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股權質押業務成券商“燙手山芋”

近期,在A股持續回調下,一度炙手可熱的股票質押業務竟成了不少券商手中的“燙手山芋”。甚至,已有個別券商暫停了股票質押業務。

所謂股權質押,是屬於一種權利質押,指出質人與質權人協議約定,出質人以持有的股份作為質押物,當債務人到期不能如約履行債務時,債權人可就股份折價受償,或將該股份出售並優先受償的一種擔保方式。

10月10日,中信建投證券公告披露了四起因股權質押業務引起的仲裁事項,其中兩項是中信建投以其自有資金,承接自然人黃卿樂、北京首航波紋管制造有限公司的股票質押業務引起的糾紛。仲裁申請後,黃卿樂和首航波紋進行了部分還款,並提供了其他財產進行增信,9月10日上述仲裁申請被撤回。根據公告,這兩起仲裁事項標的合計為1.869億元,佔中信建投2017年末經審計淨資產的0.42%。

不僅僅是中信建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16日,自今年8月起已有興業證券、華鑫證券、東興證券、銀河證券、和西南證券等多家券商發佈了股權質押訴訟公告,涉及金額超過3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已經停止股票質押融資業務的券商,除了幾家大型上市券商外,還有多家未上市的中小型券商。在北京理工大學公司治理與信息披露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冀看來,近期股價走低平倉風險再現,是多家券商暫停股權質押業務的最主要原因。

記者從多家券商內部人士瞭解到,除了部分券商暫停了股票質押融資業務外,不少券商上調股票質押融資門檻,不僅要看股票質押融資金額以及上市公司全部股票質押的相關比例,還要看質押個股資質和所處的行業是否符合要求。例如,華南地區一家券商對股票質押業務設立了內部的標準:上市公司全部股票質押比例不得超過50%,今年一二季度利潤不能為負等。

其實,股權質押業務此前多由銀行和信託實施,券商直到2013年年中才正式開閘這項業務。然而時隔不到兩年,券商業已後來者居上,成為股權質押領域的佼佼者。

“與銀行和信託公司相比,券商的業務機制更為靈活,對A股市場更為熟知,擁有天然龐大的客戶資源,有實力對質押股票的風險詳細評估。”信達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劉景德表示,目前券商的質押比例大多在五成上下,而銀行、信託通常只有30%。此外,券商此項業務的放款速度也較快,融資年利率也一般不高於8.8%。

此外,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最新公佈的《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規模排名》顯示,股票質押業務規模最大的五家券商為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廣發證券和銀河證券。這五家券商的股票質押業務規模分別為705.45億元、634.27億元、594.46億元、575.05億元和569.20億元。

(經濟日報 記者:溫濟聰 責編:胡達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