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糊涂家长误把湿疹当针孔,为了孩子这些基本常识你也需要了解

01

去年年底的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在网络上被踢爆,令不少家长心有余悸。几乎同一时间,朝阳区的环宇幼儿园也遭到家长举报,只不过这一次,剧情反转的让人猝不及防,官方辟谣为:被疑针扎部位,经鉴定为干性湿疹。

到底是家长特殊时期关心则乱导致误判,还是本身就对湿疹知之甚少?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干性湿疹是什么,何以造成这么大“乌龙”,与针扎弄混?

湿疹,即皮肤炎症,皮肤脱皮。而案件里提到的干性湿疹又称裂纹性湿疹,主要由于皮肤水分脱失,皮肤干燥、皮脂分泌减少、表皮及角质层有细裂纹,身体的很多地方都会发生,但四肢比较常见。

糊涂家长误把湿疹当针孔,为了孩子这些基本常识你也需要了解

其次,一般情况下的干性湿疹患者会出现皮肤干燥、脱屑,少数有红斑或瘙痒感觉。这种面积小的红斑和被锥子或者针扎后的出现的红肿皮肤看起来有些类似,也难怪家长们针扎、湿疹傻傻分不清了。

试想,如果平时多注意一些相关常识,也不会在关键时刻乱了套呀,真是摊上一个糊涂家长,不仅老师遭殃,连孩子也受罪!

02

无独有偶,这样的乌龙可不止这一件,只不过这次的主角从“针扎”变成了“痱子”。

尽管每年夏季,各大论坛、母婴平台都有不少家长发帖询问“孩子半夜痒到睡不着,这到底是痱子还是湿疹呢?”,但区分不出两者的仍然比比皆是,其中还有少数糊涂家长直接“想当然的”将湿疹认作痱子,用处理痱子的方法处理湿疹,不但孩子病情愈演愈烈,还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期。

如果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糊涂家长,真该把这篇文章甩给他看看,毕竟,痱子和湿疹仔细甄别,还是分的出来的!

糊涂家长误把湿疹当针孔,为了孩子这些基本常识你也需要了解

首先,从根源与时间来看,痱子是高温季节“闷”出来的,而湿疹呢?一年四季皆有可能,其中春节最为明显,它作为一种敏感疾病,多和人体的体质和过敏源有关。

其次,痱子一般长在前额、前胸、后背,形状多为米粒状;而湿疹主要长在孩子的面部、臀部,多为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或斑疹,遇到水、汗可加重。

最后,也是最最最重要的一点,两者的护理与防治一定要区别对待。切记:爽身粉与痱子粉不是万能药,其主要功效是预防而非治疗。

治疗痱子的关键在于“通风、透气”,而湿疹就要更费心一些,找到并远离过敏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需配合安全可靠的外用药品,辅助治疗。

03

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产品有很多,洗剂、药膏、胶囊、霜……还有许多广为流传的偏方,但孩子不是小白鼠,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药都要拿来一试,认准药准字号,带有OTC标志是关键。

糊涂家长误把湿疹当针孔,为了孩子这些基本常识你也需要了解

其中最容易以假乱真,让家长上当的要数“消字号”产品,顾名思义,“消字号”产品用于卫生消毒用品范畴,它可以消毒但并不具备治疗效果,用了它,不仅治标不治本,还容易对孩子本就脆弱的皮肤造成二次伤害。

就拿医生常开的炉甘石洗剂来说,不少家长跑去药店逛了一圈,什么“炉甘石抑菌洗剂”啦,“复方炉甘石抑菌洗剂”啦,带有“炉甘石洗剂”5个字的商品就有好几种,选哪一种呢?

有的家长贪便宜,哪个便宜挑哪个;有的呢,任凭店员推荐,反正专业人士总比自己强;但很少有人会去留意,这个产品它是消字号呢,还是准字号呢,是真正意义上的炉甘石洗剂呢,还是和洗衣液似的消毒杀菌产品?

再次划重点:要买就买国药准字的炉甘石洗剂,不仅便宜实惠分量足,大人小孩都能用,还能将“傻傻分不清”的痱子、湿疹一网打尽,任凭再糊涂的家长,也能“对症下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