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脫逃罪犯冒用他人身份23年因販毒罪再次服刑時被揪出

“我真名肖僥,今年52歲,1995年從沙洋漳湖垸監獄脫逃後冒用何幸的身份信息辦理了身份證。”5月16日,沙洋漢津監獄七監區監舍,服刑人員“何幸”向辦案民警坦白真實身份,結束了冒用他人身份信息23年的偽裝生涯。

核查戶籍,發現服刑人員疑點

時間回溯到2017年。

當年9月,沙洋漢津監獄民警在審查減刑案件中,發現服刑人員“何幸”獲得5個表揚,按規定可獲減刑。但因未履行罰金30000元的財產刑判項,需要戶籍所在地開具貧困證明。

“我多次與當地司法所聯繫,請求協助調查何幸的家庭經濟狀況。”漢津監獄刑罰執行科民警張玲回憶當時的情況。

“當地司法所工作人員上門核實,發現何幸本人在家。”張玲說起這事至今仍感驚訝。張玲與司法所工作人員反覆聯繫,核查比對戶籍信息,確定罪犯“何幸”與當地的何幸並非一人。但兩人戶籍信息全部吻合。

監獄獄偵部門民警馬上隔離審查“何幸”,但他拒不交代真實身份。

監獄根據相關規定,取消了“何幸”的減刑資格,並作為重點危險罪犯關押看管。

比對信息,撕開脫逃罪犯偽裝

2018年5月14日,沙洋公安局刑偵大隊接到上級公安機關指令,“廣東英德監獄服刑人員“何幸”疑似沙洋漳湖垸監獄1995年10月9日脫逃的罪犯肖僥。”

刑偵民警楊昕核查指令線索。查閱當年脫逃罪犯肖僥的檔案,經過比對信息,再與廣州英德監獄聯繫,得知“何幸”已轉押沙洋監獄服刑。

5月15日,楊昕同沙洋漢津監獄民警聯同調查,並提取“何幸”的指紋、DNA信息進行比對,確認“何幸”真名肖僥。

原來,1995年2月,武漢人肖僥因非法買賣槍支、彈藥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同年4月投入沙洋漳湖垸監獄服刑改造。1995年10月在監獄服刑勞動工地脫逃。

“一天,我在漳湖垸監獄基建隊勞動,乘機上了一輛客車脫逃。”肖僥這樣交代當年脫逃的方式。

“我在外打工因沒有身份證,託老鄉幫忙辦理身份證。我以老鄉熟人‘何幸’的名義在派出所照了身份證照片。”

肖僥漂白身份信息後,在外面做起了生意。因經營不善,又走上了犯罪道路。

2014年,肖僥在廣東珠海市因販賣毒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投入廣東英德監獄服刑。後轉押沙洋漢津監獄服刑。

大數據分析,揪出一批“偽裝人”

“現在是信息化時代,公安機關在偵查破案時,運用大數據進行分析比對,情報信息化科技含量高。”刑偵民警楊昕對此體會深刻。

據沙洋公安局局長張軍介紹,沙洋公安局同監獄聯同合作,打破壁壘,共享服刑人員情報信息,分析研判。自2017年8月至今,已從監獄服刑人員中比對出8名在逃人員或罪犯。

目前,此案仍在進一步偵辦中。(文中肖僥、何幸均為化名)(通訊員 劉維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