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您富起來了嗎?

作者:林毅夫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您富起来了吗?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您富起来了吗?

聚焦全國經濟發展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

四十年前,中國是全球第三貧窮的國家。據世界銀行的數據,1978年中國人均GDP只有155美元,比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國家平均數的三分之一還低。但是從1978年開始,這個數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78年到2017年間,超過七億人口脫離了貧困, 中國GDP年均增長速度達到9.5%。如此高的速度,在一個人口龐大的貧窮國家持續這麼長時間的增長,這在人類歷史上不曾有過。憑藉這樣的增長速度,去年中國的人均GDP達到9400美元。

到2025年,中國人均GDP很可能達到1.27萬美元,這將成為二戰以來,繼中國臺灣和韓國,第三個由低收入轉型成為高收入的經濟體。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您富起来了吗?

聚焦全國經濟發展

迅猛發展的原因

四十年來,中國經濟為何取得持續不斷的迅猛發展?我對此有如下解釋:

首先,中國人民為自身生活的改善而進行的不懈努力,企業家展現企業家精神抓住了各種獲利的機遇,以及中國各級政府官員在其任期內秉承“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為繁榮做出的努力,無疑都是動力。不過,這些動力在1978年之前也有,並且在其它國家也同樣存在。

在世界銀行擔任首席經濟學家時,我去過非洲、拉丁美洲、中亞、南亞等許多國家。那裡的人民也有著同樣的意願和渴望;企業家和社會精英也有著同樣的才智和追求;那裡的政府也同樣想促進國家的繁榮,所以,我覺得真正有意義的問題,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何在,而是什麼造就中國四十年間的迅猛發展。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必要介紹一個我正在倡導的經濟發展理論——新結構經濟學。在我看來,經濟發展無疑意味著收入的持續增長。為了實現這一點,則需要持續的結構變遷,包括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產業的創新和升級以及交易基礎設施的完善。只有這樣,工人、農民的生產力和收入水平才會不斷提高,生活才能不斷改善。

這個結構性變遷需要企業家在市場競爭中發現新的獲利增長點,並冒風險來創新技術、發展新產業。同時,政府的作用也十分必要。政府要給予先行企業家必要的激勵,完善新產業所需的軟硬基礎設施以降低交易費用,使新產業得以變為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所以在我看來,經濟增長是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有機結合,是發揮各自作用的結果。這個公式不僅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適用,對高收入國家也適用,比如美國和歐洲。有一點不同,對於高收入國家來說,這些國家的技術和產業已經在世界的最前沿,開發新技術,創造新產業,需要自己發明,投入很大,風險也很大。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可以借鑑發達國家已經成熟的模式,成本和風險較低,從而有可能比發達國家更加快速地發展。

二戰以後,世界上有十三個經濟體找到利用這個潛能的秘密,取得持續2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1978年以後的中國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中國過去40年改革開放的成就源於多方面的因素,後來者優勢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因素。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您富起来了吗?

聚焦全國經濟發展

8%的增長潛力

現在中國已經是一箇中等偏上收入的國家,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在哪裡呢?首先,中國有不少產業已經站在世界前沿,比如騰訊公司。對這類產業和發達國家的產業一樣,發展所需的新技術、新產品來自於自主研究和開發。不過,中國現在的人均GDP是9400美元,而美國則是60000美元,這說明在許多領域,中國的產業、技術和美國等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在未來不僅要以自主創新作為發展的驅動力,同時還要借鑑學習,包括在科技方面的追隨來推動經濟發展。

因此,中國有潛力比發達國家發展快,邁過中等收入,進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這個潛力有多大?怎麼去衡量呢?我認為,最好的衡量方法是比較人均GDP,因為人均GDP意味著一國平均的生產力,也就是平均的技術和產業水平。在2008年,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人均GDP是美國的21%,這個數字相當於1951年的日本、1967年的新加坡、1977年的韓國,他們都屬於發展起來的十三個經濟體。在這個水平差距下,它們都取得了連續20年8%~9%的經濟增長,人均收入水平從美國的21%變為美國的50~60%。

因此,我認為從2008年開始,中國有20年實現8%增長率的潛力。當然,要實現這個潛力,需要其他方面的條件,比如國內各種改革的深化,同時也需要有穩定的、良好的國際經濟環境。由於發達國家並未完全從2008年的危機中復甦,有可能陷入長期的增長疲軟,影響中國的外部增長環境。不過,利用國內有利的增長條件,從現在到2030年,中國很有可能取得6%甚至更高增長率。屆時中國就是按市場匯率計算也將會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每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30%,甚至更多。

聚焦全國經濟發展

未來中國的責任

當中國成為高收入國家又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時,對世界也將負有更大的責任,中國在發展自身時,也需要助力其它國家的發展。

經濟增長的動力,每個國家其實大同小異。人們都想過上更好的生活,企業家都想發揮才能,創造更多財富,政府也都想為國家帶來繁榮。然而,大多數國家都沒能擺脫中等收入甚至是低收入陷阱,我想這是問題的核心所在。1978年以前,中國有著同樣的動力,當時的狀況卻差強人意,到1978年,中國仍是世界第三個最貧困的國家。

根據新結構經濟學的分析,要把民眾、企業、政府的動力用好以實現經濟繁榮,需要市場競爭,為企業家精神的發揮提供土壤,也需要政府的努力,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改善硬的基礎設施和軟的制度環境,讓企業壯大。過去,經濟學的理論和政策實踐,不是片面強調政府的作用,就是片面強調市場的作用,來自中國和其它發展中國家用成敗經驗總結的新結構經濟學強調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有機結合,能讓每個國家都消除貧困,實現繁榮。思路決定出路,向還在深陷低收入或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貢獻發展的思路,助力其擺脫貧困,實現繁榮的夢想,是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責任,也是中國對世界和平發展能做出的最大的貢獻!

文章選編:莊靈輝

備註:本文有刪減,若需《中國職業經理人》文本閱讀,請聯繫本社

宋先生:023-65356251 手機:13206174097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您富起来了吗?

推動建立中國職業經理人制度

推進建設中國特色職業經理人隊伍

推行建造中國職業經理人公共服務市場體系

推廣培育中國職業經理人新文化和社會生態環境

為職業經理人服務 為企業服務 為會員服務

長按下方二維碼,點擊識別,訂閱更多精彩內容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您富起来了吗?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您富起来了吗?

歡迎關注重慶職業經理人協會官方微博獲取最新資訊

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

Chinese Professional Manag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