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今天上班時聽說一位同事得了腸癌,很突然,請問得了腸癌有什麼前期症狀?

吾明施


常常有周圍的人被查出腸癌,大家會感到很突然、震驚,在很多人意識中癌症和絕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難免有些恐懼。腸癌是最近十多年發病率增高很快的癌症,現在每年新發病例大約40萬人左右,較十年前翻了一番!究其原因,與高脂肪、動物性高蛋白、低纖維素飲食以及肥胖、久坐不動、飲酒吸菸等關係密切,只有一少部分病人與遺傳基因、炎性腸病有關。



那麼,腸癌有沒有什麼症狀來提示它的發生呢?很可惜,一般腸癌沒有明顯的症狀、體徵。更可惜的是,有一些症狀出現並沒有引起病人的重視,臨床上常常有人拖了幾個月、半年才來就診,肯定要糟糕些了。

85%的腸癌以腺瘤性息肉發展而來,大多直徑1cm左右會癌變,這麼小的腫瘤對於腸腔來說佔據空間不大,即就是腫瘤表面一些出血也很少,混在糞便中也不容易被發現,因此大多腸癌早期是沒有明顯症狀的。若腫瘤長在直腸下端,距離肛門口比較近,較小的腫瘤可能會引起病人不舒服,比如下墜、大便固定一側的凹槽。

對於這種靜悄悄發生的常見癌症,該怎麼去應對呢?還是篩查!腸鏡是金標準!推薦40歲以上人群做1次腸鏡,根據相關風險因素定期複查,息肉性腺瘤變成癌大概是5-15年,提前干預。


因為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出現一些症狀的腸癌往往已經不早了,但我們還是得引起重視,不能以為癌症離自己還很遠,以痔瘡“糊弄”自己。對於膿血便、大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或腹瀉便秘交替發生)、腹痛、腹部異常包塊等等情況去醫院看看,別自己想!科學抗癌,關愛生命!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我的一個表叔,我奶奶的妹妹的孩子,前年就查出了腸癌,後來家裡沒錢,他也不打算治,最後離開了。所以很多人說腸癌是“富癌”,從這點上我是不認可的。我們家和他家離得不遠,大概也就三公里左右的距離,我小時候經常去他們家玩,知道他得腸癌的時候,特意從廣州趕回去看了他。

看到你說同事突然就得了腸癌,其實沒有多少病是突然就得的,我表叔當年也是這樣,在確診之前,他經常有下面4種情況。

四種情況出現 可能是腸癌的信號

1.長時間便秘

表叔在查出腸癌之前,便秘了很長一段時間。表嬸說有差不多兩年的時候都是這種情況,每次他進去廁所都要半個鍾,蹲到腳麻。

2.忽然又腹瀉

是的,長時間便秘後,後面表叔又出現了拉肚子的情況。

3.便秘、腹瀉反覆換著來。

這是去醫院確診前的時候,這段時間腸道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了,一段時間便秘,一段時間又拉肚,表叔被搞得精神極度差。

4.大便變樣、帶有血

大便變得像鉛筆一樣,有時候有像扁帶,反正就不是正常的那種香蕉便。大便的顏色也比較暗,是暗紅色的,那個暗紅其實就是腫瘤和大便摩擦出現的血,血混在了大便裡,就變了色。

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覺得有點擔心,因為自己也有這種情況。其實是不是癌,比較科學的還是醫院的檢查,單靠這些是不能判斷的,這個只是給大家的一個提醒,結果怎樣,醫院查過才能確定。

但要說的是,大家如果有便秘的情況,還是早點解決的好。便秘久了,大便乾硬會損傷腸粘膜,導致粘膜增生,可能會出現息肉,息肉的類別很多,其中有一種腺瘤性息肉,會惡化成癌。

便秘要改善,記住一個口訣

多喝水、多運動、能站就不坐。

平時可以吃的粗糙一點,多吃粗糧,少吃精細的食物或者加工太多的東西。


鶴鶴鶴生活談


陳醫生在讀高中的時候,我記得那是一個星期四晚上,我剛剛晚自習回到宿舍,就接到爸爸打來的一個電話,事情很簡單,跟自己家裡一直關係很好的一個伯伯,得了腸癌,當時在我們市裡面醫院已經被確診為晚期,醫生的意思也很明朗,回家,沒有多大治療意義,不出意外就是2-3個月的事,爸爸讓我這週末回家看望一下。

說實在話,那是陳醫生那麼近距離、那麼真實的接觸癌症病人,跟題主一樣很突然,同樣疑惑,為什麼好端端一個人就得癌了?怎麼就一下子生命就被判期了呢?這種等待,太殘忍了!

那是我也有過跟你題主一樣類似的疑問,難得這個伯伯之前就沒有什麼不舒服嗎?病不然不可能一下子那麼嚴重吧!

這樣的疑問在我走進大學,開始接觸醫學時候,我發現現實比想象的要殘忍,疾病原因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簡單,醫者最終目的確實不是治病救人,而是能讓更多的人預防疾病,尤其是對於癌症,大多數早期是沒有任何症狀的!

尤其是腸癌等這些空腔臟器的癌變,症狀更加不明顯,大家可以想想我沒腸道像什麼?

不就是跟我們家裡的下水道水管一樣嗎?當管內出現一些水垢汙漬的時候,我們是不知道的,最主要的它對我們下水道汙水的排放是沒有任何影響的,哪怕有一點點影響,大家會觀察自己每天排出去的東西那些細微細小的變化嗎?肉眼幾乎不可見,甚至很多時候都是等到水管破裂,就像腸癌發生入血等轉移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噢,是喲,這個地方漏水了,而大家都知道癌症一旦發生轉移,往往都不輕,甚至就是癌症治療的一道坎!

所以,腸癌會出現讓你都感覺到腹部不適、便血、粘液便、消瘦、 乏力、 低熱等等症狀時候,其實它就像我們家裡下水道水管破裂已經漏水一樣,早已經髒臭不可控,嚴重多了,極少屬於前期症狀!


醫學小偵探


李醫生最近收治了一位因為肚子隱疼而來看病的病友,據說疼痛有一段時間了,而且還有消瘦明顯,食慾變差、大便帶血的情況,最後經ct檢查和腸鏡檢查明確了腸癌的診斷,這對於他來說很突然,就像晴天霹靂。

老百姓口中的腸癌,一般指大腸癌,也就是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總稱。腸癌的發生,是多種致癌因素的共同作用結果,它並非一朝一夕突然形成的,因為起病隱匿,所以發現它的時候就是很突然的。以下李醫生介紹腸癌的一些基本症狀。

1、解血便或粘液血便。大便帶血或大便混血是大腸癌的經典症狀,很多醫生通過這個症狀,首先就會懷疑腸癌。早期腸癌可能這個症狀並不明顯,但在醫院的大便潛血實驗檢查裡無處遁形。大便帶血主要是因為結腸或直腸管腔裡的腫瘤不斷的長大,侵犯周圍的血管,反覆與大便殘渣摩擦,會出現腫瘤的滲血排出體外。但是解血便並不是腸癌的專屬,潰瘍性結腸炎、阿米巴、息肉、痔瘡這些疾病都有可能會出現解血便的症狀。

2、解大便時發現性狀改變。大便性狀改變的意思是指大便變細或變扁,甚至有一些出現溝槽的現象,也可以是便秘和腹瀉相互交替。不難理解,腸癌發生大便性狀改變是因為腸腔內腫物壓迫而導致大便外形改變。如果一個人發現自己大便變得比以前更細或扁,那就要警惕腸腔裡面有腫物的發生了。



3、大便習慣的改變。大便是指既往是1~2天解一次大便的,近期出現一天幾次大便或好幾天才解一次大便,這種情況,要警惕腸癌的信號。


4、腹部隱痛或脹痛。臨床上發現80%以上的腸癌,都會有腹痛的症狀。主要是腫瘤不斷地長大,壓迫周圍神經或導致腸梗阻引起的腹部疼痛。

5、消瘦、食慾下降、全身乏力。這個主要與腫瘤是高消耗性疾病有關,又因為消化道出血而引起失血性貧血。患腸癌的病人大多是無精打采、食慾差、乏力等症狀。

以上是腸癌常見的症狀,但也不是說有了上述症狀就是腸癌,因為消化系統的疾病也會出現類似的症狀。腸鏡是發現腸癌的火眼金睛,根據臨床症狀,如果高度懷疑是腸癌,那就需要完善腸鏡檢查,必要時取病理活檢明確診斷。如果沒有辦法實現腸鏡檢查時,下消化道的鋇餐,也對診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當然了,腹部ct比鋇餐射線更好的選擇。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近年來腸癌的治療效果有著突飛猛進的進展,但所有癌症的治療效果始終有限,特別是晚期腸癌,治療效果還比較差,所以不患癌是最好的。

預防腸癌刻不容緩。

1、高危人群定期檢查。李醫生建議,年齡大於50歲以後,有以下因素的,應該定期參加體檢。家族有患腸癌的人群、有結腸息肉的人群、有腸病的人群、長期便秘人群、不良飲食習慣的人群。

2、積極治療腸道原發病。腸道疾病,如腸息肉、腸炎、克羅恩病等疾病都會增加癌變的風險,特別是腺瘤性息肉,應該積極的治療,爭取儘快的康復,降低癌變的機會。

3、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病從口入,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助於預防癌症。據相關的研究證明,長期高脂肪的飲食增加患腸癌的風險,另外長期使用油炸類、燒烤等食物,含有致癌物質也會增加癌變的機會。適當進食含有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

4、放鬆精神壓力,保持一個好心情。據國外的專家針對患癌的病人研究分析,長期精神壓力過大或心情鬱悶、焦慮的人群比較容易得癌症。


5、適當的運動提高機體的抵抗力。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免疫力好、身體健康的人,很少有疾病侵犯,但一些瘦、弱、不鍛鍊的人群很容易就感冒了。所以當我們機體的抵抗力升高了,這樣有利於身體對抗所有的疾病。

李醫生堅持用最簡單的語言與大家分享醫學知識,為大家提供方便。關注李醫生告訴你,一起探討和學習健康知識,有問題的可以在留言區評論。你的點贊和評論是對李醫生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李醫生告訴你


腸癌多為結直腸癌,小腸癌很少見。一般來說40至50歲的人結直腸癌發病率較高。大多數結直腸癌在早期沒有任何症狀,如果有也不具有特異性。



結直腸癌幾個早期信號:

1.排便習慣的改變,出現腹瀉與便秘,或兩者交替出現。右半結腸癌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便血;左半結腸癌則多表現為排便困難,並隨病情的發展而不斷加重。

2.大便性狀改變,細便、 血便、 黏液便等。

3.消化道症狀,腹脹或消化不良樣症狀。其中右半結腸癌時,多為右下腹部不適或隱痛,很象慢性闌尾炎發作。

4.腹部包塊,50%左右的患者可發現腹部包塊,系腫瘤組織與周圍網膜、組織浸潤粘結所致,質硬,形體不規則,晚期結腸癌由於癌腫浸潤較甚致使包塊不易推動。

5.貧血及全身症狀,如消瘦、 乏力、 低熱。



所以腸癌重點在於預防和篩查:

40歲以上肥胖人群,有腸癌家族遺傳病史、腸道息肉、經常熬夜久坐的人,及時完善腸癌篩查。

40歲後,每年做一次大便隱血試驗,每5-10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



在結直腸癌發病率逐年升高且趨於年輕化的形勢下,篩查尤為重要。早發現、早治療可使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達90%以上。




醫學掃地僧


“李某,女性,48歲,大便帶血3個月,排便有下墜感,裡急後重,到醫院就診後,直腸鏡檢查距肛門12cm處可見一大小約3*3cm腫塊,菜花狀,質脆,易出血,病理檢查為直腸腺癌。”

“趙某,女性,65歲,低熱伴右側腹痛不適半年,查體:貧血貌,右側中腹部捫及6cm*4cm質硬腫塊,可推動,壓痛不明顯,入院後行病理檢查為結腸癌。”

腸癌是統稱,具體分為直腸癌和結腸癌。近幾年腸癌的發生率越來越高,病因均未能明確,可能和環境、飲食及遺傳因素有關。

早期的直腸癌病變僅限於黏膜,無明顯症狀,即使有少量便血,肉眼也不易觀察到,臨床上常見一些前期症狀有便血、排便習慣的改變、便前肛門下墜感、裡急後重、排便不盡感等。

結腸癌常見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持續性腹痛、大便次數多、帶黏液、全身營養障礙、貧血、消瘦、腹瀉及便秘交替、黏液血便等。

目前腸癌的5年生存率還是相當樂觀的,腸癌的早期和晚期的臨床表現有所差別,預後差別也很大。因此如果有以上不適,儘早到正規醫院,進一步檢查,排出腸癌,提高對腸癌的警惕,正確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非常必要的。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

在我國,每5分鐘就有一人,死於大腸癌,每年死於腸癌的人數有15萬人!

過去,腸癌經常發生在,40歲以後的中老年人身上,可是,越來越多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腸癌已經趨於年輕化。

腸癌並不是悄無聲息,四個症狀要小心:

症狀1、排便習慣改變

腸道出現病變,早起可能會有腹瀉,便秘或者是這兩種症狀交替出現的情況。

但是隨著腫瘤的發展,體積越來越大,就會佔據腸道的面積,導致腸腔狹窄引發便秘。

直腸癌患者除了便頻外,還有排便不盡感,最初發生在清晨起床後,逐漸增多,每日數次或10多次,甚至夜間也大便數次。

症狀2、出現血便

大便變黑或者是出現便血的情況,都是腸道異常的表現,有些患者還會出現大便帶濃血。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千萬不要認為只是簡單的痔瘡引起的,這可能是結腸下段或直腸有部分出現病變或糜爛導致的大便出血。

症狀3、壓迫性的尿頻、尿急

尿頻、尿急,主要發生在老年人身上。

但對腸癌或患有前列腺癌、膀胱炎症的人來說,都會表現出尿頻、尿急的反應。所以,老年人如出現這種症狀,最好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

症狀4、身體狀態變化明顯

若出現沒有原因的胃口下降、體重減輕,要及時就診,尤其是對於一些中老年,更要注意。

在排除血液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貧血後,如出現面色蒼白、頭暈、乏力虛弱症狀時,也要警惕腸癌。

腸癌最愛“纏上”這4類人,不要忽視!

第一類人:口味重者

研究顯示,腸癌高發人群中,不良飲食習慣是重要因素之一。

很多人喜歡偏愛麻、辣、酸、鹹、煎、炸、燻、烤八大重口味,這會加重胃腸的負擔,增加腸癌的風險。

另外,醃製類食物中含有致癌物亞硝胺,常吃醃製食品,也容易引發腸癌、胃癌。

第二類人:家族腸癌遺傳病史者

家庭中,有直系親屬患過腸癌者,則其一生中患此病的危險比其他人高出8倍。

大約25%的腸癌患者,均有該病家族患病史。

第三類人:長時間久坐者

很多辦公室人員,工作時,一坐就是十多個小時,連廁所都捨不得去一次。

殊不知,長時間久坐,會導致腸道蠕動減弱減慢,糞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結腸內滯留,並刺激腸黏膜,久而久之會形成腸癌!

再加上久坐者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環不暢,可導致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這些都增加了結腸癌的發病風險。

第四類人:菸酒不離手者

抽菸、喝酒幾乎是所有癌症的誘因裡都有的致病因素!

研究認為,吸菸對腸道產生長期性,持續性的慢性刺激,從而誘發腸癌。

長期大量喝酒,攝入過量酒精,也易導致腸道粘膜炎症,會影響腸道功能。

生活中,要想預防腸癌,保護腸道,一定謹記“三多、兩少”!

“三多”:

1、多飲水、護腸道

飲水量不足,也是導致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水分不足身體會缺水,大便中的水份會被大腸吸收出去,結果大便就變得乾燥,造成便秘。所以,預防腸道疾病在平時要學會多喝水,也可以自制養生茶水,功效更佳。

黃苦苣根茶

自己動手做 黃苦苣根茶,取黃苦苣根,切成1釐米小段,炒制後烘乾,泡水喝即可。

黃苦苣根,是從歐洲引進我國的小植物,屬於藥食同源,現已被收入我國藥典。它具有清肝利膽、健胃消食、利尿消腫之功效。黃苦苣根之所以可以起到預防腸癌的作用,是因為它富含一種物質——

菊粉

菊粉又被稱為“益生素”,是雙歧桿菌的增殖因子,它不被胃腸道消化吸收,而是直接進入大腸優先被乳酸桿菌利用,產生醋酸鹽和乳酸鹽,降低了大腸的pH值,可以增加腸道的有益菌數量,抑制有害菌的生長,改善腸道內菌群環境

另外,菊粉還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減少電解質和水分的重吸收,縮短糞便在結腸內滯留時間,促進排洩。

2、多膳食纖維,防便秘

調查顯示,凡是吃粗糧多的地區,大腸癌發病率都比較低,反之發病率較高。

一般玉米、紅薯、糙米、菠菜、蘋果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它們富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好好地給腸胃刮刮油。

蔬菜水果裡面的膳食纖維,能消食化積,增加食慾,促進身體有害物質的排出,有潤滑腸道的作用。

3、多檢查,防腸癌

建議,在40歲以後,做好每年做一次大便隱血試驗,每5-10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

尤其是體重過於肥胖者;經常性腹瀉,且連續3個月以上的人;經常吃高脂、高熱量食物、生活不規律、吸菸嗜酒、熬夜、情緒不穩定的人。

“兩少”:

1、少重口味

要想預防腸癌,就要學會忌口,不要太貪嘴。

如,油炸類、燒烤類、燙食類等,就要適當的減少攝入,年輕人偏愛麻、辣、酸、鹹、煎、炸、燻、烤八大重口味,這就會加重胃腸的負擔。

飲食過於單一,熱量高又缺乏纖維素,這都增加了結腸癌的發病危險。

2、少久坐

城市的腸癌發病率要比農村高,很大一部分是工作習慣的原因。

長期久坐,會導致腸道蠕動減弱減慢,糞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結腸內滯留,並刺激腸黏膜,久而久之形成腸癌!

再加上久坐會導致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環不暢,可導致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這些都增加了結腸癌的發病風險。

平時要適當的增加運動,減少糞便停留時間,有助於抵禦癌症的發生。


健康養生課堂



1 大便帶血:此類帶血往往與大便混雜,這一點與痔瘡不同。痔瘡出現往往表現為點滴狀出血或噴射的出血,不與大便混合。當然與大便混雜性出血也可見於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潰瘍等病變;


2 排便習慣的改變:患者大便次數、大便的性狀發生改變。如腹瀉、大便變細或者腹瀉便秘交替出現等;


3 貧血:這也是許多結腸癌患者容易忽略的症狀。由於惡性腫瘤自身具有消化身體紅細胞的特性,加之長期慢性失血狀態,一些早期結腸癌患者也會出現貧血的情況;


4 一些發生腸癌的危險因素: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發生結腸癌的風險為正常人的4-20倍,尤其是全結腸炎,其風險更高。此外,結腸息肉也是腸癌危險因素,一般來說結腸息肉在2cm以上或結腸存在3個以上的息肉時需要及時處理。直系親屬有結腸癌病史者也必須提高腸癌的警惕性。


由於腸癌早期與晚期之間生存差異巨大,提高對腸癌的警惕,正確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非常必要的。歡迎關注我的頭條-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



這個腸癌不是突然得的,只是你同事一開始並沒有注意,一直拖到後面嚴重了才導致的,因為這個腸癌一開始沒有及時發現,等你後面發現的時候一般已經是晚期了,下面來討論一下前期都有些什麼症狀。

1、腹瀉

腹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如果你是急性的話,那就是腸道被細菌感染,慢性腹瀉那就是我們的吸收功能被破壞了,假如是是慢性炎症和結腸運動過速


2、大便惡臭

排便就是一個排毒的過程了,雖然便便是有點臭臭,但若出現惡臭,那就要注意了,可能是我們腸道的毒素太多,因此,大便惡臭不要掉以輕心。

3、便血

便血是鮮紅色的話,可能是痔瘡引起的,如果便血不僅是暗紅色還有膿血,那很可能就是腸癌了,因此,請及時就醫。



什麼是食療


首先腸癌的形成過程還是比較漫長的,並不是一下子說得就得的,因為腸癌首先由於各種因素影響,導致腸道粘膜上皮細胞異性增生或是長期的潰瘍性病變使得惡性腫瘤生長,而且腸癌早期症狀很不明顯,只有到了中晚期的時候才會有一些症狀,早期就算有症狀也和正常的一些腸道功能紊亂沒有差異,所以早期很容易被忽略。


下邊小克為大家普及一下腸癌早期有哪些症狀?

1、首先就是所說的大便異常,而且腸道一些普通疾病或是飲食不當也會導致出現大便異常,但是腸道腫瘤所產生的分泌物會不斷地刺激腸道,這樣會加快排便的頻率,且隨著患病時間增長,病情越嚴重排便的次數越多,也就使得原本的排便習慣發生了改變。

2、大便異常,主要是由於腸道功能紊亂,或是腫瘤生長刺激,都會容易導致腸道蠕動減弱或過快,所以對於大便在腸道的成型有一定的影響,而且一般腸癌所導致大便一般是不成型或是糊狀的。


3、便血,這是腸癌最具代表性的一個症狀,但是很多人發現自己便血之後都誤認為是痔瘡,導致忽略檢查而耽誤病情。便血這種症狀直腸癌多見,大便顏色呈現紅色或者暗紅色,且糞便中常混有粘液,有些人便血中甚至還會有血塊,這些都是腫瘤增殖以後,引起血運出現障礙,組織壞死糜爛造成的。

關注小克,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識,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