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领跑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这个“90后”有点酷……

一提起“90后”

难免会被打上爱玩爱闹腾的标签

而“90后”的廖涛却恰恰相反

他沉下心、勤动脑

把琢磨劲全放在工作上

7年的努力和付出令他收获了

2018年“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的称号

今天

就让我一起去了解

这位已有些年头的“90后”

今年26岁的廖涛是中汽成都配件有限公司乘用车间调试主管,该公司主要专业生产汽车发动机凸轮轴,由于发动机的不断更新,廖涛从事的凸轮轴换新和调试工作也就越加繁忙。

“每个月都会调试十多个凸轮轴,完成一个得花上1至2天的时间。”廖涛说,调试出一个新产品要经过识别图纸的特性、准备刀具工装、程序编制(调试)、验证。如果加工的首件验证不成功,廖涛就得根据情况进行产品修复。产品合格后,则对程序进行固化,再交由操作工进行加工。对于廖涛来说调试成功并不是工作的目的,而如何优化产品,在满足客户的需求下,又能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成了他思考的源泉,激发了他爱琢磨的兴趣。“

就像是做数学应用题,可以有多种解法,而我就喜欢找到最简单的算法来获得正确答案。调试工作也是如此,如果单刀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还要用组合刀呢?”廖涛活跃的思维不仅帮助产品的优化,还为其公司提高产能,节约成本,成为同事的学习榜样和公司精益生产的标杆。

领跑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这个“90后”有点酷……

2011年,廖涛进入中汽成都配件有限公司通用车间,从事车铣加工中心设备的操作工作。还是操作员的时候,廖涛就很羡慕调试员,暗暗给自己定下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调试员。经过他刻苦钻研,2013年,廖涛在调试员的帮助下,完成了自己的“首秀”。“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呱呱落地一样,无比激动。”

爱动脑筋的他总是闲不下来,廖涛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大胆对生产程序进行更新升级。程序优化前车铣加工中心的生产节拍为190秒/支,10台机床300天能生产1296000支产品。程序优化后车铣加工中心的生产节拍为170秒/支,10台机床300天能生产1512000支产品,比优化前多生产216000支产品。2014年,公司考虑到廖涛的技术特长,经过培训后,将他任命为乘用车间调试主管。期间,廖涛还完成了对产品快速换型、工装夹具的改善,提升了生产线效率、消除了由于换型造成生产线等待的浪费;延长卡爪寿命的同时,降低了不合格品的产生。

领跑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这个“90后”有点酷……

善于思考、刻苦钻研的背后是时间的堆积。从进入公司起,廖涛就住在公司宿舍,每周回一次德阳老家。“平时上班比较忙,每天上班首先要巡视一遍车间。如果遇到问题就马上进行处理,完了后再开会安排任务、调试新产品。下班后,再巡视一遍。”廖涛告诉记者,住在宿舍的好处不仅有大量时间可以编编程序、对新产品调试进行优化,还能随时能处理生产设备中的问题。

在工友蒋兵的眼中,廖涛对待工作认真积极、对待同事热心友善。“有次,我们上夜班,设备出现问题。凌晨3、4点,给廖涛打了个电话。他立马就赶到车间,认真仔细地分析原因,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真的是随叫随到。

领跑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这个“90后”有点酷……

身为一名“90后”,廖涛表示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安静下来,不浮躁。“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是公司和同事对我的信任和鼓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继续努力,认真做好每件事,在产品上做到‘零对零’的配合。”


记者:雷琰

来源:四川工人日报全媒体中心 51网 51工社

图片如无说明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