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惠州五千年」秦至南北朝惠州的建置和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 (公元前214年)略定揚越,亦與中原一樣實行郡縣制,把南越分為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任囂為南海尉。其時南海地廣人稀(今珠江三角洲以東、粵閩邊界以西及大庾嶺、騎田嶺以南廣大地區,都屬南海郡),僅分置番禺、龍川兩個縣,以趙佗為龍川令。

秦始皇三十七年 (公元前210年)始皇卒。至秦二世,南海尉任囂病卒,臨終前授命趙佗行使南海尉事;秦亡,趙佗保境安民,攻佔桂林、象郡,成立南越王國。其後為防止閩越(今福建)入侵,遂分龍川置揭陽,以史定為揭陽令。南越國傳至五世,宰相呂嘉謀反,殺漢使、南越王及王太后。為此,漢武帝於元鼎五年(公元前111年)命伏波將軍路博德等率三路大軍渡嶺,鹹會番禺平亂。越年呂嘉被誅,遂分南越國為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個郡。南海郡從原來番禺、龍川、揭陽三個縣分為番禺、四會、中宿、龍川、揭陽、博羅六個縣,其中四會、中宿兩縣由番禺縣分立;博羅縣由番禺、龍川縣地分立,縣址在今惠州城區以東約三十公里的梁化。從此“博羅”之名出現在中國的郡縣行列中。

漢王朝為了加強全國郡縣控制和管理,分全國為十三部,其中交趾部設在蒼梧郡廣信縣(今廣東封開),轄嶺南九郡。至東漢末,改交趾部為交州,惠州地屬交州南海郡博羅縣地。進入三國鼎立時期。先是荊州牧劉表擅任吳巨為蒼梧太守,受到以士燮為首的蒼梧士族集團抵抗。後東吳孫權西取荊州,南佔交州,於建安五年(210)任步騭為交州刺史,擊殺吳巨,進迫士燮。士燮集團迫於形勢,率交趾、合浦、九真三郡歸附東吳。接著步騭沿西江東進,順利進入南海郡首府番禺。此時,南海郡及東江流域地屬東吳。

東晉咸和六年(331),分南海郡置東官郡,領寶安、安懷、興寧、海豐、海陽、綏安、海寧、潮陽八縣,也就是今寶安縣至平遠縣一線以東,至福建漳浦九龍江下游南岸廣大地區,但不包括東江沿岸屬南海郡的增城、博羅、欣樂、酉平、龍川等縣。東晉義熙九年(413),又分東官郡東部的海陽、綏安、海寧、潮陽及分海陽新置的義招縣等五縣為義安郡。至劉宋,增城、博羅、酉平、龍川等縣屬南海郡,寶安、懷安、欣樂、海豐屬東官郡,興寧屬永平郡。

永初元年(420)六月,晉恭帝禪位於宋公劉裕,我國進入南北朝時期。據《資治通鑑·宋紀一》記載,嶺南及惠州地區從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共一百七十年間,先後歸屬宋、齊、梁、陳五朝。梁武帝天監年間(502-519),析南海郡置梁化郡,博羅縣治由梁化遷浮碇崗(即今博羅縣城),東官郡治遷住增城。此時梁化郡領龍川、博羅、興寧、海豐、欣樂、河源、雷鄉七縣。至陳朝後主禎明二年(588),將欣樂、懷安、酉平三縣合併為歸善縣,將縣治遷白鶴峰(今惠城區橋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