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前面還有一句,更加霸氣

大家都知道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歷史時期。漢朝是非常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個王朝。漢朝時期,基本奠定漢地的範圍,其極盛時東並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戈壁 ,疆域非常遼闊。而且漢朝人口最多的時候,達六千餘萬,在當時佔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當時,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也由此逐漸被稱為漢族。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前面還有一句,更加霸氣

關於漢朝的強盛,有一句話可能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出自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之中,是表明擊退北匈奴郅支單于的功績。這句話可不是口頭喊喊的吹牛,不是在誅殺前說的,而是在誅殺完之後說的。其實,在這句話之前,還有一句——“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這是什麼意思呢?從字面上看,就是“應該把砍下的頭懸掛在蠻夷居住的槀街,讓萬里之外的蠻夷都知道”, 敢於侵犯強大漢帝國的人,即使再遠,我們也一定要殺掉他們。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前面還有一句,更加霸氣

陳湯說這句話的時候,正值西漢元帝時期。當時北匈奴郅支單于不斷侵擾西域地界,竊居了康居國(康居國是古西域國家,其東界烏孫,西達奄蔡,南接大月氏,東南臨大宛,約在今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又派遣使者責求闔蘇、大宛諸國每年進貢,勢力逐漸強大,控制了西域各國。漢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陳湯和甘延壽奉命出使西域。陳湯為人沉著勇敢有大謀,有很多策略,喜好建立卓越的功勳,於是他私自改“出使西域”為“出征西域”,率領四萬精兵到達康居國邊界,攻打郅支單于。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前面還有一句,更加霸氣

這一次戰爭,漢朝軍隊大勝而歸,進一步鞏固了漢朝在西域的權威,確保了在絲路貿易中的主導地位,也開創了西域的新紀元。勝利後,陳湯向漢朝天子上書彙報,並在奏疏中寫下了一句流傳千古的話:“宜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隨同奏疏一同遞往長安的,還有北匈奴郅支單于的首級。

關於到底有沒有“懸掛郅支單于的人頭傳檄萬里”。史書是這樣記載的,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繁延壽認為,“郅支單于以及名王的頭周遊各國,蠻夷沒有不知道的。但《月令》上說春天是掩埋屍骨的時候,還是不要懸頭為好。”可是車騎將軍許嘉、右將軍王商等則認為,“春秋時夾谷會盟,優施譏笑君主,孔子殺了他,當時正是盛夏,被斬的手和足分不同的門運出。應懸掛十天後再掩埋。”於是,漢元帝下詔說,按照將軍們的意見辦,就這樣,(將郅支單于)懸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