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美國會不會冒險?

美國會不會冒險?

眾所周知,中國的經濟奇蹟始於這樣一個外部環境:西方投資者在中國經濟中投資資金和技術,美國給予其高度,開放了新的中國商品進入安全和有償付能力的美國市場。起初,中國只有小型的出口產品來到美國。然後,隨著中國供應的增長,幾何級的增長,美國公司在這方面看到了很好的前景。將昂貴的美國製造業帶到中國,美國經濟決定領導這一外部進程。考慮到中國南部和沿海地區的氣候以及較之美國的廉價工作條件,生產在字面上是在開放領域進行創造的。他們不需要任何昂貴的開銷或在惡劣的條件下付款。新的經濟“利益帶”只需要美國提供有限的技術出口,但作為回報,它為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和資本。未來,隨著出口商品數量的增長,以及參與該過程的行業數量的增加,供應產品的質量也隨之開始增長。此外,這種趨勢不僅體現在向西方交付,也體現在了中國本身。

中國的國內市場的優質商品逐漸不再是美國的“專利”,近年來,中國國內製造商的產品已開始從該地區向西方推出民族品牌。隨著時間的推移,從美國到中國的貨物交付成功地讓位於從中國到美國的交貨,到現在已經完全變成了貿易不平衡。大多數情況下,世界媒體都描述了當前形勢,重點是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已超過中國對整個歐洲的出口。從而暗示了白宮“控制”的中國依賴。然而,這種依賴性與美國相反。華盛頓問題的實質在於美國市場雖然是中國的關鍵市場,但現在已經變得依賴中國的產品。經過多年的全球化,美國已經習慣於生產和接收美國經濟運作所必需的最廣泛的商品。並不只是習慣了它,也失去了任何其他選擇。從幾年前美國國防部發布的“關於交付關鍵情況”的報告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世界上最大經濟體之間的相互依賴並不是那麼簡單。

特別是,對於美國武裝部隊的運作至關重要的300多個關鍵產品完全依賴於來自中國的貨物。換句話說,這意味著中國也有重要的影響力。雖然西方企業在追求利潤工業化的中國,但美國經濟正在迅速去工業化。遊說者努力掩蓋了東南亞國家停止生產的後果。但現在,在美國精英階層和國際競爭的加劇期間,這個問題的規模並沒有表現出來。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世界問了自己一個合乎邏輯的問題:伊拉克空軍在“沙漠風暴”期間是如何在中東的天空之中消失的?更確切地說,伊拉克空軍從未屈服於此。幾年後,根據以色列戰略研究所的說法,在行動期間,伊拉克空軍共有331架戰鬥機,其中三分之二處於癱瘓狀態。其中大多數不是由養護原因造成的,而是在製造過程中被秘密安裝了設備,防空系統和其他西方設備也及時收到指令信號不能正常工作。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懷疑當時採用的方法現在正由其他國家對其實施。

華盛頓的理由是,在某個時間點,生產鏈“自然地”成為全球性的,但事實是,美國的軍工複合體只是陷入退化之中。第一眼看上去也是如此:軟件。似乎美國在這個行業應該沒有問題,特別是考慮到美國操作系統在民用市場上的壟斷。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不是系統本身出現,而是數據的管理及其生產。更準確地說,是這些結構的可信度。硅谷的一半玩笑是美國人自己開的,另一半玩笑是用中文表述的。此外,這種依賴性的範圍不僅限於軟件和電子設備。這種做法還影響到大多數專業材料的供應:合金、稀土金屬、甚至來自中國的磁鐵。換句話說,美國企業的貪婪和資本主義的特徵,總是將利潤置於政府需求以上,遲早會影響美國局勢的現實。舉個例子,如果中國阻止合成紗線的出口,即生產軍用帳篷所需的製品,美國軍隊就不能再生產這些產品。幾年前,美國最後一家合成纖維製造商破產了,從那時起,美國就完全依賴中國關於軍帳的紗線出口。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美國資本將越來越多的外國商品和服務轉化為金錢,從而成為他們最大的所有者,如果可以這樣說,甚至是製造商。美國過去精英階層的權力導致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企業用錢賺錢,富裕起來。當然,隨著貨幣供應的增長,資本不可避免地成為唯一的關鍵出口類型。但是,有一個重點,顯著改變了事情的本質。資本輸出有兩種形式:投資和貿易。換句話說,中國的經濟戰略不是以貨幣出口為基礎,而是以集中於全球商品生產最大份額的願望為基礎。不,資本當然也是出口,但這個過程純粹是支持。中國不為貨物“分配”貨幣,它提供投資以維持其本國工業企業的當前利用水平,並保證該國接收原材料和其他關鍵資源的穩定性,結合為其發展建立可靠的物流系統。鑑於隨著貿易競爭加劇,與控制權的可預測摩擦,從英國的炮艦再到美國的航空母艦,後者尤其重要,因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整個歷史都是對道路控制的競爭。

過去十年中,中國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已經成功地創造一個全新的穩定的全球經濟機制,而不僅僅是多元文化,而是從根本上的多元化經濟。它發揮國有企業的戰略性原材料生產線,冶金、採礦和能源的加工,發電、航空和空間技術的提升,也就是創建國家經濟長期基礎設施的一切骨幹基礎作用。私營企業專注於創造創新技術和生產具有最大剩餘價值的商品。中國已經制定並正在實施一項旨在刺激私營企業家精神的廣泛計劃,包括大幅降低稅率和政府監管,這已經產生了明顯的效果。2010年到2015年,中國創造了全球經濟總增長的三分之一。2016年,其貢獻率達到33.2%。到2021年,中國在全球GDP中的份額可能達到35.2%。根據一些長期預測,在保持當前基本過程動態的同時,到2030年,中國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將達到38萬億美元,而美國只有23.4萬億美元。

在世界轉向多極系統後,美國能否繼續成為超級大國?當然,它可以。正如20世紀所顯示的那樣,超級大國可能不止一個。美國是否能夠保持霸權主義,同時仍然是超級大國?幾乎不能。無論如何,美國都得活在現實當中。幾年前,美國可以選擇妥協。通過在保持超級大國地位的同時選擇第一種情景,同時失去單極世界,華盛頓可以將地球劃分為各種勢力範圍,向競爭對手施加壓力,依靠以任何方式保護單極的願望。特朗普入主白宮以來,這類願望已經枯竭。考慮到多極力量的崛起,在華盛頓面前出現了雙重選擇。要麼適應這樣一個現實,即保持自由主義的國際平衡,要麼試圖用更激進的措施將其摧毀。在第一種情況下,美國仍可保證是一個超級大國。在第二種情況下,存在不可避免的經濟衰退風險。使用跨國後臺方法保護單極世界的選擇崩潰了,他們在美國的地位急劇動搖。這使得美國國家精英的代表有機會突破權力,但是不論誰來代表這個特殊的群體,都不會繼續冒險。

現在看來,將控制權轉移到金融後臺,並以犧牲美國本身的資源為代價進行推廣,這種做法將受到限制。未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