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縱橫談」用好防控“大喇叭”築牢疫情“隔離牆”

“我們這山溝裡,離武漢遠著呢,還能傳到這兒?”

“農村又不像城裡,哪裡能那麼容易染上?”

連日來,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人們對於疫情自我防護的意識和能力也在不斷提高。然而,媒體調查發現,當大家把目光重點聚焦到城市的時候,廣大農村恰恰成為疫情防控的薄弱環節,不同程度存在“病毒離自己很遙遠”的僥倖心理。

一邊是每天都在不斷刷新的疫情報告,一邊是延續了幾千年的春節傳統習俗,如何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防控疫情的科學知識不間斷地送到每一個鄉村,打通防控疫情信息的“最後一公里”?

在關鍵時刻,農村“大喇叭”這個我們並不陌生的設備再次響起。面對返鄉人員增多的實際,一些鄉鎮、村(社區)用通俗易懂的“鄉音”,用大白話講大道理,不間斷進行疫情防控的科普知識宣傳,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喊近”了與疫情的心理距離,“喊跑”了存在的僥倖心!

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考驗著城市,同樣也考驗著農村。切斷疫情向農村的擴散鏈,除了嚴格落實群防群控措施外,關鍵是要喚起廣大農村群眾的防控意識,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共識和力量。

全省各鄉鎮、村都應用好這個宣傳“大喇叭”,及時傳遞黨中央聲音,發佈權威消息,告訴群眾不造謠,不傳謠,不恐慌,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通過“大喇叭”,引導群眾提高防控意識和能力,減少大規模聚集的機會,不接觸野生動物,幫助群眾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依靠“大喇叭”,發動群眾開展信息傳遞、外來人員排查、疫情上報,做好重點返鄉人群的檢測和跟蹤工作,真正構建起疫情防控的“大網絡”。

只有依法、科學地加強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把措施落實到基層,做到信息暢通、措施到位、人心穩定,才能築牢阻斷疫情向農村蔓延的“隔離牆”,守護我們的家園不被病毒侵襲。

來源|新甘肅(作者/白德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