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1岁的孩子阅读看不懂?如何培养低龄孩子的阅读能力

因为我坚持给孩子早教,所以经常有朋友私信我:

  • 孩子那么小,给她阅读能看懂啥?
  • 我每次给刚出生的孩子阅读,我婆婆、老公就奚落我,不到1岁的娃能懂啥?


1岁的孩子阅读看不懂?如何培养低龄孩子的阅读能力

还会有朋友把一些专家的研究报告发给我,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戈塞尔做过一个名为“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早教是浪费时间。超前教育,是短期优势。孩子到了小学,就会出现三年级现象,优势慢慢递减,甚至消失。

1岁的孩子阅读看不懂?如何培养低龄孩子的阅读能力

早教真的是浪费时间吗?早期阅读孩子看不懂,是在拔苗助长?

这只是大部分人带着功利心来看待早教,看待早期阅读。很多人以为阅读就得会背多少知识,讲多少故事才算阅读。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孩子的早期发展不仅仅包括知识的学习,还有情绪的发展,性格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还有孩子的精细动作、大肌肉运动的发展等等。

而早期阅读就有如此的魔力,可以帮助孩子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精细动作、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等等。

0-3岁是研究学者们公认的大脑发育黄金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周围的信息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从不会说话,看不清周围到会坐,会爬,会走路,会说话,是大脑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且这时候孩子的吸收性心智,会让孩子尽情地吸收周围的信息,如语言、色彩、节奏感等,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基础。

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詹姆斯·赫克曼,也曾提出过著名的教育投资回报率理论:0-3岁早期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投资回报率是1:18。


1岁的孩子阅读看不懂?如何培养低龄孩子的阅读能力


所以,我们要牢牢抓住孩子的大脑发育黄金期,尽早陪孩子亲子阅读。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讲道:智力启蒙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阅读,它是一种乘法手段,可以让儿童的聪慧以几何级递增。一把相同的种子,撒到地上,有的得到合适的水分和充足的日照,有的干旱又晒不到太阳,最后差异就很大。而阅读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

所以说,阅读很重要,而且越早越好。

阅读上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原来自于《圣经》:因为凡有的,还要给他更多,使他丰富有余;凡没有的,连他仅有,也要夺去。也就是说,马太效应指的就是:富者更富,穷者更穷。或者说弱者更弱,强者更强。

1997年,认知科学家Keith E.Stanovich和Anne E.Cunningham提出了阅读上的马太效应。他们研究发现:小时候爱阅读的孩子,以后会更喜欢阅读,而且阅读的能力更强;但是错过了小时候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关键期,以后会越来越少,越来越不爱阅读,越来越没有自信,成为负循环。

他们在文章《early reading acquisi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reading experience and ability 10 years later》指出:对孩子的阅读能力进行研究,一年级时候孩子的阅读水平,基本上可以预测他们十年后的阅读水平。也就是说,大部分一、二年级阅读能力高的孩子,在高中毕业时的阅读水平依然很高。而阅读能力差的孩子依旧很差,咸鱼翻身的例子寥寥无几。

而且,在文章中,作者认为:孩子阅读得越多,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就锻炼得阅读,认知能力就更强,孩子也会更喜欢阅读,阅读得也更快、更多。反之,如果孩子一开始不喜欢阅读,就会有阅读障碍,认知能力也会差一些,知识增量也会低一些,认知能力就会差一些,也得不到成就感的刺激,就更难喜欢阅读。

所以,从马太效应上我们看出,早期阅读培养的重要性,而且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越早越好,心理学上还有一个“子宫内学习”实验。

“子宫内学习”是国外有一个小女孩,出生一周就会喊“爸爸妈妈”,成为世界上说话最早的儿童。而且孩子满月后就会叫人,甚至会数1-10数字。

调查发现:她妈妈在怀她时,经常外出散步,柔声细语地为她讲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每天晚上临睡前会为胎儿阅读儿童读物。

不是每个孩子都是神童,但也从侧面说明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那么,孩子爱阅读就会为以后的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吗?有很多朋友说,早期阅读的孩子,上了三年级也会出现成绩下滑的迹象,也就是传说中的“三年级”现象。

难道早期阅读没用,会适得其反吗?不是,真实的原因是如果我们只重视阅读,不重视孩子的理解能力的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也上不去。因为孩子的阅读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的书本的数量,还包含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还需要同时调动孩子的听觉、视觉、语言等大脑分区功能等等。

所以,我们要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不得不提及阅读的简单模型。

阅读的简单模型

阅读的简单模型概念是1986年,美国的学者Cough和Tunmer在文章中提出的阅读理论。

1岁的孩子阅读看不懂?如何培养低龄孩子的阅读能力

Reading comprehension是阅读理解能力,用R来表示。

Decoding of text是文字解码能力,用D来表示。也就是将写出来的文字读出来的能力。

Language Comprehension是语言理解能力,用C来表示。也就是理解朗读出来的内容的能力。

阅读的简单模型就是指:阅读理解能力等于文字解码能力乘以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文字解码能力是相乘的结果,不是相加的结果。

也就是说,孩子的文字解码能力强,认识很多字,但是语言理解能力不行,那阅读理解能力也不行。同理,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很强,但是不识字,文字解码能力很差,那阅读理解能力也就不高。

所以说,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文字解码能力就像小鸟的翅膀一样,缺一不可。缺少了任一方面,小鸟就没法在阅读理解能力的蓝天上翱翔。

1、文字解码能力

文字解码能力也就是识字能力,我在一篇文章《3岁孩子识字会破坏孩子想象力?识字不怕早,关键用对方法》上对识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现在我们很多的家庭已经意识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从胎教到出生后的早期阅读的培养,都有很强的早教意识。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早期阅读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爱上阅读,而非单纯为了孩子看多少书,为了面子。

学龄前的孩子,以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识字的兴趣为主,而非为了识字量多少为目标,也不要逼着学龄前的孩子去写字,因为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还不到位。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爱上识字,爱上阅读。

2、语言理解能力

语言理解能力是综合了模仿、知觉、大肌肉运动、小肌肉、手眼协调的能力发展出来的。从婴儿时识别动作指令,逐渐发展到理解方位,听懂复杂指令、三步指令、因果关系等等。

Meredith L Rowe等在文章《De contextualize language Input and preschool ' vocabulary development》中提出了脱离语境的对话方式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脱离语境的对话指的是,我们要训练孩子不在当下当时的事的能力,说的不是当时当下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一个描述、想象的画面,从而来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因为有小孩的父母也知道,一般当时当下的事就那几样,吃饭、睡觉、走路、刷牙、蹦跳,大多是重复的一些词。

在文章中,作者提出了脱离语境的对话的三种方法:解释,角色扮演,叙述。

1岁的孩子阅读看不懂?如何培养低龄孩子的阅读能力

(1)解释

在孩子提问题,我们最好耐心地和孩子解释。尤其是低龄孩子“十万个为什么”阶段,我们尽量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

在我们不懂时,也不要不懂装懂怕丢了权威,专家还有不知道的地方呢?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自己不知道,和孩子一起去找资料,找答案,或者引导孩子去思考。

关于如何回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可以参考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你还在为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头痛吗?这里有一剂良药送给你》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百分粉丝公众号作者大J在她的《阅读指南》这本书提到了“间隔阅读法”,可以帮助我们给孩子提高语言理解能力。“间隔阅读法”可以给孩子的大脑留出思考的时间,从而有节奏的阅读。

也就是在阅读中间有间隔,分别针对绘本中的细节的中间提问,还有针对故事内涵的整体提问。

比如我们在阅读《咯咯王的大帽子》这个绘本,当坐在圆顶树上的咯咯王第1次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问问孩子:“觉得咯咯王的心情如何?”到了故事最后,我们再问孩子:“有了一群朋友的咯咯王,心情会怎么样呢?”如果孩子觉得咯咯王的心情有变化,那可以继续问孩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岁的孩子阅读看不懂?如何培养低龄孩子的阅读能力

通过这些方法,从而来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游戏我们可以随便发挥,孩子喜欢的某个绘本或者故事,我们都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出来。

我家爸爸经常出差,但是孩子仍然喜欢和爸爸一起玩,小红帽和大灰狼的故事两个人角色扮演几十遍都不嫌弃,仍然一遍遍地玩。最近孩子喜欢《不一样的卡梅拉》,孩子就会拉上我和爸爸,一遍遍地演卡梅拉中的故事。

而且在我们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需要发出指令,孩子根据指令来配合动作,都是很好的语言理解能力的锻炼。所以,如果有时间,父母就和孩子尽情地角色扮演吧。

(3)叙述

叙述就是我们和孩子好好聊天,晚饭后,我们可以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聊今天发生的事情,谈谈各自的看法,既是亲子互动,也是锻炼孩子语言理解能力的机会。

而且,不论是培养儿子、女儿上哈佛的刘墉老师,还是世界著名的教育专家卡尔.威特、斯宾塞先生,还是中国的把6个孩子都送入名校的蔡笑晚爸爸,都在书中强调了饭后温馨的聊天时光的重要性。

而且,哥伦比亚大学的Jane Waldfogel教授在研究中发现:那些每周和父母共进晚餐至少五次的青少年,在很多方面都有更佳的表现:吸烟、酗酒、吸大麻的比例更少,打架斗殴、婚前性行为也很少发生,在学校的平均成绩和大学毕业率也更高。

家庭藏书的多少或带孩子去图书馆的频率、“睡前故事”的频率和质量、以及“家庭晚餐饭后聊天时光”的频率都与孩子的良好成长正相关。

所以,如果我们有时间,就和孩子好好聊天吧。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早期阅读很重要,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呢?

11月17日上海童书展,我带着3岁女儿去逛,女儿看得津津有味,舍不得离开,最后我买了一大堆书才罢休。出来的路上,我们碰见了一对母子,男孩羡慕地看着女儿手里拿的一本书,抬眼看了看我怀里一大袋绘本。男孩妈妈看到了,说孩子:“给你买书又不爱看,等你把家里的那一套9本书看完了,我再给你买。”

1岁的孩子阅读看不懂?如何培养低龄孩子的阅读能力

我当时心想:孩子难得想买书父母却舍不得买,还在责怪孩子不爱看书。孩子怎么能喜欢阅读呢?

1、多买书

家里都没有绘本,孩子怎么会爱上阅读呢?孩子的兴趣点不一样,这次买的书孩子可能不感兴趣,但过段时间孩子就会产生兴趣。我家女儿的好多绘本都是这样,我自己网上给她买的,开始不喜欢,放在书柜上突然有一天孩子就自己拿出来看。

所以,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地基,就是多买书。

关于如何选书,如何选绘本的文章有很多,我就大致介绍下我的一些经验。

1岁前,尽量是布书或者圆角的纸板书,还有触摸书,因为孩子喜欢撕扯,而且这类书不怕撕,不怕摔坏,还可以锻炼孩子的五感如听觉、触觉、视觉,以及对色彩的敏感度。

1-2岁,字少的绘本,简单的图片的绘本,比如奇妙洞洞书之类,可以让孩子尽情地锻炼精细动作。

2-3岁,可以引入一些带故事情节的绘本,如我家给孩子买的红火箭,小熊绘本,爱探险的朵拉等等。

3岁以后,立体书,可以是完整故事情节的绘本如不一样的卡梅拉等,推荐一些凯迪拉大奖的绘本。

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绘本和阅读的兴趣,而不是学习到多少知识。

2、互动阅读

多买书,家里藏书多,并不能代表孩子会阅读能力强,还需要我们和孩子阅读起来。

2003年,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者对幼儿园的小朋友进行实验。他们把86个小朋友分为3组,一组互动阅读,一组不互动阅读,还有一组是控制组,就是没有任何实验干预的一组。

实验发现:只有互动阅读那一组的阅读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孩子4岁以后,互动阅读对孩子的智力提升就没有显著的作用。因为孩子4岁以后,基本可以自主阅读,喜欢自己阅读。

在互动阅读中,我们会表演出来,会有动作表情,会和孩子解释提问,所以会提升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而且在互动阅读中,孩子的想象力会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也符合Meredith L Rowe提出的“脱离语境的对话”。

写在最后

刚出生的孩子虽然看不到绘本,听不懂语言,但他们都会如饥似渴地吸收我们的信息和知识。而阅读是最好的精神营养品,可以滋养孩子的心灵。所以阅读不怕早,越早越好。

  • 阅读上的马太效应:越爱阅读,孩子阅读理解能力越强
  • 阅读的简单模型:阅读理解能力包含文字解码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从多买书开始,但最好和孩子互动阅读,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提倡早期阅读越早越好,不是为了阅读多少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做准备。

阅读的兴趣是关键,让阅读成为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的提高的催化剂,为孩子修得一支生花笔。


【1】Keith E.Stanovich,Anne E.Cunningham,《early reading acquisi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reading experience and ability 10 years later》

【2】李怀源,常青藤爸爸,《每个孩子都能学好语文》

【3】Meredith L Rowe,《De contextualize language Input and preschool ' vocabulary developme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