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经过胡同最多的公交,要不要来体验下?

公交车基本上都是沿着大街走,如果要问北京经过胡同最多的公交,非7路公交莫属。在7路这条公交线中,站名中就有新开胡同、宝产胡同、报子胡同、丰盛胡同、辟才胡同、西绒线胡同,而其途经的胡同则是更多,比如羊肉胡同、祖家街胡同等等。

经过胡同最多的公交,要不要来体验下?

胡同是北京文化的根脉,来北京旅游,必须要做一下胡同串子,那么不妨追随一下7路公交,体验一下北京的胡同风情。

1、新开胡同

经过胡同最多的公交,要不要来体验下?

这里的新开胡同指的是新街口附近的东新开胡同。东新开胡同位于新街口以西,清末出现。光绪三十四年(1908)详细帝京舆图,作新开路,民初,因其西旧有新开胡同(今并入西直门北顺城街),为避免重复,乃冠以“东”字。建国后定今名,将崇元观并入。位于西城区北部。北起新街口四条,南至西直门内大街。因是新辟街巷,故名。

2、宝产胡同

经过胡同最多的公交,要不要来体验下?

宝产胡同位于北京西城区,平安里路西,与护国寺街西口相对 。明代称宝禅寺胡同,因内有宝禅寺而得名。明代称宝禅寺胡同,因内有宝禅寺。

宝产胡同23~29号、赵登禹路58号、60号、四根柏胡同18号,为清裕亲王后裔魁璋之府,现立牌为“魁公府”。魁公即魁璋,为裕亲王福全的九世孙,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袭镇国公。裕亲王府原在台基厂二条,清末被划入使馆界内,王府被拆除建奥地利使馆,魁璋迁居于此。府坐北朝南,自东向西共分六路,每路各有三至四进院落,格局基本完整。

3、报子胡同

经过胡同最多的公交,要不要来体验下?

报子胡同又叫西四北三条。西四北三条全长527米与小绒线胡同相交。明朝属于鸣玉坊,称箔子胡同(箔有两种解释,其一:用苇子或秫秸编成的篮子,其二:涂上金属粉末或裱上金属薄片,用做纸钱)。清代称雹子胡同、报子胡同。1965年后改做西四北三条。

原国民党政府委员、蒙藏委员会副委员长、安徽省政府主席马福祥有宅在此胡同路北。

4、丰盛胡同

经过胡同最多的公交,要不要来体验下?

丰盛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与天启皇帝的乳母奉圣夫人有关,一是与明初大将丰城侯有关。事实是谁也没错,在东西城曾经各有一条丰盛胡同。7路公交路过的是西城的丰盛胡同。

西城的这条至今仍叫丰盛胡同,因明成主朱棣的名将丰城侯李彬府邸在此,是名丰城胡同,见明嘉靖年《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至清初便讹传为丰盛胡同了。

5、辟才胡同

经过胡同最多的公交,要不要来体验下?

从北京西单商场往北走不远,就会看到一条东西走向的宽约40多米的街道。这条大街从西单北大街一直向西延伸到太平桥大街。未扩建前它只是一条4米多宽的小胡同———辟才胡同。在辟才胡同之前,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劈柴胡同。1905年5月16日,天津人臧佑宸在这一带开办了一所学校,才正式将劈柴胡同改为辟才胡同。

据说,一位靠打柴为生的张姓人家也搬到了这里。张家人每天出门打柴,然后劈成劈柴去卖,夫妻俩,再加上三个孩子,不是很富有,日子倒也说得过去。据说大儿子张大很有经济头脑,长大后,便开了一个劈柴厂,经营有道,慢慢地张家富裕起来,盖起了几座大房子,俨然成了大户人家。

这是还疑是慈禧的出生的,齐白石故居也在这里。

6、西绒线胡同

经过胡同最多的公交,要不要来体验下?

西绒线胡同小区位于西单路口南首都时代广场西侧。步行天安门10分钟,与西单国际购物区、sogo百货、前门商业街咫尺相邻,离国家大剧院、金融街都非常的近。

胡同拥有以清康熙皇帝第二十四子诚恪亲王之后裔溥霱的府邸为代表的一系列传统建筑,现为中国会、北京香港马会等顶级会所驻址。

7、羊肉胡同

经过胡同最多的公交,要不要来体验下?

老北京起码有五条“羊肉胡同”,最有名、历史最悠久且今尚存的羊肉胡同当属西四那一条。也是7路公交路过的这条胡同。

它东西走向,连接太平桥大街与西四南大街。这是一条自元大都时就有的胡同,是大都城三大闹市之一(另两处分别是钟鼓楼和东四南灯市口大街)。那时西四一带有米市、面市、马市、羊市、骆驼市等,“羊市角头”即羊市。“角头”是指“人烟凑集之处”的市场所在地。到了明朝,它属咸宜坊,名羊肉胡同(见侯仁之先生编《北京历史地图集》)。

8、祖家街胡同

经过胡同最多的公交,要不要来体验下?

祖家街东起赵登禹路,西至育幼胡同。明朝时称大桥胡同,清初在胡同东口路北建祖大寿宅邸,因而这条不长的胡同被改称祖家街,1965年后改为富国里街。

在打通平安大街和扩建赵登禹路时都特意避开了祖大寿祠。北京三中对古建更是爱护有加,他们在学校扩建时,将新教学楼建在西边,没有拆除旧建筑。三中是传统祠堂与崭新的教学楼东西并列,各得其所。1995年,三中在原老舍先生读书的教室里开设了老舍陈列室,老舍夫人胡絜青女士亲自剪彩。

如果北京的古老建筑和文物都能得到像祖大寿祠这样的保护,真是文物之幸、北京之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