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民間為何有趙宋拱三姓也是一家之說

民間為何有趙宋拱三姓也是一家之說

趙汗青

很多人納悶,為何“趙”家天下會稱“宋”?

公元959年,後周時期,趙匡胤任歸德節度使,軍隊就駐紮在宋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第二年,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即位,因其發跡在宋州,所以國號就叫“宋”。

歸德(今天的河南商丘)當時稱宋州,是宋氏之根源。宋姓,是中國古老而又輝煌的姓氏之一。起源於三千一百多年前的周代。周代的開國之主周武王,是一位以仁德著稱的聖君。他舉兵功伐嗜酒好色、暴虐無道的殷商紂王,紂王兵敗自焚而死,他就代有天下,開啟了周朝八百七十四年的皇祚。

周武王之所以被奉為仁德聖君,自有他的過人之處。在他許許多多為後世塑立典範的德行中,又以他得國之後的念念不忘與湯祚的延續一事,最受後世敬仰。

周武王在君臨天下之後,以仁德為懷,不但沒有對前朝的王室“趕盡殺絕”,免貽後患,反而為了奉祀商湯,把一大片土地封給紂王的兒子武庚,其爵位還是整個封建制度中最高的一級——“公”,地位尊貴而崇高。這就是春秋時代宋國的由來,也是此後中國宋氏的起源。

不過,宋氏固然是源自以國為姓的宋國公族,但卻不是紂王的直系血脈,而是紂王的長兄微子啟的苗裔。微子啟是殷商帝乙的長子,商的始祖契,又是帝嚳高辛氏之子,帝嚳又是黃帝的曾孫,這樣追溯下去,宋氏應該是光榮的黃帝直系子孫。

宋姓的發源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帶。秦漢時期主要繁衍於北方地區。隋代以前,宋氏分佈於今河南、湖北、河北、山西、陝西、江西、山東、甘肅、安徽、浙江等省。唐初,有河南宋氏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在福建安家落戶。此外,宋氏已擴展至今四川、廣西及北京市的一些地方。宋高宗趙構南逃,有中原宋氏隨之徙居今浙江、江蘇、湖南,後來有的又遷至廣東的五華、梅州、潮州等地。

到了五代,南遷於湖南的宋氏有一支融入了當時的少數民族。

從清代康熙末年開始,閩粵宋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進而又有遠播海外者。

總的來說,唐代以前,宋姓南遷繁衍不那麼廣泛。到了宋代以後,宋姓就遍及大江南北了。

宋氏在臺灣也是一個大姓,子孫遍及全省的每一個縣市,而以臺北、新竹、苗栗、彰化、臺南等地最為旺盛。臺灣宋氏始祖於清初自大陸遷臺,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朱一貴起義時,已有粵籍義民宋來福定居於下淡水港。臺灣宋氏的先祖,大多來自廣東,其次為福建的泉州、漳州等地。

除去大家都知道的秦趙共祖,趙馬一家之外,民間還有趙姓宋姓拱三姓也是一家之說。這個緣自於南宋,眼見南宋即將亡國,南宋王室為保血脈流傳,刻意安排皇族裡有倆兄弟,化妝成百姓裝束逃走。兄弟二人相約改姓,以免元兵追殺。弟弟改姓拱,一是宋朝百家姓中無此姓,以後有見姓拱者就是一家人;哥哥改宋姓,宋姓當時是大姓,人口眾多,不易讓人察覺。另外一層意思,這是要告誡後人,宋朝江山是拱手相讓給敵人的,要後人記住這個恥辱。然後,兩兄弟一南一北逃走。直到明朝滅了元朝,在洪武年間拱姓才修的家譜,而一般姓氏家譜都是先秦西漢時期就開始修的。但是,由於宋姓人口眾多,且又是望族大姓,而改宋姓的南宋皇室兄弟倆中的哥哥一支,最終,慢慢地溶入了宋姓大家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