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保定是省会,会不会对京津冀的发展有更大的好处?大家有何看法?

旅游大三通


如果保定是省会,可能就不会有京津冀这一概念了。

河北省的省会离开了保定和天津之后,才会有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概念,如果河北省省会一直在保定和天津的话,那么北京与河北的关系,不会显得高低差距如此之大。

京津保的概念在清末民初流行开来,这一观念,甚至至今都在流传。

在当时,京津保三城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三座城市,以三角形互成倚靠。

清末民初的诸项改革,也都是诞生在天津和保定。

迄今为止,河北省仍旧在沿用直隶省省会在天津和保定时期所积攒的家底。

例如河北省的大学,排名前六位的,除了燕山大学是外迁的学校,其他的五所,河北大学、河北工大、河北农大、河北师大与河北医大,均是在保定与天津创校,建立时间基本都已经有了百年。

而河北省的医院,例如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省第二医院,也都是从天津和保定创办起来的。

河北省的诸多重要资源,均在天津和保定,而随着这两座城市不再担任河北最中心的城市,河北省话语权的丧失,似乎理所当然。

因为单凭河北省在石家庄的投入,不要说和北京对话,即便是面对旧省会天津与保定,也显得底气不足。

不少河北人不仅仅对北京的吸血不满,对于天津只顾自己不顾河北也感到不满,对于保定,其实不少河北人也是不满的,大概因为保定和河北在历史上的确有过很严重的冲突,毕竟河北省曾在保定被赶跑。

不过,其实对于保定来说,他可以没有河北,但是,对于河北来说,他却不能没有保定。

河北一直在说,北京、天津阻碍了河北南北的交流。

京津离开了河北,一步一步压垮了河北,如果保定也不再受河北控制,其实对于河北,才是最糟心的事。

去掉北京和天津,河北省版图是这样的。

如果再去掉保定,河北省将彻底成为一座南北分裂开来的三座孤岛——北部的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中间的北三县;南部的廊坊、沧州、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

一些回答中,屡屡拿保定的GDP作为攻击保定的理由,也会拿保定离北京太近作为保定作为省会不合适的理由。

实际上,保定由于偏离河北主流经济格局,没有河北省一直依靠的钢铁煤炭化工等企业,在GDP上,的确不占优势。

但是,保定的人文科教、以及战略位置,加上雄安新区政策的加持,实际上也在一步一步地验证,京津冀的破题,最终仍旧会和过去的“京津保”一样,等待保定补齐短板。

保定不应该也不需要纠结于河北省省会是不是保定这件事。

同样,河北也不应该纠结河北省省会是否脱离了保定阴影的影响。

对于保定来说,京津冀将会是其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保定不少网友的发言中,就可以看出,保定地区对这一政策的支持度,基本上是最高的。

对于河北来说,应该仔细思考,在手中的资源与牌都不太好的情况下,如何去顺应时势而发展。

其实,不少河北网友对京津冀协同的态度还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想跟上脚步,但是另一方面又害怕影响发展。

河北省的割裂性很强,每一个地区都有着各自的打算与算盘。

张家口和承德是双重夹击,一方面是环京地市,一方面是河北地市,处在北京上风上水,工业不能大规模搞起来,在河北省,又一直备受冷落。

秦皇岛和唐山资源禀赋好,可以借助京津发展自身,在河北省也有话语权。

廊坊从来没打算融入河北,一直以协同北京发展作为基调。

河北省的重点在河北南部,河北的省会石家庄,以及沧州的黄骅港,是河北省的重要投资领域,无论是石家庄城市翻新,还是石家庄北部正定县意欲变身正定新区,还有沧州黄骅港的政策优势,均是河北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

这也是河北中部的保定以及河北南部的邢台、邯郸,对河北省的发展意兴阑珊的主要原因。

不过,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会带来的改善,保定显然比邢台和邯郸更加期待与重视这项政策。

总之,对于保定来说,河北省省会只会加持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位,保定最终要完成的,还是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更好地完善自身。


林一行


虽然我是石家庄人,但是保定的位置(除京津外,省内接张家口/石家庄/衡水/沧州/廊坊5市,另加山西的忻州和晋北重镇大同)和资质尤其是高校的确要好于石家庄。如果保定当初没有丢掉省会,保定也许可以比肩现在的南京杭州,与京津互为犄角,像长三角一样呈三足鼎立之势。廊坊可能发展成现在的苏州或者无锡,京津廊保可能已经建成四城联动的环形高铁。石家庄安居一隅做不到这一点。再来看河北的高等教育(河北高校的现状就不多说了,境内无一所211,唯一无211的省会),如果保定是省会:河北大学稳获211,稳坐省属211第一的位置,收分比肩大部分985.华电的总部可能就不会搬离,保定两所强211,对人才的聚拢作用不言而喻。即便总部搬离,也可能会形成北京保定两地独立办学同时进入211,或者保定分部并入河大,形成双赢的局面,重现与天大南开的平起平坐,甚至可以憧憬,河工也随之并入,河大的电气电力实力跃居前八,再收编中央司法警官学校,和百年农大,河大的电气,法学,农学,新闻,历史,生物多点开花,成为河北高校的一面旗帜。当然不是说一定实现,但是绝不是纸上谈兵,只要拿出江浙一半的魄力就够了。大家可以自行百度当年的川大和华西医大和成都科大合并,四川省是如何卖力的。也可以百度山大是如何合并同为211的山工大;浙大如何合并杭大和浙江农大的。事实已经证明,石家庄做不到这一点。石家庄与其他省会差距逐年拉也与这两点有关,另外石家庄的名字与其他省会名字比起的也很没档次,有人说你实力强叫啥没关系,问题是你实力本来就弱,再起个没档次的名字,就能强吗?还有就是城市管理水平和规划的档次,就不多说了。不是要推翻历史,只是理性分析,谢绝攻击。


黑巾瞎子


这个问题… 说多了都是眼泪。

作为一个在石家庄上过大学,在保定工作过的人,静夜史见证了石家庄市和保定市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也看到了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后对于河北省的积极影响。

虽然静夜史很希望保定市能够快速发展起来,甚至重新回到省会的位置,但是现实情况是保定市不仅难以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且省会地位更是不可指望。最关键的是即使保定成为省会,也不会对当下的京津冀一体化格局产生更好的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

1、保定市不具备成为省会的条件

虽然保定自清朝以来一直作为直隶省的首府,但是从民国建立以来,特别是1913年到1968年短短55年时间,河北省省会变迁超过11次,创下了所有省份省会搬家的最高纪录。

而1968年河北省会自保定迁入石家庄,看似是偶然事件,实则是必然结果。

因为从河北省全省发展的角度来看,将省会放在石家庄,比放在在保定更有前途。


我们知道一个城市的发展是需要经济腹地的,省会更是如此,一般而言省会是全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其经济发展需要全省作为其经济发展的腹地,而省会又能够有效辐射和带动省内各地的发展,这是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

但是河北省却是一个例外,首先因为北京和天津市的存在,河北省被分割的四分五裂,北京北部的张家口、承德两市,天津东部的秦皇岛、唐山两市,虽然属于河北,但是由于京津的存在,他们受京津的影响要远远超过河北省省会。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北京南部的保定市,廊坊市,以及天津南部的沧州市。这意味着这些地区在受到河北省省会辐射的同时,更要受到来自京津两市的影响,而因为京津两市无论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实力,都远超河北省省会,所以河北省省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做出妥协。

今天的石家庄市,能够作为经济腹地的区域也仅仅包括石家庄,衡水,邢台和邯郸四个地区,这是京津与河北争夺经济腹地之后的结果。

而如果将河北省省会设在保定,首先保定就是北京的经济腹地,其经济发展首先要严重受制于京津两市。再加上经济腹地和京津两市严重重叠,势必要在竞争发展过程中做出巨大让步,这本身就意味着保定无法发展得比石家庄更好。

如果说在讲究政治地位的古代,保定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那么在注重经济发展的今天,保定的位置就是大树底下不长草。

虽然保定在地理位置上更靠近河北省的中部,但是由于北京和天津两市的存在,这使得河北省省会再靠北也是难以辐射到京北和冀东地区的。

所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保定市不适合作为河北省的省会。

2、京津冀一体化需要平衡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提出,是长期以来河北和京津两地经济发展互动的必然结果。

但是无论历史还是现实,河北省与京津两市的地位都是绝对不对等的。虽然河北省也处于京津冀战略的其中一极,但是河北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远远落后于北京和天津。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天津作为北京市的门户,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和重工业城市。河北省历史上虽然政治地位较高,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而这种局面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无法改变的。这就意味着即使提出了京津冀一体化,那么河北省也注定只能作为北京和天津市的经济腹地而存在。

作为直辖市他们必定以周边区域作为经济腹地,所以无论北京还是天津,都不希望周边的河北省区域快速发展起来。这样就无法与他们形成竞争,可以长久的作为其经济腹地,因此处于京津旁边的保定市是注定无法发展起来的。

而如果整个河北省经济发展都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那么河北省不仅难以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获得任何红利,而且其作为京津冀三集中其中一极的地位也名不副实。

所以河北省必须要提升自己,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全力支持省会的发展,今天的石家庄快速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

当石家庄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和京津两市形成一定程度的制衡时,京津冀一体化也就可以更进一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扶持石家庄比扶持保定更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保定如果成为河北省省会,也不会对京津冀一体化有更好的改变。

雄安新区的设立,再一次说明了保定市作为京津两市经济腹地的宿命是无法避免的。将省会设在保定,只能作为京津两市的附庸,而且对于冀中南地区的带动性也会大大减弱。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如果当初保定是省会,也许就没有雄安新区了,直接发展保定,保定将拥有五千万人口,GDP5万亿美元,人均10万美元,洛克希德马丁,花期银行,索尼,苹果,谷歌,波音公司,辉瑞制药,杜邦,巴斯夫,飞利浦,三星等公司总部和车间都在保定。


老郭ggg


那是肯定的,从历史上看保定作为河北省会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周边辐射影响那是有历史基础的,如果其作为省会,河北省周边县市对其认同感肯定比石家庄强,其次从地理位置看其与北京天津形成三角,如果作为省会,资源向她倾斜,发展壮大保定,形成可以媲美广东江浙的经济带,那辐射带动作用可就不会局限于河北了,但是现实毕竟是现实,保定作为地级市的地位已定,沉湎于过去只能阻碍未来,现在保定借助京津冀一体化和雄安新区已经在加快发展,期待她有一个灿烂的未来。


股者老孙


如果……如果……如果……!——无话可说了!


手机用户79273020057


一句话概括 保定可以没有河北省,河北省可以没有石家庄但不能没有保定。


涛涛涛大爷


国家发展哪里,哪里受益


AAA李5480


首先这是如果,因为现在不是!

我想首先从地理条件来讲一下整个河北省的情况,因为京津的区位条件导致整个河北省割裂性十分严重,各自为战,不统一!省会因为各方面原因认同感以及对于整个河北省的影响以及辐射十分有限!

这也是为什么近代以来,无论是经济以及政治逐渐被边缘化!一方面是经济的落后甚至停滞发展,另一方面是话语权问题因为内部的矛盾逐渐丧失!

再从矛盾方面谈一下在以前的时间为什么变成了价值洼地!因为一直以来直隶做为八省总督之首,其军事以及战略地位几百年无可动摇!那为什么到了近代以后没了?我们来看一下2017年河北省各省市GDP排名!保定市做为人口第七大市,在过去将近30年的时间里,人口红利推动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但是在保定完全没有发挥出来,这里面的东西不能太深的去追究。

但是我所说的矛盾大多数要从这之间数过来!如果不是国家把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级战略,我相信还会持续下去!

那么在谈这个问题,如果保定是省会会不会对于京津冀发展有更大的好处!

答案是肯定的。不是因为我是保定人就觉得是肯定!事实上我认为保定这座城市政治化气氛太重,这也是省会被“赶走”(也可能是打走的)原因!虽然我到现在也不能理解,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所谓政治氛围就是顾全大局!

我建议不太了解保定的小伙伴来保定看看!主干线的名字都是三丰路、七一路、复兴路等。只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就不会有矛盾!就会物尽其用,就会扬长避短!我觉得这就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李九零


就说说京津冀城市群。啥时候能辐射到石家庄?去想吧。雄安新区的建设为啥建设在保定?地图看一看就明白了。真正意义的京津冀城市群。京津保廊紧邻的所有区县这几年紧促的发展形势。比那个有个省会的石家庄底下的区县哪个发展的差。本人保定人,在石家庄一个紧挨着石家庄的一个小县城工作两年,因为工作需要石家庄所有区县都去过。石家庄把周边区县都吸干了。石家庄本土人都没有因为石家庄有荣誉感。就想想石家庄对国内的知名度。去外地说是河北的大家都知道保定,却不知现在河北省会石家庄。能看到的石家庄人深思吧。在石家庄本地的都不认可石家庄还有啥可说的。承认保定市区的发展现在不如石家庄,大家其实都明白省会这个头衔带来的巨大发展,对其他城市限制的发展。雄安新区的建设和雄安新区定位的发展。在不受到省会的限制。紧邻雄安的所有区县会迅速崛起。多年后省会石家庄再一次会推到风口浪尖之上。存在感又一次的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