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大清相國陳廷敬堪稱曾國藩第二,幾近完人

在大清歷史上,曾經出現了無數的名臣,比如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等等,這些大清名臣基本上是獲得了歷史的好評。還有這樣的一些名臣,比如吳三桂、范文程、洪承疇、和珅等,這些名臣固然對大清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也受到了歷史的審判。而有一個名臣,被稱為康熙的肱股之臣,康熙稱讚他“幾近完人”;幾乎和曾國藩一樣是古今第一完人了。

大清相國陳廷敬堪稱曾國藩第二,幾近完人

他就是大清相國陳廷敬。

大清相國陳廷敬堪稱曾國藩第二,幾近完人

陳廷敬,於清順治十五年考上進士,之後進入官場,歷任工部尚書、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幾乎把清朝各種官職都做了一遍。他還在文學上也有成就,做過經筵講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康熙字典》的總裁官,有五十卷《午亭文編》收入《四庫全書》中。陳廷敬一生幾經沉浮,曾被小人暗害,卻有驚無險,不忘初心,仍然一心為國。

大清相國陳廷敬堪稱曾國藩第二,幾近完人

在擔任戶部尚書期間,康熙令他查清銅錢質量越來越差一案。陳廷敬發現原來是一些奸商毀錢鑄銅。當時陳廷敬馬上想到,應該把銅錢弄得輕一點,並且提出停收採銅稅,以此來增加採銅量,這樣奸商們才不會毀錢鑄銅。康熙照辦後果然穩定了金融秩序。當然在徹查銅錢案的時候,得罪了一大批小人,被很多利益相關者設計陷害。但他說:“黑的不會變成白的。”相信自己行得正不怕影子歪。

大清相國陳廷敬堪稱曾國藩第二,幾近完人

在康熙派他去雲南、山東做欽差的時候,陳廷敬查庫銀虧空一案,也是險象環生。但是都被他完美的躲過了。有人說,是因為他遇到了康熙這個明君,有人說是他本身知進退、明得失,所以才能逢凶化吉。但,無論如何,陳廷敬的一生,其實是太順利了,總感覺他是不是在那段歷史中有主角光環呢?

大清相國陳廷敬堪稱曾國藩第二,幾近完人

陳廷敬作為康熙的老師,在掌管國庫的時候,8歲的小康熙曾經向他借錢。他說等發工資了再借,小康熙說我要國庫的錢,3萬、5萬的才能玩個痛快。陳廷敬堅持不能動國庫的錢。小康熙說:“那你走開!”陳廷敬只有遵旨。正要走的時候,聽到康熙說“什麼不能挪用,明明是覺得我沒有親政,看不起我。等我親政以後砍你的腦袋!”陳廷敬後來在康熙親政的時候害怕,幾次想辭官,康熙都挽留住,說:那時我還小,不懂事,你做得對。因為了解自己的老師,康熙一直信任陳廷敬。陳廷敬成了康熙的大紅人、肱股之臣。

大清相國陳廷敬堪稱曾國藩第二,幾近完人

陳廷敬從政53年,善始善終,得到了好的結局。他的一生堪稱模範。附:陳廷敬說真話,曾開罪康熙,讓康熙很沒面子,差點被貶官。是張英幫他說了好話,張英和他素無來往,沒有深交,卻能幫他說話,看來同樣是兩袖清風的官員,會惺惺相惜啊。張英就是“六尺巷”裡的那個張英,當時張英家人為了一堵牆和鄰居爭執,張英這樣回覆一首詩:“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鄰居大受感動,也讓出了3尺地基,於是形成了六尺的巷道,被稱為“六尺巷”。

大清相國陳廷敬堪稱曾國藩第二,幾近完人

相關推薦:八大最有毅力的歷史名人排行,蔣介石第二,第一名無可爭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