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讓老物件說話:水汆兒、車袢、虎鐺……老北京的老物件您認得嗎?

鐘樓威嚴的高牆西側,有條只有169米的小衚衕——鈴鐺衚衕。衚衕4號,朱漆木門旁的灰磚牆上,掛著白底黑字的大牌子——安定門京城老物件陳列室。

平常這裡悄無聲息,只有當王金銘出現的時候,這間40多平方米空間裡2000多件老物件,才“七嘴八舌”欣欣然活了過來。

“考考您,這是什麼?您聽我敲,‘當—昂—昂—昂……’這叫罄,聲音特別悠長,有拍電影的導演專門來錄這個聲音。”王金銘隨手拿起桌上一個“銅缽”講解。

王金銘今年63歲,個子不高,精瘦幹練,戴著頂藝術家氣質的皮帽子,不笑不說話,一舉一動都循著北京人的老禮兒。

眼前這間屋子,東西多到不知道該從哪兒看起。清宮劇裡的官帽、老式熨斗、駝鈴、打字機、喚頭、八仙桌、漢字密碼鎖、魯班扣筷子籠、繡花壺套、線板、銅鏡……屋中間的桌上、兩邊靠牆的玻璃展櫃裡、太師椅兩側的箱子櫃子上,眼花繚亂,大多蒙著灰塵,細看卻都有說不出的精巧。

“水汆兒,把水倒進去放在火裡燒,比熱得快還快!”

“推獨輪車用的車袢,專家鑑定,這裡面75%是人的頭髮,25%是麻,這是最聰明智慧的女人做給男人的禮物。”

“這是手鈴,又叫虎鐺,是過去走街串巷的郎中用的。老北京有‘八不語’,賣撣子、修腳、鞝鞋、劁豬、鋦碗、行醫、剃頭和粘扇子的,都不能吆喝。像郎中,不能喊‘誰有病啊’,不吉利,就用這個聲音告訴大家我來了。患者也不說家裡有病人,要說‘先生請到我們家小坐’。”王金銘的講解伴著叫賣表演,聽著讓人身臨其境。

讓老物件說話:水汆兒、車袢、虎鐺……老北京的老物件您認得嗎?

王金銘向記者展示、講解“罄”。於麗爽攝

和這些老物件結緣,要追溯到2002年。 那年春節,北京實行禁放。不放鞭炮組織點兒什麼活動呢?一天,時任交北頭條社區主任的王金銘路過一傢俬房院,看見院裡有兩面大鼓,再一問,鑼鼓鑔鈸都齊全。王金銘靈機一動借了來,大年三十晚上,老頭兒們敲鑼打鼓,老太太們扭秧歌,在衚衕裡巡遊,熱熱鬧鬧,大夥兒都特別喜歡。

後來王金銘瞭解到,這家人姓宋,宋振忠、宋振剛兄弟從事舊物的買進賣出,遇到特別合意的,就攢下來。宋家院裡,滿院都是留之無用、棄之不捨的“破爛兒”。

2003年、2004年、2005年……王金銘陸續用這些“破爛兒”組織了幾屆“衚衕廟會”。2006年,地壇廟會慧眼識珠,邀請王金銘代表社區前去舉辦了“北京老物件展”。

關注的人多了,王金銘就想著給這些老物件找一個固定的展覽空間,讓更多人看到。在安定門街道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7月22日,安定門京城老物件陳列室開館,王金銘任館長兼講解員。

搭錢、搭時間,整理分類、帶著上電視節目、外出辦展、接待國內外遊客參觀……王金銘入迷地蒐集著老物件和它們的故事。“開始我懂的也不多,咱就買書多學習唄!還有很多知識,都是來參觀的人講給我聽的。”

如今10多年過去了,通過捐贈、購買等渠道,陳列室的展品不斷豐富,涵蓋了1900年到1970年北京人飲、食、衣、用、居等各方面。

“什麼是老北京?一輩輩生活在這兒的人不可能讓他們活過來,但他們用過的東西還在,這些老物件會把老北京人的故事講給後來人聽。其中凝結的民間智慧,一點兒不比皇宮文化差。”王金銘說。今年,王金銘退休了,“但收集整理老物件、傳承老北京文化,值得我幹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