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唐木匠(民間故事)

唐小二胸前,一直掛著一塊麻將大小的木牌。木牌的方寸地兒上雕著三株菊花。誰問“木菊”的來歷,唐小二都不答。從小有人拿糖撩,長大有人拿酒逗,他硬是沒漏出一個字。

“木菊”出自唐小二祖父之手。淮城人多曾聽過一段順口溜:“木匠活,誰在行?穿城過,看誰忙。大眼睛,高鼻樑。話不多,他姓唐。”唐木匠正是唐小二的祖父。

和順口溜同樣家喻戶曉的,是唐木匠的一些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唐木匠能依木頭的大小、質地和數量,製成相應物件。不用畫圖,開工前朝木料瞅幾眼,一氣呵成。據說唐木匠年輕時,還能做木屋。根據僱家圈定的地塊和需求,就地測算面積,讓僱家買木料。屋子落成時,竟不用補料不用退料。剩餘少許邊角料也都物盡其用,做成木鏟、木瓢、木勺,所剩木屑全用口袋裝好,留僱家生爐子用。

除了“估料”準,其雕工更是驚人。常見的以整木雕龍首,並在龍口裡雕一個可自由活動的木珠。以整木雕一個環連著一個環的木項鍊,都不在話下。他最拿手的是微雕,將瓜子大小的木屑刻成一個算盤,每個珠子比芝麻都小,但沒一個動不了的。“算盤”已滿足不了某些人的“口味”,他的兩個鄰居曾刁難他,一人拿著鑰匙,讓唐木匠用木頭手工“複製”一把;另一人拿著牙籤,讓唐木匠雕出一幅畫。最終,鄰居灰溜溜地走了,再沒有人刁難他。木鑰匙和牙籤則被唐木匠收在盒子裡,提醒自己“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這個故事一度成為淮城人證明某人技藝高超的說辭,有時也用於對那些自討沒趣之人的嘲諷。

唐木匠的耳朵上從來不會架著鉛筆,墨線也不會出現在他的包裡。他的眼睛就是工具。久而久之,他連尺都很少用,撐開手掌,拇指與食指,與中指等構成的距離各是多少,心裡有數。

對唐小二脖子上那塊“木菊”的猜測不絕如縷,唐木匠去世後,打聽的人就更多了。一天,在淮城金湯浴室,唐小二放在櫃裡的“木菊”不見了。只有洗澡時,唐小二才會取下“木菊”。金湯浴室有年頭了,當年,唐木匠就經常和自己的長輩來此洗澡,打唐木匠幹上木匠活後,浴室改造過,浴室的木製品無不出自“唐手”。

難道是新來的“跑堂”乾的?就在唐小二火燒眉毛時,新來的“跑堂”小跑過來,“唐哥,有人逼我拿走‘木菊。他們過去總和‘跑堂的說,老員工不幹。我剛來,他們就來威脅我。”

“想幹什麼?”

“他們讓我轉告您,東西只是代為保管,等您細說‘木菊的事兒,自會完璧歸趙。”

“告訴他們,明早浴室門口集合。”

那幫人沒想到這招竟然這麼好使。翌日,他們心裡沒底地來到金湯浴室門口。

唐小二領著他們步行去城郊,一路上沒講一句話。那幫人心裡更沒底了,有人甚至想半道溜走。

好在沒多久,就到了城郊,唐小二在一中學門口停下。他指著鐫有校名的木匾,“這就是‘木菊的源頭。”

那幫人很生氣,以為他在戲弄他們。唐小二讓幾個人一起把木匾嵌點縫,讓另幾個人看匾背後的雕花。

“爺爺幹了一輩子木匠活,在他晚年,計劃經濟,木料緊張。淮城城郊有些農民盜棺材板,偷偷賣給需要木材的人。”唐小二心情沉重,“棺材板用的都是好料,偷盜的人主要是衝著棺材板,有時也用鍬拍碎壇罐,順便看看有無金銀首飾。”

“城郊中學的木工活都是爺爺帶人乾的,臨近開學,校方提出要設一木匾。採購員只好託人從盜墓人手裡買料。這料是楠木,且板上雕花細膩,細看,花中心刻有—唐承中。爺爺心如刀割,但在眾人期待的眼神裡,他無法退步,無法落淚。”唐小二眼睛溼潤,“爺爺鋸下點邊角,握在手心,繼續幹活。他沒有磨掉花和字,在另一面鐫刻上校名。我們住的那一帶,有‘祖墳被盜不可外揚的說法,爺爺提醒我別再提這事兒,叮囑我把‘木菊一代代傳下去。”

“回家後,他用那個邊角雕出三株菊花,給我戴上,講了一些事兒,再沒醒來。”

那些人把“木菊”交還給唐小二,極為歉疚地低語,“對不起,對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