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越戰地道內部結構是怎樣的?

世界兵器


越戰期間的地道可以算是地道戰的巔峰之作,是游擊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的軍事衝突之中,越南地道不斷髮展,構思極為精巧,美軍為此花費了大量精力卻收效甚微。

上圖是典型的地道構成圖,將地上火力防禦和地下兵力機動、物資存儲以及生活設施相結合,成為一套完善的防禦體系。地上設置雷區和側射火力點,在美軍進入雷區之後,出其不意的從側後方打擊敵人,美軍受限於地雷的威脅,無法快速逃離伏擊圈。

狙擊手和己方步槍射手可以通過四通八達的地下通道快速機動到合適的射擊點,並且不斷變換位置,防止被美軍集火打擊。地下通道縱橫交錯,不僅設置了物資彈藥的儲藏室,還有戰地醫院和戰地廚房,甚至地下水井(防止美軍投毒)。這樣一整套完善的防禦體系足夠支撐很長時間的小組獨立作戰,能夠牽制大量美軍。

地道內設置大量陷阱和機關,即便美軍進入地道,仍然需要面對這些看不見的威脅。各種翻板陷阱以及絆發詭雷佈置在地道中,而進入地道的美軍無法攜帶偵測設備,只能依靠經驗躲避危險。甚至有些武器缺乏的地區使用毒蟲作為陷阱,觸發之後,內部的蛇蠍會魚貫而出。還有些部位的地道做得很窄,僅容美國大兵上半身進入,在進退不得之時可能被越南士兵殺死。美軍要想攻進地道的核心功能區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

到了戰爭後期,隨著越南軍隊物資越來越充足,進攻戰役越來越多,甚至可以將坦克隱藏在前線地道之中,地道的規模也不可同日而語,向著正規防禦工事的方向發展。


武器裝備秀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大家如果看過電影《越戰忠魂》,就會發現一個現象。

當時北越軍隊都是藏身在地道中的,並不公開活動。

美軍空降兵,明明已經降落到距離北越軍隊只有二三百米的地方,卻只看到零散的幾個哨兵。

如果北越軍隊沒有鑽入地道,給美軍空降兵十個膽子,他們也不敢降落在杜朗河谷。

越南人挖地道,有著悠久的歷史。

越南的近代史非常亂,常年處於戰亂中。

19世紀法國人殖民越南,雙方戰爭就不斷,中國也曾出兵進入北越助戰。

隨後又是日本人入侵,將越南人餓死了幾百萬,越南的抗日戰鬥從沒聽過。

日本人垮臺以後,法國人捲土重來,佔領越南全境。

北越持續作戰多年,將法國人打垮。

隨後又是南越政府和美軍出兵,有稀里嘩啦打了十多年。

79年中國又出兵,又打了10年。

可以說,越南在20世紀的100年時間,和平的時間不到30年,其餘70多年都在幹仗。

無論戰爭誰贏誰輸,老百姓都是要倒黴的。

尤其越南人大量使用游擊戰,敵人吃了虧以後必然來報復,屠殺老百姓和民兵。

這種情況下,隱藏自己就很重要。

一百年前,整個越南地區都有大大小小的地道或者地洞,就是用來躲避戰火的。

地道逐步發展廣大,成為攻守兼備的利器。

目前最著名的地道,是古芝地道。

它距離南越西貢大約40公里,是對付法國人時候修建的。

這裡的民兵花費了20多年不斷完善,修建了漫長的地道。

到了越南戰爭時期,越共你用這個地道作戰和隱蔽行軍,又加以擴建。

這條地道前後長達200公里,

無數條寬不到80公分的地道分為三層結構交錯而成。

地道中建築有醫院、會議場、睡眠房間、作戰房間、糧庫及軍事陷阱等設備,規劃極為完備。

在1968年新春攻勢期間,大量越共就是利用這條地道,進入南越各個核心地點,一舉攻擊了當時美國駐西貢大使館、新山一空軍基地(美軍、南越政府軍指揮部)、越南共和國總統府。

越南人的地道,修建的比我們的地道戰有水平。

為啥?

越南人依靠地道保命的,而且是長達幾十年時間保命,胡亂修建等於讓自己送命。

今天越南作為旅遊景點的地道,深度最少1米多,最深高達10多米,深入地下。

地道內部並不高,最高不過1.5米,低的不到1米,人必須彎腰才能行走,甚至爬行。

這主要是地道的長度太大,修建的工作量太大,只能因陋就簡。

地道內部都用木頭、石塊等物體支撐,防止垮臺。

南越很多地方擁有優質的黏土,地道根本不需要支撐。


地道並不是我們想象的筆直一條,而是彎彎曲曲的。

這主要是用於防禦,萬一美軍投入手榴彈或者炸藥,地道槍斃可以擋住。

由於南越地區雨季降水量大,地道里面還設有排水溝和蓄水池,防止地道內積水太多。

越南地道最絕的是通風口和出入口的設計。

美軍擁有大量催淚彈,一旦發現通風口,地道里麵人就完蛋了。

所以,地道的通風口設計最為巧妙。他們通常用毛竹製造,正對這風向,還要巧妙的藏住入口,防止被美軍發現。

大部分通風口可以隨時切斷,以對付美軍毒氣進攻。

另外就是出入口。

在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奉命搜查地道。

地道入口非常小,阿甘只能手持一把手槍,拼死爬進去,差一點就被卡主。

越南地道入口確實就是這樣,儘量小,一次最多隻能容納一人匍匐進入。

出入口越小,就越不容易被敵人發現。

當然,也有一些地道口超過1米長寬,主要是用於搬運軍火和後勤物資,以及便於士兵迅速離開地道發動進攻。

不管是什麼地道口,都經過精心的掩飾。

他們通常用木板做成活動的門,模板上面還會鋪墊植物、泥土之內,同地面正好平行。

即便美軍士兵站在傍邊1米甚至就站在門上,也不容易發現。

地道口還有很多巧妙地設計,比如水塘岸邊緊貼水面的位置、佛龕下面、豬圈裡甚至設在廁所的糞坑裡。

地道有防禦很進攻能力。同我們的地道戰一樣,由於地道內部彎彎曲曲,槍械用處不大。往往用一根紅纓槍就可以防禦住,對方有千軍萬馬也殺不進去。

地道出入口外,往往會埋設地雷、竹籤之類,附近還會設有交叉火力射擊口。

敵人靠近地道出入口,往往就會被殺傷。

自然,地道戰並沒有那麼輕鬆愉快。

雖越南人身材矮小,地道最高不超過1.5米,有的只有不到1米。通風口雖多,但越南天氣非常炎熱,地道內不但極度潮溼、缺氧,還有可怕的高溫。

長期蜷曲在這種環境下,人真的生不如死,要有非常堅韌的毅力才行。

普通人進去幾天就忍受不了,寧可選擇開槍自殺了,也不受這種活罪。


另外,地道中的官兵隨時還有生命危險。

1967年1月,美軍對邊水地區掃蕩時發現地道網絡。隨後在地道系統的中心位置用推土機推出一個大坑,裡面堆了4536公斤炸藥,直接把方圓幾公里內的地道炸上了天。

裡面的越共官兵,沒有一個人倖存。


薩沙


關於地道戰我們肯定是在熟悉不過了,日軍掃蕩冀中平原,當地的抗日武裝為保存自己的力量修建了許多地下通道,到後來這些通道愈發晚上,有了一整套成熟的“生態系統”,更是達到了戶戶相通、村村相通,全長三十多華里,冀中人民也靠著地道戰與日軍展開了周旋,在抗日戰爭中留下了不可或缺的一筆,而將地道戰運用到極致的則是發生在了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越南戰爭分為幾部分)對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發動的一場軍事行動,最後以美軍等國撤軍而宣告結束,越南戰爭能夠堅持二十年之久當地的地道功不可沒。越南戰爭中挖出的地道全長累計達250餘公里,也是世界上戰爭用地道最長的國家,其中也以古芝地道最為聞名,那麼這些地道到底長什麼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這些地道系統大多分為三層,第一層是前線戰壕以及諸多通道的一層,大多比較狹窄,越軍會在上方伏擊敵人,打一槍換一個位置,從而使敵軍摸不到頭腦,當然隨著後期地道的不斷擴大,越軍也會在第一層放一些坦克車輛,關於第二層則是用來安置傷員和休息的地方,這部分通常比較寬敞,由許多“房間組成”,第三層是儲存食物、武器等戰略物資的地方,和倉庫的作用相差不多。

關於地道戰如何通風及保持不坍塌的問題是這樣的,地道戰中發出口極多,大多偽裝在野外,天然風順著地道口形成了一套呼吸循環系統,日常的呼吸是沒有問題的,不坍塌的話是地道中的“承重梁”極多,大多是沒十米一根,由實木架成,所以地面由美軍坦克經過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圖片來著網絡


歷史伶俜者


越共的地道在越戰中很可能是最令美軍聞風喪膽的東西之一。有些地方的地道規模很小,僅僅是作為敵人掃蕩時的藏身之所。但有些地方的地道體系龐大複雜、延伸數千米,裡面各種設施應有盡有,完善程度絲毫不亞於地面上的大型營地。

最淺的地道只有1.2米深,而最深的卻可超過12米。較長的地道結構各異,但一般每隔一段距離就有60至120度的鋸齒形轉折。地道內的地面一般略有不平,這樣一來滲進地道的地下水就會自然彙集到轉折處專門挖掘的積水坑裡,定期用抽水機或人力排出地道即可。在地道的最上層,每一處轉折的角度都很大,且在某些轉折處還設有防爆室,實際上就是垂直於地道走向挖掘的一段密室,這兩樣措施都是為了減小地面爆炸和美軍將手榴彈、炸藥包等爆炸物扔進地道造成的破壞和地道內人員傷亡。

地道的標準橫截面是0.8至1.2米寬,0.8至1.5米高(多數情況下比較接近0.8米),地道頂部一般建成拱形以增加強度。如果條件許可,越共會選擇在硬土中挖掘地道,這樣可以免去承重梁。地道深度取決於當地地質條件。如果越共不得不在較松的圖層中挖掘地道,他們便會用竹竿或竹排來加固地道。若強度還是不夠,竹竿會被更換為木板或圓木,甚至某些極端情況下越共還曾使用磚頭來修葺地道內牆。在靠近地表的小深度上,植被的根系也能幫助加固地道頂部。

地道內部通風依賴於5釐米至10釐米直徑的竹製通氣管。每根竹管長約10米,但因為地道中的轉折,實際使用中竹管都要被裁短成數段分別安裝。在地道里,經過的轉折越多、層數越深,該位置能獲得的新鮮空氣越少。因為沒有主動通風裝置,地道底層即使是能直接連到通風口的地方也嚴重缺氧。為了防止雨水灌進地道,地表的通風口有時也會與水平方向有一定夾角,加大從地表發現通風口的難度。通風口儘量朝向東面,這樣會有一部分被朝陽加熱的暖空氣進入地道--地道里潮溼陰涼,有時甚至會讓人覺得寒冷,而且當風正對著通風口吹時,也能改善地道里的空氣循環。通氣管一般會伸出地面5釐米左右以防雨水灌入。地道通氣管的隱蔽方式多種多樣,包括用灌木叢和草叢遮蓋,混雜在竹林或樹林裡,用亂石堆遮擋,或者乾脆偽裝成村落中某些設施的一部分。

越共對如何隱藏地道的入口煞費苦心。首先地道的入口必須微微高出地面以防雨水湧入,尺寸也得儘量控制,最小的地道入口只有36釐米高、46釐米寬,即使是更常見的也只有60釐米見方,只有那些用來搬運物資的出入口才會更大一些。遮掩地道的活板門有正方形、長方形或圓形的,這些門板通常都能被完整拆下來,但也有些情況下會由鉸鏈將其完全固定住。地道入口都有良好的偽裝,除非越共自己損壞了門板或偽裝,否則便極難從外界被發現。如果地道口位於村子中,那麼越共便會在門板上堆滿米缸、酒罈、瓦罐和水桶之類的雜物。如果地道的入口在灌木叢裡,越共就從周圍砍伐灌木遮蓋。越共在修築地道時還會刻意把入口設在常人根本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懸崖、牲口棚、肥料堆、貼著水面甚至水面以下、牲口棚裡、堆肥底下、神龕甚至水下,有的甚至乾脆就在糞坑裡。那些位於室內的入口由床鋪、竹籃、陶罐和柴堆遮掩,具體如何掩蓋則由房屋的主人決定。多數入口是豎井式,但也有少量的會有土砌或木頭鋪的臺階。那些豎井式的入口通常用喲竹梯、繩索或地道側壁的支撐點供人進出。

■ 美軍戰術手冊中所描繪的越共地道系統示意圖。從上至下分別為單層、雙層以及多層結構。


崎峻戰史


影片《地道戰》可謂是家喻戶曉,小時候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就呆在家裡,看著黑白電視劇地道戰,那時候一直在想,八路軍戰士們和老百姓們真的很睿智,靠著一條條地道,家家戶戶相連,把日寇吸引進來後,四面開花,迎頭暴打,日寇們進入地道後更是兩眼一抹黑,稀裡糊塗的做了槍下鬼,地道戰,在抗日戰爭時期對日寇作戰的作用非常明顯。

說完了中國的地道戰,今天我們的主題是聊聊越南戰爭時期的地道戰,和我國的地道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是打的美軍連喊頭痛,那我們來看一下越戰時期的地道長什麼樣子的吧!

一,越戰時期的北越軍隊利用環境,地道硬生生的拖住了美軍

時光倒退回到五十年代的越南,強大的美軍支持南越對北越民主共和國發動了戰爭,按理說,以美軍的實力打小小的北越應該是不費吹灰之力,可就是這個北越軍隊,擅長山地戰,叢林戰,打的過打,打不過跑,再不行就鑽地道,像個膏藥一樣的利用環境,地道等各種有利因素打擊著美軍,硬生生的將戰役斷斷續續打了20年,美國為此消耗的軍費達7000億美元,然而最終還是沒能從游擊戰的汪洋大海中脫身,終致黯然撤軍。

二,北越軍隊擅長利用地道,那麼越戰時期的地道是怎麼樣的結構呢?

1.彎彎繞繞的地道讓美軍吃盡了苦頭:要知道,越南地理位置主要以山林,叢林,山洞,地道居多,因此北越軍隊長期生活在山林,因此對於山地戰異常的熟悉,小股部隊不斷的襲擾美軍,一旦美軍深入,就鑽叢林入地道,美軍在山林中,地道里完全施展不開,一旦進入地道,美軍優勢全無,只能被動挨打。

2.越戰地道的內部結構:

首先,越戰時期北越到底挖了多少地道目前無法統計,就已探明的地道來說,深度普遍在1.2米到12米之間,寬度0.8至1.2米,高0.8至1.5米。

其次地道內部彎彎曲曲,上下分很多層,進入地道就像進入一座地下迷宮一般。地道的入口也非常的隱秘,0.46米長,0.34米寬,一次只能容納一名身材瘦小的士兵進入。(對於身材普遍矮小的北越士兵就有了天然的有利條件,進退活動自如,反之,身材高大的美軍士兵進入入口就完全施展不開。)

最後,在地道內部,北越軍隊還會設置很多陷阱機關,甚至還埋有炸藥。而地道外部,則是茂密的叢林,既有高大的樹木和竹子做掩護,也有低矮的灌木和藤蔓做依託,叢林裡到處都有越軍佈置的機關地雷暗器。

綜上所述,有了天然的叢林屏障,機關重重,美軍重型武器裝備進不了叢林,即便大部隊進入叢林也是也會面臨大量的機關地雷,況且北越軍隊本身又擅長叢林戰,因此此消彼長,越軍佔盡優勢,即便勉強越過叢林找到了地道,進入地道後面臨的就是各種機關,各種的一對一,身材高大的美軍根本施展不開,強悍的美軍面對北越的地道吃盡了苦頭,第一任駐越美軍司令威斯特摩蘭上將曾把地道稱為是:“最棘手的難題”,由此可見越戰時期地道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