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為何諸葛亮臨死都不放心魏延,到底是為什麼原因?

本文關鍵詞:魏延,諸葛亮。全文一共一千兩百多字,閱讀約耗時四分鐘。

為何諸葛亮臨死都不放心魏延,到底是為什麼原因?

按道理來說,諸葛亮會用人,也必定對魏延有最好的安排。但事實是,我們的印象中,甚至說是誤解,諸葛亮是很看低魏延的,對他不重視,甚至留有遺計去防止魏延反蜀。在《三國演義》中,魏延出城投降於劉備,我們對這一的一個人的第一印象好嗎?肯定是不好的。後來又寫到魏延救黃忠,我們又覺得這個人去打仗,還是很靠譜的,起碼有一些本事。演義中還寫了大大小小的魏延對諸葛亮的各種不滿,但是他唯一怕的就是諸葛亮(魏延自己這麼說),諸葛亮卻也看出魏延腦後有反骨,想除掉他。也就有了諸葛亮的遺計,讓馬岱時刻待命。

為何諸葛亮臨死都不放心魏延,到底是為什麼原因?

魏延影視形象

而實際上,劉禪期間,沒有誰能看得起魏延,除了諸葛亮。但有幾點可以說明魏延雖然沒有被丞相看不起,但是還是沒有被重用的原因。諸葛亮一直在養兵,屯糧,他要做什麼?肯定是指向曹魏的。關羽丟了荊州後,諸葛亮是怎麼想的,諸葛亮有些惱恨關羽的。實際上,如果荊州不失,蜀軍由水道出川,不過十數日即可抵達中原;而失了荊州,蜀軍每每出川,必須遠涉祁山月餘才能抵達渭水一帶,此時魏兵早可設防。所以諸葛亮對荊州失掉一事耿耿於懷。

為何諸葛亮臨死都不放心魏延,到底是為什麼原因?

魏延影視形象

諸葛亮平生辦事以謹慎為本,最忌諱見那種口出妄言之人。關羽貴為主公之二弟,又是名震華夏的大將,諸葛亮不得不敬他三分。可魏延是後來之人,諸葛亮斷無敬他之理,所以諸葛亮總是有機會就打壓魏文長的氣焰,這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均有記載。諸葛亮為何打壓魏延,史書記載是因為魏延與諸葛亮思想不一,政見難合。加上關羽丟荊州一事,諸葛亮對魏延(因為魏延和關羽確實在很多地方都相像,諸葛亮有些看法遷移)的成見更深。

為何諸葛亮臨死都不放心魏延,到底是為什麼原因?

演義不可信,那麼魏延為什麼會死。實際上,正是因為諸葛亮和魏延是兩個派系,諸葛亮死後,魏延是被諸葛亮的派系設計殺死的,因為魏延的才能也確實有,某種程度上不輸給諸葛亮。但是諸葛亮對魏延的這種想法歸想法,他對魏延難道就真的不好嗎?並不是。諸葛亮北伐時候(劉禪時期更能看出諸葛亮並沒有看低魏延的),安排魏延先後做了督前部(全軍先鋒),再然後是丞相司馬,這就變成丞相的親信了,諸葛亮對他夠好了吧,再後面就是涼州刺史。因此可以說,魏延並沒有被諸葛亮輕用,看輕,反而諸葛亮對他還很好。也因此應證了前面所說的那句話,在劉禪期間,沒有誰能看得起魏延,除了諸葛亮。

為何諸葛亮臨死都不放心魏延,到底是為什麼原因?

此後,諸葛亮臨終前討論退兵,也表示: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若魏延抗命,諸軍自退。(不信他怎麼讓他斷後)。諸葛亮不是沒看重魏延,而恰恰是太看重魏延了,導致魏延後來因為自己得意,丟掉性命。因為魏延人際關係不好,丞相在的時候,大家都聽丞相的,丞相一死,魏延就想自己領兵,要大家聽他的,誰聽?這簡直是眾叛親離,魏延太高估自己的號召力了。而且丞相一死,那些人都想著楊儀,魏延就有種錯覺,覺得丞相對自己不好,你看丞相一走,那些人為什麼就向著楊儀了,反而我魏延還處處被人排擠。

為何諸葛亮臨死都不放心魏延,到底是為什麼原因?

魏延的野心加上政見(這方面和諸葛亮不合),以及沒有認清自己太差的人際關係,導致了他的實際下場。魏延能力有,但是確實不適合當領袖,管不住人,服不了人。因而讓我們眾多向著丞相的人,覺得魏延不好,丞相是在看低,不重用魏延。“諸葛亮看低魏延”的誤解也自然形成,並留在我們大多人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