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强势股“补跌”,意味深长

回顾10月以来的行情,我们可以看到,当沪指在2900点至3000点之间反复震荡的时期,茅台等“强势股”大都还是拒绝调整的,甚至还创出新高。

那么,为什么在沪指2900点下方,强势股开始“补跌”了呢?

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是,年底机构资金面临业绩考核,锁定利润是一种本能。而这些表现强势的消费白马股都是机构资金抱团的标的,也为机构投资者带来了较高的收益率。一旦机构的态度出现分化,资金的分歧势必带来抱团瓦解。先出货的人能够获得更多利润,当大家开始玩“跑得快”的时候,放量下跌也就无可避免。

同时,对于这些“强势股”基本面的担忧,也是一种比较现实的心态。强势股经过近一年的上涨,股价达到高位区间,估值偏高。那么,未来业绩能否与估值相匹配就成了一个疑问。从长期看,对于现金流非常稳健的消费龙头而言,高增长终究不可维持。

另外,从增量资金角度来看,受A股纳入MSCI、富时罗素等指数体系影响,2018年以来北向资金一直是A股市场重要的“增量”逻辑。而海外资金对业绩稳定、高分红、高ROE的行业龙头十分青睐。作为市场资金的风向标,北向资金的这种偏好被越来越多的国内机构模仿并追随,也是这些强势股“强者恒强”的重要原因。然而,现在的问题是,随着MSCI第一阶段纳入A股的完成,对于2020年MSCI纳入A股的节奏尚无安排, 强势股就缺少了一个确定的 “增量”引擎。

主力资金出逃,消费板块是重灾区之一

上周(11月25日-29日),A股市场行情低迷,主力资金持续出逃,主要股指均下跌。

其中,上证综指周跌0.46%,收于2871.98点;深证成指周跌0.46%,收于9582.16点;创业板指周跌0.89%,收于1664.90点。

上周,A股日均成交金额为3655.42亿元,环比减少10.41%;日均换手率为0.82%,环比减少0.09个百分点。成交量大幅萎缩意味着市场活跃度明显下降。

资金监测数据表明,上周主力资金累计流出486亿元。这与机构投资者年底兑现利润的减仓动作相吻合。上周前4个交易日融资净卖出29亿元,融资买入占A股成交额的比重为8.15%,较前一周明显下滑,市场情绪有所回落。

受A股纳入MSCI比例提升正式生效影响,上周北向资金净流入318.96亿元,较前一周净流入57.47亿元明显回升。但MSCI对A股的第一步纳入已经全部完成,后续北向资金流入规模能否保持现状有待观察。

行业表现方面,近一周电子、汽车、建筑材料装饰板块领涨,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继续回调领跌,计算机、传媒板块也表现较弱。其中,软件服务、医药制造和酿酒成为资金流出的重灾区。

强势股“补跌”,意味深长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板块虽然呈现资金净流出状态,但该板块近一周涨幅居于市场前列。具体来看,电子板块内部明显分化。该板块的头部企业具有明确的业绩改善预期,成为近期资金关注的焦点。这也是近年来A股市场风格特征的一个缩影——没有全面“牛市”的普涨,只有“胜者为王”的结构性行情,各行业仍将加速整合,头部公司业绩稳定,具有穿越周期的能力,标的间的分化将愈加显著。

总结

总之,由于年底机构资金业绩考核,MSCI扩容结束,这些前期涨幅较大、机构持仓较高的板块或面临较大抛压,短期内或继续回调。但在交易层面,老股民也许还记得这样的经验之谈——强势股补跌通常是一轮下跌的尾声,也是市场接近底部区域的重要信号。现在,需要密切关注的就是这些强势股何时能够止跌企稳,这也是观测空头力量是否得到尽情宣泄的重要标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