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福建简称闽,“门中有虫”,这个虫是指什么动物?

邂逅侠客


“闽”中的“虫”,指的是“蛇”,应该没有太大的争议。

“虫”,从古至今,所指代的动物繁多,近现代多指“昆虫”,中古时期也指“猛兽”,如大虫即老虎,上古及更早则指的是“蛇”,接近“虺”的意思。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差异,主要还是汉字简化的影响,昆虫的虫和蛇的虫在古代事实上并不是同一个字,前者为“蟲”,后者为“虫”,蟲在后来简化为“虫”以至于混淆了。

如果单单以“虫”字的发展历程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知道,在象形文字上,“虫”其实就是蛇的形象,我们从古代对不同品种蛇类的命名也可以知道,虫大概就是蛇的代表,如蛇、蟒、蚺、蛟等。


如南朝《述异志》的描述,“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在古代,中原以外的边区常被为四夷: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夷”意指以弓箭狩猎之人,“戎”意指好斗狩猎之人,“狄”带着狗狩猎之人,“蛮”崇拜蛇耕猎之人。

南蛮所在的中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野兽横行,其代表性动物,比较恐怖的大概可以分两类,其一为小而险,如蛇;其二为大而险,如虎。



虎这类大型野兽,齐心协力总是可以应付的,而蛇常隐秘丛林灌木中不易发现,如果遇到毒蛇则要人性命于无形,因此南方民族多敬畏蛇并以之为图腾也就可以理解了。

福建所在区域,旧称“七闽”,即《周礼》中谈到的“五戎、六狄、七闽、八蛮”,仍是化外民族之一或之七,而“闽”在音色上与“蛮”、“门”、“苗”属同音相转,可能存在相近的源头。

《说文解字》称“闽”乃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贾公彦考证,“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


因此,“闽”便是崇奉蛇的南蛮一支,居住在福建地区,随着南蛮各子系的分离,“闽”成为百越的一部分,称为“闽越”,这个分离的时间应该在商代前后。

而随着南蛮的逐渐汉后,以蛇为标记的各民族淡出历史主流,而闽也成了福建地区的代称,甚至成了福建人的代号。

诚如国人对福建人关于“闽”的说法,出了福建一条龙,呆在福建一条虫,更确切的应该是“出外一条龙,在家一只蛇”。


圭海四记


福建简称闽,意思是“门中有虫”,这个虫是指什么动物呢?

“闽”中的“虫”,是“蛇”的意思

闽字小篆的写法是这样的:

“門(门)”大家都认识,而里面这个

实际上就是“蛇”的象形。在甲骨文中,“虫”字本来的形象就是一条蛇,所以蛇也被叫做“长虫”。

“闽”本来是一个古代部族

“闽”在中国古代,泛指蛇虫十分活跃的东南越,即现在的福建附近。这里的蛇自古以来就多得不像话,尤其是在古时候,大城市没有兴建,蛇类更多。

东南越部族的家宅内,基本每家每户都有几条蛇出没,“门”内有“虫”,当然就是“闽”了。到现在,福建很多地方的人还喜欢吃蛇,菜市场卖蛇更是很稀松平常的事,这在北方和南方的大部分地方,是难以想象的:

福建人吃蛇,广东人吃福建人

福建和广东,在古代同属“百越之地”,其中福建属“闽越”,广东属“南越”,后广东转“越”为“粤”,福建则简称“闽”。东南越人都爱吃蛇,目前,中国蛇类消耗以广东为主,其次才是福建。这是因为闽人的传统,更将蛇作为一种图腾崇拜,而南越之人则不管那一套,放开了吃,什么都吃。

故而网络上有句名言,广东人吃福建人。

当然了,现在大家都文明了,都是穿得整整齐齐,拿着筷子下馆子,还有的看见蛇就害怕,简而言之,退化了。


豆子人民艺术家


做为一个住在闽越王城遗址附近的福建人,当然知道这个虫指什么了!

一、福建最早不叫福建,也不称“闽”,而是被贬称为“南蛮”。

古代的福建可不像现在的福建这么富裕,现在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在古代,依山傍海,水占一成,可耕种的平地只有一成的福建,剩下的八成都是山,交通极不方便。

在刀耕火种的年代,山多除了野兽多、野果多,不容易饿死外,想致富太难,管理更难,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因此在中原遂鹿,各部落打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山高路陡又远离中原黄河流域的福建,没人争没人抢,偏安一隅,还被轻蔑的称为“东南化外的南蛮之地”,就是东南方还没有进化的野蛮人聚居地的意思。

二、“闽”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指闽越族。

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周礼》中就有“七闽、八蛮”的记载,这里的“七闽”就是指周朝时居住在福建浙江一带的七个闽越部落,原住民是当地土著闽越族。

闽北的武夷山保护区,现在还被称为“蛇的乐园”,可见古代福建的山上毒蛇到处都是,且品种繁多。

蛇被赋与超能量,所以闽越人怕蛇、敬蛇,他们的图腾不是虚构的龙,而是山中的蛇!他们的身上涂画着蛇,祠堂甚至家里供奉、顶礼膜拜的也是蛇,是信仰蛇神的氏族。

蛇在古汉语中也叫长虫,“虫”字与“蛇”是通假字,“闽”就是指门内供着一条蛇的部落。所以“门中有虫”,这个虫就是指长虫——蛇,而不是指大虫老虎。

福建内陆山高林密,峰峦叠嶂,很难找到进来的路。在福建的东南沿海又有1500多个岛屿,就象是大陆的门户,甚至直接把岛屿就叫着门,如厦门、金门等。

因这个地方“虫”多,只要入“门”就见“虫”,所以称其为“闽”。

三、“闽”的出现比“福建”早了一千多年,做为行政建制也早了近千年。

“闽”从氏族名称变成地方建制,是从有了皇帝后的秦朝开始的。

虽说山高皇帝远,可皇帝陛下统治的大中国怎容许自己版图内的地方不向自己称臣呢?于是秦始皇派军队入闽,平了百越并设置“闽中郡”。

不过秦朝并没有派官兵来管理闽中郡,而是就地任命官员,并把大量的闽越人迁往江浙等地,把汉人迁了一些入闽,闽汉文化有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

过了十几年,越王勾践的后代驺无诸又自立为王,建立了闽越国。

闽越国存在了近百年,后来被汉武帝所灭。汉武帝还下令焚毁了闽越国的城池宫殿(现仅存闽越王城遗址),闽越族人被强迫迁往江淮内地,并逐渐与汉族人交融在一起。

到后来虽然闽地已经不再全部是闽越人,但南北朝的陈朝陈武帝设立“闽州”,五代十国王审知建立“闽国”等,都是称“闽”。

到了唐朝733年,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设立了个叫经略使的军事长官。

然后从管辖的属地福州、建州两地各取一个字,叫做福建经略军使,才第一次有了“福建”这个词,然后才慢慢地用此官名代指地方。

到了北宋时期,设置福建路,辖区有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剑州及邵武、兴化,加起来八个行政单位,因此福建又称“八闽”。

元朝开始设福建行省,并沿用至今。

四、风俗历史

早在三千年前的青铜时代,闽地出土的陶器、石刻便有蛇形图案,现在福建的很多地方还有古代闽越族留下的蛇石刻。

《吴越春秋》、《越绝书》等书上也记录了闽越人以蛇为图腾。清朝的《海上纪略》说:“凡是来自福建的船上,一定会刻条蛇,叫做‘木龙’。”

过去福建有纹蛇形纹身的习惯,至今在福建的一些地方还保存着蛇神信仰,长汀县灵蛇山上还有蛇王庙。民间还保留了很多关于蛇的风俗,比如很多老奶奶戴过一种蛇形发簪,就是以古代飞蛇图腾为原型。

还有许多关于蛇的美丽传说,比如闽剧《花鸟记》中的蛇郎君,就深受闽南人民的喜爱。

虽然以蛇为图腾的闽越族人在经过秦朝和汉朝的两次大规模移民后,在历史的长河中,大部分闽越人慢慢的已融入了中原文明,但“闽”字及闽文化,仍然在八闽大地上传承着。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笔者是山西人,从未去过福建,对福建了解甚少,不敢不懂装懂,只就自己的粗浅认识略谈一谈,谬误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福建沿海多岛屿,而岛屿就象是大陆的门户,而福建许多岛屿就直接命名为“门”。如厦门、金门等。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山地丘陵地带,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这样的气候,其原始自然状态必然是水草丰茂,物种丰富,野兽出没。



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大戴礼》云:“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有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而俗称之“长虫”特指蛇,俗称之“大虫”特指老虎。



福建简称“闽”,这与福建的原始自然条件有关。由于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依山傍海,交通阻碍,俨然形成一个独立空间,出入以水路更为方便。而福建岛屿众多,岛屿则如陆之门户,故“闽”字从“门”。福建的厦门最为有名,厦门就是一个岛,就是福建的一个门户。福建境内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在古代一定是物种丰富,野兽横行,故多“虫”。入“门”见“虫”,故称“闽”。“闽”的意思就是众岛如门,门内多虫。



许多人主张,“闽”中之虫,就是指蛇,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虫”泛指一切动物,福建地区在古代是物种丰富,野兽出没,而不仅仅是蛇多。闽人崇拜蛇,把蛇作为图腾,并不能说明“闽”中的“虫”就是指蛇。“蛇”只是虫的一种,俗称“长虫”。“蛇”字在古代写作“它”,“它”就是蛇的本字。《说文》:“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如果“闽”中之虫仅指蛇,造字时为什么不直接用“它”呢?可见“虫”是泛指一切动物,而不是特指蛇,只不过福建的蛇比其它虫更出名一点,在人们心目中更有地位罢了。


子夏故坛


福建省简称闽。有人问为什么会简称闽?有人答曰是因为福建有一条闽江,故名。但实际上是福建先简称闽在前,闽江命名在后。

闽与福建产生关系,时间非常早,早在上古时期的《山海经》,就有“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的记载。

那么,这个“闽”有什么讲究吗?

很多人好奇的是,“闽”字门里的这个虫,到底是个啥动物?有人说可能是老虎,古代称为大虫,被武松打死的就是一条大虫。但福建古代少有老虎出没,虫字不应该指的是老虎。当然也不绝对,有一说华南虎也曾在福建出没过,有的外国学者把华南虎称为之厦门虎。

不是老虎,那就有可能是老虎的近亲——猫,当时有七闽九貉,貉就是猫。但闽内的“虫”指的是猫,这种观点影响不大。

不是老虎这只大虫,也不是猫这只小虫,那就应该各种昆虫了,包括毒虫。比如蚂蚱、蝎子、蜈蚣等草丛里的混世魔王,其实都不是。

这个虫,是现代的读法,最早的时候,虫字应该是“虺”,这个字念“灰”。虺是啥物种?其实就是蛇。

在上古时期的传说中,有一种神奇的龙,被称为虺。虺修炼五百年变成了蛟,蛟修炼一千年变成了龙。普通的龙修炼五百年变成了角龙,角龙修炼一千年,变成了应龙。

世上有没有龙存在过,还有争议,但蛇作为龙的原型之一,是基本没问题的。古代的东越人,以蛇为图腾,经常弄来一条大蛇,贡在门内。门里盘着一条蛇,不就是“闽”字吗?不过,虫在门里不能呆一辈子当啃门族,总要出来闯荡江湖的。如果不出来,那这条蛇就永远不能变成龙。

福建山高林密蛇也多,远古时期,崇拜蛇的氏族部落非常普遍。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人类最开始的时候是洪水泛滥的,作为人类祖先的伏羲和女娲两兄妹,就是人首蛇身。

蛇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一点非常符合原始先民的希望,而且蛇又能对人产生很大威胁,让人畏惧。既向往又畏惧,这两种感情使人们产生了蛇崇拜,打不过你还不能崇拜你吗?《山海经》中的各路神仙,不管脖子上长着什么头,身子基本上都是蛇身,或是龙身。

古代的人们就把蛇当成本族群的图腾,认为“蛇神”是天上银河和地上大海的化身。在福建当地,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蛇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生物,福建蛇类资源相当丰富,比较出名的就有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蝰蛇、竹叶青等,闽人的日常生活与蛇息息相关,蛇和剑是古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因此古闽人以蛇为图腾,拜蛇为祖先是非常正常的。清朝的时代,福建地区的船只,无论大船小舟,都会在船上放一条蛇,称为木龙。

当这种图腾成为本地区主流精神信仰时,这里就被称为“闽”了。现在福建很多地方,都还有崇拜蛇的风俗。

福建这个“闽”,早期是族群的名字。秦朝以前的福建,有七闽之称。《周礼》上有“五戎、六狄、七闽、八蛮”之说。之所以说是七闽,是因为福建在秦之前有七个较大的部落,所以称为七闽。

“七闽”最早是专指周朝时散居在福建九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为图腾的闽族后裔部落。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的七世孙无疆被楚国消灭。越国亡后,幸存的越王族航海入闽,国民迁居越迁山。

越族人的体质特征和生活习惯与中原有很大的不同,越人习惯傍水而居、好水斗、善于驾舟行筏,越人还有“断发纹身”的习俗。越族入闽后与七闽土著融合,由此形成了闽越族。后来“七闽”慢慢演变成泛指福建。

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宋太宗赵光义设福建路,下辖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建州、南剑州,以及兴化军和邵武军,共六州两军。南宋时,福建的六州两军没有变化,所以从这时起,福建就被称为八闽,沿用到现在。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查询《说文解字》:閩,東南越,蛇穜。从虫,門聲。

图一:闽字的字形演变


闽,最早是指民族

闽的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周礼·职方氏》中有“五戎、六狄、七闽、八蛮”之说,其中的七闽就是指代古闽人的7个部落。

图二:闽字篆书图形


古闽人是生活于今天中国福建及邻近地区的一个原住民族,时间是在距今约公元前1,000年或前2,000年,至公元前4世纪,即从夏商时代到战国中期这段时期内。

闽族是“蛮”的一种,其服饰有别于越人,可能为“顶髻徒跣”,沿海的闽人可能也像越人一样“断发文身”,他们崇拜的图腾为蛇,因此纹身多为龙蛇图形。

图三:断发文身可能是一种成人礼俗


古闽人在新石器时代,于福建沿海和闽江流域发展出了昙石山文化和黄土仑文化等;大约在距今3,000年前的夏商时代已经进入青铜器时代,并从事渔猎、原始农业,还拥有一定的陶瓷、纺织和造船技术。古闽人分布于今日的中国东南沿海以福建为中心的区域,除了福建以外,还包括广东东部的潮州、梅州一带,浙江南部的温州、处州、台州一带。另有部分学者认为古闽人亦分布在中国台湾省,台湾原住民即其后裔。


闽,后来演变为地名

古闽人和于越人有着长期的交流乃至一定的融合,在越国的越侯允常在位的时代就有于越人到古闽人的居住地定居。传说春秋末年的越国欧冶子也到属于古闽地域的湛卢山(在今福建松溪县)和冶山(今福州市鼓楼区)铸造宝剑,福州现在仍有欧冶池的遗迹。

到了公元前334年(周显王三十五年、楚威王六年),无彊统治的越国被楚国所灭,越国王室贵族南逃,其中的一支进入古闽人所生活的闽地,并占据了该地,极大加速了于越人和古闽人的融合,二者最终融合为闽越人,而入闽的越国王室第七代的无诸也于战国末年自立为闽越王。

“八闽”是福建省的别称。福建古为闽地,唐朝时分为五州,为福、建(今建瓯、政和、松溪、周宁、浦城、建阳、崇安、寿宁等地)、泉(今泉州、厦门、莆田)、漳、汀、南剑(今南平、尤溪、将乐、邵武、光泽诸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福州、建州、兴化、泉州、漳州、延平、汀州、邵武八路,明改为八府,因有八闽之称。

“八闽”的另一种说法:晋时中原战乱频仍,衣冠南渡,始入闽者,有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今闽北地区及晋安(今福州)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闽南沿海扩散,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故称“八闽”。

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4年)台湾列入版图后之翌年,改设台湾府,隶属福建布政使司,逐称“九闽”。

后升福宁州为福宁府。福建全省共有十府,故又称“十闽”。

图四:美丽的八闽山川



【关注历史,我是夜未央】


万里长空夜未央


福建简称为闽大家应该都知道,古为“七闽之地”,但福建的简称为什么是闽就很少有人知道了,现在就让我来简单的为大家科普一下吧。



我们先从字义上看,闽,门里一条虫,此虫为上古福建土著闽越族(畲族)的图腾--蛇,过去福建林深密彰,乃东南化外之地,飞禽走兽出没之处人烟罕至,闽越人乃以蛇为图腾。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这里的蛇种就是指的当时的福建土著闽越族,即信仰蛇神的氏族。闽字造字是从虫,门声。“虫”字通 蛇 解,即家门供奉蛇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闽越人图腾为蛇。“闽”的意义就是门内供着一条蛇。



闽最后成为福建省的简称,应该是从秦朝平百越在福建置闽中郡开始,虽然福建自周朝时就为古七闽之地,但真正成为地方建制的却是从闽中郡开始。此后在福建之地又有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驺无诸建立的闽越国,陈朝永定时(557~559年)陈武帝设立的“闽州”,五代十国闽王王审知建立的“闽国”,此后一直到明、清、民国及建国以后,福建的简称为“闽”一直没变过。


大国布衣


门内有虫并不是指什么动物或者虫子,闽是指福建和浙江南部局部地区的古种族名称,福建最早的名称就是闽,而福建人历史上称作闽人。闽是五代十国当中的一国,先后建都于长乐和建州(今建瓯),后因内乱被南唐所灭。

至于闽字本身里边的虫字,字音并不念虫,而是念“虺(huǐ)”,指的是蛇,古时东越将蛇奉为图腾,将蛇奉为门内。闽字意为蛇不走出家门是不会成龙的,更是体现了福建人自古重商重道,想成才需走出家门的向上精神。而所谓的什么门中卧条虫纯属无稽之谈,一种娱乐甚至丑化的表述罢了,就当做是没文化还想博人一“笑”的段子吧。


城市发展报告


「閩」中之「虫」,从汉字之「象形」角度来看,其造字本义应该「蛇」,确却的说是一种小型蛇类:


《說文》的解释是:蝮蛇,三寸长,蛇头跟跟大拇指一样大:

「虫,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


从《说文》的描述和古文字「虫」造字形态来看,这种蛇尾巴常态是卷起来的,头跟大拇指很像,无疑是指的中国比较普遍见到的【短尾蝮】,俗名有「土公蛇、草上飞」等等。


如下图所示:


短尾蝮蛇(学名:Gloydius brevicaudus)是中国各地均有的一种小型毒蛇,它是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毒蛇,是造成蛇伤的主要蛇种。一般不主动攻击人,但在受到攻击后常连续扑咬。蝮蛇属晨昏性蛇类,早晨和傍晚活动频繁。其食性很广,是广食性的蛇类,淡水鱼、蛙、蜥蜴、鸟、鼠类等均是蝮蛇喜爱的食物,该蛇也有食蛇习性。生殖方式为卵胎生。


但是,汉字「它」才是「蛇」的本字,「它」其实也是蛇类之象形,不过,从甲骨文来看,全字突出花纹、眼睛和三角形的宽头,应该是体型较大一点的眼镜蛇之象形:

「它」的金文和篆文象形程度稍失:

隶楷书「蛇头」讹变为「宝盖头」,「蛇神」讹变为「匕」:


所以,汉字「它、虫」的本义都是「蛇类」:


「它」假借变为第三人称代词,为本义造后起字「蛇」。

当然,《说文》有一种更戏剧性的解释:

「它,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


这种说法认为古人在野外生活,经常遇到蛇类,而害怕蛇是人类天性,所以,人们见面都要先确定环境周围有没有蛇,会询问「有没有它」?久而久之,「它」变成了代词。


而「虫」后来意义有所泛化,除了可以指蛇,也可以指昆虫,而且这个意义更常用,所以,造「虺」字表示「虫」的本义:


  • 《爾雅.釋魚》:「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邢昺疏引舍人曰:「蝮,一名虺。江淮以南曰蝮,江淮以北曰虺。」
  • 《詩.小雅.斯干》:「維虺維蛇,女子之祥。」《楚辭.天問》:「雄虺九首,儵忽焉在?」



至于,福建的简称「閩」字,是一个形声字,外声内形,从古籍的记载来看,「閩」表示分布在福建的一支古越族,以蛇为图腾,《说文》称其「蛇种」:


  • 《說文》:「東南越,蛇穜。从虫,門聲。」


  • 《周禮‧夏官‧職方氏》:「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鄭玄注:「閩,蠻之別也。」 孫詒讓正義:「閩,即今福建,在周為南蠻之別也。」




先秦时代,中国南方曾经广泛分布这百越族,江西、福建两省的武夷山地区是古代百越族核心活动区域之一,古越族大部分都有蛇图腾崇拜的习俗。



在福建很多地方发现的古代闽越族留下的蛇石刻:



古代闽越族留下的蛇图腾文物:


今天,福建还有蛇王庙和供奉蛇王菩萨的风俗:

引自:华锋林. (2016). 福建闽越族蛇图腾崇拜遗存探析. 福建文博(4), 38-43.

在江西贵溪发现的古越族崖墓中,发现的一些陶制器皿上有蛇形耳饰和纹饰:

引自:程应林, & 刘诗中. (1980). 江西贵溪崖墓发掘简报. 南方文物(s1), 1-25.



这些古代闽越族人留下的遗迹和文物,加上今天福建民间的独一无二的蛇神信仰,无一不说明福建简称「闽」字的从「虫」的原因,说明《说文》对「闽」字解释还是比较靠谱的。

以蛇为图腾的越人长期生活古闽大地上,秦汉-宋元中原文明对南方的开发,大部分越人都融入了华夏文明。


小汉字见大历史


小妹妹,你见到福建男人对你好的就嫁了吧!没有错,为什么,就让我来为你絮叨絮叨。

我是福建“狼”,我认为闽字中间的虫我个人认为其实什么也不是,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有人说闽字中的虫是蛇,也有人说是虎,那么我就把他中和一下,叫做龙虎精神吧!

福建人有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关在福建这八山一水一分地里施展不开手脚,走出去,才有更广阔的天地。分布在全世界、东南亚、台湾的闽人不知有多少,可以用开枝散叶来形容。


福建省的辉煌来自福建人的努力。勤劳、吃苦、顾家、低调是福建人的本色。

我认为闽字中的虫不是“小虫”而是“大虫”,闽字的虫不是“蛇”而是“龙”……


好客的福建人欢迎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