來救它們,特別是竭力一路向西的烏克蘭。

所以,俄羅斯、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的今天,是歷史和現實等多種作用的結果,和斯大林、赫魯曉夫及勃列日涅夫沒有直接關係。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或許我們中華文明長期處於東亞區域,與歐美相比,人員流動相對固化和保守,所以歷史上很少有大規模外國移民人口存在。因此對這個問題疑問很多。

木叔介紹一下自己的態度:

第一,不只是斯大林和勃烈日涅夫,很多西方人的祖籍和如今的國家都不一樣的。特別是不少西方國家都是移民國家,人口來源五花八門,如果完全按照他們祖籍國來評論他們的對外政策,這顯得太“狹隘”了。

舉幾個例子吧!

特朗普的祖籍是歐洲,好象是奧地利還是德國,但是也沒見他的很多政策一定要傾向於歐洲。相反,我們看到的是,在經濟摩擦領域,雙方也經常劍拔弩張。

甚至在保衛歐洲安全的北約軍費分配問題上,特朗普也不依不饒,要歐洲人掏更多的錢才行。

所以他的施政和特朗普是哪裡人絲毫沒有關係。

奧巴馬的祖籍還來自非洲,也沒見他對非洲有多麼關心和照顧。當地該貧窮還是貧窮。

道理是一樣的。

數百年來歐洲人的版圖變化無數,歐美的世界貿易體系也讓人員流動空前加強,所以祖籍對歐美人而言,似乎沒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只是一個符號罷了。

否認美國作為移民社會,每個總統都照顧自己的祖籍國,那不亂套了麼?如果不能形成一個統一的和一致的美國利益,美國的存在甚至都沒必要了。

甚至不只是西方,中東也一樣。

以色列的很多高層,要麼來自俄羅斯、要麼來自波蘭、德國,還要來自伊朗祖籍的。但以色列和伊朗差不多兵戎相見吧!

伊朗也一樣。

伊朗最高宗教領袖是哈梅內伊,他不是波斯人,而是阿塞拜疆人。

第二,蘇聯的例子其實更多是當年擴張的結果。比如斯大林、勃烈日涅夫的政策等,他們都是歷史上沙俄擴張的產物。

如果沒有蘇聯當年的版圖擴張,相信烏克蘭也好,格魯吉亞也好,會有自己的發展路徑。無論他們對俄羅斯是好是壞,那都是自己選擇的問題。

而加入蘇聯,其實是被迫的。這和西方人員自由流動不同,是沒有選擇的,幾乎就是一種比較強制性的融合。

這種人為創造的融合,當然要在內部消除一些彼此的差異,所以高層的來源也符合這個原則。

不只是高層來源,其他很多問題都要打破內部邊界。比如赫魯曉夫竟然能隨便把歷史上屬於俄羅斯的克里米亞,輕易劃給烏克蘭。這也是類似的“內部一家人”的觀念,打破邊界的做法。

而這種人為的融合其實缺乏必然的必要性和自由性,所以內部出現問題後,就會產生極大的挑戰。

烏克蘭問題就發端於這種非自由的融合。格魯吉亞的問題也是類似,也是有領土爭端存在。


你如何看待西方的這種現象?


木春山談天下


現在網絡上有一個詞,能夠十分準確的回答這個問題,那就是“屁股決定腦袋”。眾所周知,斯大林是格魯吉亞人,二戰之後,擔任蘇聯最高領導人時間最久的勃列日涅夫則是烏克蘭人。但是,兩個人在任期間,無論是格魯吉亞還是烏克蘭,都沒有因此享受多少“朝中有人”的好處。

蘇聯

原因很簡單:作為一個政治人物,尤其是成為一國領袖之後,他們考慮的必然是整個國家的利益。給予自己的家鄉特權或者特別的好處,是十分狹隘的,也不符合一個政治人物的基本操守。反過來說,如果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真的只站在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的話,他們也不可能最終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功成名就之人,回饋鄉梓是理所應當的,也是天經地義的。如果哪一個大人物沒有做到這一點,反而會被家鄉和家族的人戳脊梁骨。但是中國形成這種習俗,是中國獨有的文化所致,將其套在蘇聯乃至西方社會上,是極其不恰當的。

斯大林

從安土重遷、思鄉心切、大一統狀態的中國不同,一直處於分裂割據局面的西方,更類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君擇臣,臣亦擇君。對於西方優秀的人物而言,他們出身之地,並不是他們選擇效忠君主的理由,誰能給他們榮華富貴,能夠給予他們施展才華的空間才是第一位的。

例如在沙俄時代,沙俄軍隊中有許多出身德國和其他西歐國家的將領,但是他們帶領沙俄軍隊打起他們的母國,卻從不手軟。包括歐洲歷史上最著名的兩個軍事強人拿破崙和希特勒,也是如此。

拿破崙最初的夢想是家鄉科西嘉能夠獨立,但是成為法蘭西皇帝之後,他再也不提這件事,而他的家鄉科西嘉島,也並沒有因為他獲得多少特權和好處。同樣,戰爭狂人希特勒雖然是奧地利出生,但希特勒顯然從未表達多少對奧地利的熱愛,將奧地利併入德國之後,奧地利顯然也並沒有因此獲得多少特殊好處。

拿破崙

因此,對於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的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而言,他們著眼的全局永遠是,也只能是以蘇聯為出發點。格魯吉亞和烏克蘭是他們的家鄉和出生地,但也僅此而已。

甚至為了國家和個人權勢,關鍵時刻,他們對自己的家鄉也絲毫不手軟。例如在斯大林時代,斯大林明明是格魯吉亞人,他反而執行起沙俄時代的大俄羅斯主義不遺餘力,竭力消滅蘇聯境內少數族裔的民族特點,格魯吉亞也沒有絲毫例外。

勃列日涅夫

甚至如果我們陰暗一點想的話,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這樣的態度顯然也是對他們最有利的。因為如果真的強調出生的國家和民族的話,蘇聯一旦解體,他們最多也只是一個小國的領袖而已,與世界兩極之一的超級大國蘇聯最高領導人相比,相差不可以道里計。很顯然,大國領袖和小國總統,任何人都會選擇大國領袖。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自然也不例外。


鳶飛九天2018


最近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地緣局勢很緊張,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在阿根廷參加G20峰會,似乎並不把與烏克蘭的地緣衝突放在心上。

普京的底氣來自於俄羅斯目前的實力明顯要強於烏克蘭,而且2008年俄羅斯在與格魯吉亞的衝突中以碾壓下的優勢戰勝格魯吉亞,向世界展示了俄羅斯的強硬實力。

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第一維護的是蘇聯的利益。可以類比奧巴馬,他是非洲裔,他是美國總統,要維護的是美國的利益。

蘇聯時期,格魯吉亞和烏克蘭都是蘇聯的聯邦國家,斯大林是格魯吉亞人,但斯大林是蘇聯領導人,他的認同是蘇聯,所要維護的是蘇聯的利益,因而在面對格魯吉亞有分離出來趨勢的時候,斯大林對格魯吉亞採取的是更為強硬的措施。

勃列日涅夫的情況也是如此,他雖然是烏克蘭人,但他更是蘇聯領導人,首先維護的是蘇聯。

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烏克蘭的地緣衝突由來已久。

到了蘇聯解體後,格魯吉亞和烏克蘭都從蘇聯分離出去成為主權國家。他們與俄羅斯的衝突也是一直在,格魯吉亞主要是由於南奧斯庫的獨立問題,而與俄羅斯產生衝突。而烏克蘭與俄羅斯接壤,烏克蘭想要擺脫俄羅斯的霸橫,因而與西方走得更近,兩個國家的衝突一直存在。

你覺得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衝突會如何收場?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我們先來看看俄羅斯和其他兩國的關係

格魯吉亞在歷史上曾被沙俄統治過,不過後來隨著革命的出現,該國宣佈了獨立,並在不久後加入了蘇聯。但是這次的加入,其實並沒有多少真誠,而是出於蘇聯的強勢,這才無奈加入的。後來德軍攻打蘇聯時候,格人民不少投靠了德軍,這就導致了戰後許多格魯吉亞人遭到處決。

到了上世紀後期,格又想獨立了,因為以美國為首的勢力,為了削弱蘇聯,一直在拉攏包括格在內的國家。但是這次獨立招來了蘇聯高層的震怒,國防部長親自帶兵鎮壓了這次分裂。但是人家一心要獨立,蘇聯也留不住。從此兩國關係更加冷淡。期間格一直親美,還加入了北約。格和俄羅斯毗鄰,這樣的局面,就相當於美國在自己家門口裝了一顆炸彈。為了保護本國利益,蘇聯支持了南奧塞梯的獨立。但是格在美國的支持下,竟然也膽子大到想爭奪這裡,於是雙方大戰,最後格敗走,而南奧塞梯成功獨立。

烏克蘭和格魯吉亞情況相似,而且烏克蘭的位置更加重要,它是歐盟和俄羅斯之間的一個國家,能不能掌握這裡,對於俄羅斯安全局勢極為重要。因為克里米亞裡面俄羅斯人佔據了多數,所以俄羅斯有理由佔領這裡。但是對於烏克蘭來說,它們也把這裡視為自己的領土,於是雙方的矛盾便不可避免。


俄羅斯和這兩個國家的關係, 目前來看是很難緩和的,畢竟這已經涉及到領土這種根本問題。但是如果要把鍋甩給曾經的兩位領導人,這可是不對的。

兩位領袖的選擇

對於題目中的兩位蘇聯領袖,兩人在主政期間,都沒有對自己的故國做過政策上的傾斜。雖然後人對蘇聯的幾個領袖都有諸多不滿,但是老實說,他們並沒有謀取什麼私利,在大方向上,依然是致力於壯大蘇聯。所以,在他們做主席的時候,不管是格魯吉亞還是烏克蘭,都沒有得到什麼好處。

兩國領導人自己的選擇

格魯吉亞早就有了親美的意向,當然我們也不能說人家的選擇就不好,但是這對於俄羅斯來說確實是一個壞消息,因為俄羅斯和我們國家,跟美國這些國家歷來有巨大的矛盾,處於國家安全的考慮,俄羅斯對於這個背叛了自己的盟友,當然要做出報復,所以承認了南奧塞梯的獨立。而烏克蘭也是如此,克里米亞對於烏來說是塊領土,但是它對於俄來說,卻是一個威脅國家的地方,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裡。雙方矛盾爆發後,烏克蘭也在努力加入歐盟,從這個層面上說,不管是烏克蘭還是格魯吉亞,已經在和俄羅斯為敵的路上,越走越遠了。



現在三個國家關係如此,其實和斯大林等人是沒有關係的,只是後來兩國的領導人選擇了北約,選擇了美國,選擇了站到俄羅斯的對立面,而背叛盟友之後,遭到制裁難道不是很正常?


小鎮月明


民族矛盾是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它本不是蘇聯的主要矛盾,但在20世紀80年代內外背景下,蘇聯的14個加盟共和國內主體民族自主、自立乃至獨立傾向日盛,蘇共以及中央政府沒有根本的應對之策,在西方煽動和鼓勵下,蘇聯一分為15個獨立國家。

按照西方史觀,蘇聯繼承了沙俄的帝國屬性,“帝國”內不可能有真正的民族平等和持久的利益共識,最終難逃解體的命運。

前蘇聯各獨立國家中,以白俄、中亞五國、亞美尼亞最“親俄”,阿塞拜疆、摩爾多瓦屬“貌合神離”,波羅的海三國、烏克蘭、格魯吉亞最反俄。

2013年,普京總統指示政府制定至2025年國家民族政策戰略,以減少民族矛盾。官方認同學者的“俄羅斯人觀”:那些不依賴自己的民族性、並且將自己的民族意識建築在俄建國千年形成之傳統的人,他們屬於俄羅斯文化,能說俄語,他們是俄羅斯人;誰來振興國家,誰就是俄羅斯人。歷史更有說服力,葉卡捷琳娜是德國人,列寧有韃靼人血統,托洛茨基是猶太人,斯大林生在格魯吉亞……他們殊途同歸,畢生致力於俄羅斯/蘇聯的強盛。

當下格魯吉亞、烏克蘭國土被俄羅斯“佔領”或“離間”,他們怎能甘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