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政务云武装昆明“最强大脑”

在昆明盘龙区,城市管理正在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迈进。

每位治安巡逻员都装了GPS与摄像头,其运行轨迹、巡逻情况可实时监控;大街小巷、公园游园都有信息采集员,发现问题立刻拍下来传回指挥中心;每位社区居民都可以申请成为志愿者,用手机上传城管、治安方面的信息。指挥中心根据上报信息,迅速通知责任单位限时处理。

“智慧盘龙”的城市管理工作不再是城管部门“单打独斗”, 而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部门联动,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的智慧城市管理。

“智慧盘龙”的“大脑”便是由浪潮建设运营的昆明政务云平台。

昆明政务云建设基础是应用、数据的整合及共享

云南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昆明则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云南省、昆明市领导一直高度重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彩云工程、“云上云”等行动计划的实施,为云计算、大数据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昆明政务云的建设规划中,城市将为市民在社保、医疗、教育、生活缴费等方面提供定制化的信息;市民和企业能在线或者通过手机获取这些重要的城市服务。比如,手指一点,能够随时随地查看政府公开信息;能够预约挂号和预约检查,并且远程查看检查结果;通过手机和终端可以进入图书馆、学校、政务大厅……

所有这一切的基础是应用、数据的整合及共享。通过集约化建设形成统一平台,通过统一平台建设基础数据库形成的“神经网络”,实现时空信息共享,借助通用的窗口来提供城市服务。

在这个规划里,障碍来自于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小数据中心建设,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 昆明市级部门和单位共建设了129个专有业务应用系统,标准不统一,业务操作系统软件难以模块化开发。

改变这个架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是云——它是一个分布式、易扩展的巨大的计算网络,能够实现多来源数据的汇聚和共享。

39个部门“拎包”入驻云平台

于是,在昆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昆明市工信委携手浪潮大力发展昆明市政务云建设。

2017年9月,昆明浪潮云计算产业园揭牌,作为“浪潮云”在全国规划布局的七大核心节点之一,昆明云计算中心也正式投入运营。

作为推动云南省云计算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昆明浪潮云计算中心占地6000平方米,全面建成后将容纳2000个机柜,具备4万台服务器的运营能力,可为用户提供面向各类应用的IT支撑服务。

浪潮通过基础设施整合的方式,对昆明电子政务现有信息系统以及新建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进行整合,使昆明电子政务信息系统运行在统一的政务云平台之上。对于已建信息系统通过云化迁移的方式,根据设备实际使用情况,逐步迁移到政务云平台;对于新建信息系统,直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进行建设,将昆明电子政务所有信息系统运行在云平台之上。初步形成了电子政务一体化布局、系统化设计、集约化建设的发展格局;初步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数据架构体系,可提供基础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库管理资源,为各应用部门提供响应及时、安全可靠的运行保障服务。

目前,39个部门已“拎包”入驻,264个业务系统迁移上云,享受一站式服务,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从此可以“轻装上阵”,有效避免了各级政务部门在信息化方面的分散建设、重复投资,政府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再也不用吐槽“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部门以前要建设一个信息系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建设机房、空调、电源,购置服务器、存储等信息化设备。而建成昆明政务云后,只需要建设软件,所有基础资源都可以在云平台上提出申请,5分钟就可以完成资源调度工作,至少节约30%建设成本。”昆明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云平台建设的不断推进,昆明市政务云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在逐步兑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的承诺。

盘龙区已经在推行的“一号、一窗、一网”,正是基于云平台构建的政务服务一体化格局,包含了所有政府职能部门,咨询、投诉和业务信息将实时推送流转到相应的部门。相关职能部门接到问题后,以时限倒逼制定工作计划,政务服务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前台一窗多能、后台分工协作,“一号”申请,“一窗”办理,“一网”通办,群众办事平均等待时长下降20%,办件好评率上升至99%,办理时限压缩20%,窗口工作饱和度达到80%,在云南省树立了政务服务的标杆。

再也不用吐槽“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同时,个人生活也将发生悄然改变,将会越来越便捷。

比如,坐公交车出门前,先从手机上查看所乘公交车的行驶情况、还有多久到站,避免等候太久;比如以后去医院挂号或者是乘车、上学、交社保,无需带上一堆卡,只需刷城市一卡通即可。

所有这些智慧城市的应用都需要接入多个部门的数据,而昆明政务云平台正是全市政务资源管理、应用支撑、数据共享、服务保障的总枢纽,堪称智慧城市的“最强大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