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电池技术为什么停滞不前?

445-1


现在的手机性能发展的挺快的,全面屏超高屏占比的手机也出来了,为什么手机的电池技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创新和突破呢?说实话其实我觉得智能手机的技术也没有太大的进展,只不过是性能和硬件变好了,手机还是停留在直板触控时代,并没有出现按键机向智能机那样大的跨越!

说实话我们已经听过太多的新电池技术爆料了,什么石墨烯电池、镁电池、固态锂电池、液态金属电池,虽然新闻经常看但是为什么这些很厉害的电池一个都没量产呢?其实必须就要说实验室里面的东西和现实大规模量产还是有很远的距离的,一个是使用环境的问题,二个是安全性稳定性的问题,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成本的问题,要是采用一块新型电池成本要几百块那还不如不做!



要知道手机电池可不比别的零配件,安全问题是十分看重的,采用新型的电池必须要得到长时间的考验,要知道电池一出问题那可都不是小事,参考这么多年来的手机BOOM的事件,所以厂商们是不敢随意的引进新的充电技术和电池技术的!


最近很厉害的充电技术倒是有一个,那就是OPPO的SuperVOOC闪充技术,3400mAh的电池35分钟就能完全充满了,这速度还是可以了吧,但是据我所知就是这个超级闪充版本并不容易买到,官网没有购买通道,线下市场也只能购买到普通版本,所以这是PPT发布?但是超级闪充版比普通版贵了1000块钱,这就是技术创新成本的体现了。



新的电池技术未来几年应该很难出现,现在的手机续航也能够维持在一天左右了,所以能够满足正常使用需求就已经够了,电池续航这个痛点可以说消费者已经默认和接受了,手机厂商们也没有创新的动力和欲望,但是我们对于充电技术还是可以期待的,半个小时就能充满电岂不是美哉,也希望这个技术能够在近两年之内普及!


水哥爱搞机


电池技术是有进步的只不过非常小,想要发生革命性改变并普及,目前来说是不可能的。

拿手机举例,目前市面上的手机电池基本都是锂电池,因为锂是所有金属中电位最低的金属,用锂作负极产生的额定电压较高,锂离子电池能够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单位重量的情况下锂电池的能量是铅蓄电池的5倍以上,并且锂元素不是重金属,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非常小,自身逃电率低、重量轻和使用寿命长,都是其它电池无法比拟的,目前也没有找到比锂电池更适合大面积使用的电池。

想要增加手机的续航能力,那就要想办法增加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但能量密度和锂元素本身有很大的关系,在锂元素不变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只有不断更换电解液和正级材料才能勉强将电池的续航能力提高一点点,每年的进步只有3%左右。照理来说,每年进步3%,这十几年应该也有很大进步了,但实际上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更快。芯片里的晶体管都是纳米级的,晶体管越做越小,芯片的处理能力一直在提高,芯片的运算能力一直在变强,那么耗电量就更大了。所以看起来好像是电池技术没有什么进步,但其实已经进步不少了,只不过芯片进步更快,将电池技术的进步抹平了。

之前有报道石墨烯电池是未来最具有潜力的电池,它的能够承受上至100摄氏度,下至零下50摄氏度的温度环境,稳定的充放电次数也比锂电池要多,放置在火中也不会爆炸,续航能力比锂电池更强等。 现实情况是,石墨烯是没办法量产的,而且生产制造难度较大,成本也较高,不少学者认为石墨烯的报道都是出于某种目的,夸大虚假的宣传,泡沫太大了。网上的很多黑科技电池,号称几秒钟充满电,或者比锂电池更牛的电池,这类电池都是非常不安全的,容易爆炸,无法量产。


科学薛定谔的猫


的确,如你所言,在电池方面,目前研究的大有人在,但是能带来锂电池革命性进步的,恐怕几年内很难有人做到,锂电池恐怕还将陪伴人类走很长一段时间。在消费电子领域,以手机为例,现在提高电池的使用时长的方法,还只能是解决CPU、屏幕等耗电上。

为什么呢?

目前,应用于消费电子的锂电池,在负极材料方面大多采用石墨材料,正极方面多是钴酸锂。

锂电池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正极、负极依赖于氧化还原反应,带电的锂离子在电解液中来回穿梭。目前,在消费电子领域,锂电池的正极用料是钴酸锂,负极用料也一直都是石墨。虽然在负极材料方面,石墨烯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无法商业化,因为石墨烯太太太贵了。

所以,要实现电池的革命,就要从正负极的用料上做文章,要找到比石墨和钴酸锂更好、更便宜的搭档才行。而这一过程,需要不断的尝试,就像当初爱迪生发明灯泡一样,需要的不是智慧,更多的是运气了。

所以,目前业内人士对锂电池的进步也都持有比较悲观的态度。

当然,既然锂电池的处境这么尴尬,人类也在想如何跳过锂电池,寻求一种全新的电源解决方案。

现在比较热门的一个是无线充电,一个就是超级电容,还有一个是核电池(就跟钢铁一样滴)。

先说核电池,现在已经不是什么黑科技了,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早在2006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讨院就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个钚238同位素电池,给探月工程准备的。

还有,核动力心脏其实也都研究出来了,但是呢,很遗憾的是,核能电池虽然技术已经日渐成熟,但还是太太太贵了。

再说超级电容。超级电容器,是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一种电化学储能装置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又可靠,现已广泛应用于混合电动汽车、大功率输出设备等多个领域。但缺点就是,超级电容本身能量密度低,体积都比较大,什么时候能迷你化,那电池的革命也就来到了。

还有无线充电,其实它的普及也许就在一夜之间。毕竟,它所耗费的电能并不多,只是这个商业模式如何建立,目前还不确定。苹果已经开始采用这一技术,总体来说,无线充电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项技术了。


科学重口味


其实电池技术没有停滞不前, 只是进步不够明显。

最近40年,芯片技术疯狂发展,数据显示18个月就能翻一翻,电子计算机从最初的5000次/秒进步到现在太湖之光12.5亿亿次/秒。而便携式设备的发展同样让人兴奋,手机、智能手表、游戏主机、蓝牙耳机……哪一个不是需要电池加持。

相较之下,锂电池发展就显得有些慢了。使用量最大的锂电池——18650圆柱形电池——10年前最大容量仅有2.6Ah,现在进步到3.6Ah,进步幅度在30%,平均每年3%。

材料不断更替,也让锂电池不断进步,电压经历了4.10/4.20/4.35三个阶段,碳性干电池也变成了碱性电池,放电得到改善;铅酸蓄电池换作铅钙电池,不需要定期加水;镍镉电池换作了镍氢电池,容量20年内翻了2番,500mAh涨到了2000mAh。

更主要的是,这些改进让锂电池的安全性能不断提高,爆炸事故日趋减少(但也不是没有)。

这些进步按道理算不得缓慢,只是比起电子设备这些时代产物,还是稍逊一筹罢了。

图:广州旧时电池厂
为了改进电池,材料更替自然是一大方向(后文补充)。但也有其他的技术手段。

例如近年手机充电的潮流,快充,从10W提升到18W,用充电速度弥补电量问题。一些我们不曾注意到,例如手机在变薄、功能在提高,相对的屏幕就越来越大了,电池才能跟着变大,电容量才能提高。

又或是无线充电技术、wifi充电技术,或者智能省电程序,这些都算是另辟蹊径。

本质上,锂电池还是锂电池,对于电池研发的工作人员而言,确实是一件揪心的事,试想难得一项成果出来,电池效率提高7%~8%,不错了吧?呵,隔壁CPU性能翻了一倍。

材料更替方向上,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贵了吧。

不管是核电池还是石墨烯电池,价格都不适合民用,还有一些像空气电池这样的乌托邦技术,也算是一种希望吧。

总之现在的电池技术确实是科技的绊脚石,但实话说,更多是局限了民用级别的发展。

反正现在充电频繁也不是坏事,不是吗?


SMETalk


人类的电池技术一直在发展,但发展的速度赶不上新科技对电量消耗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手机电池了,现在人最担心的就是手机没电了。谈到停滞不前,十年前手机里的锂电池和现在的锂电池肯定没法比,可十年前手机用的是小的黑白屏,现在手机是5寸以上的大彩屏,以前手机只需要打电话或发短信,现在都是重度依赖,通讯,游戏,社交,娱乐统统在手机上,一天机不离手。

现在常用的锂电池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

锂离子电池都已经应用了20年了,靠锂离子通过电解液在钴酸锂正极和碳负极间运动来实现充放电,基本原理很清楚,电池性能的进步空间有限了。最新的研究也都是开发出新型的正负电极材料,实现稳定的充放电循环,但科研进展报道的很多,但涉及到商业化应用,最大的问题就是制备成本过高。

当前也有一些石墨烯电池的研究和报道,更多的是炒作石墨烯的概念

例如,现在有一些石墨烯电池的研究和报道,但更多的是对石墨烯的概念炒作,他们也只是把石墨烯这种明星材料少量的添加到锂离子电池中去,算是掺杂了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石墨烯在电池里或者增加电解液的导电性用,或者直接掺在负电极材料中,有很多高性能的类似报道,然而综合性能也难以实现突破,受限于石墨烯材料的价格和制备工艺,短期也没法实现纯石墨烯电极的应用。

短期内,电池技术肯定一直在进步,期待有新鲜的技术能把电池技术突破

,至于有些回答谈到核电池,这就不是我们民用的选择了。

量子实验室,专注科学问题,欢迎评论和关注。


量子实验室


电池技术停滞不前?从大家的直观感受来说,似乎如此。但这只是一个假象,电池技术在发展,一直在发展。

电池技术停滞不前这个印象是怎么形成的?因为,大家都有亲身体会,手机性能越来越强大,但是电池续航能力似乎没有明显改善。但是,这种看似直观的印象是非常片面的。从本身来说,手机电池也在不断发展,电池技术的发展没有处理器等配件的发展那么令人瞩目罢了。其次,电池技术进步不仅仅表现在续航能力这一个指标上。大家说的“电池技术停滞不前”主要就是“手机锂电池容量没有突破性进展”的意思。就手机电池而言,可以认为电池技术是在发展的,只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形成了“停滞不前”的印象。如果时间稍微拉长一点,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电池技术的进步非常大!

1. 电池容量有了明显提高(渐进式的提高)

虽然在智能手机时代,手机电池的容量没有继续出现颠覆人类认知的突破性提高。但是,在智能手机没有普及之前,大家应该对“超长续航手机”有点印象,那分明就是手机性能没有突破之前,电池技术进步带来的性能过剩嘛。但是在智能手机爆发之后,手机用电需求彻底改变,为了实现各种功能,耗电大大增加。手机电池的容量依然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但是手机性能是爆炸式增长,所以显得黯淡无光。实际上,我们的智能手机电池容量一直还是有小幅提高的,时间拉长一点看,容量提升就很明显了。但要出现爆炸式增长,只有等到下一种具有革命意义的电池材料出现。我们可以看一下历代苹果手机的电池容量变化可以发现,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电池容量在新一代会比上一代有小幅度提升。

2. 容量之外的性能

手机技术不仅仅有电池容量这么一个指标。大家比较直观的感受就是我们现在的手机充电速度比以前要更快,这种变化是离不开电池技术的进步作为支撑的。其次,无线充电等技术实现,也是需要有一定的电池技术作为基础的。电池的衰减得到控制,稳定性得到提高,都是电池技术的进步。想当年,万能充是人手必备的工具,现在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就是电池技术进步带来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变化是悄无声息的。

电池不仅仅有手机电池,像一次性电池从碳性干电池到碱性电池,大电流放电得到很大的改善。而常用的充电电池,镍氢电池取代了镍镉电池,容量暴涨。这些都是最近一二十年内的事情。你不能要求技术的进步一直是爆炸式的,在绝大多数时候,技术进步都是渐进式的。

除此之外,在大家比较关注的电动车领域,电池技术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特斯拉在去年表示,采用最近技术的电池经过1200次循环后电池容量依旧可以达到出厂容量的95%。而特斯拉在控制电池组发热等方面的表现也是非常出色的。电池技术的进步是电动车得以实现的重要推动力。

因此,电池技术没有停滞不前。只不过,电池技术的进步不那么惊天动地而已。但是,带来的改变却是实实在在的。


镁客网


实际上,目前的电池应用领域,手机等终端设备的电池市场已经不再是最主要的板块了,随着电动汽车的迅速崛起,车用动力电池领域也同样值得关注。而且,这个领域对于电池的容量、寿命、安全性等要素的要求更为严格,也就催生了除锂电池之外的多种新型电池技术。

1、固态电池,这是一种使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液的电池,凭借着功率密度较低、能量密度较高等优点,它成为电动汽车很理想的动力来源。根据市场调查公司的预计,2020年固态电池技术研发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成本、能量密度和生产过程等方面进一步赶超锂离子电池技术。

2、锂空气电池,凭借着阴极(以多孔碳为主)较轻,且氧气从环境中获取而不用保存在电池里的优势,锂空气电池比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科学家认为,锂空气电池的性能是锂离子电池的10倍,可以提供与汽油同等的能量。锂空气电池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充电,因此这种电池可以更小、更轻,目前全球不少实验室都在研究这种技术。

3、Li-S电池,Li-S电池是后锂离子电池时代的核心电池技术之一。S正极材料具有超高的能量密度,加之S的廉价易得、质量较轻等优点,使得其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进一步实用化。

4、锂离子电池,实际上,面对着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锂离子电池自身也在不断的改型进化之中。改良型锂离子充电电池打算将正负极换成更高容量的材料来实现,充放电次数可在3万次以上。实现目前约2倍能量密度、即200~300Wh/kg的改良型锂离子充电电池正在推进开发。


DeepTech深科技


石墨烯其实不贵非常便宜,便宜到你震惊。工艺也是简单到你咂舌。所以利益集团不去推动,只拿着实验室级别的产品价格说事。不要以为高科技都是造福人类的,石墨烯推广开来,现在要有多少产业崩塌啊!

看到很多人的回复,我不禁想问,初中不是普及过化学吗?碳不知道吗?

看到很多无知的回答我不禁感叹!大家先看清回答的内容在喷。其次是原来实验室成本在一公斤几百万,现在工业化几十万,等大规模工业生产估计不过万。而且这不是新技术,只是再从实验室成果转向工业化过程中偶然的工艺方法促进的结果,令人惊奇的是这个方法简单化了。最关键的是价值利润远不如传统原料。

其他的问题你们自己想吧

还有人不理解吗?

我再给你举个例子。我们这有个高校化学领域世界有名。十年前的LED技术兴起,掌握了最新的材料技术并且迅速产业化了,成本很低。但是立项的时候,有很多投资商找他们建设LED制成品企业,一堆专家不干,非要搞原料生产。结果十年过去了,投资的企业成本还没回来,原料质量非常高全出口。但是价格从每公斤几百美元迅速掉到几美元。而且只有美国品牌企业才使用高级材料。国内的企业都嫌贵。这就是技术和资本的矛盾

最新回复:2018.6.12

近半年来有十四万朋友阅览了这个回答。很多人断章取义,很多人混淆概念。我也检查了原来最早的回复有一些错字和标点不清晰导致阅读有歧义。这里根据最近状况在更新回复一下。

用大白话简单说首先石墨烯是一种碳元素,很普通很常见的碳元素。利用物理技术工艺使之成为可以更小的单体结构,并通过一定的排列使之能储存更多的能量。

这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核心问题一直是瓶颈,一方面如何让他更小,二是用什么方法和技术工艺排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逐渐被解决。并且有了突破,在实验室中实现了很多种方法,但这都是在实验室的成果,而且成本很大的。从最早的一克几十万美元到一公斤几百万人民币,不断的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但依然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和成本。

在2017年底,我国科技人员突破了这个技术,并且使用了相当廉价的方法(是在进行其他材料实验时偶然的机会)为石墨烯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那么同理,石墨烯在电池技术的应用也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理论上可以实现电池的高能。但实际的工业化生产和产品应用还有遥远的路要走。

在实现这个过程中又发现其实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其实用价值和现有其他新技术相比并不是各方面都很理想,包括技术投入和产品的产出效益。换句话说巨大的研发成本不见得能带来实际的效益转化。而其他材料的这个方面发展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效益增加。

我前面说的是这个材料很便宜,是因为从材料本身和最新的工艺。原来的天价是因为工艺技术的突破研发成本。而现在工艺技术突破了,这不再是问题,并不代表材料很贵。

这半年来,留言读者和关注读者发来不少信息,大多数人是理性了解。极少部分人恶语相加,没弄清材料和工艺关系就乱喷。有些人还拿钻石价格来比较。那真是不读书不学习啊!

另外一个叫市场行为,就像当年索尼进军数码相机领域是进行市场调研,到底佳能和尼康的占有率是多少,没想到发现最大的相机生产企业是诺基亚。虽然这是个营销故事,杜撰成分很大,但显示却真的是这样。很专业的摄录设备厂家拥有大量的技术专利和研发投入,技术也是一流的。但手机的摄录实用性才是真正把数码摄录推向普及的。很多专业摄录设备企业不是倒闭就是转产。是一个道理,就像你明明知道单反数码或者索尼摄像机很牛,但是你还是要使用手机,这不仅仅只是方便的因素。大家好好看看摄录企业和手机合作有分离的那些真实案例吧!

同理,你现在有钱投资的话,你是投资一个有摄录功能的手机企业还是投资一个专业摄录设备的企业呢?大众普及和小众使用的投资回报我想不用在啰嗦了吧!

再有,很多人狭隘的任务石墨烯只是应用于电池技术。这个我不想再多说,大家查一查吧!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这半年来为什么很少再能听到石墨烯这个领域的发展和各类信息呢?!大家自己多查查资料也算是学习一下吧!

我回答头条问题,不敢说很专业。但在我服务的企业中还是比较了解相应的讯息的。有的回复阅读量过百万,感谢大家的关注。

但是也看到很多头条看官真是不太客观理性,更多的是喜欢谣言和伪科学的传播。比如涮锅可乐让钙流失、能洗厕所等等,我就想问问你看过可乐的配料表吗?你身上的钙是啥?厕所的尿垢是啥?可乐去尿垢那些元素的化学反应?回顾一下初中化学就知道了!

另外我告诉大家,我们的教科书编纂其实很好,上过初中的人只要好好学习,都能理解现在的科技和生活领域的科学基本常识。只是大家都忘了,而且更愿意相信自己希望相信的!


KAWAI


一、小型化同位素核电池。

利用同位素衰变释放能量,装在手机里用几年甚至几十年不需要充电。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控制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如何小型化。目前美国、俄罗斯运用在太空卫星上,中国也有这方面研究。但还没有小到可以装进手机的程度。

主要技术问题:

1、如何核辐射对人体带来的危害。

2、装置小型化技术。

3、耐高温轻质材料。

4、小型装置中大量的释放能量控制。希望未来技术可以给出答案。

二、聚变核电池。

简单来说就是把聚变堆小型化装在手机上、利用氢氦、氢氢或者氘氚产生聚变反应,使用的时间比同位素电池还长、同样不需要充电。简单来说就是核聚变反应堆的小型化,看过电影《钢铁侠》的朋友应该知道,钢铁侠的战衣就是靠胸前的小型核聚变堆驱动的,不然根本无法维持高耗能战衣运转。目前没有国家搞出真正的核聚变反应堆,各国尚在实验研究阶段。

主要面临难题:

1、核聚变产生条件。

产生核聚变的两个条件:压力和高温。

在具有足够压力的条件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氢原子产生核反应释放能量,典型的就是太阳。因为本身质量足够大,所以具备聚变反应条件,温度条件可以放宽。不过在地球上显然不可能实现,太阳无论体积还是质量都远远超出地球。

既然压力路径行不通,只有高温聚变反应了。这也是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不过由于高温聚变反应温度要求太高(可能是几亿度),进展并不乐观。

2、核聚变能量控制问题。

核聚变将产生巨大能量(人类目前研究成功的就是一次性释放能量的聚变装置:氢弹),如何让聚变对产生的能量持续不断?需要解决装置小型化,材料学等棘手问题。

主要技术途径:

1、托克马克聚变反应堆。

处在理论研究和实验阶段,通过磁约束原理创造高温环境。让高温等离子中氢原子碰撞发生聚变反应。

主要研究项目: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主要参与方包括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印度、韩国。

地点在法国,从建成到运营结束大约耗资150亿美元。目前进展缓慢,大约2025年开始运行放电试验,2030年正式运营。需要指出这只是实验堆,并不具备发电条件,甚至都不是标准的核聚变堆。

具媒体报道,中国在安徽合肥中科院等离子研究所有搞托克马克项目,规模较小,正在研究比ITER更先进的实验堆,估计也得几十年。

2、仿星器。

主要研究国家为德国 ,目前进展同样缓慢。

3、激光打靶聚变实验。

主要研究国家美国,在美国国家实验室进行。进展并不比托克马克快,技术难度同样不少。

三、反物质电池(这是所有途径中难度最大,最为高效的方案)

利用正反物质湮灭释放能量。释放能量远远大于核聚变,几乎百分之百。面临的挑战比核聚变还大。

首先是如何获得反物质?目前人类没有足够的理论储备和研究方向,甚至没有实验室宣称从事制造反物质方面的研究。需要基础理论进一步突破和完善。

其次是反物质储存环境和材料学研究,目前也没有足够的理论储备。所以反物质电池虽然高效、也只是镜中月水中花。即使反物质炸弹,也不是几十年之内能够研究出来的。

最后是能量控制问题,面临的问题不比核聚变简单,除非基础理论获得重大突破,否则无法实现。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讨论。


九天阙语


一楼说到了无线充电技术,恰好我在这方面有一些了解,无线充电技术看似技术比较成熟,但是实际上还是无法解决一个问题:能量损失与充电效率的问题。

理论上,能量在传播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会损失,其中,固体的传播损失最小、液体其次,空气最差。所以所谓的无线充电从根本上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即使技术有所突破和提高,只不过是损失多少的问题,但是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损失将会越发增加。这是能量守恒的定理所决定的,所以无线充电只不过是看似具有前景,实际上不过是海市蜃楼罢了。

但是,如果同时满足以下两种情况,会使得无线充电不再是海市蜃楼:

1)充电速度的提升;

2)电的价格变得非常低;

实际上,当充电速度变得非常快的时候,无线充电本身的价值也就不高了(所以,直接解决充电速度的问题才是未来电池技术发展的关键)。

再来说说题目:人类的电池技术为什么停滞不前?

首先我得否决你这个问题,试想20年前与10年前的电池技术。与现在相比?没有进步?显然是不客观的,只是电池的进步没有跟上发展的需要,20年前,200MA的电池可以用好几天,但是2000MA的电池却用不了一天。

针对你的几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未来什么会取代锂电池?

锂电池的功能是什么?当然是蓄电与充电,有一些情况会使得锂电池被替代:

A 电池技术的发展(材料学的发展),如楼上说的石墨烯,如果能解决成本问题,自然是一个替代;

B 能源技术的发展,如果用能量棒直接替代电池,那么是否还需要电池本身?如果人类的能源不再以电力为主,那么还需要电池么?锂电池自然也不需要了,当然,这不是短时间能够发生的事情。但也不要小看历史的偶然性,与科学技术的累积式爆发增长。

2)电池技术是否已经进步?

这是显然地,多年来,电池技术已经明显有所提升,就拿锂电池替代传统地化学电池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而一项新技术的发明还需要一段成熟的时间。锂电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未来,只要需求足够大,技术不应当是太大的问题,在既有的科学体系框架内,只要足够的时间,问题迟早会得到解决。

3 )电池技术有何种进步?

A 单位体积蓄能的增加

B 充电时间与效率的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