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三農|農村危房改造衝刺期要處理好三重關係

三農|農村危房改造衝刺期要處理好三重關係

導 讀

眼下,一些地方的脫貧攻堅工作進入最後衝刺階段,貧困戶脫貧、貧困村“出列”、貧困縣“摘帽”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之中。

根據國家制定的貧困戶脫貧標準,除了收入之外,必須滿足“不愁吃、不愁穿”和“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的要求,這就是基層幹部耳熟能詳的“兩不愁三保障”。

在絕大部分地區,住房安全往往是其中最短的一塊短板,因而,農村危房改造成了部分地區脫貧攻堅衝刺期要突擊完成的重點任務。

三农|农村危房改造冲刺期要处理好三重关系

事不關心,關心則亂。越是到了一項工作的收尾時刻,越要防止由於“趕工期”“踩節點”可能遺留下來的各種問題。對於脫貧攻堅戰中的農村危舊房改造工作,尤其需要處理好三對基本關係。

一是處理好“需要”與“被需要”的關係,注重貧困農民的主觀感受。

扶貧工作千頭萬緒,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更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按照規劃,統一實施。但是,這一工程是為了保障農民住房安全、滿足“居者有其屋”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不能異化為“政績工程”和“數字脫貧”的遊戲,滿足政府的“被需要”。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必須深入調研,針對貧困農戶的人口結構、生活習慣和宅基地所在環境的具體特點,一戶一策地開展工作。

農村的生產空間與生活空間是渾然一體的。因此,農民的房屋除了具備居住性能之外,還要適當兼顧生產、儲物等功能(如曬稻子、堆放柴草等)。隨著時代進步和生活條件的改善,農民對住房的舒適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筆者掛職所在地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域,此地危房改造一個頗受當地農戶歡迎的舉措是:在政策規定的面積標準內,合理規劃出獨立的廚房。

二是處理好改善生活境遇與厚植髮展潛能的關係,激活貧困農民的內生動力。

改善生活和發展生產,是密不可分的兩個方面。既要建得起新房,也要過得起生活。對農民而言,建房從來是天大的事。在“新房要大”這個傳統習慣上,富裕農民還是貧困農民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農民蓋房子的過程,往往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但是,危房改造就容不得慢條斯理了,按照住建部的標準,需要改造的危房分為C級、D級兩類,C級是局部加固,D級則必須整體拆除重建,兩者獲得的國家補貼也有較大差別。

問題在於,很多明明只是需要維修加固的C級危房,硬是希望按照D級對待以便藉機整體重建。很多被鑑定為D級危房的農戶,也不會停留在安全角度,而是會互相攀比跟風,競相超出政策規定的改造重建面積,甚至為此東拼西湊、不惜血本。這使得貧困農戶承受著超出政策預期的還款壓力,還給政府貼息貸款政策的執行造成重大困難。

這一現象提示我們:如果盲目追求政績、對危改政策宣傳不到位,就會導致一些農戶片面理解相關政策利好,誤以為該政策變相鼓勵、引導和支持他們蓋高標準、多樓層的大房子。說到底,危房改造指向的只是改善生活境遇的短期目標,而永久擺脫貧困是通過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科教扶貧等更具基礎性的工作才能實現的。我們可以為危房改造設定一個時間節點,但厚植長遠發展潛能、激活農民內生動力的工作,卻需要更漫長的過程。

三是處理好增強國家認證能力與加強農村基層政權自主性的關係,形成有效運作的社會治理架構。

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工作基礎是貧困戶的精準識別和動態管理工作。近些年來,我國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效,這與國家對貧困戶認定與識別精準到村、到戶、到人的重心下沉密不可分。我們一方面要看到,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組織效率的提高,這種通過指標化、數字化的方式對政策執行過程進行自上而下常態化的“數目字管理”的可能性、可行性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清醒認識到:這種趨向精準的國家認證能力是建立在地方和基層政權自主性同步增強的基礎上的,兩者並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我們絕不能脫離地方、基層、社區、環境來孤立地談精準扶貧。好比我們能夠發現一根白頭髮,將其精準地拔除,但如果不能探究和發現白頭髮生長的生態和環境,那麼拔掉了一根白髮,過不了很久,還會冒出第二根白髮、第三根白髮……就農村危房改造而言,農民、基層、國傢俱有不同的利益出發點,農民期待最大限度地改善自身生活條件,基層則要考慮在政策執行過程中福利分配的均衡性和社區穩定性,國家希望如期兌現“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這就要求在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進程中,不光要進一步加強國家對基層的影響和指導,還必須注意到因勢利導地發揮基層的自主性和靈活性,相向而行,產生合力。

作 者 | 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掛任職雲南省元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文 章 | 中國青年報

圖 片 | 網 絡

編 輯 | 劉 瓊

中共中央組織部委託創辦

三农|农村危房改造冲刺期要处理好三重关系

網站投稿:[email protected]

報紙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