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固守蒙古傳統的阿里不哥為何不敵漢化的忽必烈?

、花月葬╮


首先,蒙哥汗本身的繼承人的安排就是含糊不清的。有人認為,他或許曾經暗示他的幼弟阿里不哥有優先權,因為在他1258年前往南方時,讓阿里不哥留下來管理哈拉和林。但並沒有昭告天下或者進一步加強阿里不哥的權力,尤其是軍權。



所以,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兩人權力基礎的區別。

忽必烈首先他的權力獨立性相比阿里不哥要強得多。1251年他和旭烈兀同時得到了各自的領土,授予宗王實際的管轄範圍。忽必烈從一開始就表現出對汗權的暗中渴望,並且運用其才能對政府制度進行研究。可以很明確地看出,旭烈兀與其哥哥蒙哥汗從來沒有嚴重的爭執,但忽必烈不一樣。忽必烈在獲得對中國北部的宗王管轄權後,當即進行了一系列效仿漢政治模式的改革,復甦當地經濟。依仗漢人模式,提高漢人地位。
(元中都,忽必烈漢化政策的起點)


蒙哥於1257年調查了忽必烈,並且罷免了後者任命的部分官員,維護了大汗權力的至高性。忽必烈不得不於1258年前往蒙古本土尋求哥哥的原諒。但是依靠漢人謀士幫助忽必烈得到了中原漢人的忠誠,並建立了穩固的權力基礎,所以蒙哥也只能與忽必烈重歸於好,他們都需要對方的力量。

而阿里不哥真正掌權則要等到蒙哥親征南宋了,無論是權力基礎的獨立性還是時間長度都無法和忽必烈相比,蒙古本土貴族的效忠也並沒有忽必烈手下的強大精兵更有威懾力。翻開內戰地圖,阿里不哥勢力範圍內屈指可數的大城鎮和忽必烈勢力範圍內星羅棋佈的城鎮形成鮮明對比,在同樣是13世紀大陸巔峰戰力的蒙古人的掌控下,阿里不哥領地的資源根本不足以與忽必烈抗衡。


第二點,就是所謂盟友的作用很小。儘管阿里不哥得到了窩闊臺汗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的支持。但是這些汗王的根本目標是藉著內戰加強自身汗國的獨立性,很明顯,阿里不哥比雄才大略的忽必烈更適合大汗的人選。

可是他們的目的最終只有一個,那就是使汗國獨立出去,而不是繼續作為處處受制的藩屬國而存在。所以說,一旦忽必烈有承認各汗國獨立的傾向流露出來,他們根本就不會再有支持阿里不哥的積極性。


在內戰期間,金帳汗國忙著與伊利汗國爭奪外高加索地區,金帳汗國更是與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結盟,在1262年攻入伊朗。
而窩闊臺汗國經過蒙哥汗的削弱和成員流徙之後,實力大減,不足以對局勢產生重大的影響。

所以說,最重要的支持就是察合臺汗國了。阿里不哥供給的主要來源就是以中亞為基地的察合臺汗阿魯忽,但後來對稅收和戰利品的爭執讓他們反目。因此1262年後的阿里不哥失去了可依賴的盟友和可靠的供應來源。趁著他西征察合臺期間,忽必烈趁機收復了哈拉和林。最終,阿里不哥在兵敗後被忽必烈囚禁,於1266年逝世。


普魯士之魂


阿里不哥被忽必烈擊敗在於缺乏資源

拖累有十一個兒子,正妻唆魯和帖尼所生的有四個:

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

1259年8月11日,蒙哥在攻打釣魚城時受傷而死。當時: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準備召開忽裡臺會議,繼承蒙哥的蒙古帝國大汗之位。

忽必烈的妻子察必皇后派人把阿里不哥的計劃通知了正在鄂州和南宋作戰的忽必烈。忽必烈得知後,立即撤走大部隊,北上爭奪汗位。

同時,南宋的賈似道趁忽必烈主力撤走、只有小部隊駐守下,突襲擊敗了留守的蒙古軍,奠定了南宋堅持不向蒙古稱臣的底氣。

阿里不哥圖像

1260年春,忽必烈回到開平,並在5月5日倉促召開的忽裡臺會議上繼承汗位,提前比阿里不哥宣佈即位。

但由於大部分蒙古貴族都沒有參加忽必烈的忽裡臺會議,因為忽必烈的汗位被大部分蒙古貴族否認。

一個月後,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的忽裡臺會議被大部分蒙古貴族選舉為蒙古大汗。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汗位之爭開始了。

在開始時,阿里不哥得到了欽察汗國和察合臺汗國的支持,窩闊臺汗國是誰也不支持——因為他們認為汗位應當是由窩闊臺家族繼承,拖雷家族巧取豪奪,僅僅得到弟弟旭烈兀的伊爾汗國支持。

但當時旭烈兀只能給予忽必烈名義上的支持,因為旭烈兀南部受到埃及的馬木魯克王國的攻擊,北部受到拔都的金帳汗國的驅逐。

雖然阿里不哥得到大部分蒙古貴族的支持,但阿里不哥控制的漠北草原和西域資源潰泛,不如忽必烈控制的原金朝疆域、原西夏疆域、吐蕃、雲南、西域東部等地擁有豐富資源和交通要道。

簡單說:阿里不哥得票最多,但沒有資源;忽必烈得票最少,但資源豐富。

1259年蒙哥汗的鼎盛時期,帝國南部為印度和中國南宋

為了獲得漢人的支持,忽必烈採取了很多漢化的措施,如採用中統年號、設立中書省和宣慰使司等傳統漢人機構。

在獲取了中國北方漢人支持之後,忽必烈對阿里不哥實行經濟封鎖:不僅僅是封鎖了中原地區的物資,甘肅、東北、畏兀兒等地區都實行封鎖。

在忽必烈對阿里不哥實行經濟封鎖後,阿里不哥只能依靠中亞的察合臺汗國阿魯忽對他的物資支援。

但之後,阿魯忽和阿里不哥在稅收和掠奪品分配這兩個方面發生爭執,導致阿魯忽停止了對阿里不哥的物資支援。

1262年,阿里不哥失去了盟友的支援,只能苦苦支撐。

1263年,在經歷幾次戰敗之後,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雖然阿里不哥沒有被處死,只是被監禁,但1266年的死去,多數認為是被忽必烈毒殺。

阿里不哥有一個妻子、3個兒子。玄孫阿爾兒巴曾經被短暫的擁立為伊爾汗國的大汗。也有人認為殺死北元天元帝的也速迭爾是阿里不哥的後裔。

1246年 貴由致羅馬教皇英諾森四世的信件

綜述

蒙古帝國的分裂,根本原因在於大汗由貴族共議制度而導致。成吉思汗去世前,指定了窩闊臺即位。窩闊臺暴斃,沒有指定繼承人,導致了拔都公開和窩闊臺兒子貴由公開分裂;貴由在路上死時,也沒有指定即位人,進而被拖雷家族從窩闊臺家族中奪走了汗位;蒙哥以窩闊臺養子身份繼承汗位,雖然沒有得到窩闊臺家族的支持,但還算名正言順。蒙古死時,同樣沒有指定繼承人,於是就開始了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爭奪。

窩闊臺、貴由、蒙哥三人都沒有指定即位人,原因就在於大汗必須通過蒙古貴族的忽裡臺推選。

忽必烈在開平稱汗,沒有經過蒙古貴族的推選,即便是擊敗了阿里不哥,還是沒有得到大部分蒙古貴族的承認。

直到1303年元成宗鐵穆爾才和蒙古各汗國達成和解,約定四大汗國承認元朝皇帝為大蒙古國大汗。

當然,拖雷家族能夠從窩闊臺家族奪取汗位,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還和窩闊臺汗國國力不強有關。

簡單說,阿里不哥有人沒錢,忽必烈有錢沒人。不過財可通神,何況是人。察合臺汗國停止支援阿里不哥,就決定了阿里不哥的敗局。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阿里不哥爭不過忽必烈是必然的。因為雙方的力量基礎是不一樣的。

蒙哥死亡時的情況是這樣的。阿里不哥得到蒙古本部和察合臺系,窩闊臺系的支持。忽必烈的到了東三王和伐宋軍隊的支持。而西征中的旭烈兀處於觀望狀態。論汗位正統和軍事力量,阿里不哥是佔上風的。

因為忽必烈漢化傾向比較嚴重,許多蒙古貴族對比深表不滿。所以如果按照蒙古傳統召開忽裡臺大會的話,成就汗位的一定是阿里不哥。而且如果忽必烈去哈喇和林參加忽裡臺大會的話,性命都難以保證。所以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現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搶先稱汗。取得了時間上的先機。隨後,阿里不哥在哈喇和林稱汗。

後勤保障的對比。所謂糧草未動,兵馬先行。忽必烈在戰爭中有著富庶的中原地區做後盾,人馬,糧草源源不斷。而阿里不哥在這方面卻是後勁嚴重不足。

個人魅力和能力的對比。阿里不哥也遠不及他的二哥。忽必烈經常跟部下說起阿里不哥是沒有見識的人。因為阿里不哥作為拖雷的幼子和蒙哥的幼弟。基本上就沒有離開過哈喇和林。而忽必烈常年征戰,在軍中擁有巨大的威信。也鍛鍊了高超的領導力。

軍事實力的對比。內戰初期,阿里不哥看似軍事實力超過了忽必烈。但是忽必烈領導下的軍隊是絕對忠誠的。而阿里不哥雖然得到的眾多蒙古貴族的支持,但是許多人各懷鬼胎,尤其是窩闊臺系的後人,巴不得讓這兩兄弟爭個你死我活,最後坐收漁翁之利,所以出工不出力。戰鬥力可想而知。忽必烈勝出是必然的。

所以僅僅四年的時間,阿里不哥便兵敗投降。忽必烈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阿樊達1986



阿里不哥失敗原因很明顯,起初就沒有勝選的大汗的可能,他只是保守派用來對付守舊派的工具而已。阿里不哥論實力和四哥忽必烈比起來還是有距離的,主要是成績方面,欠缺的很,沒有當大汗的資格,在他之前,成吉思汗不用說,創建蒙古,開疆拓土,才有現在這個蒙古局面。





窩闊臺雖然是欽點的,可他也有一些戰功,隨哥哥們攻破雲中,東勝等地,又隨父汗西征花剌子模,攻破了花剌子模舊都玉龍傑赤和養吉幹,忽氈等地基本平定了錫兒河以北疆土所謂今哈薩克地區。


再後來是他的兒子貴由,貴由即是長子又有繼大汗位資格,他曾經滅東夏,拓展到東北,攻金擒親王,又參加西征,對俄羅斯諸國用兵。


先汗蒙哥也是和他們一樣,是拖雷家長子,參加攻金,西征戰事,消滅欽察這個盤踞在南俄的大國,又進兵格魯吉亞,蒙哥當上大汗不是僥倖,而是功績在這裡放著。


現在的阿里不哥呢,有什麼功績,歷史考證沒有線索,早年是為拖雷家幼子守灶,一直乾的閒差,他親近蒙古舊傳統,也和他常年在蒙古活動分不開關係。大哥蒙哥就是看中了阿里不哥這一點,有意培養他,可仍拿不出成績,只是拖雷家名在這裡放著。


而忽必烈相對阿里不哥就厲害了,忽必烈早年在漢地活動,和漢族軍閥地主混在一起,治理中原可是綽綽有餘,他漸漸認識到必須施行新政,那就是漢制治蒙古,和遼金一樣。蒙哥登基後,忽必烈擁有漠南大片領地,包括中原幾乎所以地方,還有吐蕃也被納入忽必烈轄區之內。蒙哥當大汗後由於國都在漠北,不便管理中原,於是委任給忽必烈,畢竟他們是同父同母兄弟,血肉相連,中興拖雷家,必須培養自個人。


忽必烈可以說幾乎擁有全盤中原地區控制權,已有取代蒙哥做中原皇帝實力。在戰功上,他也是最突出的,消滅大理,將宋朝趕到長江一線,憑這一點忽必烈是最有實力的人,他在文治和武功方面,令其他諸王更是望塵莫及,改變了原有蒙古偏重於武力的理念。


他還有個五弟旭烈兀,他和哥哥們一樣,戰功赫赫,已經帶兵攻打巴格達,消滅了哈里發帝國,對波斯一帶徵服更是戰功著重,如果不是大汗駕崩,說不定非洲地區早都淪為蒙古天下。所以在當時旭烈兀是最有實力挑戰忽必烈汗權的人,而不是阿里不哥,阿里不哥是他們親兄弟中最弱小的一個,只是在後來漠北稱汗他才出現在視野。


旭烈兀很明智,戰功雖然很大,可在中原地區沒有基礎,畢竟還有個四哥忽必烈擋著,他也想當大汗沒有辦法,只有留在波斯地區稱王了。在心底子中旭烈兀認清現實的,主動幫助四哥忽必烈,指責阿里不哥不自量力。

阿里不哥和他五哥性格相反,為了謀取利益,看不清現實,反而和忽必烈爭奪起了大汗。阿里不哥在漢地支持的人很少,只有劉太平和李談,開始時繼承了汗國大部分領土,得到東西諸王擁戴。可他畢竟還有個四哥忽必烈擋著,哪能容他稱汗,忽必烈中原基礎很深,實力很強大,關係網很強,他廣施仁義得到了許多支持者,最主要由於他親近漢化,所以保票很大,阿里不哥之敗也是註定,他本身沒有實力,沒有看清現實,哪來戰勝忽必烈的可能,所以只有等著忽必烈被各個擊破。


龍文說史


阿里不哥確實固守蒙古傳統,忽必烈確實進行了適度漢化。但是,忽必烈之所以勝利,阿里不哥之所以失敗,卻並不是固守傳統的阿里不哥敗給了漢化的忽必烈,而是另有原因。為什麼這麼說?

咱們先從忽必烈漢化的事情說起。

(拖雷夫婦與兒子們)

蒙哥汗上臺以後,為了攻打南宋,立刻派忽必烈前往拿下南宋西南方的大理國(雲南),想以此為跳板,對南宋進行南北夾擊。忽必烈乾得很漂亮,不但拿下大理,而且把吐蕃(西藏)也收復了(至少那時候吐蕃與蒙古人非常親近)。這事讓蒙哥汗很高興,於是讓他“經略漠南”,也就是全權處理漠南(蒙古本土之南)的事情。

忽必烈到南方後,一些原先金國(那時候金國已經滅亡)的漢人知識分子,意識到蒙古人遲早是要拿下南宋的,於是很多人(包括姚樞、郝經、劉秉忠等)都聚集到忽必烈的帳下,他們對忽必烈說,南宋不同於西方的那些國家,要想拿下南宋,唯一的辦法就是學習漢民族的文化,實施漢化(這些知識分子之所以提出這樣的主張,根本原因是想讓蒙古人入主中原後,能夠順利和漢文化接軌,成為一個正常的封建制國家,而不是奴隸制國家)。

忽必烈認為這位知識分子的觀點很有道理,於是就開始漢化。這種漢化不僅僅是衣食住行,講漢語,行漢人規矩。還有就是實施漢人的農耕生活(蒙古人一向是在佔領區把莊稼焚燬,變成牧場放牧,他們在歐洲和中亞、西亞基本上都是這樣做的),鼓勵農業生產,用收稅和徭役進行管理等等。

(忽必烈劇照)

忽必烈的做法,遭到了蒙古本土貴族宗王們的強烈反對,他們不斷給蒙哥汗說,讓他限制忽必烈。並且說,忽必烈這樣做,有想做大的嫌疑。蒙哥汗也是一個比較固守傳統的人,於是他便以鉤考(也就是查賬)的名義,調查忽必烈手下的那些漢人知識分子,想把他們從忽必烈身邊調開。後來,又撤銷了忽必烈經略漠南的職權,讓忽必烈當了一個閒王。

但是,後來由於蒙哥汗親自提兵攻打南宋,他不得不又把忽必烈放出來。為什麼呢?

原來蒙哥攻打南宋的時候,他安排塔察兒(成吉思汗弟弟的孫子)從北路進攻,大將兀良合臺從南路進攻(也就是從大理出發),他從西路進攻(攻四川,然後從四川往東打)。但是北路進攻的塔察兒打得很不好,所以蒙哥不得不重新啟用忽必烈。

在他南征的時候,安排阿里不哥鎮守蒙古漠北大本營。阿里不哥是一個恪守蒙古傳統的人,在國內做得很好,深受蒙古本土各大宗王的喜愛和信任。

接著便發生了蒙哥戰死的事。

蒙哥一戰死,局面就失控了。忽必烈的那些知識分子們,都積極勸說忽必烈放棄進攻南宋,北上爭奪汗位。當時阿里不哥也讓忽必烈趕緊北上,回去商量召開忽裡臺,選大汗的事情。不過,忽必烈的那些漢人謀士告訴他,不能回蒙古本土去,一旦回蒙古本土,他就會被阿里不哥羈押。這樣,就只能聽憑阿里不哥擺佈了。

漢人謀士們建議忽必烈就在他的新王都開平(在現在的閃電河附近)搶先稱大汗。忽必烈聽從了漢人謀士們的建議。

(阿里不哥劇照)

可以說,忽必烈所做的這些事,都是違背蒙古傳統的,都是照漢人稱帝的方式來做的,這也是忽必烈漢化以後的結果。

阿里不哥看見忽必烈自稱大汗以後,他按照蒙古人的傳統,在蒙古本土召開了忽裡臺大會,蒙古貴族宗王把他選為大汗。(不過,雖說阿里不哥是照蒙古傳統做的,但是,因為忽必烈和旭烈兀兩大最有實力的宗王沒有參加,因此阿里不哥選出的這個大汗,成色也減少了很多。)

這樣一來,整個蒙古就出現了兩個大汗。一個是受漢人及旭烈兀擁戴的忽必烈,一個是受絕大多數蒙古宗王貴族擁戴的阿里不哥。從這個意義上說,阿里不哥按照蒙古傳統而獲得的大汗,是戰勝了忽必烈按照漢人的方式“自稱大汗”的。

但是,接下來,忽必烈憑著他強勁的軍事實力,打敗了阿里不哥,逼迫阿里不哥不得不投降,最後忽必烈坐穩了大汗的位置。這也就是說,忽必烈最終獲得汗位,與他的漢化其實關係不大,僅僅是因為他武力更強而已。

假如阿里不哥的實力更強,他照樣能夠打敗忽必烈,坐穩大汗之位的。

如此而已。


張生全精彩歷史


阿里不哥反抗篡位者忽必烈的失敗,從根本上說就是資源匱乏所造成的。但即便是雙方的資源對比如此懸殊,阿里不哥集團依然給忽必烈的元朝製造了很長時間的麻煩。

很多人通常認為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矛盾在於是否進行自主的漢化改革。這實際上是對蒙古人政策的誤解。因為雙方最大的矛盾是帝國大汗位置的繼承權,其他的表現都是這種矛盾的附屬品。


由於之前的蒙哥汗死時沒有指定繼承人,所以忽必烈就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進行了大汗位子的搶先註冊。這種違反蒙哥習慣法的行為,自然遭到了蒙古本土貴族集團的反對。阿里不哥就是他們的代言人。但問題是忽必烈在蒙哥汗時代,已經積累了不少勢力,在資源上佔據優勢。

今天被很多人視為忽必烈主動漢化的事情,其實就是他為了預防本土貴族反攻倒算而進行的戰略佈局。例如建設了草原邊緣毗鄰內地的金蓮川,並開始以金國中都為基礎建造更大規模的大都。這都是為了將自己的基本盤南移。


當然,為了攫取更多資源打仗,除了發動原有的漢軍世候力量是不夠的。忽必烈任用了不少漢化契丹人和金國的漢人貴族,進行了類似中原式的集權化改革。這樣的改革力度放在東亞儒家社會來看,程度是遠遠不夠的。但對於崇尚部落和小團體自治的蒙古人來說,就是非常不能接受的事情。

也是為了對付阿里不哥的勢力,忽必烈先是暫停了對南宋的戰爭,重點北伐。他通過控制的中原地區,拿下了帝國首都和林。但阿里不哥一系的人卻繼續在原來窩闊臺汗國的地域內,堅持抗爭。


從外部格局來說,控制中亞主要地方的伊爾汗國與忽必烈一系的關係最好。他們對忽必烈的支持讓阿里不哥勢力在戰略上腹背受敵。至於另一個重要分支金帳汗國,核心區域遠在高加索和烏克蘭東部平原,難以有足夠的力量支持阿里不哥。這就使得阿里不哥等於要以一隅之地,對抗大半個帝國。

但即便是在阿里不哥兵敗被俘後,這個集團還是以海都為新核心,又堅持抗爭了很久。期間忽必烈為了自己的霸業,用更多資源去進行賞賜和籠絡人心,又南下滅掉了南宋。然後蒙元帝國才有精力,全力對付海都一系。


隨著海都的失敗,阿里不哥集團的全部嘗試也宣告破產。忽必烈則開始執行很多人都擔憂的蒙古空心化政策,將大量的資源和人口都南移。這個惡果就是蒙古高原在之後的幾百年裡,都不再能產生出決定性的強權集團了。


米南德王問道


簡明扼要的講,為什麼“得位不正”的忽必烈可以擊敗名正言順的阿里不哥,繼承大蒙古國的汗位,主要有幾點原因:

其一,個人綜合素質上,忽必烈遠勝阿里不哥。

蒙哥繼位大汗後,命忽必烈以親王的身份在金蓮川開府,管理漠南軍民事務,忽必烈積累了豐富的管理政治和發展經濟的經驗。此後,在蒙哥進攻南宋時,忽必烈又帥兵平定大理國,還在襄陽與南宋交戰,積累了豐富的軍事實戰經驗。

而阿里不哥呢,除了遵照蒙古幼子守灶的傳統駐守大本營外,其他方面的經驗和本領都和忽必烈相差甚遠。

可以想見,如果阿里不哥繼承了汗位,就不會有後面的元朝,大蒙古國很可能會迅速衰亡。

其二,忽必烈得到了蒙古傑出軍事將領的支持。

忽必烈在徵大理和攻南宋的過程中,和蒙古的傑出將領如兀良合臺、霸都魯、失吉忽禿忽等形成了共同的利益集團,這些大將都身經百戰,在與阿里不哥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三,忽必烈還得到了漠南漢地廣大漢人儒生出謀劃策以及漢人萬戶的軍事支持。

蒙古人打仗可以,但是玩心眼肯定跟文人儒士差的遠。忽必烈在管理漠南漢地事務的過程中,吸收了大批原來金國的文人儒士,並"以漢法治漢地",深得漢人的擁護。投降蒙古的漢人地主武裝,稱為漢軍萬戶,則成為忽必烈重要的軍事力量。在與阿里不哥的戰鬥中,漢軍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首次戰爭中,就有七八個萬戶參戰,兵力達十餘萬人。

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忽必烈最終戰勝自己的弟弟阿里不哥,成功奪得汗位,就如同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擊敗建文帝一樣,主要勝在人和!




品茗撩股


從蒙古族恪守的傳統來說,阿里不哥的漢位是合法的,他是由“庫裡臺大會”公選出來,得到了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認可的大汗,理論上他的實力遠勝於忽必烈,但是由於草原民族特有的分封制度,廣義上的“大蒙古國”,實際上是由各自為政的幾個汗國組成的聯合體,除了偉大的成吉思汗以外,任何人擔任大汗都不能對已經實際上處於獨立狀態的幾個汗國實行有效的統治了,大汗實際上已經是一個空架子了,阿里不哥能夠調動的軍隊,除了汗庭直屬部隊,就是在他支持下登基的阿魯忽統治的察合臺汗國,和海都的窩闊臺汗國。而忽必烈除了自己的直屬部隊以外,他的同盟者主要是東道諸王,東道諸王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哈撒爾和貼木格的後裔,自成吉思汗分封之後就已經邊緣化了,所以他們都希望在忽必烈奪取汗位以後獲得更大的利益,再就是木華黎的孫子統帥的華北地區的漢人武裝,另外,忽必烈還爭取到了旭旭列的伊爾汗國的在精神上的支持,在兵力上雙方基本上是勢均力敵,但是忽必烈的優勢是他佔據了富庶的漢族地區,後勤,物資方面有很大的優勢,而貧瘠的外蒙草原,一向都依賴華北,中原地區的物資,雙方一開戰,阿里不哥從漢族地區獲得物資的渠道就中斷了,這是阿里不哥最終失敗的客觀原因。

哥忽必烈相比,阿里不哥確實不是一個有王者風範的人,他連自己的支持者都團結不好,阿魯忽是在他的支持下等上察合臺汗國君主位置的,結果最後雙方居然還大打出手,海都本來就是利用阿里不哥重建自己的窩闊臺汗國,跟他也是貌合神離,如此種種,他如何斗的過忽必烈呢?


狼的影子319


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人是拖雷的嫡子,所以當蒙哥去世後,剩餘的三人都是有機會去爭奪新的汗位的。根據相關學者的分析,蒙哥去世之前,有意讓阿里不哥繼承汗位,而且阿里不哥還獲得了蒙哥汗諸子、眾多汗王的支持,而支持忽必烈的諸王大多身份較低,缺乏話語權。但是最終忽必烈還是戰勝了阿里不哥,獲得大汗之位。原因何在?

(忽必烈像)

忽必烈獲得了勢力較眾的塔察兒為首的東道四王的支持,塔察兒是成吉思汗家族的第三大勢力,對其他諸王影響很大,這就使得忽必烈在忽裡臺推選大汗之時,得到了有力的支持。此外,忽必烈佔據漠南、中原之地,此處有著豐富的人力、物力,這保障了忽必烈能夠在軍事上戰勝阿里不哥。武力上的獲勝,原先那些搖擺不定的諸王也紛紛轉向了忽必烈,而一些支持阿里不哥的汗王也投靠了忽必烈。最終,忽必烈如願地登上了大汗之位。

(阿里不哥像)


老照片


雙方是經歷數場正面大決戰分出勝負。

草原騎兵最令人頭疼的是擁有超強的機動力,能夠把對手拖死,拖殘,甚至能避實擊虛。

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對決,阿里不哥完全失去了這一優勢,因為忽必烈也是草原君主的爭奪者,麾下擁有的草原騎兵也不會比阿里不哥少。

一旦戰爭成為了定格在一片區域打響,阿里不哥就註定了滅亡,忽必烈的隊伍裡還有大量的漢軍與來自漢地的資源財富,與阿里不哥脆弱的草原經濟相比,強弱已分。

最主要的一點,東路諸王大部分支持忽必烈,西路也就是歐亞腹地的諸王僅僅是察合臺汗國與部分窩闊臺後裔支持阿里不哥,但他們並沒有真正投入支持。

完全限制了阿里不哥的戰略縱深,阿里不哥被侷限在和林一帶,等候忽必烈的連續不斷的攻襲。

說是兩人決戰,倒不如說是忽必烈對阿里不哥的剿滅更貼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