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不止奔驰、沃尔沃,这些海外品牌也被自主收购!

在全球汽车市场中,汽车品牌之间收购是相当平常的事,而对于自主品牌,由于发展时间短,品牌技术等积累远不如海外主流品牌,人们对它的印象停留在低价车上。

但近几年,自主收购或入股海外品牌上演“蛇吞象”却频频走向我们的视野,不管是吸收海外技术,或者赚取利润,这样的好消息实在让人惊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的“买买买”之路。

不止奔驰、沃尔沃,这些海外品牌也被自主收购!

1、最曲折:上汽收购MG名爵

这次收购颇为转折,2004年,上汽将英国品牌罗孚车型罗孚75、25两款车型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收入囊中,但由于没有获得商标使用权,因此凭借收购的技术打造出了荣威品牌并推出荣威750、550等车型。而此时,南汽则收购了罗孚的部分剩余资产,包括MG品牌。可以说各有收获。

不止奔驰、沃尔沃,这些海外品牌也被自主收购!

而转折开始了,2007年,上汽集团成功并购南汽集团,因此MG品牌也归到上汽旗下,因此,荣威、MG都归于上汽品牌。如今,上汽将荣威、MG保持各自特色进行差异化经营,打造出荣威RX5、MG6等畅销车型,为上汽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不止奔驰、沃尔沃,这些海外品牌也被自主收购!

2、最核心:北汽收购萨博技术

萨博汽车有个外号叫“贴地飞行”,这家造飞机的厂家打造出的汽车也是全球有名,但这样一家企业也由于各种原因临近破产。2009年,北汽耗资1.97亿美元,收购了瑞典萨博部分知识产权,包括三个整车平台、两个发动机系列、两款变速箱以及79项专利。

不止奔驰、沃尔沃,这些海外品牌也被自主收购!

虽然没有收购萨博品牌,但北汽也打造出了绅宝品牌,并将收购的技术用于绅宝汽车。核心技术是有的,但很可惜,由于各种原因,绅宝在国内的销量并不尽如人意,但对于北汽自身的提升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不止奔驰、沃尔沃,这些海外品牌也被自主收购!

3、最震撼:吉利收购沃尔沃、入股奔驰

吉利近几年不断在海外市场上“买买买”,最轰动的无疑是收购瑞典汽车品牌沃尔沃,2010年8月2日,吉利向沃尔沃当时的母公司福特汽车支付了13亿美元和2亿美元票据,终于把沃尔沃收归旗下,这件事无疑是我国汽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之后的发展中,不仅沃尔沃的销量逐渐好转,吉利公司吸收了不少沃尔沃的技术,打造出入博越、帝豪GS等热销车型,迅速爬升为自主品牌销量一哥,此后与沃尔沃联合推出领克品牌, 攻占中高端市场也获得了不小的成功,这可能是自主品牌借外力图发展的最好例证。

不止奔驰、沃尔沃,这些海外品牌也被自主收购!

......

2017年,吉利又搞起一“买买买”的大动作,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至此,吉利控股将拥有吉利汽车、领克、沃尔沃、伦敦出租车、宝腾和路特斯(莲花)六个汽车品牌,吉利也成为国内少见的拥有多个海外品牌的自主品牌。

2018年,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以约90亿美元价格收购了戴姆勒(Daimler)9.69%股份,成为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最大股东,上演了令人震惊的“蛇吞象”,引发全球关注。据了解,吉利希望与戴姆勒就共享电池技术达成协议,而旗下品牌Lynk & Co也希望能尽早打入欧洲市场。作为一个百年汽车企业,中国企业能够入股奔驰,无疑是值得自主品牌自豪的。

不止奔驰、沃尔沃,这些海外品牌也被自主收购!

4、最神秘:东风入股PSA

2014年,东风汽车公司向标致雪铁龙集团定向增发股份投资8亿欧元,占股14%,正式成为与法国政府、标致家族并列的第一大股东。

不止奔驰、沃尔沃,这些海外品牌也被自主收购!

而这项收购不同于一般的资本并购,东风汽车集团将与PSA组建战略联盟,PSA则专注于欧洲等市场的发展,神龙汽车将负责东风品牌和标致雪铁龙品牌在亚太地区的生产和销售,并且东风旗下的很多车型,将采用来自PSA的平台,这一块技术吸收与共享将为东风车型的研发带来不少提升。

不止奔驰、沃尔沃,这些海外品牌也被自主收购!

5、最福气:福田收购宝沃汽车

宝沃汽车是一个在德国面临倒闭的车企,其50年间都属于一直没落的情况,2014年,福田公司以50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宝沃公司,虽然价格不算高,但此后为了复活品牌也投入了很多资金。

不止奔驰、沃尔沃,这些海外品牌也被自主收购!

之后宝沃汽车正式进入国内,但宝沃毕竟是已经尘封了多年的品牌,品牌知名度是个问题,之后投产的BX7、BX5,虽然车型竞争力尚可,但销量一直比较低迷,这可能是比较遗憾的方面。

总结:

通过对各大海外汽车品牌的收购,中国汽车品牌也渐渐在全球市场展露头角。收购一项已经足够震撼,但要真正最大化利用海外品牌或者技术,确实是一件考验自主品牌的事情,这方面吉利和上汽相对来说做的比较成功,也为自主品牌做出了表率。在自主品牌技术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通过收购海外品牌或技术,提升自主品牌实力和盈利,无疑也是一种“弯道超车”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