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商丘歷史人物」“袁家山前說袁公” 軟硬兼施處理朝鮮政變

作為明政府的登萊巡撫,袁可立還有一項“外交職責”——節制朝鮮軍政。朝鮮是明朝的屬國,當時由於陸路通道已被後金截斷,因此有著海上便利的登萊巡撫就承擔起了對屬國朝鮮的管理。袁可立上任沒多久,就遇到了一件麻煩事:朝鮮發生了政變。

公元1623年4月,朝鮮國王光海君李琿為其侄綾陽君李倧所篡,李倧將光海君流放江華島,是為“仁祖反正”。

「商丘歷史人物」“袁家山前說袁公” 軟硬兼施處理朝鮮政變

作為宗主國,明政府對這樣的篡位行為是不能容忍的。袁可立聞訊後表示了明確的反對意見:“看得廢立之事,二百年來所未有者,一朝傳聞,豈不駭異。”並立刻上疏朝廷:“李琿襲爵外藩已十五年,於茲矣,倧即系親派,則該國之臣也。君臣既有定分,冠履豈容倒置。即琿果不道,亦宜聽大妃具奏,待中國更置。奚至以臣篡君,以侄廢伯,李倧之心不但無琿,且無中國,所當聲罪致討,以振王綱。”

之所以如此強硬,不僅僅是因為這種篡位從綱常倫理的角度來說是大逆不道的,更重要的是,由於後金政權的崛起,朝鮮有了搖擺不定的苗頭,作為宗主國,必須把這種苗頭扼殺在萌芽階段,因此,袁可立做出了非常強硬的姿態,甚至威脅派兵“聲罪致討”。

李倧對宗主國的態度是非常在意的,這關乎其合法性能否得到明朝政府承認的問題。於是,李倧派出一個超級龐大的使團(共有328人),前往登州拜見登萊巡撫袁可立,請求他代為轉奏辯明原委,以獲得明政府的冊封。

朝鮮使團在當年六月十一日一大早便來到登州等候接見。三天後,袁可立才接見了朝鮮國使團。使團“升自東階再拜”,向袁可立“呈申文”遞交國書。

由於當時正與後金用兵,明朝國力受限,客觀上也不允許在這件事情上太較真。袁可立看到朝鮮態度良好,就借坡下驢,“請正詞質責之,以濟師助剿為券,與廷議合”。後來,袁可立給皇帝上疏道:“亦當令其退避待罪,朝廷徐頒赦罪之詔,令其祗奉國祀,如國初所以待李成桂者,此又不得已之權也。”

袁可立的態度讓朝鮮人非常不爽,這一風波的尾聲一直留到清康熙年間——朝鮮投降清朝後,同時對袁可立給朝廷奏摺《請討篡逆疏》中“又系倭夷之婿,廢立之舉,實借倭為之”之語耿耿於懷,後來在清廷開館延修《明史》之際,朝鮮曾派專使來中國“辯冤”,在康熙皇帝面前大告前朝袁可立的御狀。

「商丘歷史人物」“袁家山前說袁公” 軟硬兼施處理朝鮮政變

“反間計”策反劉興祚

從公元1623年二月開始,袁可立在逐步完善對東江和登萊兩鎮兵馬布局的同時,還精心設計策反收降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姻婿劉興祚。

劉興祚是明末清初遼東地區著名戰將,同時也是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後金人稱其為劉愛塔,朝鮮文獻稱之為劉海。劉興祚最初只是明朝遼東開原衛的一個下級官員,因觸犯法律逃到後金境內,憑藉著聰明伶俐和勇敢善戰得到努爾哈赤的信任與重用,被任命為副將,併成為後金國內繼額駙佟養性、李永芳之後,位居第三的漢族將領。

然而,後金殘酷的民族壓迫和奴役,深深震動了劉興祚未泯的良知,激起強烈的民族大義,他屢次通書於明登萊巡撫袁可立,表示欲脫離虎口、“自拔”歸明的心願。

袁可立認為這是戰略良機,隨“給與免罪牌及加銜札付,並許降後代請封官”,命“沈總兵於三月十三日率兵出海相機接應”。但由於不慎風聲走漏,後金“將愛塔並李永芳長子虜去,殺其弟劉興仁及王丙。屠城,驅其餘民於永寧”。這次牽連頗廣、裡應外合的事變被努爾哈赤迅速鎮壓下去。

當後金兩次出兵攻明時,劉興祚“俱遣人先報”,使之“得以為備”。為了逃出後金,劉興祚又策劃了假上吊與真火災事件。通過假上吊,後金人放鬆了對其看管,允許他從瀋陽城內搬到城外居住。公元1628年,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裡,劉興祚找了一個酷似自己的後金士兵,以酒灌醉斃後縱火燒之,後金人勘驗信以為真。劉興祚趁機逃出後金。

袁可立策反劉興祚,對後金軍心打擊是空前的,引起努爾哈赤震怒,大批漢官漢將因受猜忌而被殺,沿海四百里海疆不戰而重新收歸明朝。“奴(努爾哈赤)多用中國叛將防守四衛,而公(袁可立)納劉愛塔之降,以開奴攜二,一時中國叛將被奴誅夷殆盡。虜因棄金復諸城,而舉四百里喪地復歸版圖焉”。

儘管後來由於閹黨排擠,袁可立並沒有看到這一“反間計”的最終成果,但劉興祚還是在崇禎初年歸順明朝,積極投入抗金斗爭。

可惜的是,劉興祚歸順後沒有受到袁崇煥的重用,直到後來孫承宗重回遼東,才給了劉興祚“用武之地”。次年,劉興祚官至副將,掌管皮島事務。不久奉命率兵赴永平,與後金激戰時陣亡。劉興祚是明清戰爭史上明朝誘降滿清級別最高的將領,為遼東間諜戰“反間計”之著名戰例。

扶持毛文龍惹來爭議

在袁可立巡撫登萊經略海防的戰略中,有一個人不能不提,那就是毛文龍。

毛文龍原是一個不出名的低級軍官,後金大軍縱橫遼東時,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逃亡,而是佔據皮島,牽制後金軍隊。

即使是成了島主,在大明軍隊中,毛文龍依然是個不起眼的角色。不過由於皮島的作用非常重要,且毛文龍在敵後遊擊作戰中確實有一套,因而他成了不可替代的人物。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在巡撫登萊期間,袁可立一步步提拔毛文龍。

平心而論,袁可立是從大局出發支持毛文龍的,看重的是毛文龍的軍事才能。根據《明史》和《明實錄》的描述,“公(袁可立)故奇其(毛文龍)膽智”。袁可立為了向前推進沿海防禦,曾多次替毛文龍向朝廷募兵請餉,他說:“奴酋逆天順犯,於今七載。賴毛帥倡義,屢獲奇捷,大張撻伐之氣。據所報功級解驗,前後大小三十餘戰,斬首共一千九十七級數逾,上捷者共五次,總獲器械、弓箭等件共五萬。當我聖主宵旰之時,人心危懼之日,海外有此奇功,其應陛應賞應恤之官兵相應敕部,行巡按御史覆勘,再為議序,以侯俞旨施行。”甚至在地震時還在向朝廷上疏請求“預籌毛帥之接濟”。

「商丘歷史人物」“袁家山前說袁公” 軟硬兼施處理朝鮮政變

在袁可立的力薦下,毛文龍不斷被加秩晉階。他開始恃功自傲,“驕愎不協,蠱於兵,滿蒲、昌城襲報用敢獻功”。朝廷中央官員對毛文龍的質疑聲浪日高。

老實說,袁可立內心也相當痛苦,朝臣們奏摺所說並不是沒有道理,但毛文龍立足皮島,牽制了努爾哈赤,功過分明。夾在中間的袁可立左右為難。

一方面,袁可立對毛文龍多次批評——他核查毛文龍的戰報和軍餉,指斥毛文龍貪功冒餉,“力柔其(毛文龍)骨”,勸毛文龍“臣子勿欺”。但毛文龍其時勢力已經坐大,對袁可立的批評陽奉陰違。另一方面,言官們口水亂飛,尤其是言官宋禎漢,糾集多人輪番惡意攻擊袁可立。以至於連天啟皇帝都看不過去了,公開打抱不平:“大臣去留悉聽上裁,言官論人當存大體,不必連章摶擊。”最後是言官忘攻無稽,“上不聽,旋以平蓮功加秩(袁可立)兵部侍郎”。

身心疲憊的袁可立實在沒有辦法,最後選擇了“功成身退”——上疏皇帝,要求辭職回家。但天啟帝十分眷顧袁可立,接連七次上疏辭官方得批准。

事實上,袁可立對於毛文龍的處理還比較妥當——在袁可立巡撫登萊期間,毛文龍還不敢過於囂張,很給袁可立及朝廷面子。

袁可立離任後,毛文龍無人能御——他和登撫繼任者關係相當緊張。加之失去了有效的策應和後盾,毛文龍再也沒有發動過像樣的戰役,甚至連大將張盤陣亡他也沒有努力救援。後來的督師袁崇煥見毛文龍過於囂張,乾脆“入其軍,斬其帥”,三下五除二將毛文龍斬首——事實證明,這是非常臭的一步棋,不僅皮島繼任者無法控制毛文龍留下的數萬軍隊,而且明軍再無可牽制後金的實力。袁可立苦心經營的初具規模的登萊海上防務漸趨瓦解。黃道周有言:“公(袁可立)去登萊不數載,而登萊遂敗”,評價是十分中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