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河南新縣:用泥巴糊著的土地法

當你走進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河南唯一將軍縣——新縣時,座落在新縣東南的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館內陳列一面舊青磚牆,上面有密密麻麻的文字,很難想象它就是曾用泥巴糊著的土地法。

河南新縣:用泥巴糊著的土地法

“參加紅軍吧!參加紅軍可以分到土地。”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句經典的名言,在土地革命時期鄂豫皖蘇區廣為傳誦。當時,鄂豫皖蘇區實行的是歷經數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分配極不合理。據統計,佔總人口6.6%的地主、富農佔有土地總數的45%,而其中極少數的大地主又佔其中的土地達80%。與此同時,農民群眾還負擔各種租、捐、稅多達30餘種。

解決土地問題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一個重要問題。早在1929年,鄂豫邊區部分鄉村根據《鄂豫皖土地政納實施細則》進行了土改,提出了“依靠貧僱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商人,打擊地主”的土地分配口號。1931年,張國燾在鄂豫皖蘇區積極推行“左”傾土地政策,開展“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重新打亂平分一切土地”的運動,不斷從肉體上去消滅地主、經濟上消滅富農、還侵犯了中農利益、損害了中小商人的利益,遭到邊區民眾的極力反對。同年11月,中華蘇維埃工農兵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並頒佈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土地法》,並迅速傳達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為了制止過“左”土改政策,在根據地內的繼續推行,抵制和批判張國燾錯誤土地改政策,紫雲區二鄉蘇(今新縣箭河方灣村)主席方忠堯派秘書方思歸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土地法》書寫在一面青磚牆上,進行廣泛宣傳,以示對中央政策的擁護,對張國燾錯誤土地方針的抵制。

河南新縣:用泥巴糊著的土地法

這塊《土地法》壁書,長1.42米、寬2.68米,是用石灰沙泥在牆面上抹平後,用毛筆從右至左豎行楷書,字體規整。標題分兩豎行書寫:第一行“中國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行“土地法令草案”,字體大於正文。全文共十四條,五十行,約二千四百字,四周繪有花邊圖案加以裝飾。

河南新縣:用泥巴糊著的土地法

河南新縣:用泥巴糊著的土地法

1929年5月底至6月上旬,鄂東北特委在柴山保召開黃安、麻城、黃陂、孝感四縣委和紅三十一師黨委第二次聯席會議。會議通過了《臨時土地政綱》,這是鄂豫皖蘇區第一部土地法大綱。《臨時土地政綱》的頒佈僅晚於1928年12月頒佈的井岡山《土地法》半年。1932年秋,鄂豫皖根據地紅軍主力轉移後,敵人進竄新縣箭廠河地區大肆燒殺擄虐。當地群眾為保護這塊牆壁,用泥巴將《土地法》糊蓋起來,直至1966年始將亂泥揭開,原文再現,當時就把它作為紅衛兵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實物進行展出。1991年河南省文物局撥專款,派文物保護專家陳敬良先生親臨現場指導,將這塊牆壁切割為四塊,從二十多公里外的箭河方灣搬遷到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這塊《土地法》,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人民擁護中央政策,抵制張國燾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歷史見證,也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土地法》在戰爭年代保存下來條件最完整的一件牆壁書寫品,更是鄂豫皖蘇區保留下來的重要革命文物之一。1998年10月,國家文物專家鑑定組將它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現已成為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對研究中國革命歷史、土地改革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來自:箭廠河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