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孩子經常有這三種行為,並非單純“情緒不高”,可能心理出問題了

隨著育兒知識的普及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健康不光要考慮身體方面的因素,心理健康也不可忽略。

孩子經常有這三種行為,並非單純“情緒不高”,可能心理出問題了

據調查各個國家每年兒童心理障礙的人數都在不斷的上漲,預計在2020年之前會繼續增長50%。而更可怕的是我國每年都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每分都有2個人因自殺而死,還有8個自殺未遂。

這組數字足以證明孩子心理問題的嚴重性,家長應該多觀察孩子日常的行為,把心理障礙扼殺在搖籃中,使其茁長成長。

一個被家長忽視的小舉動,可能是判斷他心理問題的關鍵

前段時間回老家看望住院的朋友,正好碰見了許久未見的表姐。當時她帶著孩子也要去醫院,我關心地詢問了表姐的身體,可卻得知是孩子生病了。表姐說自家孩子身體很健康,但心理卻出了問題。

幫孩子洗澡的時候偶然發現,孩子左側後腦勺少了一片頭髮。起初她以為是孩子之間打鬧或頑皮故意弄沒的,可問了孩子才知道是他自己拔掉的。孩子說自己只要緊張就想把頭髮,控制不住自己。

孩子經常有這三種行為,並非單純“情緒不高”,可能心理出問題了

表姐察覺到了事態的嚴重性,當天就帶孩子去了醫院檢查,結果是由於同伴交往出現問題導致的“拔毛癖”。當時並不算嚴重,那次是表姐帶孩子去醫院治療的第3次,表姐說再去幾次心理疏導就能解決了。

▊孩子平時的哪些行為,意味著他可能有心理障礙?


✔過於暴躁,不接受批評

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他需要父母的尊重。但是很多家長會把孩子不接受批評的行為,誤認為是自尊心太重。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情景:孩子做錯事情不讓說,只要有人批評他就會出現強烈的應激反應。

可能會踢打大人,又或是在地上打滾哭鬧,有些孩子甚至會用絕食來威脅父母。

這種極端的行為讓大人一次又一次的小孩子妥協

,可是這種做法並不會解開孩子的心結,只會讓他變本加厲地變得更加暴躁。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必然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以及造成錯誤的言行習慣。

孩子經常有這三種行為,並非單純“情緒不高”,可能心理出問題了

這很可能是心理障礙的前期的反應,家長應該抽時間都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及時開導孩子錯誤的行為和想法,對他們心理健康發展有好處。

✔蠻橫、不講理

很多家長都反映,自家孩子平時調皮搗蛋總是給自己惹禍。孩子天生好動,偶爾闖一次禍

是很正常的。但如果經常和家長鬧彆扭、用暴力去解決問題,就該引起重視。很可能是由於缺少缺少正確引導,形成了錯誤的心理。

驕橫的孩子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會為他人考慮,長大後無法融入集體。甚至會因為別人的小舉動產生報復心理,這些想法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發展,放任不管只會更加嚴重。家長應該早日察覺,進行積極的引導。

✔總愛攀比衣服、玩具

“媽媽,我要買比同桌更好的文具盒。”生活中很多孩子會主動要求父母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希望自己的任何物品都比同伴更好。

如果發現自己比不過他人或者需求不被滿足,就會回家和父母大吵大鬧。這種虛榮的做法非常不利於孩子未來的成長,家長應該循其根源,尋找導致孩子形成攀比心的根本原因。早日干預這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淨化孩子的心靈,使之身心健康成長。

孩子經常有這三種行為,並非單純“情緒不高”,可能心理出問題了

有時這三種行為會被家長誤認為是孩子情緒問題,職責背後隱藏的心理問題就被家長所忽略。

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細心地照顧孩子,及時發現他們成長中的異常表現,建立平等的溝通,保證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後能得到及時、正面的干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