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医的“气”究竟是什么?

秦风新韵


一、中医气的涵义、来源、分布

中医的气有两个涵义:一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如饮食中的水谷之气,吸入之清气等,所以《景岳全书》里有〞人之有生,全赖此气〞一说;二是指生命活动的动力,如脏腑之气。气的涵义有物质和功能两种。

气的来源与生成:气有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之气也称为元气,禀受于父母,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成;后天之气为由肺吸入之清气与脾胃运化水谷所产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结合而成。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合而称为真气或称正气。《黄帝内经》里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说的就是气的来源与生成的高度概括。

气的分布及其功用:真气充遍全身,无时不有,无所不至,以营养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内在动力。真气偏盛偏衰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健康情况。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正气旺盛不易患病,正气虚衰容易患病。由于气的分布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一)宗气:积于胸中,是饮食水谷所生化之气与吸入之清气结合而成,是一身之气的运行输布的出发点。它的功用:一是助肺司呼吸,凡言语、声音、呼吸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注心脉而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以及肢体的寒暖和活动能力,多与宗气有关。

  (二)营气:宗气贯入血脉里的营养之气,行于脉中,与血的关系密切,故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的说法。可见营气与血的作用不可分割,共同发挥营养机体的功能。

  (三)卫气:宗气宣发于脉外的叫卫气。其性刚悍,善走窜,达于体表,温润皮肤、肌肉、滋养腠理,司汗孔的开阖,以防御外邪,故叫〞卫气〞。例外邪侵入机体,卫气即起而抗邪,故发生恶寒、战栗、汗毛竖起等症状。卫气胜邪,则恶寒解,热退病除,反之,则寒热不消,疾病继续发展。

  (四)五脏六腑之气:如心有心气,脾有脾气等等。心气不足,则出现心悸、气短等;脾气不足则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可见各脏腑之气是维持其生理功能的动力。

  以上各气,虽然名称不同,分布各异,但其功能可归结为三点:1、气能生化万物,滋养人体的一切脏器组织。2、由于气的动力作用,能使一切营养物质输布于全身。3、有保护人体,防御外邪,调节内外环境统一的作用。

二、中医气的现代解读、评价与反思

古代从哲学家到医学家,对真实的物质世界的认知非常有限,而且常常是错误的。中医关于气的认知,从定义到内涵,从来源到分布,也是如此。中医试图用气的理论来解释疾病成因。其构想和体系在当时来说,是伟大的;但从几千年之后的今天来看,很显然其漏洞百出,缺乏逻辑,很多地方不能自圆其说。

(一)定义本身既不准确,也互相矛盾:气既然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就不能是生命活动的动力。水谷是水谷,腑脏是腑脏,水谷之气是什么气?脏腑之气是什么气?二者合为真气,还是没有解决气是什么的问题。

举个容易理解的例子:汽车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这个定义非常明确,凡是符合“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条件的,都叫汽车。汽车运动的动力是燃油。把燃油也定义为汽车肯定是不对的。汽车具有拖拉运拽等功能,这种功能肯定也不叫汽车。

水谷是水谷,腑脏是腑脏。二者都是气?显然既不准确,又矛盾重重,看似给出了气的定义,实际上什么也没说,实际上什么都包括了。

(二)来源与生成漏洞百出:先天之气,秉受于父母,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成。先天精华是什么?也没解释清楚。这是用一个新概念来解释一个旧概念,新旧概念仍旧无解。后天之气为由肺吸入之清气与脾胃运化水谷所产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结合而成。肺吸入的清气好理解一些,那么,水谷精微之气又是什么?又是一本糊涂账。

(三)分布及其功用:宗、营、卫、脏腑之气的解释无不牵强附会。

从各个角度看,中医关于气的定义始终没有明晰。一句话能够很好说明中医气的概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处不在,什么都是气,什么都不是气。

在最需要严格严谨,不需要半分差池的医学领域,这种含糊理论怎么可能有任何发展和创新呢。说句不好听的话,这种糊涂理论不害死人,就是病人天大的福气了。


三月森林


中医的本质,就是疏通,让不通的血液不再淤堵。

我是一个中医的自学者,老师讲过,中医就是两个字,淤和堵,那里不通那里痛,中医没有什么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这些名字都是西医起的。

曾经有人调侻说,西医让你明明白白的死,中医让你糊里糊涂的活。

大家会说怎么这么说呢?

因为西医有仪器,有设备,有数据,有影像,而中医什么也没有,只靠医生的眼睛和手,望闻问切,用手试脉,用心辩症,他们的大脑就是影像,心就是仪器,好多人问经络是什么?可医生不好回答。

人体是需要正气的推动才能健康,一个如果有的人整天唉声叹气,就说明这个人的正气不足,换句话说就是阳气不足。

只有阴阳平衡才能健康,所以中医会在开药时,重视这方面的。

像艾灸就是补阳补气的,并且通经活络,我现在已经自学中医三年了,对艾灸运用的特别好,不但自己的病治好了,还给家人治疗,曾经西医珍断为前列x1n增生,肥大,我都给治好了,所有得病的原因我也知道。

西医让做手术,而我们没做,还是我自学中医给治好了,按照老师的理论,就是淤堵,缺少气的推动所以才产生了病变,这是男人最痛苦的事,并且尿频尿急尿不尽,头晕脑涨,这都是一系列的症状。

有人说西医好,也有人说中医好,可中医总是败给西医,这是为什么?

我认为是中医没有好的文笔,更缺少写作的人才,他们都是茶壶煮饺子,心里有数,这么多年的中医总是发展不起来,为什么我能学好?

我是从北京养生堂的专家教授那里学的知识,他们的水平非常高,一学就会,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大家启迪,掀起一场自学中医的热潮,让医院不再有那么多的病人。

我还可以高兴的告诉大家,艾灸让我的身体非常健康,已经三年没去医院了。











知足常乐273298521


中医的气,主要分内气外气和元气。

外气指自然的空气和刚入鼻孔的气。内气是吸入鼻孔后的气,进入人体后分布的各种气的藏象。

中医的气与现代医学的气,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中医的气通贯全身,肺只是喊队的指挥员,即王唯工说的共振现象。但肺指挥的气又与心律共振的血液频率不一样。肺气的频率可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意念调息(心律共振频率不能人为变化)。再则中医的气称气脉,即与血合一,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通过气而运行"。中医的“气"远超普通的呼吸系统的气。这就是经络的功能,会交脏腑,贯通全身。

这里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现代医学上的气是:肺主呼吸,负责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通过血液送往全身。

而中医对人的气认识十分特殊,即肺虽主呼吸,曰:主咳喘,心烦掌心热,但没交待主气。人体的气是三焦主气,通过三焦经络这个虚拟脏腑将气运行各脏腑,即经络运化的气脉。

就是说中医认为肺将氧气吸入,将二氧化碳呼出,这个没错。但这个交换过程才是关键,中医是氧气吸入交予三焦经脉,再由各经脉运化到全身,顺带将二氧化碳交予呼吸系统呼出。即交换场所在过程,不在(或不完全)肺腑内。中医先贤在没有“氧气"“二氧化碳"这个概念的时代,只作气脉解释原理。而今天的中医就要有新的气脉认识,从而提高对人体疾病的诊断。

这个细节微妙而关键,关乎凝难症的研究。

所有大病的先兆都是从呼吸道感染开始,即不同程度,不同形态的感冒。西医说病菌病毒,中医是气脉受滞。呼吸道上有气的全部学问,包括中医的阳气阴气(别的问答中再聊)。

举几个例子,中风的人,鼻子有的通畅,有的半通畅,即肺功能正常,但患者总喊,脑痛气憋,或直接心胸气憋,先憋缺氧后痛疼,再就中风了。抑郁症患者也多喊,胸憋和心底肋下气闷,但鼻子是通的。不过这些病人大多伴有呼噜,或有被气短憋醒,作恶梦,微度失眠与嗜睡。

还有个特别是:打呼噜的是睡觉打,醒了就不打。就是醒了神智控制肺呼吸,没有呼噜声,但头或身体有不适感。而睡着是三焦经络主气,自然运化(深刻的与魂魄解释)。手术切除术,可消除呼噜声,但引发的病的本质没变化,病变在继续。即中医的气脉受滞结瘀,经络不通了。

糖尿病,高血压,西医病名。但专家们不知是否注意,他们都伴有颈椎病和肩周炎,附带呼噜。中医的理论在气脉上,三焦气脉通畅,这些症状是不会出现的。

再气功的运气,也是个证明,施者通过诚心的运练,可将气运化身体各个部位,显示特种功夫。

这就是中医的调理气脉,治疗疾病的精髓奥妙。

再说一例,如拉肚子,下腹会感到凉冷,中医认为阳气不下,通过按揉肩胸三焦经穴,或用温中暖胃的药调理就好了。西医的消炎药也可治疗,这也值的研究消炎药与调阳气的关系。但消炎药有时不管用,中医却完全可治。

《野史杂议》结合实践感悟,谈谈中医气和气脉的定义浅见。若有异议,欢迎交流,愿向高人学习探索。


苦善禅根1


气,在古代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就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如《周易·系辞》说:“天地氤氲,万物化生”。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被引进医学领域,在中医学中逐渐形成了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这就是说,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也就是“天地之气”的产物。人的形体构成,实际上也是以“气”为其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故《医门法律》又说:“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

气,又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音义同饲”)人以五气,地食(音义同“饲”)人以五味。五气人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生,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从“天地之气”中摄取营养成分,以养五脏之气,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所以,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由于气具有活力很强的不断运动着的特性,对人体生命活动有推动和温煦等作用,因而中医学中以气的运动变化来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

【气的生成】

人体的气,来源于禀受父母的先天之精气、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即水谷之精气,简称谷气”)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器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将三者结合起来而生成。

先天之精气,依赖于肾藏精气的生理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先天之精气的生理效应;水谷之精气,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才能从饮食物中摄取而化生;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则依赖于肺的呼吸功能,才能吸入。因此,从气的来源或气的生成来看,除与先天禀赋、后天饮食营养,以及自然环境等状况有关外,均与肾、脾胃、肺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肾、脾胃、肺等生理功能正常并保持平衡,人体的气才能充沛;反之,肾、脾胃,肺等生理功能的任何环节的异常或失去协调平衡,均能影响气的生成,或影响气的正常生理效应,从而形成气虚等病理变化。

此外,在气的生成过程中,脾胃的运化功能尤其重要。因人在出生以后,必须依赖饮食物的营养以维持生命活动,而机体从饮食物中摄取营养物质,又完全依赖脾胃的受纳和运化功能,才能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把其中营养物质化为水谷精气。先天之精气,必须依赖于水谷精气的充养,才能发挥其生理效应。所以《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灵枢·五味》说:“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气的生理功能】

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对于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多种生理功能。故《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张景岳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类经·摄生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五个方面

(1),推动作用:

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它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血的生成和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均起着推动作用和激发其运动的作用。如果气的虚衰或气的推动、激活作用减弱,均能影响及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或使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减弱,或使血和津液的生成不足和运行迟缓从而引起血虚、血液运行不利和水液停滞等病理变化。

(2),温煦作用:

《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即是说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人体体温,是依靠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恒定;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也要在气的温煦作用下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也要依靠气的温煦作用,进行着正常的循环运行,故说“血得温而行,得寒而凝”。如果气的温煦作用失常,不仅出现畏寒喜热、四肢不温、体温低下、血和津液运行迟缓等寒象;还可因某些原因,引起气聚而不散,气郁而化热,出现恶热喜冷、发热等热象。所以《素问·刺志论》说:“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

(3),防御作用:

机体的防御作用是非常复杂的,虽然包括了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多方面的综合作用,但毫无异议,气在这里是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气的防御作用,主要体现于护卫全身的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气必虚”,是指气的防御作用减弱,外邪得以侵入机体而致病。由此可见,气的防御作用减弱;全身的抗病能力必须随之而下降,机体也易罹疾病。


(4),固摄作用:

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固摄血液,可使血液循脉而行,防止其逸出脉外;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和精液等,控制其分泌排泄量,以防止其无故流失。若气的固摄作用减弱,能导致体内液态物质大量流失的危险。如气不摄血,可导致各种出血;气不摄津,可导致自汗、多尿或小便失禁、流涎、泛吐清水、泄泻滑脱;气不固精,可出现遗精、滑精和早泄等。气的固摄作用与推动作用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气一方面能推动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排泄;另一方面,气又可固摄体内的液态物质,防止其无故流失。由于这两个方面作用的相互协调,构成了气对体内液态物质的正常运行、分泌、排泄的调节和控制,这是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行和水液代谢的重要环节。

(5),气化作用:

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地说,是指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例如:气、血、津液的生成,都需要将饮食物转化成水谷之精气,然后再化生成气、血、津液等;津液经过代谢,转化成汗液和尿液;饮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后,其残渣转化成糟粕等等,都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如果气化功能失常,即能影响到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影响到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影响汗液、尿液和粪便等的排泄从而形成各种代谢异常的病变。所以说气化作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内物质代谢的过程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气的五个功能,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缺一,它们密切地协调配合,相互为用。

【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气的运动形式,虽是多种多样,但在理论上可以将它们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

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都是气的升降出入场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止息,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而死亡。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不仅仅是推动和激发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而且只有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例如:肺的呼吸功能,体现着呼气是出吸气是人;宣发是升,肃降是降;脾胃和肠的消化功能,以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来概括整个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和排泄的全过程;机体的水液代谢,是以肺的宣发肃降,脾胃的运化转输,肾的蒸腾气化和吸清排浊,来概括水液代谢的全过程。所以,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实质上都是气的升降出入的具体体现。

气的升和降、出和入,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从局部来看,并不是每一种生理活动,都必须具备升降出入,而是各有所侧重,如肝、脾主升,肺、胃主降等。从整个机体的生理活动来看,则升和降、出和入之间必须协调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又是协调平衡各种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称作“气机调畅”;升降出入的平衡失调,即是“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气机失调”有多种表现形式:如由于某些原因,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受到阻碍,称作“气机不畅”;在某些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时,称作“气滞”;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时,称作“气逆”;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时,称作“气陷”;气不能内守而外逸时,称作“气脱”;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称作“气结”或“气郁”,甚则“气闭”等。《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远近。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充分说明了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局部来看有所侧重,但从总体上却是有一定的规律,而且是协调平衡的。

【气的分布与分类】

人体的气,从整体上说,是由肾中精气、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和肺吸入的清气所组成,在肾、脾胃、肺等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下所生成,并充沛于全身而无处不到。但具体地说,人体的气,又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的不同,而又有各种不同的名称。主要有如下几种:

【元气】

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1),组成与分布元气的组成,以肾所藏的精气为主,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化生。《难经·三十六难》说:“命门者,……·原气之所系也”,明确地指出了元气根于肾。肾中精气以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为基础,又赖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如《景岳全书》说:“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可见元气的盛衰,并不完全取决于先天禀赋,亦与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的功能密切相关。

元气是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的。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都是以三焦为通道,而作用于机体的各个部分。《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

(2),主要功能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所以说,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机体的元气充沛,则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活力就旺盛,机体的素质就强健而少病。若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失调,或因久病损耗,以致元气的生成不足或耗损太过时,就会形成元气虚衰而产生种种病变。

【宗气】

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作“气海”,又称“膻中”。故《灵枢·五味》说:“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

(1),组成与分布:宗气,是以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组成部分,相互结合而成。因此,肺的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旺盛与衰少。

宗气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上“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灵枢·五味》);下“蓄于丹田,注足阳明之气街(相当于腹股沟部位)而下行于足。”(《类经·针刺类解结推引》)故《灵枢·邪客》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灵枢刺节真邪》又说:“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

(2),主要功能: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能力、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等,皆与宗气的盛衰有关。故《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其病在中;…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这就充分说明了宗气具有推动心脏的搏动、调节心率和心律等功能。所以,在临床上上常常以“虚里”处(相当于心尖搏动部位)的搏动状况和脉象来测知宗气的盛衰。

【营气】

营气,是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营气富于营养,故又称“荣气”。营与血关系极为密切,可分而不可离,故常常“营血”并称。营气与卫气相对而言,属于阴,故又称为“营阴。

(1),组成与分布:营气,主要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循脉上下,营运于全身。故《素问·痹论》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2),主要功能: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营养和化生血液两个方面。水谷精微中的精专部分,是营气的主要成分,是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又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所以《灵枢·邪客》说:“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卫气】

卫气,是运行于脉外之气。卫气与营气相对而言,属于阳,故又称为“卫阳”。

(1),组成与分布卫气,主要由水谷精气所化生,它的特性是“標疾滑利”。也就是说它的活动力特别强,流动很迅速。所以它不受脉管的结束,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2),主要功能卫气的生理功能有三方面,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等。如《灵枢·本藏》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矣。

营气和卫气,都以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的生成来源,但是“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灵枢·营卫生会》);营主内守而属于阴,卫主外卫而属于阳,二者之间的运行必须协调,不失其常,才能维持正常的腠理开合、正常的体温、“昼精而夜寐”(《灵枢·营卫生会》),以及正常的防御外邪的能力;反之,若营卫不和,即可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多,“昼不精而夜不寐”,以及抗御外邪能力低下等。

人体的气,除了上述最重要的四种气之外,还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所谓“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实际上都是元气所派生的,是元气分布于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即成为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之气,它属于人体元气的一部分,是构成各脏腑、经络的最基本物质,又是推动和维持各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在中医学里,气的名称还有很多。例如:把机体从饮食物中吸取的营养物质,称作“水谷精气”、“谷气”;把致病的物质,称作“邪气”;把体内不正常的水液,称作“水气”;把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和抗病能力,称作“正气”;把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和作用,称作“四气”等。由此可见,“气”在中医学里是一字多义,有作为“性质”,有作为“功能”,也有作为“气候等。这些,都和本章所论述的构成人体基本物质的“气”,是有区别的。

运行人员:李子良WX:qianggendan


一服堂中医


1-《内经》中气的概念十分广泛,有人分为极细微的物质,地球周围的大气,节气,气候,气势,呼吸之气,气质,病邪,药性,针刺得气感,正气,水谷精气,元气,卫气,营气,宗气,五脏之气,脉气,矢气,神气、运气等21个方面。

2-归纳起来不外自然界与人体两大范畴。

3-在自然界,气主要指大气、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六气太过)。

4-在人体,气主要指四个方面内容:

a、指体内流动的精微物质,如水谷精气。

b、脏腑组织功能活动。

c、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所出现的病理变化和症状,如肺气下降,胃气上逆,嗳气。

d、指体内存在的不正常之气,即邪气。

附:

中医不是靠嘴皮证明,而是你我不断的努力!





用户12345670wys888


中医学“气”的概念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构成人体之气有两种变化形式:1、聚而成形之气。如:人的形体、人的脏腑等。2、呈弥漫状态,围绕人体流动不息的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

人体在生命活动中,空气、水、食物等进入人体之后经过转化被人体利用,人体生命活动消耗所产生的废物通过汗、尿、便等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气化过程。

人体之气来源于:1、先天之精气:源于父母,先身而生,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2、后天之精气:1)人体通过呼吸新鲜空气,在肺内进行新、旧气体交换,吐故纳新,参与人体气的生成,又称清气。2)人体通过吸收食物当中的营养物质,生成气血,输布全身,滋养脏腑,称为水谷之气。

故而说,中医所说的气就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晨溪8620496821300


气质,气氛,气滞血瘀,气势,气场,气慨,气呼等等无法一列举,文字对气字的组词千变万化。

但中医上说的气是指什么东西呢,气也就是空气,含有人类赖与生存的物质氧气和水份,人类离开了空气就会几分钟死亡。

人每天都在不停地心跳,不停地呼吸,呼进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呼出带毒的二氧化碳。氧气产生森林草原植物和水分子的分解。

由此可见气这种就物质,作为人是能感知的,并不是说看不见摸不着。气和水,蛋白质是维系人体生命的重要条件,

所以说,中医的气就是我们吃饭渴水那么简单,人不会进行气体交换意味生命的结束。中医的气虚就是说体质虚弱,

肺和心的氧循环退化,人体会缺氧状态下会心慌气短,嘴唇发紫,四肢无力等现象。所以中医的气和气虚指的是,

人体由于生了呼吸系统病,或久病必虚,造成相对缺气缺氧的状态,要知道人体的气是推动血液流动的重要力量,

中医说,气行血行就是这种道理,相互依存缺一不少。


民间草药达人




大大兴城


中医中,“气”与“经络”两者密不可分,必须一起讲解才行。更多的内容请关注头条号“科学中医郭毅勃”。

经络的科学解释

《中医基础理论》五版教材上对经络是这样定义的: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这个定义基本是正确的,但是有一个错误的地方,就是这个“血”字!一字之差,谬之千里!正是这个“血”字,让人们误以为经络就是血管,或者血管是经络的组成部分。

然而,现代解剖学对于血管在身体中的位置描述的已经非常细致精确了,人们发现,血管与中医中所描述的的经络走向基本没有一致性。这也成为经络学说中的一大漏洞,经常被人借此批判。

事实上,这种批判的确是有道理的,中医人必须要直面这样的批判,给出合理的解释。因为经络实在是太重要了,它是中医学的最重要的基础概念。刮痧、按摩、拔罐、针灸、导引甚至用药等各种中医治疗方法都是以它为基础的。

正如一栋大厦,若地基不牢,坍塌可能就是在下一秒。同样,若一门学科的基础概念都存在着巨大的纰漏,那么人们如何能够信任在此基础上所推论出的结果呢?更何况这是医学,生死相关!所以说,这一字之差甚至能够决定整个中医的命运。

之所以在我们权威的教科书上会犯这样的错误,究其根本,是因为中医理论在传承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后世医家往往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或是知而不传,或是假传万卷。特别是当我们民族弱小的时候,为了保护这一字真传,不得已而为之。

我重新更改了经络的定义,然后逐条向大家解释:

经络是人体中气的通路。它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

其中前半部分为经络的定义,后半部分是经络的功能。我们今天先讨论定义部分,功能部分将在未来的几个章节逐步介绍。

“经络是人体中气的通路”,这中间有三点:

一,人体。

人体是一个限定词。我不想去探讨其它的生物有没有经络,先把重点放在人身上。

二,气。

这里的气,指的是气的狭义概念。在这里我不讨论气在广义上的哲学概念。

气有两种含义:气态和气体。

我们知道,物质常见的状态有气态、液态、固态等。古人所讲的“气”,有时指的是物质的气体状态,即气态。有时指的又是呈现出气体状态的物质,如同空气类似,身体中的气也是一种混合物,由多种元素构成,譬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等。具体的组成成分是与它存在于身体中的部位不同而不尽相同。

在讲解气的时候,我想进一步引申一个概念:

人是气生生物

让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水生生物与陆生生物有什么不同呢?大家肯定能举出各式各样的例子,其中最重要的是它们所生存的环境不同。

显而易见,水生生物是被水所包围的。我们知道,水越深,水压越高。为了能够安然无恙的在水中生存,水生生物往往可以主动或被动的调整身体中水的分布和比重。也就是说它们身体中组织器官间的间隙会在水的压力作用下很自然的被水所填充。

而陆生生物则是被空气所包围的。在气压的作用下,陆生生物也会调整身体内部的气体分布。从这种意义上来讲,陆生生物应该被称为 气生生物 才更合理。

其实人类在胎儿时期也有类似于水生生物的环境:细胞在液态环境下不断的分裂,成长。直到出生的瞬间,身体被空气所包围,这些本存在于胎儿身体间隙中的液体,逐步被排出体外,取而代之的则是由外界进入到身体内的空气。这些间隙,指的就是下一个要点,通路。

三,通路。

如同血管是血液在人体中的通路一样,气体在人体中也有自己的运行空间。但这样的通路并不是像血管那样的专用管道,而是组织或着器官之间的空间或间隙。人身体中存在着许多间隙。比如肌肉与肌肉间,肌肉与骨骼间,内脏器官之间等等。这些间隙有大有小,大的地方能容纳的气体多,比如巨阙穴所处的心窝部位,关元穴所处的小腹部等,古人称之为丹田。说的再具体一点吧,中丹田就是胃的上部。可以理解成当吃的特别饱的时候,胃膨胀时所占聚的空间。同样,下丹田则在膀胱和小肠间,当膀胱憋尿时所占据的空间。平常状态下,胃与膀胱处于收缩状态,它们所空出的空间都可以作为气的仓库。除了丹田之外,有些间隙有种特点:有气体通过的时候张开,无气通过的时候闭合。还有些小间隙总是有气体存在,这些地方被称之为穴位。

在我的定义中,这些可供气体通过的空间,统称为经络。丹田与穴位只是经络上的一些特殊节点罢了。


郭毅勃


下面我简要回答一下,中医所说的“气”指的是什么。

实际上,中医从来就没单独说过气。中医在讲气的时候,多数都是会在气的前面或者的后面至少要附加上一个具体的意思。

例如:中医经常讲的气,有:

正气,代表对人体有利的能量

邪气(侵害),邪气代表对人体有害的能量

元气(不足),元气,代表人体的先天之本

(伤了)元气,意思是先天之本,遭到了破坏

心气(不足),意思是血液循环的动力不足

肾气(不足),指的是泌尿系统出现了问题,包括西里面说的肾脏

肺气(不足),指的是肺虚,代表肺部有问题

卫气、营气等,卫气与营气,代表在身体内部,担负着血管内与血管外的,并且是相互对应而存在的,两大主管运化的能量

再例如:

气血(两亏),代表整个身体内部能量不足,身体虚弱

气脉(不足),至少是肺与心同时都存在问题

例子,我就不多举了。

(有必要特意说明的是,上面所举的例子,并不能完全代表和表达出来中医所说的气的全部含义。

中医里面所讲的气,是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出来的。

语言在很多滴时候,能够表达的永远与想要表达的存在差距,有很多的事情与技能只能意会,无法言传。这也是语言的遗憾)

中医里面所说的气,是对人体有利的与有害的,两种能量的代名词。气代表的是能量。

如果用现代语言解释中医所讲的气,所代表的能量应该至少包括:

能够对人体起各种作用的,动能,势能,化学能,物理能等

以上的回答,有不当之处,望读者给予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