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人類是否有第六感?它和量子力學又是什麼關係?

人類是否有第六感?它和量子力學又是什麼關係?

人類有第六感嗎?它和量子力學又是什麼關係?當我們面對即將發生的事物時,我們為何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是因為我們之前已經無數次幻想著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以至於我們產生了一種強烈的熟識感?還是說,我們有一種無意識的第六感在預測著未來的發生場景?

泰坦尼克號輪船首航前,英國著名的實業大亨喬裡·奧昆納就預感輪船要沉沒,從而放棄了難得的首航船票。對此,有人不解的問他原因,他說:“我做了一個怪夢,夢中看見泰坦尼克號沉沒了。”果然,在輪船出發5天后,撞上冰山沉沒了。美國前總統林肯在遇刺前三天就預感到被刺殺的場景,他把這個噩夢告訴了自己的親人和好友,結果三天後遇刺身亡。

現在已有證據表明,人類的感知功能除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五種感覺以外,人類還存在著一種“第六感”。英國生物化學家羅伯特·謝爾德20年來一直從事此類科學實驗,他認為心靈感應和預感等現象可以從生物角度得到解釋,它們是正常的動物行為,它經過了數百萬年的演變,是為適應生存的需要而形成的。

為了對鯊魚的第六感進行探究,美國研究人員對小斑點貓鯊的胚胎進行了研究。通過分子測試,他們在鯊魚的電感受器中發現了神經嵴細胞(neuralcrestcells)的兩種獨立基因標誌。神經嵴細胞是胚胎髮育早期形成各種組織的胚胎細胞。研究結果顯示,神經嵴細胞從鯊魚的腦部轉移至其頭部的各個區域,並在其頭部發育為電感受器,成為鯊魚獨特的“第六感”。參照動物的“第六感”,人類的認知系統中也存在著獨特的“第六感”,人類也可以不通過感覺器官而直接感應到外界信息。

超感官知覺心理學如果能作為一門科學,那麼它的最特別之處就是,超感官知覺的主要研究現象是要靠對數據統計結 果和統計模型結果的偏離來確定的。其他的科學學科,它研究的基本現象的存在是無疑的,關鍵是要找出這種現象發生和變化的系統規律,即便是象量子力學這樣會使用到幾率解釋的,比如雙縫干涉實驗, 那麼屏幕上的干涉條紋也總是能被觀察到,而且一些量化特徵也能每次都被重複。

人類是否有第六感?它和量子力學又是什麼關係?

問題在於,超感官知覺統計模型,只是對自然現象的一種近似,是一種理想化。超感官知覺心理學家經常抱怨說,超感官知覺的實驗不能被重複,因為那種力量太弱了。而事實是,那種統計模型只是理想模型,而實際之中有太多的力量會使實驗結果偏離零假設的統計模型。

美國華盛頓大學腦心理學專家已經確認大腦中一個區域能明顯地應對早期警示信號。腦部的這一區域又被稱為前扣帶皮質(anteriorcingulatedcortex,ACC),它位於大腦前葉的上半部,沿著區分左右腦的隔膜分佈。當人們需要在多個相互排斥的選擇中作出決斷時,或是犯了錯誤之後,ACC區域有明顯的活動,它能覺察出環境中細微的變化,並起到預警作用。也就是說大腦額葉部區域可早於人類意識之前感知到危險,並且提供早期的警告幫助人類逃脫。

這裡要說到量子糾纏。什麼是量子糾纏? 科學實驗發現,二個沒有任何關係的量子,會在不同位置出現完全相關的相同表現。如相隔很遠(不是量子級的遠,是公里、光年甚至更遠)的二個量子,之間並沒有任何常規聯繫,一個出現狀態變化,另一個幾乎在相同的時間出現相同的狀態變化,而且不是巧合。

那麼有沒有觀測到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經理論提出,實驗驗證了的。科學家已經實現了6-8個離子的糾纏態。我國科學家實現了13公里級的量子糾纏態的拆分、發送。既然宇宙中還有95%的我們不知道的物質,那靈魂是否也可以存在。既然量子能糾纏,那第六感、特異功能也可以存在。同時,誰能保證在這些未知的物質中,有一些物質或生靈,它能通過量子糾纏,完全徹底地影響我們的各個狀態?或許,神也可以存在。

人類是否有第六感?它和量子力學又是什麼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