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政務雲武裝昆明“最強大腦”

在昆明盤龍區,城市管理正在從“數字化”向“智慧化”邁進。

每位治安巡邏員都裝了GPS與攝像頭,其運行軌跡、巡邏情況可實時監控;大街小巷、公園遊園都有信息採集員,發現問題立刻拍下來傳回指揮中心;每位社區居民都可以申請成為志願者,用手機上傳城管、治安方面的信息。指揮中心根據上報信息,迅速通知責任單位限時處理。

“智慧盤龍”的城市管理工作不再是城管部門“單打獨鬥”, 而是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多部門聯動,以街道、社區、網格為區域範圍,通過城市網格化管理信息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的智慧城市管理。

“智慧盤龍”的“大腦”便是由浪潮建設運營的昆明政務雲平臺。

昆明政務雲建設基礎是應用、數據的整合及共享

雲南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昆明則是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核心區,雲南省、昆明市領導一直高度重視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的培育,彩雲工程、“雲上雲”等行動計劃的實施,為雲計算、大數據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在昆明政務雲的建設規劃中,城市將為市民在社保、醫療、教育、生活繳費等方面提供定製化的信息;市民和企業能在線或者通過手機獲取這些重要的城市服務。比如,手指一點,能夠隨時隨地查看政府公開信息;能夠預約掛號和預約檢查,並且遠程查看檢查結果;通過手機和終端可以進入圖書館、學校、政務大廳……

所有這一切的基礎是應用、數據的整合及共享。通過集約化建設形成統一平臺,通過統一平臺建設基礎數據庫形成的“神經網絡”,實現時空信息共享,藉助通用的窗口來提供城市服務。

在這個規劃裡,障礙來自於部門分割、條塊分割的小數據中心建設,形成了眾多的“信息孤島”。 昆明市級部門和單位共建設了129個專有業務應用系統,標準不統一,業務操作系統軟件難以模塊化開發。

改變這個架構,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是雲——它是一個分佈式、易擴展的巨大的計算網絡,能夠實現多來源數據的匯聚和共享。

39個部門“拎包”入駐雲平臺

於是,在昆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昆明市工信委攜手浪潮大力發展昆明市政務雲建設。

2017年9月,昆明浪潮雲計算產業園揭牌,作為“浪潮雲”在全國規劃佈局的七大核心節點之一,昆明雲計算中心也正式投入運營。

作為推動雲南省雲計算產業發展的重點項目,昆明浪潮雲計算中心佔地6000平方米,全面建成後將容納2000個機櫃,具備4萬臺服務器的運營能力,可為用戶提供面向各類應用的IT支撐服務。

浪潮通過基礎設施整合的方式,對昆明電子政務現有信息系統以及新建信息系統的運行環境進行整合,使昆明電子政務信息系統運行在統一的政務雲平臺之上。對於已建信息系統通過雲化遷移的方式,根據設備實際使用情況,逐步遷移到政務雲平臺;對於新建信息系統,直接通過購買服務方式進行建設,將昆明電子政務所有信息系統運行在雲平臺之上。初步形成了電子政務一體化佈局、系統化設計、集約化建設的發展格局;初步建立了全市統一的數據架構體系,可提供基礎計算資源、存儲資源、數據庫管理資源,為各應用部門提供響應及時、安全可靠的運行保障服務。

目前,39個部門已“拎包”入駐,264個業務系統遷移上雲,享受一站式服務,各個部門的信息化建設從此可以“輕裝上陣”,有效避免了各級政務部門在信息化方面的分散建設、重複投資,政府效能得到顯著提升。

再也不用吐槽“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

“部門以前要建設一個信息系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建設機房、空調、電源,購置服務器、存儲等信息化設備。而建成昆明政務雲後,只需要建設軟件,所有基礎資源都可以在雲平臺上提出申請,5分鐘就可以完成資源調度工作,至少節約30%建設成本。”昆明市工信委相關負責人說。

隨著雲平臺建設的不斷推進,昆明市政務雲在節約成本的同時,也在逐步兌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的承諾。

盤龍區已經在推行的“一號、一窗、一網”,正是基於雲平臺構建的政務服務一體化格局,包含了所有政府職能部門,諮詢、投訴和業務信息將實時推送流轉到相應的部門。相關職能部門接到問題後,以時限倒逼制定工作計劃,政務服務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前臺一窗多能、後臺分工協作,“一號”申請,“一窗”辦理,“一網”通辦,群眾辦事平均等待時長下降20%,辦件好評率上升至99%,辦理時限壓縮20%,窗口工作飽和度達到80%,在雲南省樹立了政務服務的標杆。

再也不用吐槽“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同時,個人生活也將發生悄然改變,將會越來越便捷。

比如,坐公交車出門前,先從手機上查看所乘公交車的行駛情況、還有多久到站,避免等候太久;比如以後去醫院掛號或者是乘車、上學、交社保,無需帶上一堆卡,只需刷城市一卡通即可。

所有這些智慧城市的應用都需要接入多個部門的數據,而昆明政務雲平臺正是全市政務資源管理、應用支撐、數據共享、服務保障的總樞紐,堪稱智慧城市的“最強大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