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歷史上的趙雲是怎麼樣的?

戴煉86877548


第一件事;就是記述趙雲早先投靠公孫瓚,又被公孫瓚派往劉備處,作為劉備的“主騎”抵抗袁紹。這個職務也有幾種解釋;一是主管劉備屬下的騎兵(劉備此時應該沒有騎兵)。二是趙雲領著公孫瓚的部分騎兵,相助劉備抗袁紹。三是像夏侯嬰跟隨劉邦一樣,主管劉備的坐騎等事務。從相傳劉備後來將家務事交於趙雲管來看,第三種的可能性最大。說他是劉備的“保鏢”,我認為是完全錯誤的。劉備的真正保鏢一直只有陳到一個人,白眊兵也是陳到親自招聘和訓練出來,作為劉備親衛隊的。陳到又沒死,也從來沒有離開過劉備。不可能無故去更換保鏢!

第二件事;長坂坡救後主之事。《三國志-趙雲傳》這裡清清楚楚的記述是;“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這裡沒有說明,劉備交給趙雲的任務是“保護老小”。但從趙雲“身抱弱子”來看,還真有可能是劉備交給趙雲的任務是“保護老小”。估計趙雲是為了慎重起見,一路親自抱著後主,以防亂中衝散(這才應該是真實的、負責任的趙雲)。本來這件事不管有沒有經過戰鬥,趙雲的責任心及忠誠度是可嘉的。

但是,《演義》的編排卻值得推敲;小說中註明了劉備是讓“張飛斷後,趙雲保護老小”。而作為警衛人員,是應該以自己的性命來保護被保護者的。可是,演義中卻編成了趙雲率領三四十騎自己先跑出來了,而把劉備的三位該趙雲保護的“老小”卻全丟了。羅貫中這樣寫,是什麼意思?是不是想告訴別人;趙雲很不負責任?自己先跑了,把劉備委託給他的人全丟了?儘管又描寫趙雲回去找了,然後又吹他斬了多少多少“名將”。可是,這些“名將”連名字都沒有。這不是在譏諷趙雲,又是什麼?關鍵是寫他對張郃哪一段;趙雲在長坂坡遇到的唯一曹魏名將就是張郃了。卻寫成了十餘合“料不能勝”而跑,跑就跑唄,為何要寫成趙雲摔進土坑裡,靠阿斗的紅光嚇退張郃才救了一命?這就令人感覺趙雲逃得非常狼狽,慌不擇路。羅貫中為何要說明阿斗是“真命天子”,就要犧牲趙雲的形象?張飛靠二十騎嚇退了曹操大軍,而趙雲比張飛多了一倍的人馬,卻全部死了。所以糜夫人沒人保護了,只好也死了(正史中根本沒有提糜夫人)。羅大爺這還是在吹趙雲嗎?我怎麼看像是在損趙雲呢?寫他對馬延、張凱、焦觸、張南的時候,描述趙雲“拔出青釭劍亂砍,手起處,衣甲平過,血如湧泉。”寫的十分熱鬧、威風,讀者都以為這四人都完了吧?可是後面一看,原來這四人都毫髮無傷。這段寫的十分的滑稽;到底是該誇趙雲勇猛呢,還是該說這四人運氣太好(這四人也就四流以外的武將,之後被甘寧輕鬆就同時斬掉了兩個)?這樣一看,那麼羅貫中筆下,被趙雲斬殺的50餘員“名將”的武力有多高,就可想而知了!這也還罷了,還寫成曹操下令不許放箭,要活捉。那麼,誰還敢去惹趙雲?一個不小心把趙雲搞死了,怎麼向曹操交代?連文聘都追的趙雲大喊“翼德援我”!總的來說,正史上趙雲這一段是完全正面的,是體現出趙雲既忠勇,又負責的。是很值得誇讚的。所以,事後劉備立馬升趙雲為“牙門將軍”。但是,羅貫中小說杜撰的,僅是表面上看,好像在吹趙雲。而按他編撰趙雲的行為去分析,卻是在損趙雲!

第三件事;趙雲是隨諸葛亮入川的,《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單獨提了張飛、趙雲二人的名字。顯然,趙雲入川時的地位並不低。而諸葛亮入川時,肯定不止僅帶兩員武將,其他的將領連名字都沒有提。這就很明顯;張飛、張雲是作為大將被諸葛亮帶入川的。但是,張飛的戰績有相對詳細一點的紀錄。比如“義釋嚴顏”、“所過戰克”、“與先主會於成都”等等。而趙雲呢,卻沒有交戰的紀錄,僅有“(諸葛亮)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走外水到成都之間,有沒有發生戰鬥?正史沒有記述。這就很明顯;趙雲這一路,估計是有發生過什麼戰鬥的。所以,史料中不作紀錄也屬正常。但沒有發生戰鬥,也並不代表趙雲就沒功勞。再一點;張飛與劉備會於成都,而趙雲是與諸葛亮會於成都。這裡大概可以判定;張飛隨諸葛亮入川后即分兵,是另一路的主將。而趙雲,則應該是屬於諸葛亮的先鋒大將。

第四件事;成都平定後,當然是該論功行賞了,趙雲被封為“翊軍將軍”。這個稱號的軍銜級別上,其實實權比“牙門將軍”更小了。最主要的是;軍中還沒有軍職,更沒有任何行政職務。有人說這個將軍號是統領御林軍的,這完全是一廂情願的猜測,沒有任何歷史文獻作依據。此時的趙雲,實際上是掛了個“將軍”銜的閒散軍人而已。其實,這個和劉備也有點“任人唯親”是有一定關聯的;關羽、張飛是劉備的“發小”,是劉備在眾多的追隨者中辨出的嫡系大將。魏延雖然是晚輩,卻是劉備家奴性質的“部曲”兵,也是他親自培養的嫡系大將(魏延一生,只有劉備一個主人。並非演義中的降將)。劉封是義子,更不用說是當然的嫡系。所以,劉備的基幹軍隊,基本上是在這四人手上。趙雲跟劉備僅次於關、張,屬於早期將領。可劉備並非趙雲的第一個主公,這一點是非常要命的。劉邦、曹操、蔣介石,無不是如劉備一樣。所以,趙雲還稱不上是劉備真正的嫡系。但是,趙雲有一個被人比不了的優勢;那就是從始至終,劉備都把趙雲看作是最貼心的好友。他這個身份,即使是關羽,都不得不尊重。這也是趙雲敢在劉備面前什麼都敢說(連諸葛亮都不敢),劉備也從不覺得趙雲“忤逆”的原因。所以我說,趙雲官職的確是很低,甚至從攻下成都,一直到劉備東征前,這麼長一段時間只有一個軍銜,根本連職務都沒有。估計就是一直在給劉備的家中“掌內事”,做他的大管家去了。都知道,不是貼心的、絕對信得過的好友,是絕不可能被劉備指定為“大管家”的。趙雲的地位;就是劉備的親信好友。身份在任何人面前是非常高的,軍銜只是一個表象。因為,把自己家的一個管家封成“上將”,是會被人說劉備閒話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趙雲是劉備的親信好友,多於劉備把他看作是屬下。也就是說;趙雲是“級低位高”,有劉備的“客卿”身份。也就是說,趙雲成為“大管家”之前,在劉備面前,趙雲因為身份是劉備的好友,是有資格坐著的。而關、張、魏三人,在劉備、趙雲他們聊天時,還真的只有站著的份。這才是為什麼陳壽寫《三國志》的時候,把一個低軍銜的趙雲,強行與“四方將軍”合一傳的原因。


傲視蒼穹39


趙雲的地位,應該從趙雲一生的過程去過看。趙雲應該是從公元191年開始跟劉備的。除張飛關羽外,可以說是最早跟劉備的。趙雲原本是公孫讚的人。公元191公孫贊和袁紹開打。劉備打了督郵後也投公孫讚了。於是把趙雲派給劉備和田楷一起阻擋袁紹。後來趙雲的哥哥死了,要回家奔喪。劉備知道趙雲不會再回來了(可能是趙雲覺得公孫不是值得效力的主公吧),劉備抓著趙雲的手告別。趙雲講終不背德也。意思不會忘記劉備的。


公元200年劉備在徐州戰敗投靠了袁紹。趙雲聽說後就去找劉備了。趙雲投公孫贊之前可是說過不投袁紹的原因的。可見是完全為了劉備。據云別傳:先主與雲同床眠臥。這個待遇可是除關羽張飛才有的。說明劉備對趙雲的看重和信任。(如果桃園結義把趙雲加進去就,就會多個四弟了)三國演義關羽也說:子龍久隨吾兄,亦吾弟也。劉備派趙雲私底下招募軍隊,也是對趙雲的保密細心的認可。 公元200年-207年,趙雲隨劉備在荊州新野。史料這一段時間是空白的。公元208年曹操徵荊州,劉備決撤退。派趙雲保守甘夫人和阿斗。之前一直是關羽張飛保護的。可見劉備是把趙雲做為親信心腹。而關張保護卻讓劉備數失妻子。正是由於趙雲的保護甘夫人和阿斗才無事。其間有人對劉備講趙雲可能向北投曹操去了。劉備把戟丟在地下講:子龍不會棄我而去了。


公元209年劉備率軍南征荊州四郡(長沙郡武陵郡桂陽郡零陵郡),趙雲隨軍。打下桂陽郡,趙雲任太守。原太守趙範想把有國色的寡嫂樊嫁給趙雲,趙雲堅持不接收。部下勸接收,趙雲講:趙範是不得已投降的,心未可知。而且天下女人大把。(當年曹操攻呂布時,關羽就跟曹操講破城後把秦宜祿老婆杜給他。連說了幾次,結果曹操一看杜氏太漂亮了。就自己收了)後來趙範果然叛別。劉備還讓趙雲負責府內的事,負責護衛。特別是防著孫夫人對劉備下手。官職雖然不是很高,但是絕對的信任。公元211年孫夫人回江東趁機把阿斗帶回去,就是靠趙雲截江帶回阿斗。 公元211年劉備率軍入蜀,趙雲任留營司馬(這是劉備創的官職)負責荊州軍營事務。用今天的話講就是首都衛戍司令部司令兼公安局長。既負責大本營的防禦工作,同時又負責治安工作。可見趙雲這時的地位是不亞於關羽張飛。


公元213年趙雲獨率一軍進攻成都南面的江陽郡。後跟諸葛亮共圍成都。 這時趙雲的官職雖然是翊軍將軍,但時任徵西將軍官職比趙雲高的黃忠卻還是要聽命於趙雲。說明此時趙雲軍中的地位是排在關張馬後面。公元219年趙雲在漢水一戰,大敗曹軍。劉備評價:子龍一身是膽呀。軍中稱趙雲為虎威將軍。 公元221年趙雲勸說劉備先伐魏不要伐吳。劉備不聽,但依然任命趙雲督江州。蜀漢北東南有三督:漢中都督防魏,江州都督防吳(夷陵戰敗後從江州防區增設永安都督),庲降都督鎮守南中。劉備任命趙雲督江州也是對他能力忠心的信任。



公元222年劉備夷陵戰敗,一路敗退到秭歸。趙雲進軍至永安,接任劉備入永安。此時關張馬黃已死,這時趙雲應當是軍中頭號人。 公元223年阿斗繼位,趙雲任中護軍、徵南將軍。中護軍職掌為掌禁軍,總統諸將,並且主武官選舉,因此為此職者必須秉公無私,才能舉薦良材。中護軍看似沒有名號將軍那麼響亮,實際的權力可不小。三國時代司馬師(曹魏)、陳到(蜀漢)、周瑜(東吳)、李嚴(蜀漢二把手,顧命大臣)、蔣濟(曹魏)、夏侯玄(曹魏)、、費禕(蜀漢,諸葛亮的第二任接班人)這時的趙雲權力地位應是在諸葛亮、李嚴之後的。



公元228年這時趙雲已跟了這備近四十年了,年齡至於在六十歲以上的。諸葛亮第一次北就是任趙雲鄧芝為先鋒,偽主力吸引曹真部。但因敵強我弱,失利。由於趙雲斂眾固守並親自斷後,沒有大的損失。軍資完好無缺,帶了回來。 趙雲在蜀漢政地位權中絕對是排前十的存在。古代政權為嘉獎有功之臣往往是要給矛諡號的。(帝王也是有的)蜀漢獲得諡號的有十二位:龐統靖侯、法正翼侯、諸葛亮忠武侯、蔣琬恭侯(尚書令、大將軍、大司馬。不設丞相時設尚書令)費禕敬候(尚書令、大將軍)、關羽壯繆侯、張飛桓侯、黃忠剛侯、馬超威侯、趙雲順平侯、夏侯霸(諡號不詳,因為他是阿斗張皇后舅舅,又是從魏國投降過來的)、陳祗忠侯(接任董允為侍中,後任尚書令。不過這個很會拍阿斗的馬屁。黃皓能干預朝政就是他造成的。他死時阿斗居然落淚)蜀漢其實還有一個人能得到諡號就是董允(官職侍中、尚書令)因為阿斗非常討厭他。三國志講:允常上則正色匡主,下則數責於皓。皓畏允,不敢為非。終允之世,皓位不過黃門丞。後主曰:"皓趨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齒,吾常恨之。

公元261年蜀漢追諡已故大臣,劉禪下詔說:“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諡所以敘元勳也,外議雲宜諡。”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歷朝歷代對趙雲都多加讚賞。唐人評價:趙雲一身之膽,勇冠三軍。

宋人評價:雲雖虎臣,其所建明通達國體,如還田宅以系民心,留軍資以須冬賜。律己之嚴如此。方時諸將,其最優乎。(皆可為法矣,彼皆大不得已,所謂出死入生轉敗為功者)

元人評價:雲忠繾綣禦侮。始終不渝。為漢爪士。功烈志膽。曹樊之儔。雲尤識慮經遠。壯而不疏。每進忠益。輒中幾會。(如趙雲之安民於蜀,亦豈宜以有限之屋共無窮之求。)

明人評價:光明洞達,可為濫賞之戒。觀雲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但名將而已。(而趙雲之辭田宅請滅魏,皆有古大臣識量,寧得僅以以名將律之。)智勇兼全。子龍可謂有古大臣之風。(趙雲以漢賊不可不討,故授以室而不顧,漢賊未滅一語,嚴於春秋,大哉即己溺天下之心也。)子龍心貫金石,義薄雲天,不減關張。

清人評價:可謂深切著明。知天下大體矣。(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皆為蜀之名將,故合傳。)

以明清兩朝評價最多,歷代評價皆是讚揚。


小鴻哥


我們心中的趙雲英姿颯爽,帥氣逼人。但是歷史中趙雲的形象越與我們心裡的有著千差萬別。一開始,趙雲在公孫瓚的手下做事,後來又在鄴城跟了劉備。但是劉備確是四處流浪的人,他曾四棄妻兒,五次易主。但從始至終,趙雲都沒有離開他,一直不離不棄。

但是,翻閱歷史之後客觀評價,劉備活著的時候,雖然非常信任趙雲,但是,趙雲卻總以劉備警衛員的身份出現,也就相當於今天的保鏢。他並沒有多少領兵上戰場的機會,就算上了戰場,趙雲也沒有多少出眾的表現。趙雲作為一個將軍,在戰場上也並沒有多麼出色和與眾不同的表現。那麼問題來了,趙雲不出色為什麼還能獲得《三國演義》正面的推崇,讓後人這麼喜歡呢?

究其原因,總結後一共有三點。這第一點是:趙雲本身就有著是武將人中少有的完人形象。第一,他忠誠且靠譜,任勞任怨。作為皇帝身邊的警衛員,趙雲救了劉嬋兩次。作為帶頭打仗的將領,趙雲也攻克過。第二,趙雲為人冷靜,為大局著想。他不僅可以上陣殺敵,還是一個勸諫的忠臣。他曾勸諫過劉備兩次,三國中,這是絕無僅有的。第三,不管是人品還是性格,趙雲都應該得到666。比起關羽的自傲、張飛的粗魯、趙雲就顯得很另類。他不僅是一個武將,而且還是一個全能的儒將。

第二點:趙雲雖然勇武,但一生都沒有受到重用,始終充當的就是劉備警衛員的角色,戰場上沒有取得多少傲人的戰績。他本就是一個完美的將領,卻過了如此平凡,不受重用的一生,後人心有不甘,也開始為他打抱不平,因此,更多的人們把對他的同情轉化為了更多的喜愛。

第三點:趙雲的兢兢業業,忠肝義膽,特別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對於忠臣一詞的定義。他被歷朝歷代作為為人臣子的典範。

不管歷史上的趙雲到底有沒有我們每個人心中所想的那麼英勇帥氣,但是他確實是一個值得人人稱讚的好忠臣、好將領。


口水雜談


只要是歷史,就是人寫的,那就肯定有修飾成分。

所以真實的趙雲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樣的。

首先,關於趙雲的長相,這個還是可以有史可依的。

身高,樣貌,五官都可以通過文字描述或者圖像來推測,畢竟這是個客觀存在的事物。

人們就算是描寫,也是照著真人的樣子來描寫的。

不可考的就是趙雲的事蹟了。

單騎救主,這個在當時是不難實現的。趙雲作為武將,而且是知名武將。體力好那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古代武將以馬為生,相馬的功夫是一流。所以趙雲的馬肯定也是匹有能耐的馬。

好,趙雲體力好,馬兒跑得快,跑得久。嗎單騎救主從理論上來說,是可以實現的。

再者說,當時前有敵人,後有追兵,生命垂危,嫂嫂已經投井自盡。就剩下這一點血脈,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是人在危急關頭,常常會爆發不一樣的潛力。

所以趙雲不管不顧的衝到敵方的陣營裡,亂砍亂殺,衝亂敵人的排兵佈陣是有可能的。

有句話說得好,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

一個武林高手和一個瘋子打,你說誰會贏。

我覺得是瘋子。因為瘋子不按常理出牌,無招勝有招。就好像動畫片裡的變身一樣,我要是反派,直接在他喊完大招名字之前就能把他幹掉。

再好聽的招式不如一刀斃命。

所以,綜上所述,單騎救主是可信的。

那麼這麼有點誇張的劇情都有理可循。其他的像什麼單挑武將,以一敵十的設定都極有可能是真的。


古今中外多少事


由於本人只讀過關於趙雲的《三國演義》,所以只能從《三國演義》的角度來解讀一下趙子龍。

九四版《三國演義》對三國中的文臣武將做了生動的剖析,當然趙雲也不例外,三國中,他的形象是一襲白袍,一匹白馬,威風凜凜,一句“我乃常山趙子龍也”驚破敵膽。

《三國演義》裡似乎著重刻畫了趙雲的形象,電視劇裡也不例外,經典的長坂坡一戰,還為他配了歌詞“一襲徵袍鮮血染,當陽常志此心丹…………”

我覺得趙雲有以下幾點值得稱頌。

第一,忠

他自追隨劉備,忠心不二,一直到年過七旬,還在為蜀國基業盡心盡力,且寶刀不老。直到死,還在嘆息沒有完成先帝遺願,深以為恨。

第二,勇

長坂坡,攔江截阿斗等故事膾炙人口,劉備都說,“常山趙子龍,渾身都是膽”。

第三,義

自追隨劉備後,盡心竭力,別無二心,是諸葛亮最信任的武將,常將他安排在身邊,與關張二人稱兄道弟,可見其義薄雲天。

有此三大優點,我覺得趙子龍堪稱完人,對於趙子龍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感謝關注!


歷史鐵老師


三國時期,戰火紛飛,群雄割據,湧現了一大批的英雄好漢,被後人合稱為五虎上將的五人就出現在這個年代。這五人跟隨主公劉備征戰天下,所向無敵,創造出來的英勇事蹟更是被後人稱讚。

其實在五虎上將中,最常被人談起的是關羽和張飛,可能是因為二人是劉備的結拜兄弟,沾了主角光環的光,提到劉備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他們兩個,不過這對於剩下三個也是不公平的,馬超,黃忠,趙雲也立下了赫赫戰功,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是可以以一殺百的人物。漢水一戰,趙雲帶領軍隊以少勝多,而且救了2個重要的將領。

一說起趙雲的出名戰績,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事情的都是七次深入敵軍救阿斗。當時劉備被曹操大軍大敗,敵軍已經逼到眼前,劉備顧不上妻子和孩子,帶著僅剩的包括趙雲在內的幾名大將,慌忙向南逃跑,趙雲知道劉備此時內心肯定非常掛念妻兒,於是在半路上折轉回去,自己單槍匹馬的衝進敵軍七次將阿斗和主母救回,趙雲也因此聲名大噪。

不過成語並不是來源於此事情,漢水之戰才是正經出處。公元219年,劉備和曹操為了爭奪漢水這個地方,引發了歷史上著名的漢水大戰,雙方更是派出了手下的得力干將,黃忠和夏侯淵領命出擊,兩人幾番回和下來,夏侯淵不敵黃忠,戰死沙場,黃忠請求一鼓作氣,趁著敵軍軍心渙散的時候,將他們的糧草劫走,趙雲同意了這個請求,並將自己手下的一大部分兵力也都給了他。

可是眼看著兩人約定的時間已經過去了,還不見黃忠回來,趙雲猜想他定是被敵軍埋伏了,脫不了身,於是他帶著僅剩的小部分兵力前去營救黃忠。到達被埋伏地點之後,他率領騎兵先後兩次衝散敵軍的隊形,將黃忠和張著這兩名大將救了出來,敵軍一看,不樂意了,帶著這麼少的兵力都敢如此猖狂,於是在後面奮力追擊,勢必要將此三人捉住。

雙方現在的實力懸殊,如果交戰,必然是佔不到便宜的,可是敵軍已經追到了家門口,在這危機關頭,趙雲將計就計,命士兵將營門打開,並且將戰旗戰鼓都收了起來,作出一副請君入甕的假象,曹操大軍看到此景,害怕是他們事先準備好的陷阱,不敢貿然進攻,選擇了撤退,趙雲一看敵方撤退,帶人追出來,硬是以少勝多,反將了對方一軍,大獲全勝。

這一戰不僅救出兩名大將,成就了趙雲,也成就了成語“偃旗息鼓”,可謂是一舉兩得。


歷史雲頂


趙雲,字子龍,蜀漢名將,五虎大將之一。

在我看來趙雲是一個武藝高強、性格沉著冷靜,但是沒有韜略的武將。

第一,武藝高強。這基本上不用說了吧,長坂坡七進七出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第二,沉著冷靜。我們聽說過關羽剛愎自用,大意失荊州;聽說過張飛喝酒打人,落得慘死。但是何嘗聽說過趙雲太大意以至於怎麼樣怎麼樣?趙雲的表現經常是沉穩理性,劉備夷陵失敗,是趙雲單騎退追兵;諸葛亮北伐失敗,馬謖失街亭,趙雲、鄧芝的部隊全身而退……

第三,韜略不足。這一點我想爭議比較大。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就拿五虎上將之間進行比較,關羽就不用說了,單獨發動襄樊戰役,水淹七軍。張飛入川,義釋嚴顏,後來又連敗張郃,可見張飛是有勇有謀。馬超憑藉自己的智慧打得曹操割須棄袍……黃忠可能稍微差一點點……但是趙雲你有沒有發現,基本上都是在“奉命行事”,一打仗只知道嚴格執行命令,幾乎沒有出現過自己引一隻部隊自己指揮的例子……


史學夾Louis


答題者柳隨風,歡迎關注。


趙雲白馬銀槍,單騎救主,戰力超群是人們非常喜歡的三國名將,長山趙子龍常勝將軍的名號廣為流傳。他是河北人,早年追隨公孫瓚後隨劉備,因愛其武勇,選為貼身護衛統領親軍,深得信重。長坂坡救幼主後被封為牙門將,參贊軍務常伴左右,出則領親兵作戰,入則宿衛中軍。後來,隨著地盤的不斷擴張,趙雲的主要工作職責已被白眊精兵的直接統帥陳到代替,幾次大的戰役後劉備對所屬高層將領的能力又進行了仔細評估,把趙雲放到更適合他發展的位置。

趙雲追隨劉備凡三十餘年,戎馬一生,出入萬眾,驍勇善戰,所向無前,在將星閃耀的三國時 代,他不愧於名將。陳壽評價他: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個人認為趙雲的能力不單純的在於其勇毅,而在於他是複合型人才。單論勇武,呂奉先、關羽、典韋、張飛等等哪一個不勇冠三軍,甚至陳叔至的武力值很大可能都在其上,畢竟老闆的身家性命託付其手,沒有超凡的武功怎麼護衛周全?斬將奪旗,也只能作為軍膽,領一軍景從於中軍罷了。

我們從趙雲的職位變動上觀察到,他不僅能上馬廝殺,下馬亦可安民,赤壁之戰後,他隨劉備平定荊州四郡被任命為偏將軍取代投降的趙範,兼任桂陽太守。公元209年,劉備領兵入益州,任命趙雲為司馬,協助諸葛亮、關羽、張飛處理軍事事務。

三國志趙雲傳中記載:劉備平定益州後,有謀士主張把成都中的宅邸及城外土地分賜諸將。趙雲說益州百姓剛遭戰禍,民心動搖,理應把房產土地歸還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這樣才能得到益州民心的支持,劉備當即採納了趙雲的建議。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后欲攻東吳報二弟關羽被殺之仇,趙雲客觀冷靜的上諫:曹賊勢大,聯吳抗曹的的主張還應繼續,滅掉曹魏後東吳自然臣服。曹操故去,正應趁此時搶佔關中,佔據黃河上游討伐逆賊。如征伐東吳,曠日持久並非上策。劉備不聽諫言,執意徵吳,留趙雲守江州,最終導致大軍敗於夷陵,倉皇由秭歸逃回永安。第三年,劉備急怒之下在加上年事已高,病逝永安宮。後主劉禪繼位,趙雲由中護軍、徵南將軍,遷為鎮東將軍,並封為永昌亭侯。

縱觀趙雲的一生,他的功業雖顯赫,但在蜀漢集團中地位始終處在中游的位置,在他身前關羽、張飛、黃忠、馬超等人均混的比他要強的多,即便和他一同效力於諸葛亮軍前的魏延相比趙雲的地位也遜色不少,劉備得西川后對他算不得重用,可能與他布衣出身有關不是名門望族,那時圍繞在劉備身邊的謀士重臣門閥觀念極重,另外孔明任人唯親史有定論,所以一直不溫不火難以獲得更大的發展。

趙雲生於哪一年已不可靠考,死時大約六十多歲,壽終正寢得了好下場。我喜歡羅貫中生花筆下白馬銀槍的趙雲,英武絕倫,百萬軍中往來廝殺,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我更喜歡劉德華在《見龍卸甲》電影中詮釋的趙雲形象:鬚髮皆白的老將綽槍立於陣前,戰鼓一起,胯下馬奮而揚蹄,一個字帥!兩個字真帥!


柳隨風


關於趙雲的故事,我們討論的已經太多了。這裡說一下他的年齡問題,事實上趙雲的年齡很大。比我們印象中的要大。


據考,趙雲生於156年。他比年齡第一的黃忠(145年生)小11歲,只比曹操(155年生)小一歲。而比關羽(163年生)大7歲,比張飛(166年生)大10歲,比最小的馬超(176年生)甚至大20歲。比孫權(182年生)和諸葛亮(181年生)就大得更多了。


也就是說,公元209年。在長坂坡單騎救主、血透徵袍的趙子龍已經53歲了。趙雲活到了73歲,只比最長壽的黃忠少一歲。公元229年,去世前一年的趙雲還隨諸葛亮北伐,實在是老當益壯。


趙雲武藝高強,老成持重,不與人爭,淡泊名利。一輩子都對劉家父子忠心耿耿,儘管他不是蜀漢前左右後四大將軍之一,也從未單獨領軍作戰。但他兩次把蜀漢集團接班人救出來,這功勞可也是實打實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謝謝大家。


自家講譚


歷史上的趙雲也是非常厲害的,但是他的官職沒有那麼大,曾經跟隨過公孫瓚,但是最後到了劉備手裡就一直坐下去了,一直到劉備死去,但是他的官職一直都不大,在劉備活著的時候一直都是一個雜牌將軍,而且是充當著保鏢的職責,雖然任務非常的重要,可是官職實在是太低了,但是在劉備死後,趙雲開始升官了,因為當時只有趙雲這麼厲害的將軍。


在歷史上趙雲並沒有什麼厲害的功績,唯一一次就是曾經保護過劉禪。那個時候劉備已經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很多人都已經走散了,包括劉備的家人,趙雲身為要保護劉備和家人的重任,所以就必須要做好這一切。而這個時候他就展現了自己強大的實力,並沒有百萬雄師,只是幾千人而已,但是也是非常厲害的。

趙雲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他不容去質疑。

趙雲 ( ? - 229 是三國名將,字子龍,三國時常山真定人。初從公孫瓚,後歸附劉備。勇敢善戰,以忠勇著稱。封永昌亭侯,累遷鎮軍將軍,卒諡順平

趙雲是三國中非常有名的將軍,他字字龍在三國中有這樣一句話,我乃常山趙子龍也這句話就把趙雲就給樹立起威信了。或許很多人都說常山是現在石家莊,又把它叫做石家莊趙子龍。但是在古代的話,這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地方,而且非常容易出人才啊,趙雲就生活在這裡,在這個亂世之中為了生存下去,他只能夠被迫打仗了。

他跟隨過很多人,最後是選擇了劉備,因為他認為劉備是一個真正有能力的君主,希望能夠帶在他身邊,最後他一直跟隨著劉備再也沒有離開過劉備了,而劉備對他也不怎麼好,給他的關羽之也並不這麼大,在戰場上他得到的表現非常的少,不像關羽和張飛一樣能夠出生入死。



在劉備死後諸葛亮需要北伐,而這個時候趙雲就挺身而出,認為自己沒有老需要自己應該去鍛鍊一下,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國家存亡的時候,他不能夠就坐以待斃,不能夠去養老。但是趙雲當時年紀實在是太大了,已經快70多歲了,在北伐的路上就已經死了,真的是10分的可惜。

你們認為趙雲值得你們去敬佩的嗎?歡迎在下面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