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历史上的赵云是怎么样的?

戴炼86877548


第一件事;就是记述赵云早先投靠公孙瓒,又被公孙瓒派往刘备处,作为刘备的“主骑”抵抗袁绍。这个职务也有几种解释;一是主管刘备属下的骑兵(刘备此时应该没有骑兵)。二是赵云领着公孙瓒的部分骑兵,相助刘备抗袁绍。三是像夏侯婴跟随刘邦一样,主管刘备的坐骑等事务。从相传刘备后来将家务事交于赵云管来看,第三种的可能性最大。说他是刘备的“保镖”,我认为是完全错误的。刘备的真正保镖一直只有陈到一个人,白眊兵也是陈到亲自招聘和训练出来,作为刘备亲卫队的。陈到又没死,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刘备。不可能无故去更换保镖!

第二件事;长坂坡救后主之事。《三国志-赵云传》这里清清楚楚的记述是;“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这里没有说明,刘备交给赵云的任务是“保护老小”。但从赵云“身抱弱子”来看,还真有可能是刘备交给赵云的任务是“保护老小”。估计赵云是为了慎重起见,一路亲自抱着后主,以防乱中冲散(这才应该是真实的、负责任的赵云)。本来这件事不管有没有经过战斗,赵云的责任心及忠诚度是可嘉的。

但是,《演义》的编排却值得推敲;小说中注明了刘备是让“张飞断后,赵云保护老小”。而作为警卫人员,是应该以自己的性命来保护被保护者的。可是,演义中却编成了赵云率领三四十骑自己先跑出来了,而把刘备的三位该赵云保护的“老小”却全丢了。罗贯中这样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想告诉别人;赵云很不负责任?自己先跑了,把刘备委托给他的人全丢了?尽管又描写赵云回去找了,然后又吹他斩了多少多少“名将”。可是,这些“名将”连名字都没有。这不是在讥讽赵云,又是什么?关键是写他对张郃哪一段;赵云在长坂坡遇到的唯一曹魏名将就是张郃了。却写成了十余合“料不能胜”而跑,跑就跑呗,为何要写成赵云摔进土坑里,靠阿斗的红光吓退张郃才救了一命?这就令人感觉赵云逃得非常狼狈,慌不择路。罗贯中为何要说明阿斗是“真命天子”,就要牺牲赵云的形象?张飞靠二十骑吓退了曹操大军,而赵云比张飞多了一倍的人马,却全部死了。所以糜夫人没人保护了,只好也死了(正史中根本没有提糜夫人)。罗大爷这还是在吹赵云吗?我怎么看像是在损赵云呢?写他对马延、张凯、焦触、张南的时候,描述赵云“拔出青釭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写的十分热闹、威风,读者都以为这四人都完了吧?可是后面一看,原来这四人都毫发无伤。这段写的十分的滑稽;到底是该夸赵云勇猛呢,还是该说这四人运气太好(这四人也就四流以外的武将,之后被甘宁轻松就同时斩掉了两个)?这样一看,那么罗贯中笔下,被赵云斩杀的50余员“名将”的武力有多高,就可想而知了!这也还罢了,还写成曹操下令不许放箭,要活捉。那么,谁还敢去惹赵云?一个不小心把赵云搞死了,怎么向曹操交代?连文聘都追的赵云大喊“翼德援我”!总的来说,正史上赵云这一段是完全正面的,是体现出赵云既忠勇,又负责的。是很值得夸赞的。所以,事后刘备立马升赵云为“牙门将军”。但是,罗贯中小说杜撰的,仅是表面上看,好像在吹赵云。而按他编撰赵云的行为去分析,却是在损赵云!

第三件事;赵云是随诸葛亮入川的,《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单独提了张飞、赵云二人的名字。显然,赵云入川时的地位并不低。而诸葛亮入川时,肯定不止仅带两员武将,其他的将领连名字都没有提。这就很明显;张飞、张云是作为大将被诸葛亮带入川的。但是,张飞的战绩有相对详细一点的纪录。比如“义释严颜”、“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等等。而赵云呢,却没有交战的纪录,仅有“(诸葛亮)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走外水到成都之间,有没有发生战斗?正史没有记述。这就很明显;赵云这一路,估计是有发生过什么战斗的。所以,史料中不作纪录也属正常。但没有发生战斗,也并不代表赵云就没功劳。再一点;张飞与刘备会于成都,而赵云是与诸葛亮会于成都。这里大概可以判定;张飞随诸葛亮入川后即分兵,是另一路的主将。而赵云,则应该是属于诸葛亮的先锋大将。

第四件事;成都平定后,当然是该论功行赏了,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这个称号的军衔级别上,其实实权比“牙门将军”更小了。最主要的是;军中还没有军职,更没有任何行政职务。有人说这个将军号是统领御林军的,这完全是一厢情愿的猜测,没有任何历史文献作依据。此时的赵云,实际上是挂了个“将军”衔的闲散军人而已。其实,这个和刘备也有点“任人唯亲”是有一定关联的;关羽、张飞是刘备的“发小”,是刘备在众多的追随者中辨出的嫡系大将。魏延虽然是晚辈,却是刘备家奴性质的“部曲”兵,也是他亲自培养的嫡系大将(魏延一生,只有刘备一个主人。并非演义中的降将)。刘封是义子,更不用说是当然的嫡系。所以,刘备的基干军队,基本上是在这四人手上。赵云跟刘备仅次于关、张,属于早期将领。可刘备并非赵云的第一个主公,这一点是非常要命的。刘邦、曹操、蒋介石,无不是如刘备一样。所以,赵云还称不上是刘备真正的嫡系。但是,赵云有一个被人比不了的优势;那就是从始至终,刘备都把赵云看作是最贴心的好友。他这个身份,即使是关羽,都不得不尊重。这也是赵云敢在刘备面前什么都敢说(连诸葛亮都不敢),刘备也从不觉得赵云“忤逆”的原因。所以我说,赵云官职的确是很低,甚至从攻下成都,一直到刘备东征前,这么长一段时间只有一个军衔,根本连职务都没有。估计就是一直在给刘备的家中“掌内事”,做他的大管家去了。都知道,不是贴心的、绝对信得过的好友,是绝不可能被刘备指定为“大管家”的。赵云的地位;就是刘备的亲信好友。身份在任何人面前是非常高的,军衔只是一个表象。因为,把自己家的一个管家封成“上将”,是会被人说刘备闲话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赵云是刘备的亲信好友,多于刘备把他看作是属下。也就是说;赵云是“级低位高”,有刘备的“客卿”身份。也就是说,赵云成为“大管家”之前,在刘备面前,赵云因为身份是刘备的好友,是有资格坐着的。而关、张、魏三人,在刘备、赵云他们聊天时,还真的只有站着的份。这才是为什么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把一个低军衔的赵云,强行与“四方将军”合一传的原因。


傲视苍穹39


赵云的地位,应该从赵云一生的过程去过看。赵云应该是从公元191年开始跟刘备的。除张飞关羽外,可以说是最早跟刘备的。赵云原本是公孙赞的人。公元191公孙赞和袁绍开打。刘备打了督邮后也投公孙赞了。于是把赵云派给刘备和田楷一起阻挡袁绍。后来赵云的哥哥死了,要回家奔丧。刘备知道赵云不会再回来了(可能是赵云觉得公孙不是值得效力的主公吧),刘备抓着赵云的手告别。赵云讲终不背德也。意思不会忘记刘备的。


公元200年刘备在徐州战败投靠了袁绍。赵云听说后就去找刘备了。赵云投公孙赞之前可是说过不投袁绍的原因的。可见是完全为了刘备。据云别传:先主与云同床眠卧。这个待遇可是除关羽张飞才有的。说明刘备对赵云的看重和信任。(如果桃园结义把赵云加进去就,就会多个四弟了)三国演义关羽也说:子龙久随吾兄,亦吾弟也。刘备派赵云私底下招募军队,也是对赵云的保密细心的认可。 公元200年-207年,赵云随刘备在荆州新野。史料这一段时间是空白的。公元208年曹操征荆州,刘备决撤退。派赵云保守甘夫人和阿斗。之前一直是关羽张飞保护的。可见刘备是把赵云做为亲信心腹。而关张保护却让刘备数失妻子。正是由于赵云的保护甘夫人和阿斗才无事。其间有人对刘备讲赵云可能向北投曹操去了。刘备把戟丢在地下讲:子龙不会弃我而去了。


公元209年刘备率军南征荆州四郡(长沙郡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赵云随军。打下桂阳郡,赵云任太守。原太守赵范想把有国色的寡嫂樊嫁给赵云,赵云坚持不接收。部下劝接收,赵云讲:赵范是不得已投降的,心未可知。而且天下女人大把。(当年曹操攻吕布时,关羽就跟曹操讲破城后把秦宜禄老婆杜给他。连说了几次,结果曹操一看杜氏太漂亮了。就自己收了)后来赵范果然叛别。刘备还让赵云负责府内的事,负责护卫。特别是防着孙夫人对刘备下手。官职虽然不是很高,但是绝对的信任。公元211年孙夫人回江东趁机把阿斗带回去,就是靠赵云截江带回阿斗。 公元211年刘备率军入蜀,赵云任留营司马(这是刘备创的官职)负责荆州军营事务。用今天的话讲就是首都卫戍司令部司令兼公安局长。既负责大本营的防御工作,同时又负责治安工作。可见赵云这时的地位是不亚于关羽张飞。


公元213年赵云独率一军进攻成都南面的江阳郡。后跟诸葛亮共围成都。 这时赵云的官职虽然是翊军将军,但时任征西将军官职比赵云高的黄忠却还是要听命于赵云。说明此时赵云军中的地位是排在关张马后面。公元219年赵云在汉水一战,大败曹军。刘备评价:子龙一身是胆呀。军中称赵云为虎威将军。 公元221年赵云劝说刘备先伐魏不要伐吴。刘备不听,但依然任命赵云督江州。蜀汉北东南有三督:汉中都督防魏,江州都督防吴(夷陵战败后从江州防区增设永安都督),庲降都督镇守南中。刘备任命赵云督江州也是对他能力忠心的信任。



公元222年刘备夷陵战败,一路败退到秭归。赵云进军至永安,接任刘备入永安。此时关张马黄已死,这时赵云应当是军中头号人。 公元223年阿斗继位,赵云任中护军、征南将军。中护军职掌为掌禁军,总统诸将,并且主武官选举,因此为此职者必须秉公无私,才能举荐良材。中护军看似没有名号将军那么响亮,实际的权力可不小。三国时代司马师(曹魏)、陈到(蜀汉)、周瑜(东吴)、李严(蜀汉二把手,顾命大臣)、蒋济(曹魏)、夏侯玄(曹魏)、、费祎(蜀汉,诸葛亮的第二任接班人)这时的赵云权力地位应是在诸葛亮、李严之后的。



公元228年这时赵云已跟了这备近四十年了,年龄至于在六十岁以上的。诸葛亮第一次北就是任赵云邓芝为先锋,伪主力吸引曹真部。但因敌强我弱,失利。由于赵云敛众固守并亲自断后,没有大的损失。军资完好无缺,带了回来。 赵云在蜀汉政地位权中绝对是排前十的存在。古代政权为嘉奖有功之臣往往是要给矛谥号的。(帝王也是有的)蜀汉获得谥号的有十二位:庞统靖侯、法正翼侯、诸葛亮忠武侯、蒋琬恭侯(尚书令、大将军、大司马。不设丞相时设尚书令)费祎敬候(尚书令、大将军)、关羽壮缪侯、张飞桓侯、黄忠刚侯、马超威侯、赵云顺平侯、夏侯霸(谥号不详,因为他是阿斗张皇后舅舅,又是从魏国投降过来的)、陈祗忠侯(接任董允为侍中,后任尚书令。不过这个很会拍阿斗的马屁。黄皓能干预朝政就是他造成的。他死时阿斗居然落泪)蜀汉其实还有一个人能得到谥号就是董允(官职侍中、尚书令)因为阿斗非常讨厌他。三国志讲: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

公元261年蜀汉追谥已故大臣,刘禅下诏说:“云昔从先帝,功绩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 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历朝历代对赵云都多加赞赏。唐人评价:赵云一身之胆,勇冠三军。

宋人评价:云虽虎臣,其所建明通达国体,如还田宅以系民心,留军资以须冬赐。律己之严如此。方时诸将,其最优乎。(皆可为法矣,彼皆大不得已,所谓出死入生转败为功者)

元人评价:云忠缱绻御侮。始终不渝。为汉爪士。功烈志胆。曹樊之俦。云尤识虑经远。壮而不疏。每进忠益。辄中几会。(如赵云之安民于蜀,亦岂宜以有限之屋共无穷之求。)

明人评价:光明洞达,可为滥赏之戒。观云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但名将而已。(而赵云之辞田宅请灭魏,皆有古大臣识量,宁得仅以以名将律之。)智勇兼全。子龙可谓有古大臣之风。(赵云以汉贼不可不讨,故授以室而不顾,汉贼未灭一语,严于春秋,大哉即己溺天下之心也。)子龙心贯金石,义薄云天,不减关张。

清人评价:可谓深切著明。知天下大体矣。(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皆为蜀之名将,故合传。)

以明清两朝评价最多,历代评价皆是赞扬。


小鸿哥


我们心中的赵云英姿飒爽,帅气逼人。但是历史中赵云的形象越与我们心里的有着千差万别。一开始,赵云在公孙瓒的手下做事,后来又在邺城跟了刘备。但是刘备确是四处流浪的人,他曾四弃妻儿,五次易主。但从始至终,赵云都没有离开他,一直不离不弃。

但是,翻阅历史之后客观评价,刘备活着的时候,虽然非常信任赵云,但是,赵云却总以刘备警卫员的身份出现,也就相当于今天的保镖。他并没有多少领兵上战场的机会,就算上了战场,赵云也没有多少出众的表现。赵云作为一个将军,在战场上也并没有多么出色和与众不同的表现。那么问题来了,赵云不出色为什么还能获得《三国演义》正面的推崇,让后人这么喜欢呢?

究其原因,总结后一共有三点。这第一点是:赵云本身就有着是武将人中少有的完人形象。第一,他忠诚且靠谱,任劳任怨。作为皇帝身边的警卫员,赵云救了刘婵两次。作为带头打仗的将领,赵云也攻克过。第二,赵云为人冷静,为大局着想。他不仅可以上阵杀敌,还是一个劝谏的忠臣。他曾劝谏过刘备两次,三国中,这是绝无仅有的。第三,不管是人品还是性格,赵云都应该得到666。比起关羽的自傲、张飞的粗鲁、赵云就显得很另类。他不仅是一个武将,而且还是一个全能的儒将。

第二点:赵云虽然勇武,但一生都没有受到重用,始终充当的就是刘备警卫员的角色,战场上没有取得多少傲人的战绩。他本就是一个完美的将领,却过了如此平凡,不受重用的一生,后人心有不甘,也开始为他打抱不平,因此,更多的人们把对他的同情转化为了更多的喜爱。

第三点:赵云的兢兢业业,忠肝义胆,特别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忠臣一词的定义。他被历朝历代作为为人臣子的典范。

不管历史上的赵云到底有没有我们每个人心中所想的那么英勇帅气,但是他确实是一个值得人人称赞的好忠臣、好将领。


口水杂谈


只要是历史,就是人写的,那就肯定有修饰成分。

所以真实的赵云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

首先,关于赵云的长相,这个还是可以有史可依的。

身高,样貌,五官都可以通过文字描述或者图像来推测,毕竟这是个客观存在的事物。

人们就算是描写,也是照着真人的样子来描写的。

不可考的就是赵云的事迹了。

单骑救主,这个在当时是不难实现的。赵云作为武将,而且是知名武将。体力好那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古代武将以马为生,相马的功夫是一流。所以赵云的马肯定也是匹有能耐的马。

好,赵云体力好,马儿跑得快,跑得久。吗单骑救主从理论上来说,是可以实现的。

再者说,当时前有敌人,后有追兵,生命垂危,嫂嫂已经投井自尽。就剩下这一点血脉,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是人在危急关头,常常会爆发不一样的潜力。

所以赵云不管不顾的冲到敌方的阵营里,乱砍乱杀,冲乱敌人的排兵布阵是有可能的。

有句话说得好,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

一个武林高手和一个疯子打,你说谁会赢。

我觉得是疯子。因为疯子不按常理出牌,无招胜有招。就好像动画片里的变身一样,我要是反派,直接在他喊完大招名字之前就能把他干掉。

再好听的招式不如一刀毙命。

所以,综上所述,单骑救主是可信的。

那么这么有点夸张的剧情都有理可循。其他的像什么单挑武将,以一敌十的设定都极有可能是真的。


古今中外多少事


由于本人只读过关于赵云的《三国演义》,所以只能从《三国演义》的角度来解读一下赵子龙。

九四版《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文臣武将做了生动的剖析,当然赵云也不例外,三国中,他的形象是一袭白袍,一匹白马,威风凛凛,一句“我乃常山赵子龙也”惊破敌胆。

《三国演义》里似乎着重刻画了赵云的形象,电视剧里也不例外,经典的长坂坡一战,还为他配了歌词“一袭征袍鲜血染,当阳常志此心丹…………”

我觉得赵云有以下几点值得称颂。

第一,忠

他自追随刘备,忠心不二,一直到年过七旬,还在为蜀国基业尽心尽力,且宝刀不老。直到死,还在叹息没有完成先帝遗愿,深以为恨。

第二,勇

长坂坡,拦江截阿斗等故事脍炙人口,刘备都说,“常山赵子龙,浑身都是胆”。

第三,义

自追随刘备后,尽心竭力,别无二心,是诸葛亮最信任的武将,常将他安排在身边,与关张二人称兄道弟,可见其义薄云天。

有此三大优点,我觉得赵子龙堪称完人,对于赵子龙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感谢关注!


历史铁老师


三国时期,战火纷飞,群雄割据,涌现了一大批的英雄好汉,被后人合称为五虎上将的五人就出现在这个年代。这五人跟随主公刘备征战天下,所向无敌,创造出来的英勇事迹更是被后人称赞。

其实在五虎上将中,最常被人谈起的是关羽和张飞,可能是因为二人是刘备的结拜兄弟,沾了主角光环的光,提到刘备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他们两个,不过这对于剩下三个也是不公平的,马超,黄忠,赵云也立下了赫赫战功,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可以以一杀百的人物。汉水一战,赵云带领军队以少胜多,而且救了2个重要的将领。

一说起赵云的出名战绩,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事情的都是七次深入敌军救阿斗。当时刘备被曹操大军大败,敌军已经逼到眼前,刘备顾不上妻子和孩子,带着仅剩的包括赵云在内的几名大将,慌忙向南逃跑,赵云知道刘备此时内心肯定非常挂念妻儿,于是在半路上折转回去,自己单枪匹马的冲进敌军七次将阿斗和主母救回,赵云也因此声名大噪。

不过成语并不是来源于此事情,汉水之战才是正经出处。公元219年,刘备和曹操为了争夺汉水这个地方,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汉水大战,双方更是派出了手下的得力干将,黄忠和夏侯渊领命出击,两人几番回和下来,夏侯渊不敌黄忠,战死沙场,黄忠请求一鼓作气,趁着敌军军心涣散的时候,将他们的粮草劫走,赵云同意了这个请求,并将自己手下的一大部分兵力也都给了他。

可是眼看着两人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还不见黄忠回来,赵云猜想他定是被敌军埋伏了,脱不了身,于是他带着仅剩的小部分兵力前去营救黄忠。到达被埋伏地点之后,他率领骑兵先后两次冲散敌军的队形,将黄忠和张著这两名大将救了出来,敌军一看,不乐意了,带着这么少的兵力都敢如此猖狂,于是在后面奋力追击,势必要将此三人捉住。

双方现在的实力悬殊,如果交战,必然是占不到便宜的,可是敌军已经追到了家门口,在这危机关头,赵云将计就计,命士兵将营门打开,并且将战旗战鼓都收了起来,作出一副请君入瓮的假象,曹操大军看到此景,害怕是他们事先准备好的陷阱,不敢贸然进攻,选择了撤退,赵云一看敌方撤退,带人追出来,硬是以少胜多,反将了对方一军,大获全胜。

这一战不仅救出两名大将,成就了赵云,也成就了成语“偃旗息鼓”,可谓是一举两得。


历史云顶


赵云,字子龙,蜀汉名将,五虎大将之一。

在我看来赵云是一个武艺高强、性格沉着冷静,但是没有韬略的武将。

第一,武艺高强。这基本上不用说了吧,长坂坡七进七出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第二,沉着冷静。我们听说过关羽刚愎自用,大意失荆州;听说过张飞喝酒打人,落得惨死。但是何尝听说过赵云太大意以至于怎么样怎么样?赵云的表现经常是沉稳理性,刘备夷陵失败,是赵云单骑退追兵;诸葛亮北伐失败,马谡失街亭,赵云、邓芝的部队全身而退……

第三,韬略不足。这一点我想争议比较大。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就拿五虎上将之间进行比较,关羽就不用说了,单独发动襄樊战役,水淹七军。张飞入川,义释严颜,后来又连败张郃,可见张飞是有勇有谋。马超凭借自己的智慧打得曹操割须弃袍……黄忠可能稍微差一点点……但是赵云你有没有发现,基本上都是在“奉命行事”,一打仗只知道严格执行命令,几乎没有出现过自己引一只部队自己指挥的例子……


史学夹Louis


答题者柳随風,欢迎关注。


赵云白马银枪,单骑救主,战力超群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三国名将,长山赵子龙常胜将军的名号广为流传。他是河北人,早年追随公孙瓒后随刘备,因爱其武勇,选为贴身护卫统领亲军,深得信重。长坂坡救幼主后被封为牙门将,参赞军务常伴左右,出则领亲兵作战,入则宿卫中军。后来,随着地盘的不断扩张,赵云的主要工作职责已被白眊精兵的直接统帅陈到代替,几次大的战役后刘备对所属高层将领的能力又进行了仔细评估,把赵云放到更适合他发展的位置。

赵云追随刘备凡三十余年,戎马一生,出入万众,骁勇善战,所向无前,在将星闪耀的三国时 代,他不愧于名将。陈寿评价他: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个人认为赵云的能力不单纯的在于其勇毅,而在于他是复合型人才。单论勇武,吕奉先、关羽、典韦、张飞等等哪一个不勇冠三军,甚至陈叔至的武力值很大可能都在其上,毕竟老板的身家性命托付其手,没有超凡的武功怎么护卫周全?斩将夺旗,也只能作为军胆,领一军景从于中军罢了。

我们从赵云的职位变动上观察到,他不仅能上马厮杀,下马亦可安民,赤壁之战后,他随刘备平定荆州四郡被任命为偏将军取代投降的赵范,兼任桂阳太守。公元209年,刘备领兵入益州,任命赵云为司马,协助诸葛亮、关羽、张飞处理军事事务。

三国志赵云传中记载:刘备平定益州后,有谋士主张把成都中的宅邸及城外土地分赐诸将。赵云说益州百姓刚遭战祸,民心动摇,理应把房产土地归还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样才能得到益州民心的支持,刘备当即采纳了赵云的建议。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欲攻东吴报二弟关羽被杀之仇,赵云客观冷静的上谏:曹贼势大,联吴抗曹的的主张还应继续,灭掉曹魏后东吴自然臣服。曹操故去,正应趁此时抢占关中,占据黄河上游讨伐逆贼。如征伐东吴,旷日持久并非上策。刘备不听谏言,执意征吴,留赵云守江州,最终导致大军败于夷陵,仓皇由秭归逃回永安。第三年,刘备急怒之下在加上年事已高,病逝永安宫。后主刘禅继位,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

纵观赵云的一生,他的功业虽显赫,但在蜀汉集团中地位始终处在中游的位置,在他身前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人均混的比他要强的多,即便和他一同效力于诸葛亮军前的魏延相比赵云的地位也逊色不少,刘备得西川后对他算不得重用,可能与他布衣出身有关不是名门望族,那时围绕在刘备身边的谋士重臣门阀观念极重,另外孔明任人唯亲史有定论,所以一直不温不火难以获得更大的发展。

赵云生于哪一年已不可靠考,死时大约六十多岁,寿终正寝得了好下场。我喜欢罗贯中生花笔下白马银枪的赵云,英武绝伦,百万军中往来厮杀,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我更喜欢刘德华在《见龙卸甲》电影中诠释的赵云形象:须发皆白的老将绰枪立于阵前,战鼓一起,胯下马奋而扬蹄,一个字帅!两个字真帅!


柳随風


关于赵云的故事,我们讨论的已经太多了。这里说一下他的年龄问题,事实上赵云的年龄很大。比我们印象中的要大。


据考,赵云生于156年。他比年龄第一的黄忠(145年生)小11岁,只比曹操(155年生)小一岁。而比关羽(163年生)大7岁,比张飞(166年生)大10岁,比最小的马超(176年生)甚至大20岁。比孙权(182年生)和诸葛亮(181年生)就大得更多了。


也就是说,公元209年。在长坂坡单骑救主、血透征袍的赵子龙已经53岁了。赵云活到了73岁,只比最长寿的黄忠少一岁。公元229年,去世前一年的赵云还随诸葛亮北伐,实在是老当益壮。


赵云武艺高强,老成持重,不与人争,淡泊名利。一辈子都对刘家父子忠心耿耿,尽管他不是蜀汉前左右后四大将军之一,也从未单独领军作战。但他两次把蜀汉集团接班人救出来,这功劳可也是实打实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大家。


自家讲谭


历史上的赵云也是非常厉害的,但是他的官职没有那么大,曾经跟随过公孙瓒,但是最后到了刘备手里就一直坐下去了,一直到刘备死去,但是他的官职一直都不大,在刘备活着的时候一直都是一个杂牌将军,而且是充当着保镖的职责,虽然任务非常的重要,可是官职实在是太低了,但是在刘备死后,赵云开始升官了,因为当时只有赵云这么厉害的将军。


在历史上赵云并没有什么厉害的功绩,唯一一次就是曾经保护过刘禅。那个时候刘备已经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很多人都已经走散了,包括刘备的家人,赵云身为要保护刘备和家人的重任,所以就必须要做好这一切。而这个时候他就展现了自己强大的实力,并没有百万雄师,只是几千人而已,但是也是非常厉害的。

赵云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不容去质疑。

赵云 ( ? - 229 是三国名将,字子龙,三国时常山真定人。初从公孙瓒,后归附刘备。勇敢善战,以忠勇著称。封永昌亭侯,累迁镇军将军,卒谥顺平

赵云是三国中非常有名的将军,他字字龙在三国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乃常山赵子龙也这句话就把赵云就给树立起威信了。或许很多人都说常山是现在石家庄,又把它叫做石家庄赵子龙。但是在古代的话,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而且非常容易出人才啊,赵云就生活在这里,在这个乱世之中为了生存下去,他只能够被迫打仗了。

他跟随过很多人,最后是选择了刘备,因为他认为刘备是一个真正有能力的君主,希望能够带在他身边,最后他一直跟随着刘备再也没有离开过刘备了,而刘备对他也不怎么好,给他的关羽之也并不这么大,在战场上他得到的表现非常的少,不像关羽和张飞一样能够出生入死。



在刘备死后诸葛亮需要北伐,而这个时候赵云就挺身而出,认为自己没有老需要自己应该去锻炼一下,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国家存亡的时候,他不能够就坐以待毙,不能够去养老。但是赵云当时年纪实在是太大了,已经快70多岁了,在北伐的路上就已经死了,真的是10分的可惜。

你们认为赵云值得你们去敬佩的吗?欢迎在下面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