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水滸傳》中為什麼沒寫“過年”,梁山好漢“春節不打烊”?

《水滸傳》總共寫了五個傳統節日,分別是元宵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臘八節,翻遍全書,卻隻字未提春節。第三十一回寫到了臘八節,第三十二回、六十五回分別寫到了元宵節,這兩個節日都與春節很近,施耐庵偏偏就跳過去,忽略掉了這個中國傳統民俗中最重要的節日。

是不是北宋時期不興過春節呢?當然不是。那麼,施耐庵為何不寫春節,難道梁山好漢就不過年嗎?


《水滸傳》中為什麼沒寫“過年”,梁山好漢“春節不打烊”?


北宋時期的春節怎麼過

中國的春節歷史悠久,據《呂氏春秋》說,最早可以追溯舜帝時代,那時就有臘月二十四掃揚塵,迎新年的習俗了。

與現代春節更為相關的,則是到了公元前104年時,漢武帝下令改革曆法。天文學家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了《太初曆》,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孟春正月為歲首,這便是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的陰曆紀年。現在,我們採用“陽曆(西曆)”,以公元紀年。但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文化習俗,傳統節日則基本上以陰曆為準,孟春正月初一為陰曆新年歲首,過了這一天就是“過年”。

然而,春節與“過年”在歷史上卻並非一直就是說的一件事。古人制定曆法時,按照地球與太陽的關係,確定了二十四節氣,從立春到大寒共分為十二月,立春才是新一年二十四節氣的開始,古代也曾把立春這一天確定為“春節”,但並非正月初一。

自唐宋以降,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元”、“歲日”、“新正”、“新元”、“元日”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北洋時期,袁世凱確定以陰曆正月初一為“春節”,這才把春節與正月初一重合。因此,現在的春節有“年前節”與“年後節”之分。立春在正月初一之前叫年前節,之後就是年後節。今年的正月初一是公曆一月二十五日,而立春則是二月四日,就是年後節了。


《水滸傳》中為什麼沒寫“過年”,梁山好漢“春節不打烊”?


北宋時期的春節到底是立春那一天,還是正月初一之日,也很難講得清楚。南宋吳自牧在《夢梁錄·卷一》中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正月朔日,就是正月初一,南宋沿襲北宋時期的習俗,把這一天定為新年的第一天。那麼,過了這一天,就應當是“過年”了。

過年這天:“官放公私僦屋錢三日,士夫皆交相賀,細民男女亦皆鮮衣,往來拜節。”吳自牧說的是當時杭州過年時的情景,這一天的確是熱鬧非凡,除了相互拜年以外,街坊以食物、動使、冠梳、領抹、緞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門歌叫關撲。不論貧富,遊玩琳宮梵宇,竟日不絕。家家飲宴,笑語喧譁。

《夢梁錄》的說法,王安石可以作證。在《元日》這首詩中,臨川先生是這樣說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指的就是正月初一,這一天家家戶戶燃放爆竹,替換桃符。桃符,大概被後來的春聯替代。

其實,五代時候的後蜀皇帝孟昶就曾寫過春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不知何故,到了北宋時期,家家戶戶卻是“總把新桃換舊符”。

《水滸傳》中為什麼沒寫“過年”,梁山好漢“春節不打烊”?


這裡講的是“過年”。除了過年,宋人還有過春節的習俗。北宋孟元老在《東東夢華錄》中寫道:“春日,宰執親王百官,皆賜金銀幡勝,入賀訖,戴歸私第。”這裡所說的“春日”,應當指的是立春這天了。《夢華錄》中更為明確的說:“

立春日,宰臣以下,皆賜金銀幡勝,懸於幞頭上,入朝稱賀。

以上說的是朝廷過春節的情景,民間則“立春前一日,以鎮鼓鑼吹妓樂迎春牛,往府衙前迎春館內,至日侵晨,郡守率僚佐以彩仗鞭春,如方州儀。”這樣的“儀式”,表示新春的到來,田園即將開犁,大地將播下新的希望。

由此可見,北宋時期既過年,又過春節,熱鬧非凡。無論宮中禁院,還是民間“細民”,都十分重視這兩個節日。

但是,施耐庵既不寫“元日”,也不寫春節,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宋徽宗朝禁止了這個習俗嗎?


《水滸傳》中為什麼沒寫“過年”,梁山好漢“春節不打烊”?


梁山好漢為何不過年

南宋人周輝曾在筆記《清波雜誌》中記載“宋元祐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傭僕持名刺代往”。元祐,是宋哲宗的年號,是《水滸傳》故事最接近的一個朝代,宋哲宗之後,宋徽宗就做皇帝了。那麼,是不是宋徽宗破除迷信,另開新風了呢?

《宋史·徽宗本紀》記載,趙佶繼位的當年八月,“遣董敦逸賀遼主生辰,呂仲甫賀正旦”,十一月,“遼人來賀正旦 ”。宣和五年十二月,“金人遣高居慶等來賀正旦”。

正旦,就是正月初一。自澶淵之盟後,北宋遼國以兄弟之國相待,相互賀歲,當時,還專門設立了一個官名叫“賀正旦國信使”。宋仁宗時期,名臣包拯就做過正旦使,出使遼國祝賀新年。

由此可見,宋徽宗時期是有“過年”這個習俗的,當然,同樣也過春節了。徽宗時期雖然政局衰落,社會動盪,但歲入依然達到了五千萬緡,宋徽宗在蔡京、朱勔的慫恿下,極盡奢靡,想必過年也是極其鋪張了。

梁山好漢所處的時代,就在宋徽宗時期,梁山聚義更是在宣和年間,正史中便有金國前來賀歲的記載。所以,梁山好漢必定是要過年,甚至過春節的。然而,《水滸傳》中沒有提到一句梁山好漢過年、過春節的事情。那麼,梁山好漢在過年的時候都幹什麼去了呢?


《水滸傳》中為什麼沒寫“過年”,梁山好漢“春節不打烊”?


本文開頭提到,第三十一回寫了臘八節的事情,故事情節大概是這樣的:

宋江從孔明孔亮的白虎莊前往清風寨投奔花榮,經過清風山的時候被燕順、王矮虎、鄭天壽的嘍囉當做“牛子”捉了。在即將被破腹挖心的時候,宋江長嘆了一句:想不到我宋江死在這裡。就是這句嘆息救了宋江一命,對及時雨慕名很久的燕順立即釋放了宋江,並把他留在山寨做上賓款待。

宋江在山上住了五七日,書中寫道:“當時臘月初旬,山東人年例,臘日上墳。”這裡提到的“臘日”,其實就是農曆十二月初八這天,俗稱“臘八節”。一般來說,臘八節主要是喝臘八粥,打掃房舍以迎新年。但也有在這一天祭祖敬神,悼念亡國、寄託哀思的。所以,施耐庵寫清風寨知寨劉高的夫人在這一天坐著轎子,去墳頭化紙。

劉高夫人的出現,讓好色之徒王矮虎喜出望外,把這個婦人抓了回來,準備做他的壓寨夫人。宋江問明情況後,便把她放了。

臘八節距離正月朔日只有二十幾天時間,放走劉高老婆後,宋江又在清風山住了五七日,便向燕順等人告辭,去了花榮那裡。按說,這就該寫到過年了。然而,書中寫道:“看看臘盡春回,又早元宵節近。”

話到嘴邊,“春”都來了,施耐庵硬是不寫春節,梁山好漢連過年都“不放假”?

接下來,就是宋江夜看小鰲山,被劉高老婆認出,恩將仇報,把宋江當做清風山強人大王捉了。就這樣,梁山好漢“躲過了”一年,春節也沒過成。

《水滸傳》中為什麼沒寫“過年”,梁山好漢“春節不打烊”?

梁山好漢“春節不打烊”

梁山好漢不僅流落江湖時沒過成春節,山寨之中每天大肉大魚的,也沒過一次熱鬧年。其實,山寨之中還是歷經了三個新年,度過了三個新春佳節。

卻說宋江在江州題寫反詩,戴宗傳假信被識破,黃文炳慫恿蔡九知府將宋江就地正法。蔡九知府同意了黃文炳的意見,便問斷案孔目哪天適合行刑,孔目稟道:“明日是個國家忌日,後日又是七月十五日中元之節,皆不可行刑。”

這裡提到了中元節,指的是七月十五,道家叫中元節,佛家叫盂蘭盆節。盂蘭盆節是救苦救難的日子,當然不能殺人了。然而,第五十回“雷橫枷打白秀英,朱仝誤失小衙內”中,吳用卻在“盂蘭盆大齋之日”前半個月,指使李逵殺死了滄州知府四歲的小衙內。

吳學究在這一天做這件極不地道的事情,此處暫且不討論,只說過年這個快樂的話題。

因為經過了兩個盂蘭盆節,所以,梁山好漢應當是度過了一個新年。那麼,這一年的春節,梁山好漢打烊了嗎?

在這兩個節日之間,梁山上的好漢們做了這樣幾件事情:晁蓋江州劫法場,宋江在還道村見了九天玄女,李逵在沂嶺殺了四隻老虎,宋江三打祝家莊。這幾件事都是依次展開的,做完這幾件事,時間至少過去了四五個月,眼見得便要跨年了。

黑旋風李逵在沂嶺殺了四隻老虎,回到梁山後,宋江忽然想起公孫勝來,說道:“我等弟兄眾位今日都共聚大義,只有公孫一清不見回還。我想他回薊州探母參師,期約百日便回,今經日久,不知信息,莫非昧信不來。”


《水滸傳》中為什麼沒寫“過年”,梁山好漢“春節不打烊”?


公孫勝是在宋江從還道村回山時辭別梁山的,當時已一百天為期,準時回山。宋江說這話時,大概一百天之期快要到了。那麼,從宋江七月底回梁山算起,時間就已經過去三個月了。

宋江派戴宗前往薊州探視公孫勝,然後,就引出了楊雄、石秀的故事。因為楊雄、石秀的事情,宋江帶兵下山去攻打祝家莊。祝家莊之戰很不順利,前後三次才拿下,期間至少得消耗一個多月。於是,梁山這個春節肯定是不打烊了。

第五十九回書講的是晁天王曾頭市中箭這個故事,當時,宋江、吳用一齊勸諫晁蓋不要出兵。晁蓋卻說:“趁此春暖之時,不去拿他,直待養成那廝氣勢,卻去進兵,那時遲了。”

春暖之時,大約是陰曆三月底,快要立夏了,這便說明梁山剛剛度過了一個新年。那麼,這之前梁山好漢幹什麼去了呢?

時間稍微往回倒倒,便是宋江在金沙灘見到了獻照夜玉獅子的段景住。因為段景住的出現,這才引發了晁蓋攻打曾頭市。從宋江見到金毛犬,派戴宗去曾頭市打探消息,晁蓋得知曾頭市出言不遜,怒而出兵,期間不過十來天時間。十天之前,宋江還在芒碭山降魔。降魔之前,就是攻打華州府、青州府。看來,梁山好漢過年也沒閒著,一直在跟朝廷作對。


《水滸傳》中為什麼沒寫“過年”,梁山好漢“春節不打烊”?


晁蓋死後,宋江便與吳用設計將盧俊義弄到了梁山,於是,再度發兵攻打曾頭市。書中寫道,又是段景住前來報信,說他與楊林、石勇到北地買馬,途徑青州地界時,被曾頭市的鬱保四搶了。宋江大怒,便要出兵。吳用即刻應和,說道:“即日春暖無事,正好廝殺取樂。”

又是春暖時節,梁山兩次攻打曾頭市,前後整整相隔一年時間。在這一年中,宋江兵打大名府,背瘡發作,不得不收兵,在山寨養了好幾個月的病。宋江的病剛剛痊癒,吳用便主動請纓,代替宋江帶兵攻打大名府。

吳學究之所以選擇這個時候攻城,是想利用元宵佳節,乘滿城士民觀燈之際,火燒翠雲樓,亂中取勝。因而,此時,梁山應當剛度過一個新年,剛過完一個春節。然而,施耐庵又是一筆帶過,避而不寫春節。

宋江雖然在這個新春佳節中臥病,但卻時刻惦記著大名府中的盧俊義和石秀。從梁山到大名府,大約有一千多里路,倘若是元宵節之前趕到,必定要在春節期間就開始調兵遣將了。梁山果然“春節不打烊”,是在戰鬥中度過的。

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寫了梁山經過了三個春節,應當是很準確的,歷史上的宋江起義就是在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到宣和三年之間,不多不少,恰是三個新年。那麼,施耐庵為何就是不寫春節呢?


《水滸傳》中為什麼沒寫“過年”,梁山好漢“春節不打烊”?

施耐庵為何不寫春節

這個問題綠野老道也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從文本解讀來講,施耐庵不寫春節,應當是大有緣故的。從書中涉及到的幾個節日,似可反推為何梁山好漢“春節不打烊”之箇中原委了。

頭一個提到的節日便是中秋節,史進與朱武等人殺了華陰縣的都頭,上了少華山。後來,武松在都監府又過了一箇中秋節,這一天,武松被栽贓陷害,引發了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的故事。

中秋節是陰曆八月十五,月兒最圓,象徵著團圓。這兩個中秋故事中,施耐庵極寫月亮,武松在張都監府殺人時,早已過了中秋,但卻“一兩處月光射入,樓上甚是明朗”。這一天,大概應當是九月十五了。數一數武松血濺都監府所殺之人,就是一十五個。十五,其實也是“圓”的含義。

“圓”諧音“元”,施耐庵借中秋節大寫梁山好漢殺人放火,顯然是要“破元”。

第二個提到的是端午節,這是專為智取生辰綱設計的節日。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蔡夫人提醒梁中書,下個月十五就是蔡京的生日了,應當開始著手準備生辰綱了。

據其第四子蔡絛寫的《鐵圍山叢談》所言,蔡京的生日並非六月十五,而是正月十七。施耐庵改動蔡京生日,是為了寫“端午”這個節氣。端午,原本叫“端五”,五月初五,也叫“重五”,是凶日,蔡夫人在這一天提生辰綱事,也就預伏了這筆財富凶多吉少。

端五這一天五毒俱出,寓意生辰綱乃禍國殃民的不義之財。而且,這裡又提到了“十五”,與前面端五之“五五”相配,豈不是“毒元”。施耐庵說的是百姓不堪元朝之苦,民變開始大規模爆發。

金聖嘆曾經在“楔子”中有一處夾批,說:“立乎元,指乎宋”。生辰綱的故事則是“立乎宋,指乎元”。


《水滸傳》中為什麼沒寫“過年”,梁山好漢“春節不打烊”?


盂蘭盆節的隱喻是救苦救難,當然不能殺人了。因為遇到這個節,蔡九知府推遲了宋江、戴宗的刑期,為梁山好漢劫法場贏得了時間。李逵斧劈小衙內,則是施耐庵反其意而用之,譴責吳用、黑旋風的倒行逆施。其實,吳用、李逵、雷橫幹這件壞事的時間是七月初一,但施耐庵偏偏要寫成“時過半月之後,便是七月十五日盂蘭盆大齋之日”,又與“元”有關,還是在借水滸故事,表達自己的反元思想。

元宵節也被提到兩次,也與盂蘭盆節一樣,是正反兩種筆法。宋江在這一天被恩將仇報,因為前面有劉高夫人臘八節上墳做鋪墊,也是預伏了劉高夫婦不做善事,要死於梁山好漢刀下這個情節。吳用在這一天放火燒成,五千多無辜觀燈百姓死於非命。元宵節本事象徵團圓的節日,《水滸傳》中的元宵節卻是骨肉分離的災難之日。

元宵節是正月十五,與中秋節的寓意一樣,影射“元”,而且是“元消”,寓意非常明確。

《水滸傳》中的節日都有不同的寓意,這些寓意被施耐庵隱含在故事和人物之中,增強了故事的厚度,同時,也隱含了自己的創作思想和觀點立場。然而,春節、過年也是有寓意的,施耐庵為何不寫呢?


《水滸傳》中為什麼沒寫“過年”,梁山好漢“春節不打烊”?


施耐庵生活於元末明初,大部分時間是在元朝度過的。元人過春節與漢人大不相同,雖然也講究熱鬧,但卻過年時以白色為吉慶,春節就叫做“白節”。漢民族過春節則張燈結綵,貼春聯,著節日盛裝,大街小巷一片紅色。

施耐庵崇尚漢文化,在《水滸傳》中表達反元思想,這大概是其迴避寫春節的一個原因吧。

其實,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傳承,有不同的民俗風情,都應當受到尊重和接納。現在,也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施耐庵所生活的時代不同,《水滸傳》迴避春節,似乎也可以理解。

何況,施耐庵必須“元消(倒過來唸是“消元”)”,元宵節肯定是要鬧事的,梁山好漢還有閒心過春節嗎?過年是正月初一,距元宵節只有十五天時間。假若是過“春節”,遇到年後春,恐怕時間就更短了。比如今年的立春是2月4號,元宵節是2月8號,只有四天時間。時間如此之緊,“消元”又如此之迫切,難怪梁山好漢春節“不打烊”。

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的正月初一,朝廷接到鎮、定二州的軍情急報,說北漢勾結契丹,南下侵入邊境。宰相範質、王溥等商討後奏準太后,派檢校太尉、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諸將領兵出征。正月初三,趙匡胤的軍隊駐紮於開封東北四十里的陳橋驛,諸將聚謀發動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


《水滸傳》中為什麼沒寫“過年”,梁山好漢“春節不打烊”?


原來,北宋開國之主因為“春節不打烊”,才開創了“天下太平無事日”。這是施耐庵開篇立意,以趙匡胤的時代反襯宋徽宗的“失道”,也寄託著這位反元志士的一腔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