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1岁多的宝宝总“打人”,是“自我意识”在发展,家长别随便呵斥

在教育过程中相信宝宝爱打人是困扰许多家长的难题之一。而且在进行教育后,孩子的攻击性往往会变得更强,变得更加难以服从管教。出现打也不是骂也不对的尴尬局面。

那么面对一岁多孩子爱打人的问题,到底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呢?


1岁多的宝宝总“打人”,是“自我意识”在发展,家长别随便呵斥



1岁多宝宝为什么喜欢打人?

通过研究发现,1岁多的孩子逐渐从用嘴认识世界转变为用行动认识世界。

学会独立行走后,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所以在这时孩子的独立意识也开始越来越显现,也是孩子有助于认知学特别重要的阶段。

孩子们独立意识的提高往往伴随着孩子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孩子独立意识加强的过程中,孩子通常会打人、咬人、扔东西、尖叫等行为,这种行为可以看作是孩子们认知学习


1岁多的宝宝总“打人”,是“自我意识”在发展,家长别随便呵斥


1岁多大的孩子很少和同龄人交往,孩子们即使在一起,也互相独立玩耍。如果两个孩子在玩,突然一个孩子下时候拍了一下另一个孩子。这时候,我们成年人常常把这种行为定义为“殴打人”。但其实只是仔细想想,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吗?

其实,我们眼中所谓的“殴打”其实是孩子在用手探索这个世界。


1岁多的宝宝总“打人”,是“自我意识”在发展,家长别随便呵斥


研究表明,孩子探索世界和认识世界的第一个动作往往是伸手触摸或殴打。1岁半前,孩子用嘴探索了这个世界,最明显的迹象是孩子什么都会送到嘴里。而1岁半以后,孩子们则开始用行动认识这个世界,对于一些事情都会用手进行感受,孩子的手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执行者。

如果孩子面对殴打人的情况,父母最好用几种方法指导孩子。 

1岁多的宝宝总“打人”,是“自我意识”在发展,家长别随便呵斥



1、减少婴儿接触暴力的机会

孩子天生会模仿,漫画电影、父母吵架的暴力行为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尽可能避免孩子看到暴力场面和家庭夫妇吵架的场景。

2、了解孩子打人的原因

大部分婴儿打人的背后都有无可奈何的理由。因此,在孩子打人的情况发生时,家长一定要和孩子进行沟通并且观察自家宝宝为什么要打人。通过家长的引导,让孩子表达出自己打人的原因。如果错在别人,家长这时就需要帮助孩子解开心结。如果是孩子自己的错,那么父母耐心对孩子进行引导。

  

1岁多的宝宝总“打人”,是“自我意识”在发展,家长别随便呵斥

3、帮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情感

孩子进攻性行为的情况大部分发生在孩子着急的情况下。因此,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情感,但前提是不能伤害别人。例如,家长可以告诉孩子遇到不喜欢的事情和人时让孩子勇敢说不。如果遇到困难就可以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

家长努力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关怀和鼓励,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情感。

  

1岁多的宝宝总“打人”,是“自我意识”在发展,家长别随便呵斥


4、让孩子学会释放压力

许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认为孩子发脾气、哭泣是一种负面的情绪表达。其实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孩子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因此,当孩子表现出带有攻击性的行为和动作时,我们应该努力用平和的方法调节周围的环境,改变成孩子的情感行为,帮助孩子缓解情感压力。

还可以准备适合摔倒或撕咬的玩具,帮助孩子逐渐缓解压力

 

1岁多的宝宝总“打人”,是“自我意识”在发展,家长别随便呵斥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每一种行为和表现,实际上都是他们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反应。因此家长一定要温和耐心地帮助孩子正确控制情绪。1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听懂家长的话与故事,家长讲道理不通时可以用绘本故事引导孩子。楠哥推荐《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与《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


1岁多的宝宝总“打人”,是“自我意识”在发展,家长别随便呵斥


《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共有12册,用浣熊一家的故事汇集了孩子容易发生的问题,贴近孩子生活,更容易让孩子明白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故事内容简洁明了,图片精美易懂,让孩子从小动物们的故事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避免打人这种行为。


1岁多的宝宝总“打人”,是“自我意识”在发展,家长别随便呵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